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  鸡蛋( 0)
|
爱和饶恕的力量: 余满华--a case of psychological trauma and healing ! K! }1 E L: X& D, B
by wepat (WEPAT) at 2008.7.22 10:48 (#29@50) ! S+ z6 W: J7 x9 Q& b- }3 f
8 W+ P3 f) x% H
余满华 ( WEPAT member )8 f* ?- c) \0 _5 r
J: ~ \$ S& f* h/ Z4 P5 c5 M
+ I0 M) H- p( L9 O" Y; W" {
9 ~9 F" u- @4 [$ k! \5 |
她本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家在越南南方,离西贡(今胡志明巿)仅四十公里一条叫做庄邦(Trang Bang)的小村里。
- {5 J; G u( _! M" o% U% g) X' w V4 o$ k, P
一九七二年六月八日,她成了世人目光的凝聚点,一枚凝固汽油弹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 a/ D7 s }* `% U* B" \, \% L* E- N8 ~3 n! ?
那一天,美军接获情报说,庄邦村里头蔵匿了越共游击队,村民则早已四散,逃得一乾二净。美军便出动战机前去消灭敌军。美军投下的一枚凝固汽油弹落在小女孩和家人藏身的寺庙,爆炸,一切的一切着火燃烧,火光熊熊,浓烟冲天而起。
- M1 Y* L# f7 I4 ? I% d/ }# y& C8 @9 s' p! T0 m6 S" S" f0 q3 r
小女孩的衣服着火,背部严重灼伤。她撕裂衣服,全身赤裸,哭号着,和一位侥幸生存的哥哥,及一些小孩冲出火海,惊惶逃生。她的二位弟弟则不幸丧生,母亲也严重受伤。8 F7 w3 t; B, a7 G
9 O# N8 W$ k1 r4 o6 Q8 `
美联社记者越南人邬尼克(Ut Nick)拍下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他随后开吉普车将小女孩和家人送到西贡一家医院救治。
6 c( E7 W: y) z+ |3 {7 r3 K# a+ I1 w+ Z- K, c- ]# j7 n
次日,照片出现在美国许多主要大报的头版,立刻将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推向新高峰,大家纷纷炮轰美国政府,质问﹕为甚么是庄邦村﹖难道只是误炸﹖这幅历史性照片不但为邬尼克赢得了普立兹新闻姡布浣哟偈沽艘钅暌辉露呷眨拦驮侥锨┦鸢屠栊椋嫱顺鲈秸健?br />
. ^4 [' b# A9 I一九七六年四月三十日,北越政府以武力击垮南越政府,结束了长达二十一年的越南南北战,越南统一。
% C% j) f9 C& k$ Q& r0 x2 I. @2 |5 d+ I0 \6 {0 x9 |
一九八四年,她再度成为新闻人物。不过,她不再是邬尼克镜头里的无名小女孩,如今她是一位二十一岁的少女,名叫潘氏金福(Phan Thi Kim Phuc)。她在越南政府的安排下与传媒见面,进行反美宣传。8 k; ^: ?% S5 f+ E7 Z( C. y9 v+ u
* t; Q' z* b' H- T k
一九八六年,由于频密的传媒访问令金福无法专心完成大学学业,她向范文同总理提出申诉。不久,越南政府送她前往古巴哈瓦那留学。她在那里结识了另一位越南留学生裴辉段。& o. y, u3 j, u2 `1 c$ k
' @/ S; F. r/ l0 {* ^
不久,辉段便对她展开热烈的追求。可是,金福一直左避右闪,她觉得自己不配得幸福的婚姻。还有,从北越来的裴辉段是忠诚的劳动党党员。
- z& { `* w! l
- I! k. O7 V" x+ z一九九二年,经过六年的马拉松爱情长跑,金福终于答应嫁给辉段,两人前往苏联莫斯科渡蜜月。& H" o. |( k# J! A8 _. S( `
0 Y. ^3 y. u/ {5 Q- u, S5 B3 G/ e3 D
