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没看一百幅宋画,难以读懂中国美术!
" T3 C! O; J/ {7 h/ Y
& E% N. R+ i, B( w7 a宋人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至。宋人画家深人自然,以自然为师,写生之专注之仔细,对自然物象穷尽其理,严谨求实,凝笃精神,常常是物我两忘、自由无羁的忘我精神状态。宋人对待写生是主体精神的高度集中,以心驰骋,心与物游,心灵完全释放;宋人非常重人品、重修养;宋人画宁静肃穆,没有一点燥气,作画时心平气和,静心滤照,胸有成竹。宋人搜书搜画,对物象刻画精工细致、巧妙,有笔有墨,技艺高超,观宋画,使人舒意、畅神。一苦心孤诣深入自然推易元吉。4 h7 d! j/ [% [1 ?* p ~5 d2 v
《富和画谱》有写生事迹:“当于长沙所居之舍后开圃凿池,间以乱石最篮,梅菊霞苇,多驯养水禽山兽,以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于画笔之思致,故写动植之状.无出其右者。”《图画见闻志》对专志于写生,欲友造化,藉资演创天下奇艺之凝笃精神,则也有描写:“易元吉始以花果专门,及见赵昌之迹,乃叹服焉。后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驰其名,遂写璋猿。当游荆湖间,人万守山百余里,以占猿狄掩鹿之属,逮诸林石景物。”" _, z' i, y( I
$ x* E5 F: J6 W, }7 K6 z6 y' D人物卷- [( @- P+ Q2 ]7 U
▌《槐荫消夏图》 宋 佚名 小品册页,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0 P2 Y9 b' J+ K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王齐翰作。按《宣和画谱》(卷四),齐翰,金陵人,事江南主李煜为翰林待诏。“画道释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卜,无一点朝市风埃气。”
$ Q" g" O7 V& W: [( n% n) w▌《绣栊晓镜图》宋 王诜 团扇 绢本设色 纵24.2厘米 横25厘米- Q- v* S3 O n1 v) ~! q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工仕女,师法周昉,得闲冶之态。此图绘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前面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村妇身后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着一只蟾蜍,活泼可爱。" A: y8 M/ U' C# V0 n- S2 u
▌《五马图》宋 李公麟 纸本墨笔 纵29.5厘米 横225厘米 日本东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
, y6 y6 h( r! _8 o4 M. u6 s▌《听琴图》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147.2厘米 横5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W: e) D/ @+ Q3 N# I. ?' f" O T
《听琴图》构图简洁,用笔稍劲健刻露。可以说这是宋徽宗赵佶的自画像,两位听琴的官员中,穿红袍的是宰相蔡京。画卷的顶端有蔡京的题诗。嶙峋怪石上点缀的名贵花卉,与几案上徐徐升起的袅袅烟影相应成趣,既风流萧逸又意境优美,加上严谨工丽的笔墨和妍丽清雅的赋色,使此画呈现出一派古雅、高贵的风格。
* | m" ]! v: |" c2 G) M; G……" \/ X8 k8 K$ y7 e9 N
《六祖伐竹图》南宋画家梁楷代表作品,画家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2 m2 H& z9 c9 @
宋人山水画小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形式,它对后世小幅山水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我们今天欣赏这些作品时心中仍然会荡漾出各种轻柔优美的愉快感受。本文力图从艺术形式角度将其与后世的山水作品,尤其小幅山水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将自己在写生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于后。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宋人山水画小品产生的背景及原因。这一章主要从经济、文化思潮、风俗等方面分析它们与山水画小品之间的联系,另外从南宋山水画小品的构图及笔墨效果上分析小品画的艺术特点。第二部分分析南宋山水画小品的构图及笔墨对册页和小幅山水的影响。着重写笔者在学习南宋山水小品时如何把山水小品中的艺术特点运用到山水画写生中去,是笔者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探索。
& |; r( F m1 O
0 S8 h: y$ E) a+ a- d山水卷
# @% Z' \, }6 w* k4 u/ x% p
4 f2 G2 Q5 d, B; _3 W' f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0 ^ }! @' l' i: {5 Y. c▌《万壑松风图轴》 北宋 巨然 200.1cm×77.6cm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 w' f( Z3 ~! u7 ]! V《万壑松风图》以水墨为基调,罩染清淡的黛青,景色葱郁氤氲。以全景高远式构图,体现出水深林密的意境。
, g! g9 b6 [2 @8 K8 {; b& E3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 绢本设色 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 E' v( T! @2 X/ j' v( a( i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 ~; h/ o' D& I) z* n1 x▌《春山瑞松图》宋 米芾 轴 纸本设色 纵35厘米 横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 G$ D* B7 o: @9 e2 {; i" @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6 d, B: ~4 H/ T3 F. s, ?
▌《早春图》北宋 郭熙 绢本水墨 158.3cm×10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L) z! q; b! M, s4 g6 A1 b; J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 f! x) v) i" d; i……5 D A3 l5 Z0 R2 f
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历史高峰,在宋人“夺造化而移精神”的精湛技法背后,展现给世人的精神世界更为丰厚。春秋战国以来,特别是老庄书成后,道家哲学成为文人士大夫思想修养的重要源泉,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认识论,更是文人士大夫个人人生修养的终极目标和修心方法。而道家哲学中的虚静美学思想也“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中国古典文艺的精神,是故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渝五藏,澡雪精神。”而宋人花鸟虽然在形式上依然重写实,但在精神层面,“虚静美”作为一种审美标准就已经被确立下来,并成为指导花鸟画创作的不二法门,也是我们体悟宋人花鸟画虚静空灵之美的重要门径。我们先来看看虚静的审美定势对宋人花鸟小品的取材与取景的影响。: i9 B; R; Z* r+ O
( z3 L6 l+ C0 i花鸟卷/ E! G! u) N1 H1 c* j* i6 z
$ F7 x o/ k5 v' {1 j7 `8 b" G▌《白蔷薇图页》 宋,马远,绢本设色,26.2cm×25.8cm" _7 l$ L0 N; h$ g" V
白蔷薇花开硕大,枝叶繁茂,显得光彩夺目。画家以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清丽、活泼,颇具生气,代表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貌。
0 w: v0 ^) I" L! ?1 j▌《出水芙蓉图页》 宋 纨扇页 绢本设色 纵23.8cm,横25cm- t. f7 G2 x* J* N& t
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
1 C: {7 N8 z$ ]▌《海棠蛱蝶图页》 宋 绢本设色 纵25cm,横24.5cm% h( A7 ] r; \; O6 Z
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枝间,画家着重表现海棠在乍起的春风中花枝招展的动感瞬间,通过描绘有形的花叶,成功地渲染出了无形的醉人春风,和隽永的春意宋代花鸟。这类作品所绘形象逼真,笔法活跃构图疏密得体,给人以清新活泼之感极富生活情趣。
; r2 U4 X0 t* N) h$ I$ [8 o▌《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g( |9 |" ?! R' m) p# h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
1 X m- l0 z% `" E" K$ q; n& O; m4 {……$ E7 m D2 g3 t$ a. Q
$ E# K. |3 Q0 J7 N/ h9 T6 x m
详见链接:http://mp.weixin.qq.com/s/huavnDjp-ihfTeAFnscHXw2 Q: l1 J9 D+ Z2 M$ E! S6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