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4 O& f0 h7 c' V; m9 J }0 c9 _ | 5 k; O& D1 t- X) \为什么汉语的思维速度比其他语言快?[ / V- M2 u1 Y( U
; p4 r/ G2 i' R7 q* u q4 z
中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记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辩论时干脆把它清楚地说了出来。前几天‘世纪大讲堂’请了一位学者李锐也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是让英语统治世界。只有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但是,他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由于汉语使用了‘声’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那么,由于广东话中的声比普通话多,是不是广东话的思维速度比普通话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广东话虽然使用的声调多于普通话,但是,广东话有两个缺点,第一、它的文字规划得不好,文字表达欠佳,且有闭音节的声音存在。第二、它的声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仅1200个。广东话有九声,即使它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一样多,那么它实际使用的声音也应该是普通话的两倍多才对,但是,广东话中实际使用的声音仅有1500个,与普通话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话小了几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说明难学。因为同样的一个声母或韵母,每次的使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练习的过程,利用率高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容易记忆、容易掌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语言元素,包括声母、韵母、汉字和单词等到,越是经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 X e, H' T( Q; g6 Q5 E/ ^6 K' Y
5 {1 a' u6 P/ u$ G5 C+ S5 g) I
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两者的比值远大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比值。 ! W8 N0 v5 i" H7 h; w; c+ g/ m
5 `0 t5 b2 f0 T4 V* V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这个问题,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论坛讨论了一个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这里我希望尽量说得简单。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曾经思考过,这是不是与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至于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3 `5 [; o8 T! O5 U! }& U
* w4 Q4 g$ o5 |/ u' M7 {' ~ 我的证据是解释一个历史上的‘谜’古希腊人为什么比其他人更聪明?因为希腊的文化来自古菲尼基人,我们知道菲尼基人发明了人类的拼音字母,就声音的分解来说,这是一大进步,就思维速度来说,它是一大倒退。因为,为了筛选容易区分的声音元素,菲尼基人仅仅使用了22个辅音,这样,它的表达速度当然比现在任何语言都慢,而希腊人则采用了元音,我们知道元音与辅音结合以后,声音种类等于增加了好几倍。事实上,菲尼基人的声音中也有元音,否则他们是发不出来的。所谓的22个辅音是说他们仅承认这22个辅音为信息栽体,也就是,ma、me、mu、mai、muo在他们的耳朵里与一个m没有任何区别就像me的四种声调对于英国人来讲没有任何区别一样。由于声音种类的突然增加使得希腊人的思维突飞猛进,造成了后来的现象。论坛上曾经有人问汉语的声音种类依然多于英语,为什么没有英国先进。我的回答是,当声音种类突然增加的时候就有新思想出现,反之,当声音种类减少时,思想就趋于保守,而元朝以后,中国的声音中失掉了一个‘入’声,中国的衰弱正巧从那时开始。最后,在讨论尼安德特人的时候,人们也发现,使用声音种类少的人种会被历史淘汰。 % I# {& ?( Q3 B. w
' z' k- @+ A/ b$ l4 A 我之所以认为汉语必定战胜英语的根据还不在这里,关键是要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知识爆炸问题。我们知道,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份;比如前、后缀和复合词等,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有一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根本的原因还是英语的发音种类不够。 / a! _2 w5 ~: w' i 6 t3 |0 m h. k) w0 x" O: v7 f 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如果把猪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如果将pork改成pig和meat连在一起的形式,那么就要发音四次而pork仅仅发音两次;所以联体的词能够节省发音却要增加记忆,而分体的词,无需记忆可是却增加了发音次数。设想,一位屠夫,每天要用到‘猪肉’这个词上千次,使用两次发音的单词要比使用四次发音的词节省两千次发音,何乐不为?但是遇到不常用的词的时候,英语还是和汉语一样,使用分解的词,比如驴肉就用donkey meat来表达。因为不常用的词,即使设立了符号形式,别人也记不住。汉语能够将英语中联体词汇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它使所需要记忆的词汇大大地减少;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将词汇在人们头脑中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达尔文主义的诞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双名法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方法使得各种印象在脑子中由原来的平面,变成立体的。比如,在林奈以前,人们给所有的生物一个名字,结果,由于种类太多,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两种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没有名字。林奈则将所有的生物先分类,并且给出一个类名,然后在类名的下面放一个词,两者组成双名法的名字。这样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减少了需要记忆的符号;比如原来有一万个名字,现在分成一百个类,又在每类中分成一百种,我们所需要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和一百个种名,共二百个,而不是原来的一万个。随着知识爆炸的问题逐渐恶化,人类就有必要将其他的术语也仿照这个方法改造,而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汉语的结构进行改革。而原因还是在于发音种类的数量。 7 |& s q0 _6 \5 V' @, a6 f
Originally posted by 老土 at 2005-2-20 08:50 AM:! L3 l+ e5 s" W- A: J" \; E
世界上多种语言,只有中文可以从上到下读,从下往上读,从左到右读,从右到左读,还有一些诗斜着读。而像英语那些拼写的语言,(阿拉伯语又是另一种拼写方式)只能从左向右,反过来试试,就完了。语言决定了人的思 ...
