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52) 鸡蛋( 1)
|
能挣钱,还有一个能折腾的儿子
# b9 ~) P6 p. C9 s# \
+ N1 \# a4 @; [4 o原来在加拿大餐馆打工,拿到了移民身份,回国创业,开餐馆,后来身家上亿/ D# Z, q4 X# \9 V( j
. o" @8 ]8 N2 b: A0 e. l B" x* R$ E) G# D# n+ X- O
E4 ~ Y3 }& s1 @: u5 L
; E3 k- {& a- Y$ R* P( ]& s F. X6 Z# K$ y# ~% B5 z5 Y
$ |. r6 i# c6 v7 V$ t; k* ^& r
# D( T* ~& A S. e1989年,张兰大学毕业后已成家生子,过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安逸,然而按部就班的工作,并没有锁住年轻张兰,渴望已久的财富梦想,她毅然辞职来到加拿大打工。在加拿大的生活,被张兰称为“就是挣钱”,第一份打黑工的工作是洗盘子,一小时3.5美元,她一天干4家餐馆,连续干16个小时。“一天挣的钱相当于国内一个月的工资。”, o" v7 x7 Q" A% H* l
7 u& f" L& F @. R- M1 u E) z
但地位低下、寄人篱下的生活远非张兰的性格,所以哗哗挣钱的日子就显然不是张兰心中的目标了,她早已打定主意:挣够钱就回国去做点事。张兰伺候过一大家子台湾人,在美容美发店帮过工,甚至扛过猪肉。“在餐馆打工,每天进店就有无数的事情等着你,甭想抬头,卸车扛猪肉,一扇就有上百斤。其中的辛苦常人无法体会。”
0 b% _; n1 E; }- u2 k( \4 Q% T, c2 M# M1 S9 U( j+ u! h S+ [
张兰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回国的日子,1991年的圣诞节快到了,她终于拿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移民纸,同时,她也挣够了2万美元。决定命运的抉择通常只在一念之间,张兰当时心里清楚:只要过完圣诞节,回国的决心就会动摇。就这样,在国外没休过一个圣诞节的张兰,没有和家里任何人商量,踏上了回程的飞机。此时,距圣诞节只有4天。这一年,张兰已经34岁。
! _. N; }: t0 i0 @! V5 d# B* r) i. r) h9 p4 d
选定目标# f5 P s B( n* c9 Q1 H
刚刚回国的日子,张兰也曾经茫然过、失落过,当时国内落后,和国外有天壤之别,但张兰毕竟还是那种“要做点事”的女人。掂量手里的资金量,再加上“民以食为天,这个行业总有机会”的直觉,半年后,张兰投资13万元在北京东四开了家川菜馆,名叫“阿兰酒家”。& b3 s' W9 |, X) m0 Q% F) Q- q6 Z s
其实,张兰刚回国时并没想到开餐馆,但似乎上天冥冥中为她安排了这条道路,在国外餐馆打工已经让她耳濡目染,而张兰小时候的“苦孩子”经历也在此时派上了用场。童年时随父母下放干校,张兰放过牛插过秧,做一家人的饭更不在话下,她觉得这样的童年很宝贵,“小时候吃的苦不叫苦。”
K* b, m, M4 Y# K& A阿兰酒家一开始,是张兰掌厨。还当过跑堂,当掌柜,开票,采购,什么都做。那时有个朋友要张兰做好思想准备,说干上餐饮后女人会变得很丑,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事事要操心,而且离油烟很近,是个很辛苦的活儿。
/ J# E9 }$ E+ D3 C8 @: V& A; K8 f$ @) h1 }: B- G$ h5 p* j. M
张兰至今也总这样说,餐饮是个“勤行”,做这行就该像头老黄牛,勤勉、勤俭。身体要勤,头脑也要勤。张兰一个人跑到四川郫县,带了一帮当地的竹工上山砍竹子,用火车把13米长碗口粗的竹子运到了北京。随后,“阿兰酒家”就变成了南方的竹楼。她亲手在竹墙上画画做装饰,装修和菜品相结合让她的酒店很快有了知名度。这也算是她把开餐馆当作艺术活动的开端。
' S6 P; t- ]8 U# Y7 f: b+ q1 J商务定位1 ?& j- F3 V% @ j" }
% Z/ C7 F% u2 C/ P1 _6 b9 T- f到2000年,张兰已经积累了600万元的资金,但人生的瓶颈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这就是自己的价值吗?当初放弃绿卡仅仅是要当一个饭店的老板吗?一定不是!”张兰像生活中很多到达这个阶段的人一样,在重新考虑自己的定位: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她毅然卖掉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阿蓝酒家。7 G1 }. P" n: ` g S
半年后,张兰有了自己的结论:“我觉得我此生的至爱还是餐饮!”
