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5|回复: 2

[学书论画] 怎样练习写好毛笔字?!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8-4-26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毛笔字写得好,一定下足了这些功夫!1 E5 _+ V- I! [" M. u  |
& U4 @5 b- Q4 W) f+ z
学习关键在于得法  y# p  D" j# X8 b7 V+ X1 [

0 B7 O) [% P& B4 i$ P6 |' d有人学习写字,写了几十年还是写不好,根本原因是路子不对,没有找到真正的方法。不会方法的学习,写得时间越长情况越糟糕。不得法的学习,就只能在原地转圈,像遇到了“鬼打墙”,虽然走了不少路,劳神费力,徒费了时光,最后还是走不出来。% I/ Z$ e  X, Z8 P  t) j/ T

& K) p% z# u6 n6 c7 c; U书法关键是学习方法。要学会学习,学会举一反三,用最少的精力获取最多的回报,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更多的知识。
6 t. j0 z& M, |" z! I1 G* O) D4 v% c- l
清ㄠ敧贞《书学捷要》中云:学书六要,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用功、六识鉴,六要俱备,方能成家。故细察六要,吾以为“得法”最重要,气质再好,天资再高,如不“得法”,就会走弯路,再“用功”也无济于事。气质不好,天资不高,只要“得法”,再加上“用功”,也会学好书法。4 B" A+ Y- A" \0 K
; E3 q$ \% i: ]2 b, w3 ?$ r% W; h
在生活中我们说一个人做事情很得法,就是说他行事进退有余,分寸拿捏得很好,给人一种做事从容老练的感觉,那么在书法学习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在方寸之间运笔自如、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得法境界呢?
2 {6 B# `$ G! V1 _" O, z0 z! W0 h- H/ ^' l1 d( C- X8 @5 f
选一个好老师+ q6 U5 Y& G) d3 e0 p) y6 k
- B) e" H# ^6 g! x
特别是刚刚起步学习阶段尤为重要。古之学者必有师,只是许多后人只记住了成名的学生而忘了老师,就象知道王羲之,而不了解卫夫人一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有了老师,可以告诉你什么样是正确的写字方法,包括坐姿、执笔、临帖,继之,可以告诉学生如何结体,如何用笔,如何体会古人的笔法等等。
' s4 I& i! P) `* H: L* }
, Y" N+ J1 s* y' ^这从中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青出于蓝但可胜于蓝。
) g" d: j+ j" H& a' C) r$ I2 N/ S2 W* T& O/ K8 l8 G
学习别人的经验就是延长生命,缩短到达成功的道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有了老师,学生还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出现的的疑问,通过教学互动,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
8 v# E9 K% g9 k+ D" H/ r* H( i$ m2 q5 C/ `$ q# k
临帖,是向不会说话的老师学习。日久渐积的临摹,所习诸家之形质必了然于心胸,性情奔然于腕下,心手相称,游刃自若。心悟手悟,心到笔到,即所谓得之于心应之与手,要此妙境非下工夫不可。书法作为一种技能,自然是熟能生巧,无非快慢而已。
8 |. |( ~+ q: `& d' h) k4 e5 F2 j8 _  X( @; j
择师也好,用功临帖也好,其实是一回事。一个是现在会说话的老师,一个是古代不会说话的老师。有人说,只要得法并下得深功,从任何字体入手都能取得成就,可谓殊途同归。但其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所走路程的远近曲直恐怕就大相径庭了。) D1 K" w6 e- v7 x6 j0 G
- b9 o7 h& A* c" @( [1 [, [
3 Q3 O$ k, j. N$ ^/ t; `
宜从楷入$ _5 F, H" j% ?& ^6 i. V8 v

