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0 )   鸡蛋(0 ) | 
 
| 多维追击:为了国家利益,《歌唱祖国》唱双簧6 _4 A) k$ a4 j4 ]: w DWNEWS.COM-- 2008年8月13日9:52:22(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 N. a' m& k8 Y# A) A$ Z
 ( {! j/ X$ h2 H- K9 T
 多维社记者劳万报导/北京奥运开幕式上,长相甜美的9岁女孩林妙可因演唱《歌唱祖国》而蜚声海内外,次日的《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林妙可的照片,法国《队报》则称“这位小女孩太可爱了,她的演唱很动人。”几天后,真相曝光,这位歌唱祖国的女孩林妙可在台上是假唱,原来那天使般的歌声来自一位叫杨沛宜的7岁小女孩,仅仅由于形象“不完美”,这位北大附小一年级的学生没能亮相开幕式。网上声讨四起,亦有“爱国者”为假唱护航,只是,当此事成为西方各大媒体头条新闻时,中国媒体却保持了沉默,之前的相关报导亦被删除。(chinesenewsnet.com)) A/ _$ x0 n% {# Q+ L+ S) L; b' V
 6 v* E4 c, \, Z% M0 B* }
 陈其钢:政治局领导说必须要改变 多维社记者查看了北京奥运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就此事的说词。陈其钢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接受采访时表示:“杨沛宜之所以没被选上是因为形象,这样做是考虑国家利益,尤其是中央政治局的领导,在听的时候,给我们提出了意见。”(chinesenewsnet.com)+ C1 Y4 b! _9 p! j
 1 C: ^2 x  Y4 A* x
 3 D, W! e) I) b
 北京奥运开幕式的音乐总监陈其钢
 - f, Y2 `* }* O( I2 O% k3 P(chinesenewsnet.com)
 1 E, A9 I+ B: q: C, K0 C) Z2 Y: j5 t7 c
 多维社记者根据录音,整理了陈其钢就此事受访作出的解释(未进行文字修饰):(chinesenewsnet.com)
 0 {7 g$ S8 i8 \# {  s1 o8 r% m& d! r+ k) q8 C! R- t+ |) I
 “导演要求首先形象上要很可爱,这个我们大概提供了10个孩子。10个孩子里我们去听,每个孩子的演唱水平如何。有些孩子五音不全,我们就不能用。导演的要求也是这样,形象要好,在形象好的基础上再去选谁声音最好,谁最能演唱。那么相继就有几个孩子。这些孩子都在我们整个的音乐创作过程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的。(chinesenewsnet.com)# r) R: l! t! d3 L  h. ~6 \
 6 p6 e% \3 v- Q
 第一个孩子大概是十岁,她是在我们整个前期铺垫‘五星红旗’这个歌起了最大作用的。所有前面的排练都是用的她的声音。后来就是导演觉得她的图像不是太合适,岁数也比较大了一点儿,偏少年。然后就很遗憾不能用。然后就是选小孩儿,我们要求标准是7岁左右的孩子。选了几个,林妙可是其中的一个。然后还有杨沛宜,还有其他的孩子。(chinesenewsnet.com)
 4 l9 k; e) q- G! S! A) }3 d* `# U6 z! S. q6 M+ S
 我们专门到中央广播电台给她们录音。录了音以后觉得林妙可的声音并不是十分合适,因为她在根本的音程控制啊,声音的宽度、高度各个方面都不是非常合适。最后我们从声音上决定用的是杨沛宜。这个原因我们想是这样的。一个是国家利益。就是我们出镜的孩子,在形象上,在内心感觉上,在表情上等各个方面都要是无可指摘的。那么林妙可在这方面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在声音方面,杨沛宜是我们所有团队都认为是无可指摘的,是最出色的。(chinesenewsnet.com)3 A) T8 B/ R1 j
 
 ) y' j. [* H" N$ }2 D这也可以说这是最后一分钟的不得已的选择。因为我们经历了若干次审查,都是相当严格的。我们听过一次林妙可的录音,在现场放的,是在联排的时候。然后有各方面的人,尤其是中央政治局的领导,在听的时候,给我们提出了意见,说必须要改变。这是没有办法的。(chinesenewsnet.com)6 u4 j5 L. P; l2 T0 t7 r
 1 w3 L5 \. H2 E  `+ ^! T
 我们有责任面对中国的听众,中国的观众做这样一个解释。其实我想所有的听众观众应该有这样一个理解,就是一个国家利益,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国家的音乐文化的形象,尤其是国旗入场,这件事情是非常重大,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然后我们做了这样一个选择。无论是对于林妙可,还是对于杨沛宜来说,我想都是公平的。也就是说,有一个最完美的声音,加上一个我们认为最完美的形象和表现。这样结合在一起。但是对于林妙可来讲,我们有两个录音,这两个录音之间可能差距不是十分大。所以林妙可最后听到的声音是杨沛宜的声音,但是她本人不一定意识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