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1)
|
加拿大新冠疫情日益严重,而各地的医疗用品却非常短缺。本国华人社区正行动起来,向抗击新冠病毒前线的医护人员捐款捐物。3 ~, Z2 n3 r; T
B2 i z# E8 E: q6 ?据本地英文媒体《环球邮报》报道,随着新冠病毒在本国社区蔓延,大量病人前去就诊,造成各地防护用品,例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隔离服等短缺。以全国疫情第三严重的BC省而言,在本周一,该省首席卫生官亨利女士(Bonnie Henry)刚表示过,自己并不知道当地的医疗机构面临物资短缺的问题。然而短短的两天过去,她就改口承认,该省目前个人防护设备的储备“薄弱”。 " H H0 I/ I7 ~5 q, c* u& _/ }
/ ]+ f4 V/ F: j$ `+ o+ M0 h
亨利医生在周三新闻简报中坦言,该省有9个护理机构出现了感染案例,需要额外的保护用品,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医院,所消耗的防护设备比预期要多。 , m1 X7 |8 ]1 k A3 w
: w1 V, \. j |/ W该省弗雷泽地区卫生局下属的一位匿名的医生则向《环邮》爆料说,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他不得不从一家五金店给自己买口罩。 / a2 O+ P6 }/ j: M0 l
3 ^; O5 N- e% h7 X* X8 U. _& R$ a
他还说,自己不知道医院是否有足够的库存,因为这些设备并不归一线医生掌管。 " k! R1 ^1 ]8 z8 q# Q
4 n1 v& e& b7 v, t' s) {# A! v @设备短缺迫使医疗工作者通过社交媒体向全社会求援,并得到了华人社区的积极回应。事实上,从加拿大刚刚爆发疫情开始,就有华人机构或个人,为本国的医疗机构筹集防护用品了。 % A" h6 B0 X4 A) j4 I2 s
$ K+ l6 @5 B+ d2 o# k2 e
BC省一位华商张女士(Caryn Zhang)正是这样的一位积极分子。她一直在华人社区动员,呼吁大家捐出医疗用品。 " {2 ?% X3 U+ B; s' ~/ }$ P
2 ^7 c) n: I; l* @9 c" }9 x在一周内,张女士和志同道合的战友们,已经向大温哥华地区的圣保罗医院、温哥华总医院和素里纪念医院捐赠了数百套防护服、护目镜、面罩和口罩。
3 L! u3 P# \7 a5 _ G* X2 S+ C& z0 T& }# g* b' Z
张女士说,她筹集到的这些设备,主要是来自当地的华人居民。在今年1月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搜集了这些设备,打算捐到中国武汉去。不料短短的两个月后,中国疫情缓解,不再这么急迫地需要这些防护设备了,但是加拿大却日益需要起来。
: r! d) I$ i1 o7 g0 Z; e+ o/ _1 y4 X+ U
除了在本地筹集之外,张女士她们还和许多近期从中国返回加拿大的华人居民取得联系,请他们回来的时候尽可能地多携带一些防护用品。此外,她还和中国的生产医用口罩的工厂有联系。
2 j- R$ ^/ p1 ~. K/ w: C( k/ Z6 u9 h! g0 x: T* ?
“我们只希望医生们安全,”她说如果我们周围的(医疗工作者们)垮了,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被摧毁。” . o6 B! W5 c2 E+ A; z
+ {+ w/ P ^: l( [2 m4 M
温哥华的华人牙医吴医生(Patrick Wu)也加入了搜集、捐赠防护设备的志愿者行列。 " q) k# ^7 X- k, g" U/ u4 z1 _
9 k8 s# {; E* T& ^+ g! u/ L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他的牙医诊所暂停了非必要的服务,于是他和同事们就将诊所里的口罩、手套、手术服和鞋套等物品整理出来,送到了温哥华当地的医院。
; ~$ h4 d [; s- D. j) O/ G( N, }
* w" Z0 Q$ _1 n8 P在上周末,一家报纸报道了吴医生的事迹,之后就有更多的医护人员向他求援。吴医生不得不迅速组建了一个团队,专门负责搜集物资。一些热心人或机构也开始联系他,表示愿意做出贡献。
X% Q3 L* l& o5 W/ T8 M9 B: F0 I x! M
BC省首席卫生官亨利女士则表示,现在很多机构团体向医院捐赠防护用品和设备,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有的时候交付的东西,并不是符合标准的医疗用品。 3 P7 D' j {/ I9 ~- W3 z
- ^5 f- C' t/ v/ t' h' H
她透露,该省目前正在寻求增加库存,包括考虑从世界各地寻找供应源。此外,该省正在和联邦相关部门联系,希望能够得到统筹安排和协调。 " O& O2 F8 y3 `5 b1 h, p6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