' U, k5 e6 y) m6 ]
0 F: R, P Z- ]$ _5 ~: o好贴!!! ! E1 B- X$ u% U/ N. w$ y. s4 L; K3 v7 C- T; i, j# Z
记得一个学生暑假到新加坡去探亲,在公共汽车上写着“能用华语是福气,别失去。”
挺有趣的文章!这文章中,似乎很多问题依然值得探讨。 % n" H) `! G/ b* H4 I- X, C7 ?* G. y; b: `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影响和传播是和国家的经济、科技、政治和军事的实力密不可分的。只有国家富强,才会输出文化。目前,英语国家和中文地区在各个方面的差距极大。最近的”中文热“也和近年大陆经济发展迅猛有关。8 N0 {. L2 y# a p& g: V
# A8 J- n! x, y# ^从语言的发展讲,如果我的知识准确的话,语言的发展是从表意向表音进化的,从象形文演变到现在的拼音文字的。中文进化缓慢,在语言发展角度,中文比英文落后。( |. Y a$ C' x
- a. u. f- _% b8 O1 `$ X' H1 H
引用作者的话,“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中文是非常难学的语言!在国外长大,又肯学中文的华人,许多只会写拼音,不会写汉字。中文的音和型几乎完全脱离,学习中文的人需要同时背发音和记字型,实际花费相当于学习2种语言精力。这点上,英语和许多其他语言,尤其:法语和德语,确实容易多了,音和形几乎统一的。说到学更多的知识,现在各种学术论文,绝大部分是以英语发表。英语是极好的桥梁,英语好的人如好学,更容易掌握各种先进知识和技术。" Z+ I* b/ z3 [$ O
- I% y5 F' ?7 K( w" K/ J4 s L
说到中文语言结构有利于增加各种新词,这点我同意。英文太多非常冗长的科技词汇,中文可以用很短的语言表达。另外一点,语言有约定俗成的特点,会先入为主,如果科技不能领先,中文的这点优势也很难体现。譬如,英语首先使用一个世界普遍接受的新词,中文就只能翻译该词,否则你造的新词别人根本就不用啊。语言会进化和演变,也许以后英文会引进中文的一些构词方式。4 U0 L2 L# _7 }% _
9 T9 q- e: J! s9 F中文地区人口虽多,但地域局限,汉语地区因为大陆经济突飞猛进,文化影响扩大,中文在短期内被英语完全取代,或挑战英语的地位都不可能。& c# o$ Q, G( c' l( h+ v
v( R8 P9 u9 Q4 |+ M. f# E+ g4 r& s
是否说话快,就思维快,就聪明。感觉许多欧洲语言,非洲语言,说话速度非常快啊。不过,中国人的智商很高,确实是事实。以前看过一份科学研究报告,说智商最高的是,东亚人(包括:大陆,台港澳,日本和韩国),然后是白人,然后是南亚,拉美和非洲等等。日本和韩国当年使用汉字,现在使用的语言依然受汉语影响很大,难道中文就是原因吗? 以前,不是还有人说,我们聪明是因为我们用筷子,充分锻炼不同的脑部神经吗?
只听得门声响动,腐败跌跌撞撞闯进门来,扑倒在柜台前“掌柜的,我腹泻,速速救我。”。老者闻言大惊,转身自后面小心翼翼取出一包裹,说道“今日你我算是有缘,我这有一张祖上乾隆年间传下的狗皮膏药,今日赠之于你。”腐败大喜,急忙打开包裹,只见包中巴掌大一块膏药,白里透红,红里透黑,黑中泛紫,上面一块一块尽是蛀痕,不禁苦笑道“掌柜的,您这帖老的都 掉渣了”% c' G, W* k0 ]; `& Y
:lol:
Originally posted by 将腐败进行到底 at 2005-2-20 12:48 PM:% t; C% Q8 {' S3 n/ \+ a' a
只听得门声响动,腐败跌跌撞撞闯进门来,扑倒在柜台前“掌柜的,我腹泻,速速救我。”。老者闻言大惊,转身自后面小心翼翼取出一包裹,说道“今日你我算是有缘,我这有一张祖上乾隆年间传下的狗皮膏药,今日赠之于 ...
# q6 g. W* e7 |4 @' L' C2 Q9 F哈哈,腐败,这块破膏药我都看你贴好几次了,看来还挺好使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