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5) 鸡蛋( 0)
|
22. 桂枝人参汤; E0 h) C2 b1 T, ~
: x& ]) I- ~: I7 f桂枝另切12克(4两) 甘草炙12克(4两) 白朮9克(3两) 人参9克(3两) 干姜9克(3两)
9 c0 [9 X' N5 w2 j( q
& I. l: v: A0 C9 S3 o. \% h3 Y6 D5 u" \右五味, 以水九升, 先煮四味, 取五升;内桂, 更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日再, 夜一服。
; ?6 \ R7 w, O- u
; n6 T! K! V W: f* f【功效】温中解表蠲湿, 益气消痞。' k' f5 G' X4 L# T4 P# L+ @' e
0 Q' e M7 c7 j& ~
【主治】太阳病, 外证未除而数下之, 遂协热而利, 利下不止, 心下痞鞕, 表里不解者。4 C% Z- `1 `& ] {( @5 G- b
本方为表里同病, 表里俱寒之证而设, 治宜温里益气, 辛温解表。' q9 ]. p9 h" i
4 Z! M* y0 A% L8 s& k! j) `名家经验谈: 4 J) N f# s* S
X+ ~* Q% r% V+ w2 w5 @此与葛根黄连汤同一误下而利不止之证也, 而寒热各别, 虚实对待, 可于此互参之。彼因实热而用清邪, 此因虚邪而从补正;彼得芩、连而喘汗安, 此得理中而痞硬解;彼得葛根以升下陷而利上, 此藉桂枝以解表邪而利亦止矣。(录自《长沙方歌括》)9 t' Q0 A2 ~ ]9 u$ }
; s. r9 V4 o! g" D. t% T: Y
治疗表里同病, 《伤寒论》中有先表后里法, 有急当救里法, 也有表里同治法。本证表证未解, 里证又起, 外有发热, 内有利下, 治以桂枝人参汤解外温里, 属表里同治法。
8 \. q; T M# w. \. ^: Q
- @% O/ e' l; q3 Z从药物组成看, 桂枝人参汤即由理中汤加桂枝组成。理中汤治疗太阴虚寒, 加桂枝开太阳之表。也就是说, 桂枝人参汤治疗太阴、太阳合病。基于这一认识, 临床上我们可以把桂枝人参汤看作理中汤合桂枝汤的加减方。
" p/ h/ y2 Y" y9 S
: F4 j7 a0 I6 {8 j4 e' n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缺少医药的年代里, 虚寒之体又感风寒之证应当是较为常见的。理中汤合桂枝汤、理中汤合麻黄汤, 或理中汤加紫苏、理中汤加防风等等, 这类用方应当是较为常见的。5 W. U" G0 s0 i; r5 P* L
! x) S4 s. G* v% ]. p
而在当今暖衣、厚味、进补成风的年代里, 桂枝人参汤证较为少见。而与之相对的另外两首经方方证似乎较为多见:一是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一是厚朴七物汤证。- U2 ?% h2 {' R1 U
, c; H2 u& u+ v+ b. i/ I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表里皆热而下利者, 桂枝人参汤治疗表里皆寒而下利者, 临证可将二方对等看待。
# y3 e$ k, q5 T9 x6 E) e" Z
& |, i- O+ N+ N/ U$ r厚朴七物汤治疗里实腹满而发热者, 桂枝人参汤治疗里虚腹泻而发热者, 临证也可将二方对等看待。" W* s9 z$ K" v j
m* B) H- j) Y* b
倘将桂枝看做温通阳气或温通血脉之用, 桂枝人参汤用于内伤病的治疗则既不需要有在表之太阳证, 也不需要有发热之见症。% C+ x6 B) q! X( B$ w$ ]
2 W8 p1 u- m9 l n Q6 E4 }% F名家经验谈: 5 k3 }) ]2 _* U, ^3 s; G* {' A3 l
. S& S0 ?& A& }5 I9 S/ Z) [
亦有观点认为桂枝人参汤并非表里同治。
$ |5 a) e. b% Z8 |3 x5 ?6 Y1 g& j) K, w2 d+ Z/ N
(1)协热而利, 该热并不表示表示表症的热;
0 }2 r$ K( e w# x3 {; p) Q6 l/ Y/ u6 ~
(2)“表里不解者” 这句, 熟识仲景笔法的, 便知道这是属于偏义复词, 如252 条和257 条的“无表里证”, 49 条的“须表里实”也是偏义复词, 重点表示有里证, 而表字已经失去其意义, 只是作陪衬作用, 即“里不解者”的意思。& l2 [% k$ f& W
' Q+ W6 X5 D2 c' v: x
(3)单味桂枝不能解表, 解表需要桂枝, 枣, 姜, 草同在, 还有服药次数、药后避风盖被、喝热稀粥等方法的配合。
# Y! U- S R! k, b. L. J- `1 A H* t" z+ `, a0 |: K2 q# D; }+ R
(4)有表症有里证时, 先解表后解里是伤寒论治疗原则, 先解表, 后解痞症。没有表里同治的。急则治标, 在桂枝人参汤证下利不止的急重情况下, 仲景岂有表里同治之理?
/ ^0 c# I: x1 }- d
( u: b" K/ T, c(5)桂枝人参汤中的桂枝用量是四两, 但按仲景的用药习惯, 用四两桂枝的方剂都不是解表剂, 如桂枝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等, 而一般解表剂的桂枝用量是三两, 如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等。可见仲景的用药习惯, 四两以上桂枝多用于温通心阳、平冲降逆、通阳散寒除湿等; 而解表用桂枝, 多在三两或以下。/ `$ N0 d4 @2 p/ H. R1 t
& o4 X, @0 ~' t4 |9 u" q
(6)在一般麻桂类发汗解表的方剂,其方后注均有“温覆微似汗”或“啜粥”等的子句,而桂枝人参汤却完全没有这样的说明, ) i) h& ~6 t1 U
* E# z( V' Q2 Z6 H& o(7)本方中桂枝后下的原因是温中, 而不是解表。所用的桂枝应该是肉桂, 也不是桂枝。因为张仲景时代的桂枝跟肉桂还没有严格区分开来, 当时只是统称“桂”, 因此《伤寒论》中的桂枝, 可能是指桂枝, 也可能是指肉桂,又或是介于两者中间的东西。笔者认为桂枝后下较好的解释是: 桂枝人参汤所用的桂枝, 就是肉桂。现代使用肉桂, 因为肉桂芳香, 一般也是后下, 这样肉桂配伍理中汤便起到协同的作用, 专一温里攻痞止利。; M9 m8 i2 G3 j5 G% `$ t; v( M
, [) j7 ~* C5 B4 `$ |(8)桂枝人参汤是理中汤的加减法而来的。桂枝人参汤证, 应该有气上冲的表现, 原因是因为“外证未除, 而数下之”, 因而损伤脾肾之阳, 引动气上逆冲。) _2 d3 x1 E7 A+ Q& b% p
& h) I. k* f+ P/ f, Q廖厚泽:23
; ^- I3 y, t* q6 M: V$ C
1 z2 k- u6 G. e/ R: X8 t寒证腹痛,上焦痛用砂仁半夏理中汤;脐周围痛用理中汤;下焦痛用金匮肾气丸加炒小茴香。P65, b5 }3 v/ d5 t*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