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法界众生 于 2020-2-6 11:58 编辑 4 @# c' m4 i9 `$ Z6 R
: b5 |( k$ ]4 E$ v( N4 f今夕何夕?如此悲凄!想念师父,何忍舍离!- t2 y& Z- I1 B! ^2 X2 s
( l6 C4 i3 X5 a1 {今时何时?如此忧思!想念师父,泪流不止!& O, B7 u$ v/ c) s
, c; ^% u* O6 y; Y& P% i# [+ k. l
今年何年?如此哀缅!想念师父,还我从前!
# D! ~# @$ v$ J# P7 t& r8 ?9 J4 `. y* V0 t+ C/ U
今朝何朝?如此心焦!想念师父,海阔天高!1 ]) j; s9 ~0 m3 G- V+ [* U% V
: q; N, W( @' X; [4 k# g
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外面下着雨、打着雷、刮着风。在这午夜的黝黑中,独自一个人坐在窗前,久久想念我的师父,忘记了此时此刻竟是何年何月!忘记了此情此景竟是何处何地!唯融身心于过去未来现在的无尽岁月中,思绪的圆镜中充满了师父那高大伟岸的身躯,和慈悲怜惜满怀期许的眼神,让我重新一幕幕翻出那内心深处再深处的片片记忆,描画成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世界,无言的悲伤卷走了美妙的感动!让我越陷越深,直至完全沉浸在师父那个庄严的净土中,从指缝间流出了一束淡淡的微光,照见了尘世的悲愿。黑暗和暴风雨间的闪电鸣雷,粉碎了我久远的梦,一身清寂,不知从何说起!6 w9 n' T7 K' J4 ?% ~& Q. H
( E7 n; ^6 F' S+ x) O一、师徒缘起1 m- `% Q$ W1 X) }% q C
一九八九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我决定于灵德寺出家为僧,首要大事就是拜一位好师父给我剃度。而同县七甲寺的达泉师父(后来我的师兄)得知此一消息之后,前来灵德寺找我谈话,话语中多次提到了本县最好的修行师父就是七甲寺的住持了识大师。至于如何个好法,具体已经记不得了,大概意思是师父非常慈悲,怜悯有情众生,精进苦行修行用功之类。我择日便寻往七甲寺,想先去看看这位受人爱戴的师父,也好有个修行上的依止。到了七甲寺的山脚下,便遇到了一位出家师父和一位男居士,正准备乘坐拖拉机去县城,我就向他们两位打听了去七甲寺的道路怎么走?那位师父高挑清瘦的身材,斗笠下满脸都是绽放着笑容的皱褶,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出喜悦而淡定的光芒,让我顿生几分亲切和敬畏!记得只是用手指了指七甲寺的方向,便与那位居士边说边笑,在拖拉机的隆隆声中,渐渐远去。等到看不见了身影,我才想起来这位可能就是我要寻找的师父,可是笨嘴笨舌的我怎么也不知道当师父的面去询问个清楚。所以当天去了七甲寺拜佛的情景完全淡忘,只记得留在寺里的师父告诉我说师父刚刚出门,就在山下坐拖拉机去采购木材了,晚上才能回来。我就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先回灵德寺了。过后,我的师兄两次来到灵德寺,传达了师父很赞叹随喜我出家的消息,给我增加了不少的信心。
' }, }2 b2 u8 @) l9 D7 R5 b8 e( T( A$ u5 v9 v
到了农历八月十九日,在达清师兄的陪同下,我们准备了两瓶杨梅和桔子罐头,再次前往七甲寺拜见师父,向师父禀明请求剃头的意愿,师父非常爽快和赞许地答应了,当天就为我们俩举行了简单的剃度仪式。为我取法名达照、法号性远,并没有为我解释名号的寓意,直到后来舍弟也出家剃度时,取法名达空,师父才说我们俩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我是照见,他是皆空。
) y& y% }6 B7 q& `6 g7 }9 l5 N( t) A _, \ O% n% |% D2 B+ ^
记得师父给我剃度时,在仪式上所念:“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的腔调,悲壮豪迈,催人泪下。至今唱诵起来,仍然不免悲从中来。
: X: p' X8 a& C# _: o; {# I6 j& p3 x' G% V k7 \$ m