他们从莫斯科返回哈瓦那途中,飞机停留加拿大哈勒法斯巿加油。金福坐在机场候机楼内望出窗外,碧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在莫斯科时,金福已经开始想到投奔加拿大,她默默地问﹕「上帝,我该何去何从呢﹖」「留下来!」上帝清楚地回答。
$ i& o$ `8 Y! ]: V* L: \* j( q, ~
「嗨,我打算留在加拿大,你要去要留呢,悉随尊便。」金福对丈夫抛下一句话。辉段愕然,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而金福也不等他回过神来,又狡黠地加了一句﹕「不过,如果你独自返回哈瓦那,别人可都要笑掉大牙,说你怎么二个人出去,一个人回来,新婚燕尔就变成了光棍!」
5 T9 n4 }: }/ l2 G# T* y5 e0 v& m1 z
辉段选择了爱情。他们双双向加拿大政府申请政治庇护。
0 o1 O: I2 B) q2 j/ |) n/ ^/ J
! G0 l V8 ?( B, @" f0 K1 o* f5 m# P+ k1 _) f7 @
一九九五年,金福发现自己被狗仔队跟踪,偷拍她的照片,用猥亵的语言说她就是当年那位赤裸裸,一丝不挂的人,令她不胜其烦。金福和律师商量后,决定挺身而出,正式接受媒体访问。十月,《生活(Life)》杂志报导了她的近况。5 d+ ^/ Z. G8 Z6 B
( r' V/ Y3 ^! L* x
接着,多伦多《星报》也访问了她。当仁慈而慷慨的加拿大民众得悉金福夫妻俩定居加拿大后,一直在低收入的工作努力维生,就纷纷透过《星报》捐款给他们。他们便将所得的三万块钱用作购置一幢小屋的首期付款。
$ E; ?; u9 v; l/ n* j7 O' q6 V }2 Z: O" ^, e$ l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金福出席美国退伍军人纪念日集会,她在会上发表了一篇简短演说。金福说﹕0 f0 J8 D8 ~3 B; o
8 ]7 ]; c( U; i, Z* f* U0 o" B; g9 {# O
「我曾饱受身体和心理上极为痛苦的煎熬,许多时候我以为自己活不下去了。然而,上帝拯救了我,赐给我希望和信心。」+ j# f- {5 }, e$ ?, S
: k! x6 W2 y( \* c0 N$ h- \金福又说﹕「倘若今天我有机会面对面见到当年投掷汽油弹的战机机师,我会对他说﹕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可以为今天和明天做点事,促进世界和平。」/ z8 B: U% Z. @1 U& z L
, R, X2 Q6 H* I P2 ~: O
金福做梦也不曾想到,那位投掷汽油弹的机师约翰(John Plummer)果真在场,他现年四十九岁。当年战斗任务完成的翌日,他也看见了那幅震撼人心的照片。自此以后,约翰不断受到良心谴责,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双手沾满了无辜百姓鲜血的刽子手。: _4 t$ O7 m! G6 A9 v! f( Q4 W$ t
% g, }' g" j- @) j( p1 e, M约翰长年噩梦不断,受尽创伤压力后遗症的折磨。他开始酗酒,将自己灌得酩酊大醉,希望酒精可以麻醉自己的心灵。最后,他变成了一个醉鬼。他经常喝醉了就打骂妻子,妻子不堪其苦,跟他离了婚。
% i, O+ w* S4 F; x" X. ?! X& f8 f0 O! S" U8 e2 W
后来,约翰遇到一位真心爱他的女子。他跟随她归信了基督教。约翰参加无名氏戒酒会,戒酒成功后,便去念神学,后来当了牧师。
% I5 \4 j9 ^6 D( t$ f* n4 _- u0 p. o+ @; E0 ~
约翰向大会主持人递上一张纸条,表明他就是那位机师,希望可以和金福见一面。
& ]" B2 ~0 {/ R6 t# l' Q( l% Z
: x7 R9 \# J, G4 K, h' S0 f当金福演讲完毕下台,主持人过来对她耳语,说﹕「那位机师就在你的背后。」
6 t9 N1 p9 | @
7 w, w, M5 Z6 x' h3 j! C金福转过身,看见约翰快步向她走来。金福张开双臂。他栽倒在她的怀中,哭得像一个小孩子。他连声说﹕( k9 v9 Q: v+ g