+ B* N3 a" P/ b- N6 q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楷在这里是楷模、典范的意思。楷书点画分明,搭配匀称,形体方正,应规入矩,宜于初学。
, u: V" M. m: O1 o  j) y! F2 i3 {; p6 _6 I
明朝书法理论家丰坊说:“学书须先楷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对于初学者来说,绕过楷书,直接学行书或草书,就会因为忽视了楷书的基本点画、结构的训练、写出的字容易出现点画不规矩,笔力不刚劲,疏密不匀称,结构不安稳,比例不适当等弊病。2 o) G) i! i/ H8 m7 f
. r% {1 k. K( v4 Q
所以唐孙过庭说:“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明代汪砢玉也说:“近世多尚行草,未始学真而先习草,如人未学立而欲走,盖可笑也。”6 _; k) e: p. R2 U" O5 `$ X
: K, p6 D* e& f: b9 G1 p% E
综上所言,中心意思是:学习楷书是手段,从中学来方法才是目的。. k( ~2 q; L7 U/ ~- S# s- O3 x
  q. Y8 W) Z& Y9 c
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用笔洁净,结构精严,对后世影响很大。欧书《皇甫君碑》最足以代表欧书险劲的风格,而且是已印行的欧体字中最清晰、神气最完足的。《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朴厚凝重而又挺拔劲健,结体平稳中追求险峻。梁对欧字极为推崇,说:“写透欧书,碑版皆可书矣。”清朝杨守敬说:“欧阳信本之醴泉铭,赵子固推为楷法极则,人无异议。”初学者学此二碑,可避免结构松散的毛病。
: H5 {7 O& a6 g4 X% D. I) u1 z
( Y7 |+ x( h( }$ E5 A. h晚唐书家柳公权所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用笔方圆兼备,点画清劲,有如铮铮铁骨,结体中心紧聚,四外舒展,学之能够得到瘦硬的笔画与严谨的结构。6 b0 W0 z1 D. m* Q4 m) z2 ~

. g, ]/ ^. z4 C0 k  m以上所举各碑,只要教授得法,学者持之以恒,在半年至一年内“入帖”是不成问题的。
8 T6 o- i9 e1 l6 ]' U4 j! Q$ h1 L5 [$ q0 [9 U
关于执笔1 K3 z. U! x, C& p/ U

1 D3 j: a7 X% m执笔问题并不怎么玄奥。人们拿东西都是用手指指肚部分,执笔也是用这个部分。执笔时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肚部分捏着笔管,用无名指指甲和肉相接的部分顶住笔管,小指自然地附着在无名指下——这就是最通用的五指执笔法。
( i1 x- S  z. C' @$ y; g" s. [. q( ]. M, j8 {
执笔的要领可以用“指实、掌虚、腕平、掌竖、身正、足安”来概括。指实,是执笔要松紧适当,过紧会僵死,又容易疲劳、抖动,过松写出的点画又可能软弱无力。
% T6 c& X" u; A2 E! i
" i' A) Z$ U- n8 s掌虚,是手指与手掌之间、拇指与食指之间要有空隙,不可大把攥。
' {$ l- J1 f: K$ L. e# @. q; f/ }: z2 F4 e% ?
腕平,指腕上部两个骨节之间的平面与桌面大致平行,但运笔时却不需总是这样。执笔在于手,运笔在于腕,执笔要实,运腕要活。运笔时手腕的左右两个骨节是在不停地上下转换着运动的,否则写字时就变成了胳膊机械地平行移动了。
* g2 W5 V  H+ H4 ~" y/ ?7 t; c5 D% ]& Y# }. n" t
身正,就是写字时要坐端正,胸部自然挺起并与桌面保持一拳之隔。右手书写时左手按在纸面上,以求力的均衡。写字时如果低头曲背,不但字写不好,日久天长,视力和脊柱都会受影响。足安就是写字时两脚微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以保持身体安稳。
6 {0 n8 i" i9 ?9 m  K) C- ~6 x+ A
5 i5 L' p& d4 j$ ~, }) B5 s0 r在执笔问题上,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我国汉字的构造及写法都是适合右手执笔的。如果用左手执笔,书写时多有不便,如写横时就必须由左至右推着笔运行,这样就显得笨拙。汉字下笔顺序有先左后右的原则,所以提倡初学者用右手执笔。
+ T; h2 A1 u5 z. R" J9 m3 g/ g! J) ^0 T
关于运腕
+ u' R: p& [/ U( ^0 r) e: h
; n' o9 p: L# C0 o执笔在指间,指连于腕,腕连于肘,要想运笔灵活,必须指。腕、肘互相配合,而关键在于腕的运动。赠送给别人的书法作品,上款有时题“某某正腕”,就包含着请受书者指正腕的运用是否灵活或腕力是否雄强的意思。运腕就是靠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前后左右起伏往返而操纵笔锋,写出合乎要求的点画。+ o, n! _; Q* O0 A; C! w' r
. n  b  K/ |8 A6 E# b' g' `; ], o
书写时因手腕与桌面的距离不同而有几种不同的方法:8 I/ K, W; i# M$ b+ F/ u9 U8 A' h
0 L$ H0 c$ E6 o1 x" w8 r% U
着腕:即手腕贴在桌面上写字。着腕法因腕与桌面接触,妨碍笔的运动,写小楷时可用,写稍大的字就不适宜了。
1 Y+ z4 B  [( q+ j1 |
, S( U! F6 t3 [, ^0 Y3 C枕腕:即用左手按纸,右手执笔,以身体为对称轴左右对称。2 L/ ?: E8 l0 g2 c8 c( g; F