剃度之后,供养师父的红包,师父坚决不收,只收了一瓶桔子罐头。所以师父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勤劳苦行,矜持淡定,不贪不恨。; G9 @$ m8 Y# p) X8 Y. A% y
. T5 _. Q# M# y& ^ J3 Z& ^二、师父的爱
- X) k2 _ ^3 Q4 L 对于出家人来说,修行佛法用功办道,成就菩提果德,以智慧和慈悲实践弘法利生的事业,当然是最有意义的大事。所以,从剃度那天开始,师父就说出家人要持戒念佛用功修行,坚决不允许我去赶经忏做法事。平时七甲寺的师父也不主张出去赶经忏,而是随缘让居士来寺院一起念佛求生净土。
8 a: \1 T2 z6 h) W0 S1 N! i7 m' p& p) E+ o5 Z3 Y
师父对我的修道事业极为关爱!有好几次在夜里两三点之际,悄悄地打开我的房门,观察我在做什么,恰好我都在打坐念佛,所以师父就非常肯定和赞许地对大家说,整个七甲寺唯有我可以不上早晚课都行,因为他觉得我自己平时里就已经在用功办道了。平时只要我在打坐,他就会在旁边默默地关注和护持着我,有一次我在打坐,一位小师弟悄悄地跑来打开我的包腿毛毯,想看看我是单跏趺还是双跏趺,被我师父在旁边看见了,立刻遭到了师父的厉声呵斥与制止。3 @) V0 S7 Q/ ^
# H6 I# T7 Q2 u3 e' H
出家后,师父建议我去外面好好学习,亲自帮我联系佛学院,希望我能够将来在佛法修学上有所造诣,鼓励我要学习讲经说法,并赞叹说:“讲经说法再来人”!意思是能够讲经说法的人都是代表佛陀弘扬圣教,应该把这些替佛说法的人当作“乘愿再来”的高僧大德来看待。在我受戒期间,师父还亲笔写了一封信,其中有四句话警策我:“老死无常莫等闲,珍惜日夜恒精进。耕转祖业旧田园,免得鼻子被人牵。”让我对弘扬天台教法树立了最初的志愿。& e( a4 y; z) _' i$ i" M1 Y/ W
凡是看到了敬佛、礼佛、诵经、打坐、念佛等等,用功修行的事情,师父就会跟我说,寺院建起来的目的就是要有人在寺里用功办道,如果没有人用功修行,则建寺、布施、供养、恭敬都没有真正的功德。师父自己也是每天要礼佛若干拜,早晚功课从不暂歇,他的膝盖和额头都是因为拜佛而导致了巨大的疤块。圆寂后火化出三颗晶莹透彻的舍利子,便是师父上人道业成就的最好见证。% |% Q/ B4 a, P. u6 U
+ C+ k& U- ?4 N" O在上了十年佛学院的漫长时光中,师父的关怀无所不在。除了关心支持我上学外,还一直关怀着我的父母兄弟,期间我弟弟出家、哥哥出家、妈妈出家都是在恩师的座下得以圆满剃度。有一年我妈妈在家乡建造一座小寺院,师父不分风雨寒冷路途崎岖,受尽苦辛也前来指导。我虽然扶着师父边走边念佛,那种艰难地跋涉黑夜的山路,也令我非常心疼师父,更何况他还有夜盲症,但师父从来就像比起他自己的事情还重要一样关怀备至。4 s7 E7 V5 A: m8 x
+ l( B! M6 M/ H
尽管师父年事已高,非常着急想把七甲寺交代给下一代人掌管,但为了满足我的发愿想要专修,师父还是非常坚毅地支持了我去住山和闭关,并且也守口如瓶地替我保密住山的地址。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决定去普陀山佛学院方便闭关修学,向师父禀明心意之后,师父完全赞成我的选择和决定,并且开示我说:能够闭关专修的人,都是了不起的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啊,你要好好珍惜机会,不要担心关外的事情吧!但没想到在我闭关三年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师父却再也坚持不了最后的生命而撒手西归。$ _6 i k- l1 o# ~8 L6 x% Q
5 u2 G: a. \6 p7 l3 j7 y7 {& W三、感恩师父! N1 J: @) H$ Z1 Y$ b& D2 t( T" _2 G
1 p8 d% T- u9 c# h1 `出家后真正走上了学佛的征程,这条路最需要善知识的教导和指引。想起所遇到的诸多善知识之言传身教,我的整个身心都融入于清净光明的感恩之中。在那个无知而幼小的生命里,在那个单纯而幼稚的心田中,竟然也培植了一棵菩提树苗。当经历了无数世风的吹拂之后,而今已是追寻在古圣先贤的菩提大道上,看着古德的斑斑足迹,回首望去,总是留下了许许多多点点滴滴的微笑与眼泪。
, @4 c! x' A, k3 S, H1 G, c
