* [% C; Q9 v& g/ r' u4 V/ I《曲线救国》是这三部作品中,艺术质地相对薄弱的一例。“一个很普通的现代人带着很普通的运气进入历史究竟会怎么样”,作者的这一句“夫子自道”,恰好可以用来概括这部作品的结构模式与写作特点。; s0 I. l, _4 }0 F! B: \/ A4 H
当代的大学新生李富贵,所“穿越”的历史时期,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年代。正像那块从当代“带”过去的电子表竟可以从彼时代的洋人手里换回十万雪花银,李富贵头脑里的那些在当代人看来乏善可陈的知识见地,竟游刃有余地成就了李大人在经济开拓、战场征略、官场角逐和情场奔突上的辉煌业绩。或许,这正是这部作品的“趣处”所在。问题是,面对着一部洋洋数十万言的长篇小说,读者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审美期待呢? 9 L4 w) S O, s9 W3 m 5 K. \+ _7 i; O, [/ N6 b A0 A总而言之,三部还有着共同的缺陷:信马由缰,结构不清晰不严密,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冗赘重复,语言粗糙,等等。在网络上,这些或许不是缺点,但在书面上,皆为不可容忍之错——至少是浪费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