5 @1 Z- I2 U. @! A  q, }/ {提腕:即用肘部支撑在桌面上,而把手腕提起来,这是坐着写中字最多见的腕法。
' W6 F. S8 S; n6 T. p7 v8 C" ^  K  K
) v1 L( n" L4 j" F! x8 P悬腕:写字时自腕至肘都不放置在桌面上叫悬腕。写大字必须悬腕,只有悬腕,才能力从肩臂出而达于纸上,而且由于手臂不受桌面的阻障,笔的纵横牵掣、上下提顿随心所欲,所以是最自由灵活的方法。
- N2 n) g% X( A/ }# I* l8 c' l0 }. {& G8 a
关于运笔
8 Z- n- y( h. D$ V; _- d0 s+ I& ]$ x6 l4 ~( D
学会了执笔,就可以进一步学习运笔。学习写字,首先要学习点画,点画犹如字的建筑材料。建造搂阁亭台,不准备好材料,或是准备的材料不合乎质量要求,那搂阁亭台就不会美观坚固。学书亦然,点画写不好,字也肯定不会美观。学习运笔,就是学习如何通过笔把墨落在纸上,形成合乎要求的点画。
/ e; H4 o8 ?8 Q
; E" P6 i7 k! V纵面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8 G! o/ e$ @/ H% a, O2 Q
2 i, ^: B- S; H* d2 q( n
落笔:笔最初接触纸面叫落笔,也叫起笔。落笔一般较轻,像鸟儿由空中落在枝头上。落笔是运笔的开始。
" |% J9 G& {0 f5 P' p' q
# P0 P, j- |: @# R: T& y4 ]. F5 J* p顿笔:把笔往下按叫顿笔。顿笔不可过重,过重了点画就会太肥。
9 [1 Z9 m- O, |9 N3 G  {. x6 W2 R8 L: Y- {% i5 F- f; c
提笔:把笔往起提叫提笔,一般在顿笔之后都要提笔。提笔如鸟儿将要离地高飞。: W" d8 f* F: u/ U1 R) G$ ^

