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6 Q% v! f6 P3 m/ f5 w7 ~
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谈论他人的过失,也不要思量他人的过失。每个人的习气不同,有的人特别爱说别人的缺陷,第一,说他人身体缺陷。比如瞎子、聋子等等。如果是带着恶意说,就是对别人的谩骂,犯了口业。如果是在放逸的状态中,说他人的缺陷或过失,也会有很大的罪过。
8 }4 t" S) `: V0 r( _ _/ b, N 6 h0 L4 M2 ?. z6 m; K0 y
所以一个学佛人,尤其是一个大乘修行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可以说他人身体和品德上的缺陷,因为这样会影响他人的心态,会让他人烦恼、生气。另外,谈论这些缺陷,于自己无毫无益处,但是有些人因无始劫的习气,喜爱谈论他人的缺陷。
8 x1 q1 [. p _* n2 I# |0 L
9 F4 E! ] z" J# k8 G- W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所信仰的是什么,然后才会对佛菩萨产生恭敬心。我们信仰的是大乘佛法,应该按大乘教理的标准要求自己,切不可违背。
" W- }# ^4 M, D" N1 v2 P! Y1 u+ @2 O
. [: ]- b2 N5 z% Q. Z) ^: ?3 W) ] 大乘佛法分两种:般若乘和金刚乘。般若乘即菩萨乘,从此角度讲,所有众生都曾经都做过我们的父母,都对我们有恩德,我们不可恩将仇报,不能伤害他们。+ g" R% k, `/ N6 K: ~8 N' A l8 R4 I! u
1 @7 z7 i( F* E' w2 L
从金刚乘的角度来讲,一切都要观清净。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从自性的角度讲也都是清净的。若是你说他人的过失,就是对佛菩萨的不恭敬,以此认知,若是谈论他人过失,就是对佛菩萨的不恭敬,自己的信仰也受到了影响,说明自己的见地有问题。
' C" O+ [ Z+ @5 F: R& g
$ S5 z, _- K v% {7 ?! E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对方的缺陷,说明自己的内心不够清净。虽然你现在还没有达到视一切都清净的境界,没有这样的觉悟,但是要相信这个道理。如果非但不相信,还对这个道理产生怀疑,说明没有资格学密法,也不是金刚乘的法器。无法进入密乘,就无法跟密宗所宣讲的甚深法义相应。3 J) a3 l8 h3 v7 U; f5 J( T
0 b, ^9 i) }' v% |$ _ 显宗和密宗的区别在于,显宗不强调清净观,主要抉择的是体而不是相。从体上讲,显密是没有区别的。显宗应成派抉择的是:诸法的本体乃远离八边戏论的大空性,密宗也不可能有比这更高的境界,也不可能抉择比这再高的真理。但是二者在现分上是有区别的,显宗在宣讲诸法本体时,虽然也讲空分,但空是不离现分的,只是不注重强调现分,也没有抉择这种光明。密宗着重宣讲显现的时候,不清净的法是一种迷乱的显现,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但是清净的显现是存在的,这就是显密的区别。 ?8 z' ~- T0 @( i6 [ N3 n* w
! N) M5 r; S' m4 R8 q 大乘佛法里也有这样的教言。比如《入行论》里讲,一切众生都是我们成就的助缘,我们成就要靠众生,若是没有众生我们如何成就呢?我们的修行也不离众生,所以应该善待众生。尤其我们都是大乘修行人,都是发过菩提心的人,若是伤害众生,说众生的过失,也是违背菩提心的。2 z; O& t$ p( n# o
/ f5 r3 c* V* M9 |* h 何谓违背菩提心?就是违背自己所立下的誓言,虽然谈论的是别人的过失,但实际上染污的是自己的相续,耽误的是自己的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