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J {" d2 `5 L8 @- X* C , Q) {0 I$ Q# q+ C) h. p% i- U / O" n; B. O9 o+ F/ W9 g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这是大乘行者的三条戒律。戒律很重要,总的来说就是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三门清净就是戒。 ) d) Y! @+ c- z- l ; f" K C( |) G+ g
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众生,帮助他人,那么,受持戒律是根本。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也会讲很多佛理,应该可以利益众生,帮助他人了。不一定!即使你掌握的理论再多,再能讲,若是戒律不清净,三门不清净,也利益不了众生,帮助不了他人。5 L& U1 ~5 D' A; W# y, \
7 `) j: G* x4 V/ H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想去帮助他人,想为社会做贡献,结果害人害己,自己烦恼,他人也烦恼了;自己受伤害,他人也受伤害了。这就是没有戒律,三门不清净的结果。佛是怎么利益众生的,那些大德高僧是怎么利益众生的?就是利他利己,最终自己快乐,他人也快乐;自己得到利益了,他人也得到利益了。这才是真正的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d: `. }: B1 p, r' |5 d2 u% X
& a. Z1 a% T" K0 N( Q
想做到只有利益没有伤害,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就要受持戒律,保持三门清净是最重要的。《佛子行三十七颂》里讲,“无戒自利尚不成”,就是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连自己的身口意都把握不住,连利益自己都难,连自己都度不了;“欲成他利诚可笑,”想利益、度化他人,想改变他人实在是太可笑了!“故于三有无希求”,三有是指三界,就是指不希求三界、善趣、人天的福报与安乐,即有出离心的基础、摄持。 M/ U9 m7 h8 }4 |2 A% z3 c9 I) r
) M1 p6 z c9 u e 戒律有很多,三戒也是有程序、有次第的,在别解脱戒的基础上再受菩萨戒,有菩萨戒的基础上再受密乘戒。 0 J0 ^% R) @+ S- U& o0 o' W # A1 w2 _2 m6 _" }! j
别解脱戒要有出离心的摄持,否则,就不是别解脱戒。对轮回、对世间没有丝毫的贪恋,日日夜夜求解脱这是出离心。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再受持这些戒。比如别解脱戒,有在家居士戒,出家人的戒。佛的四众弟子指在家的两种(优婆夷、优婆塞)和出家的两种(比丘、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受持的是居士圆满戒——五戒。比丘和比丘尼受持的是出家圆满戒,出家的还有沙弥、沙弥尼,他们受持的戒律不是圆满的。7 O& C9 K2 `- u2 w
- @4 v6 ]( \) d) B9 C& r" w 有些居士只是稍微了解了一点佛理,接触了一点藏传佛教,就开始收弟子,给他人讲解佛法,这是以盲引盲,害人害己,最终要一起下地狱。现在内地这样的现象很普遍,所以我在这里再次强调:如果大家真想利益他人,自己先好好修,先度自己,然后再去度他人。机缘到了,不用自己操心,上师三宝和善神护法会给你安排的。在这一点上我有真切的感受和深深的体会,善神护法的护持不可思议,他们的安排连我都想不到,有时候还纳闷呢。" x F2 N+ t( Z
0 S7 V& P2 Z9 F- n. _6 G9 ?
不要着急,到时候都会有的。着急只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和成就,先把自己的两只脚站稳,然后再去扶别人。否则,真的很危险!自己站稳了,看见旁边有这么多人快要倒了,才有能力去扶。 6 Y% [8 v" R- A9 i3 A 2 C8 P5 z7 v% H$ U3 F. u; e
你想利他,这是伟大的发心,是好事,但是不要着急,为了这个愿望与目标,你要好好地积累善根和资粮,好好地守护三门,守持戒律,先成就自己,到时候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