4 }" l$ z3 Z9 _: u, l横面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 {- E2 o( S: Z+ E# \  `; }9 h) x, N0 s7 e0 d7 h  b
行笔:笔锋由一端到另一端叫行笔,行笔也叫走笔、过笔。
* Q9 t) l' E- n! R
% O) d/ o5 I( t* M, l* e! j! |挫笔:笔顿后微提,并向相反方向施加力,使笔尖垂直纸面。5 [. I" K) h" @9 e, }! S
- w* c: [5 B" g
折笔:写点画时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断然改变方向,有意显露棱角叫折笔。如写横时先向左上方落笔,然后往右下折,写出方棱来,即为折笔。
8 K4 C0 V$ m( d% w" b& Z- J8 g
; F, N* j" r4 R+ y! Q转笔:笔锋旋转叫转笔,转笔是为了写出不带棱角的点画,如“竖弯”,就要像用圆规画圆一样转动笔锋。" {* S, x1 i4 j5 |/ o
2 k! s* T% L6 U0 ?8 r$ F, D; b
回笔:笔停后返回来时的方向叫回笔。回笔是为了“护尾以避免“折木”。! U" |' ^/ g, @3 j' B

3 r& s7 {2 z6 m: k0 o( L衄笔:笔下行而逆反叫衄笔,与回锋不同,回笔用转,衄笔用逆。如写左竖钩,竖写至长短合度时,提笔左行再逆反使笔锋朝即将挑出的钩的相反方向——此即为衄笔——最后提笔挑出。
2 d4 v: Q0 ]5 P3 w8 e  Y0 J
. k" |  L! F) c" f纵笔:笔锋边行边提,去而不返叫纵笔。如写撇时,用笔由重到轻,最后出锋就用纵笔。6 Z- k" V* Y9 }- ]/ `1 j
+ ~0 t" y( _) ?3 X; {9 k& w
除了纵面运动和横面运动之外,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运笔方法,这种笔法既不提也不顿,即不转也不行,而是笔停在纸上,这就叫驻笔。驻笔是为了取势,即取得点画的某种态势。. y) F: r$ i/ f& V' H) v- ~2 m! L
& n, d! Q  f9 ~, \- F: `
以上讲的是几种常用的运筹方法,初学者在写字实践中,只要细心揣摩,是会逐渐掌握更多的笔法的。* X. R' X; d1 g6 Z6 K  J$ U

" _# x2 P3 O# F+ h- p* \  b5 n+ d中锋与偏锋
( u5 C1 s3 D$ [
5 o8 @% T' q4 I" \9 l0 P历代书法家在讲用笔时都强调中锋行笔,什么叫中锋行笔呢?
" n5 W9 x2 z6 D9 a2 C; z1 N; e  m0 k0 B. `# P8 z9 {7 y' }
毛笔笔头的尖端部分叫笔锋,又叫笔心,四外较短的毛叫副毫。中锋行笔是经典笔法。就是在写字时,笔心必须在点画当中运行。这样顺着使用笔毛,笔毛平铺在纸上,写出的点画看起来浑厚圆润,有立体感。. @: k" F6 L5 e1 [# Z, h8 u

1 [, Y9 U  W' G- ~. L& n! _4 Z偏锋是典型的笔病。偏锋行笔就是在写字时,笔锋不在点画中间运行,而是偏在点画的一侧,写横画时常偏在上边,写竖画时常偏在左边。侧锋行笔,起笔处易见棱角,但点画往往缺乏立体感,而且由于没有顺着笔毛的方向用笔而是横着刷,容易出现笔画一边整齐,另一边不整齐的现象。4 F! I/ P( [$ `- X, H, v

% z) Z+ n4 |' I1 [我国历史上擅长楷书的书家众多,他们的书法作品各具风格,初学楷书的同志,应该先学习点、横、竖、撇、捺、钩等基本点画的写法,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碑帖临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写出的点画和结构就能逐渐接近所临的碑帖。! c) w) r0 x3 ]: e2 k% ~
1 h, E( G2 V) j6 O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Ak-lqVz-NBhnS9hJLRiCQ
IMG_7075.JPG
IMG_7076.JPG
IMG_7077.JPG
IMG_7078.PNG
鲜花(152) 鸡蛋(1)
发表于 2018-4-26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好!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8-5-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billzhao 发表于 2018-4-26 22:06
* B5 R, @! J3 k5 A- _讲的好!

6 \! Q9 t$ X9 Q.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1 19:19 , Processed in 0.21746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