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 q8 _; z- M# Q& ]/ Y
8 K4 y, j2 H2 ]9 u. W5 M
愿望是最有力量的。当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自己知道已经出现了死亡的征相;或是患了绝症,或是寿命已经到了,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这时要在心里发愿:“愿我不要离开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我能利益众生,愿我能时时安住于空性、光明之中。愿我能有无伪的利他心,行持利他的事业!”% ? y1 b$ c l
4 T( ]: s2 k X% q
6 m% X6 Z7 O% @3 g# g; Z- { 7 y# [1 l6 C7 |7 Z a( \
, `7 R4 B1 C J. l G$ ]
0 t1 g6 i* f$ N/ g8 U 有这种利益他人的心愿,行持利益他人的事业非常重要。这种心愿不是偶尔发的,也不是特意发的,是自自然然就有的。只有这样的心愿还不行,还要有行持利他的事业。
/ S5 B2 W- S$ z' G3 X4 c3 E, _0 F: Q: G
; e" n6 {; V/ A; i9 h; r ! \: M& m8 ^1 k) }
/ F9 V! S+ o. Q# Z8 m+ {3 Z
2 u4 t# A6 _+ Q “生生世世中面对死亡时,面对中阴身、面对来世时,不离给我传授菩提心的善知识。”能亲近、能不离这样的善知识,在自己的相续中自然而然就会生起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在生生世世中不离善知识,这些善知识都会给我传授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利乐的来源,能对治烦恼障、所知障等障碍。所以菩提心很重要。" V% ?5 g* O6 l& q1 k6 ^8 v" P
3 c' k7 U+ l& q: u. a2 l+ w5 s* d
/ }. X: L4 p6 G* {9 h+ e
9 i( j$ \0 d2 j) ]$ _) H# ~/ R" q( M {) o9 w, \6 \& `
一位真正的学佛修行人,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时,不会心慌意乱,一定有能力定下心来,发殊胜的愿。发愿很重要,要以殊胜的愿来做连接。比如,我们学修暇满难得时知道,要得到人身就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积累一定的善根和福德,还要有殊胜的愿做连接。这个殊胜的愿很重要。+ V7 g' b7 M' c4 m: n: w
+ _% h' Y/ P% X9 S
( _" o) o, l0 {& M8 r" y) l4 E) U i0 C 2 M: E( w1 d3 _) M& g) M) r
/ }& b7 P/ e4 A& L* c
$ t0 D# X8 x/ b4 {
我们平时,尤其是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时要发愿:“我要在生生世世中得到暇满的人身,能遇到善知识,能行持善法……”如果行持其他的断恶行善之举,以及积累过殊胜的善根和福德,然后以这样的愿做连接,一定能投生为人。并且还会遇到善知识,也能行持善法,还可以继续学佛修行,来世就能获得解脱。
# J; @. I7 t; S7 t9 n7 }/ v" K& a
1 @! }6 v# E& g, L) F r0 g
# {1 u% m. e7 c+ [, p
/ F$ A! \ v ?- o b) s+ `& {$ Q8 }* E) N
有这样强烈的愿望,可以直接对治对世间的贪恋,也可以对治很多的杂念,可以让我们身处一切对境中能提起正念和善念,保持平静和光明的心态。这才是修行的要诀。; f$ K% i* W8 z4 \. P! w" B' w
$ Z5 q9 V X) h. R* K, `" Y
8 g Q! I" c# S& s% h, H
5 Y1 d. q5 d* q( V+ |5 g0 }' T. ?5 a% [0 q
9 n4 V3 y, W" C# o9 J ——摘自《修心七要》讲记10( o. v& n$ j3 S1 _" J9 n9 L
2 @3 ~8 }/ l9 L7 i"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