4 f2 v) }* T' R- _) q7 ~「我就是那个人。我非常抱歉!我非常抱歉!」3 a# z Z6 ^9 I
8 `+ u7 o* B) \' A# a3 Y接下来是一连串重逢。
/ c; E0 c% u+ n9 p) p# y( | E( h5 `6 k' M, j5 m
一九九七年,金福出席加拿大播道联会年会,她在会上讲述自己的故事。然后,她遇见了多年前带领她归向基督的牧师。播道联会暗中安排了牧师从越南前来和她见面,事先却卖了个关子,没有告诉她消息,让她大大惊喜一番。3 ?' |/ V7 R3 M
! J6 e5 t5 t# o1 V! x4 f5 W
然后,她见到了邬尼克。邬尼克家中一直悬挂着那幅无名小女孩火海逃生的照片。他记得开车送小女孩前去西贡的途中,她一直哭着尖叫﹕「太热了!太热了!」邬尼克一直以为小女孩活不了,没想到有一天可以活生生见到她。
/ C1 i- J7 `+ z( p7 I+ W: L
: V) M$ r/ D$ X十一月,金福成为联合国的亲善大使。) h" S* n4 `( _0 p
) v# f% S" W- J: n& l% O3 j
十二月,潘氏金福基金会成立,旨在帮助受战火蹂躏的儿童。 # b1 e$ C5 r3 Q: y7 w5 @$ d: N. m
2 ~% X9 N, V! p( b& s/ g4 A9 c
. z' f! k0 S7 e& `/ Q) I真实人生有时会比虚构的小说更传奇。金福的人生就是这一类真实的传奇。% K N& e" ]) o3 V. ~ [
, J/ q" P0 u" Z( w. p7 [九岁那一年,她成为新闻人物,那时她没有选择余地。事实上,正如金福所说的,她所遭遇的天天都在越南南北两地不同的角落上演,不过,她正巧碰到一位美联社记者。记者发表了她的照片,痛陈战争的血腥和荒谬。
4 h) E: j% q# _! H6 R
9 ?( l. t0 J: Q4 S) @8 r2 s4 J& Y二十一岁那一年,她再度成为新闻人物,那时她也没有选择余地。一切都事
* H6 D* J( f: ~$ k- S. e1 z% m+ j5 W1 |3 b$ [/ B( L
先安排好了,包括她说的话。5 J) Q) S( n; n8 U ^
% P/ t) A. O2 q5 c) ?, m
二十九岁那一年,她撰择了自由和隐姓埋名的平民生活。
) j8 R( ^ t- e$ b4 E5 ~# q7 Q r ]2 F3 _
三十三岁,她选择了走向传媒,再度成为公众人物。她选择了往普天下去传扬爱和饶恕的讯息,促进世界和平。
U: A8 _$ B; G! `/ H5 i
* k! L* `, M9 T5 P- s因为,惟有爱和饶恕才能胜过仇恨和死亡的毒钩。
' J% k' T1 \0 B2 \7 q/ J* v: Y# L
6 o' Z* P: v1 `; C/ Q" T0 B* Q; Y; r* b- v& z
, v1 q9 H' D8 l3 H B; h8 i0 Q0 r2 t' L. z
1998/01/16, Friday,初稿# p Z0 R2 ?4 C4 N
% _ M: v$ B! P) A! E5 A5 ~2008/06/29, Sunday,修订 5 h( ~1 f0 ?8 ]; _/ m# l
5 w8 i3 n+ S2 E: r* B* g' `
原刊于Toronto《城居周刊》
6 [# A% D, W$ n2 U. {
4 E# N) y4 X- h- {; z. g! C( j d, z+ f/ \) s; H- [( \
注﹕有关潘氏金福的故事和那幅震撼人心的照片,可在www.google.ca输入她的名字2 l$ u7 i0 y8 m' t
4 b" D! E9 k1 Q. TPhan Thi Kim Phuc。8 Z. N8 `2 T! y
1 Z, @* I/ Z/ |% v& r7 M
传记﹕The Girl in the Picture – the Story of Kim Phuc, the Photograph and the Vietnam
+ n& g4 p8 ~* A0 h8 G3 K A% ~1 U
# O/ R9 L2 V/ @3 iWar, 1999, by Denise Ch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