' z$ V) M4 N! P+ J$ E% ?5 Z1 P% T& H! l0 M) H ~
这一次的上路,张兰决心要干大事——打造一个国际的中餐品牌。在国外的两年,张兰已深知国外人们对中餐的评价:法国大餐,中国小菜。“唐人街里的东西根本不能称之为中餐,中国餐饮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老祖宗的宝库一辈子都挖掘不完,可为什么到现在地位不高,我就要做出一个品牌来。”3 `5 Q$ q" i# t5 K7 k! p/ m
进入了这个行业,张兰才发现自己是餐饮业的“虫”,干大事的决心已定,这条已钻进去的虫子就认定了一个市场空缺。当时北京的很多高档写字楼里只有粤菜餐厅,价位偏高,把很多普通白领拒之门外。多年做餐饮的经验告诉张兰,这批有强劲消费能力的人对餐厅的要求是要有舒适有格调的环境,有色香味俱全的卫生食品,而且价格要适中。
r- | b+ B6 p0 f$ I
9 A+ x8 Q' ?" q# |: P( l+ {张兰开始创建“俏江南”,专攻写字楼商务人群市场。当时不少人劝她,高档写字楼租金高,投资大,客源少,风险太大了。然而张兰有自己的想法:白领消费者最具理性,如果这个地方确实符合他们的口味,他们会带朋友来。“俏江南不靠大肆的广告宣传,靠的是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A# y4 o1 u5 q, E; i& S6 G
同时,定位白领市场的同时,俏江南也开始了觊觎全球商务人士的认同。首家店选址在国贸,张兰要选择一个高起点,让全球的商务人士在最快的时间之内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起名“俏江南”,意在要创建的是一个代表中国特色的国际品牌,让人一听就知道来自于中国。“很多外国人的眼中,江南的小桥流水最具中国特色,所以,我们就叫‘俏江南’”。
2 ~# f6 t6 A5 p! T
6 h0 {1 P3 R( D* g3 t张兰清晰地记得进国贸开首家店的不容易:没有名气、没有背景,她就把计划书做得专业漂亮,让国贸一看自己就是个行家里手,赢得信任。但就是这样,原来谈好的位置还是给了别人,最后只给了600平方米的小位置;开业后的4个月里,俏江南的收入不够支付租金和员工的工资,就这么硬挺过来,很多人开始知道国贸有个别具一格的俏江南,俏江南悄然地火了。- B% J( F3 P6 Z9 C% w7 \% X
F! ?5 x3 d) x4 f* A. }
6 Z1 E( a; n: o8 Q# ~筹划上市
" k i. V* ]: r
9 ]" O+ j' z( O* B( h' B3 z7 J' W; m% T3 b$ ]0 ]; k
如今的俏江南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有了30多家直营店,而作为一家本土餐饮企业,俏江南要在海外上市的蓝图就更加引人关注,当年的一家小餐馆到底要成多大的气候呢?
+ j! N2 e' w: c/ P在张兰的蓝图中,2008年将发展特许经营方式,再开30家加盟和直营的门店。除此之外,还将依据主业需求,收购原材料加工基地和酒厂。
" ^8 R0 Z+ N- m: N$ s+ ?" n! _, T% H4 ^未来两到三年时间内,俏江南集团计划让连锁餐厅在全球的数量发展到100家,同时完成俏江南集团的重组及境外上市。“与日本东京一家大规模的上市航空公司已经签约合作开店,与美国一上市公司的合作谈判也将开始,可以说2008年也将是俏江南在国际市场扩张最快的一年。”
3 E1 B+ t: m2 A; U$ x( y7 n& f) N一个小女子,一个小店,干成了国际连锁,她的秘诀确实无数人想探究。张兰对此付之一笑:“看似复杂的事情其实原因往往简单。通向宏大梦想的路就是脚踏实地地工作。” O1 [. B) j7 Z) G+ }
为实现连锁中餐的标准化、规范化,张兰已启动了庞大的培训计划:跟外地旅游学院挂钩、与25所大学合办俏江南班,培训服务员、厨师,然后再集中到俏江南自己的培训中心,进行军事化培训,这个培训周期要一至两年;张兰要求每道菜的选料、火候都要实现量化的标准。“要让全世界的消费者吃到的都是一个味道,如果做不到,我们就开不了世界连锁店。”
1 v6 p, G, s% }; U# e为了让俏江南更加规范化,张兰从麦当劳、可口可乐、宝马等国际知名公司引进了职业经理人,充实俏江南的管理队伍,学习经验,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此外,俏江南还雇佣了多名外籍留学生作为自己的市场推广人员,让他们作为拓展国际消费群体的触角伸出去。
2 e& x; f5 D3 m0 |“我要做餐饮业的路易威登,要把店开到纽约、巴黎、米兰、伦敦、瑞士、东京……我希望有路易威登的地方就有俏江南。”2 B) _! o. e. c+ I- R H( z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