0 H0 ~% @7 _* `$ j5 F d- F 师父上人是我的法身父母,此生所有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功德,也都是从师父的慈力加被和悲心护念开始!出家时教我要“量大福也大,越贪越没有。有福方登三宝地,无缘难入四圣门。有善根才能出家,要出家就要做个好师父。做真正的出家人绝不允许赶经忏、做佛事度日子,持戒修行念佛了生死才可以。要知道:成师作祖再来人!”所以,我刚出家时对修行的唯一信念便是:“持戒念佛了生死”,别无他愿。
1 E! m( T- i9 u. _- E) }) {3 D9 P/ ], b, O* ]. h! Y
师父曾经在深夜里手捧着《释门法戒录》对我说:“莫贪财,学忍辱;戒游戏,勤诵读;远年轻,近耆宿。思古人,麻麦粥;思古人,粪扫服;思古人,树下宿。少苦行,老享福;享福早,寿命促;望出世,听吾嘱!”曾经在凌晨三点钟上早课之前,到我房间来察看我是否在用功修行,鼓励我打坐静心是成就道业的重要方式。曾经在狂风暴雨中同抬一根一百多斤的木棍到爬山路,慈悲的眼神充满了对末学的期许和怜悯!在日常生活中,师父一定都是带头苦行,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不屈不挠;无怨无悔,敢作敢当!
% Q0 w6 w- @: U6 N5 b, `6 w, ]" i
% {9 @8 b3 Z* Q) u$ L- y师父说:如果有人教导你持戒念佛、正见正行、听话随众、禅定智慧、了脱生死、证悟菩提,那个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你应当亲近他,听他的话而去努力修学。如果只教你过着舒适的生活而没有道德行持、如果只教你获得眼前的利益却不谈了生死度众生、如果只教你念经拜忏为人超度佛事却没有在内心去用功、如果只教你高深莫测的佛法教理却连做人都不合格,那个人就不是真正的善知识,你应当远离他。; G: N% f/ V# ?( P9 c( n: p
& t9 d4 ?/ D) Z$ l! M, o( M在我跟随师父出家的十多年中,虽然住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年,但是师父却最了解我,也使我最信任,因为师父给我食住、给我爱护、给我温暖、给我欢喜、给我教导、给我鼓励、给我信任、给我尊重、给我期望、给我佛法、给我生命中一切最完美的记忆……$ | ~1 x% C) h
! A' v6 ?- M/ `6 F3 x. n 此时无我,师恩难报!每每思及此处,全身毛孔竖起,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不足报答深恩于万一!除了精进修学,刻苦努力,夫复何言!" D; a8 n" }, L- v" a- P: e
: j/ G7 H) `/ U4 n6 P 自打出家开始,我就一直蒙受恩师的慈悲护念之恩泽。后来上佛学院了,每个假期见到师父,总会给我无尽的感动!回寺院的头一天晚上,我一定会在师父的房间里跟师父聊天到深夜,有时候他很累斜靠着快要睡着了,又会尽力振作精神坐起来提出话题继续谈话,直到后半夜。每次假期结束,他都会带着一帮师兄弟和居士们送我到长途汽车站,都会直接走到汽车上把卧铺车厢的最前面上铺的位置换给我,无论是谁先坐的,他都会去向人家说情,直到把位置换给我,然后把车费全部付清了,才会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跟我说:达照,这个位置最好坐,最有利于安心念佛吧,你也不会太累了!我的内心立刻会涌起无比的甜蜜和至诚的感恩!
/ q" Z# O% E) U. j6 ?
; D+ h* `* o! N+ ~师父生活很清苦,好像是习惯了修苦行的感觉,过午不食、不吃味精、穿破旧衣服、基本上是吃腌冬瓜和咸菜,新鲜菜也只吃芥菜和冬瓜两样,别的什么花样菜肴一概不用。有一次一位贵客说他们要来寺里吃午饭,师父就通知厨房今天中午多加三个人的饭。到了午餐时,那位贵客拿着筷子端着碗,看看碗里看看桌子上的菜,真是无法下手没有食欲啊。师父就对他大声说:我一辈子都是吃这样的饭菜,你连一餐都吃不下吗?那位贵客马上就说:吃得下吃得下。硬是花了好大的力气咽下去了艰难的一餐咸菜素食。事后,师父跟我说:这样会给那位客人培养很大的福报啊,地位那么高,还能够放下架子来吃素,值得敬佩,后福无穷。
. D7 _4 t! ]8 M- a- Q/ g F: C' j/ u# U* m( k* H
我在上学期间,师父从来不给我钱,因为知道我够用。有一次开学前他问我:身边还有多少钱?我说有两千多元,他马上让我拿出一千元由他来转交給一个寺院用来修建,并且说:出门不要带太多钱,路费够用就可以了,带多了不安全,布施了才会更安全。我也很听师父的话,所以非常乐意他老人家帮我做的英明决策。现在想来,这点点滴滴都是在度我啊!
4 R& P+ Y9 M+ y$ S4 ^& ^7 V% B
/ w% L5 ^8 c, ~" e# j; e有一次放假回去,头天告诉师父次日早上约八点钟左右到达县城车站。师父早早就带了十多位居士徒步走了四公里路程到车站接我。不巧遇上路阻塞车,又没有手机电话可联系。他们等到中午十一点半,师父持过午不食戒,他们还给师父送饭到车站,简单用完午餐,然后继续等着我。一直等到下午四点钟,师父眼看要上晚殿了,才留下两位男居士继续等,其他人都回去做晚课了。下午六点钟我的车才到站,两位居士帮我拿着行李回寺。见到师父后,一方面师父很高兴,另一方面有些遗憾的表情说:我如果再等一会儿,就能接到你了。# Y0 p& T. K* ^
9 b8 _. z) ?/ D9 ^6 Y/ D8 S 每次想到师父那不但不责怪我让他等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反而还有些责怪自己没有坚持到最后接到我。我惭愧之余,内心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年代,能想到付出真情已是难得,付出不求回报已是稀有,无求的付出还怪自己不够彻底的,唯其出家人的甚深觉有情乎!!: ]) R0 f9 l1 F! n2 L8 N' N
. w# j- O( N, j1 V5 p+ r0 X
四、想念师父
4 z7 a# {& m' [9 \ g$ ^9 ~' F- @
0 m4 y0 }0 \' G+ y6 I! U) C 今夜,是个暴风雨的黑夜,是我特别想念师父的风雨夜!是在无数个人生的风雨夜过后,依然怀念着有师父在身边的风雨夜!风雨中,师父和我为了避雨而躲在超然亭的桌子底下,一把雨伞挡住了狂风的怒扫,而我被师父紧紧地拥在怀里,想念师父的温暖和爱护!
! K$ e) c6 q# c/ e5 K+ n" B6 a6 \: n! ]
想念师父,在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前往福建求学的那天,风雨浸透了我的视线,莫非上天也替我流泪!而师父站在大门口瞪大了眼睛,在风雨中频频挥手,塑造了我久远萦怀的梦,那只风雨中摇摆的手,从此扶植着我走在了风雨人生路。
7 b# H, U- I8 ]4 Q9 m6 t
( o2 E# G# q3 P: X 想念师父,他少年时期在山村放牧的镜头,聪明伶俐勤劳苦干,伺候慈母从未间断,坦诚孝顺,上天可鉴!想念师父,他遇到佛法,真诚信仰,毅然出家,事师三年,历尽苦楚,敢于担当!想念师父,他空拳赤手来到七甲,建寺安僧,念佛礼拜,过午不食,领众熏修,数十年如一日,未曾懈倦,精进修行!想念师父,他教诫徒属诱奖有方,常住大众共苦同甘,衣食简约朴素平常,广兴梵宇弘化一方。想念师父,他对待信众柔软心肠,握发吐哺亦属寻常,助念放生广结善缘,丽如秋江严若冰霜。想念师父,他行步如风笑颜温暖,声如洪钟宽阔胸膛,威严无缺慈悲无量,末后一着犹为安祥。想念师父,他莲花托胎宝池飘香,寂光安住实报庄严,乘愿再来慰我心伤,誓承师志正法宣扬。想念师父,风雨几时胸怀直畅,末法无端天地苍黄,黑暗风雷一道明光,划破虚空智慧津梁。
( l6 g, o1 ^5 G' U7 t" J2 c' a
不尽的想念师父!4 h5 t# W; k$ I( w% B
. Q. T% Q2 ?. \" s
不屑弟子:达照敬上
! ~" z$ n5 D( _: w4 M+ L# l) [7 L% O. }& |5 R- P$ N! ^ k
2012年4月11日凌晨四时写于温州妙果寺+ T$ F6 x. B2 ^5 m- T"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