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5|回复: 0

古玉集萃。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7-1-22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古玉集萃。
1 L3 U% M/ X2 a% H% b- I- h8 R7 \2 r8 S5 m: g5 \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凡操千曲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r7 L; k8 X1 r% \
      【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所以想获取全面察知的法则以前,务必事先广泛阅读或欣赏。
6 ]- O" J% G( w9 \      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和收藏家,更要多观察图片多上手实物,纸上谈兵的结局只能是和赵括一样。收藏古代艺术品,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古玉收藏更是如此。% F8 c( J; q' K1 P( a' t  l' U
       古玉的鉴赏,实际上是对“料、工、形、沁、神”的综合判断,网上看到一组照片,在悠扬的琴声中,咱们看图说玉,来段穿越时空的古玉之旅。
+ @4 `4 z5 X  a, m" M
; m' }4 G# {# z1 ~. G明代晚期的龙首螭纹和田玉带扣。0 C% |, b) g3 n$ \
螭是没有角的龙,能看到螭的脑门正中的是披发——披头散发的披,头发的发。  u% O! I. @  D7 b/ O
" ~# H* [" v- m- w! U
由于晚明势微,螭没有了明代早期的霸道和气势。线条柔软。
% o% u& d1 a) U: m1 Z  S/ ~' Y+ Q. R8 b( w/ Z" l
春秋晚期黄玉S龙。
7 t6 U/ |- Q! M5 \尾部分叉,有花土沁。腰部转折处有孔,这是成套组配中的一件,位于正中的珩下面的连接件,有孔的一头链接玉珩或璜,尾部连接玉觿,对称两件。应该还有一个和这个一模一样的。 & O8 I, ?: A- m) Z1 ]0 O6 g  Y- w% u

' d; J6 F4 M0 h良渚文化时期的地方玉玉琮。5 l1 L2 c5 ]6 _. K1 y5 A6 P
采用了繁密的叠刀法雕刻,水坑鸡骨白。从西周开始,是用黄琮礼地(就是用黄色的玉琮祭祀土地)的。在良渚文化的巫玉时代,琮是内圆外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同时:一维象征东南西北四方,二维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琮代表了宇宙和世界。是人与神对话的工具,也是灵魂飞升的通道。
* p9 @6 r2 q  W( B" f$ e! T" ^% X4 @0 ~: \1 @; A
这个双螭纹和田玉带皮勒子。
4 H- e% G8 W% a个人看是件现代仿古件。为了节约玉料,左侧螭的尾巴,直接从两股中间向内侧翻卷上去,细而绵软无力。在古代,夹着尾巴的螭,对玉雕匠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料只有籽玉的油润,没有古玉的老熟。. @! B2 e# ]" `1 M% H! j6 r0 z+ F- Z/ f

' I: m5 f' K/ }% U+ d/ x1 m: `9 a明代老提油仿牛毛纹双龙耳乳钉纹杯。
* ^- K/ w& m/ h0 g& r" v4 g# A: e说白了就是明代仿汉代的杯子。据说老提油此法甚古。源自北宋宣和政和年间,有人用甘肃深山中所产的一种虹光草或虹缸草,取其汁加入硼砂少许,再把新玉器浸入其中,这样,汁液就渗入玉器纹理之中,呈现出鸡血红色,俗称老提油。为了更快更深地沁色,还可以点燃新鲜的竹枝烘烤。鉴定名家也往往不察,用重金购买。3 m) }8 ?4 m4 H- |+ N# @

& Y1 [2 J* x' G% Z( G! M东汉团螭环形佩。
  ^1 ]' b3 S" n3 v+ O螭是没有角的龙,后期逐步演化出鳞片和角,慢慢的演变为龙,是龙的进化的前身。
. k( d/ z- M6 i: Z; J! o* p, ?  E! f- e. m5 k4 m/ B
西周晚期的玉覆面。+ z1 E7 T7 p& k+ o# e8 a7 \
金缕玉衣大家都知道,玉覆面就是玉面具,王死后,缝缀在丝织品上后覆盖在逝者的面部,祈求尸身不腐,将逝者灵魂带入仙境。能清晰看出眉眼鼻口的形状。+ R5 Q- k3 k  g9 E* @! Q4 R# F

9 ~) k4 ^. s: _, d' _. [, ^清代和田玉雕三羊开泰。这是明清非常流行的一种玉器题材,是工艺品中较为常见的。这三只羊形象生动,玉质光润,抛光细腻。大吉大利的题材,加上精美的制作工艺,使整个作品魅力四射。
4 y1 n5 H& Q9 t' [6 L- J4 A
/ K3 K' R; f" a8 G2 t9 T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公元前2000年)神鸟纹斧。/ P+ ~: d4 u4 [; g/ w! r
可看出表面琢有隐起的神鸟花纹,整个玉钺打磨的十分光润,应该是件高级别的礼器。
2 w# M) t: T' p" P' v  \
9 r5 l7 {& O) u$ I; M& W# b减底儿雕刻的手法表现下,一只展翅欲飞的神鸟隐隐约约显现在玉斧上。
! ~2 r: @% `) k, I2 |8 K8 @
. H: I; Y4 T7 l" F7 C1 T9 q; w清代亭台楼榭人物纹香筒。
5 k! S) ?* u6 u+ {香筒是明清流行的一种室内装饰器,也是一种实用器,在香筒中可以插线香,把线香点燃后,香气就会透过镂空处袅袅散发出来,用以清新室内空气。8 ?, D$ V+ o2 e5 q5 E2 C1 v

. O& l4 n) k* }1 ]玉人首,石家河文化的典型风格。6 B9 o' e, Z) ]8 ?. W) T! t, H. p( T* ?
石家河文化是青铜时代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因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此地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遗址群,多达五十余处。该文化已经发现有青铜铜块、玉器、祭祀遗迹、类似于文字的刻划符号和城址,表明它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 p# j3 }- P" n5 s" Q此玉质为新疆和田玉,说明四千年前的石家河文化和新疆地区就存在玉石和文化的交流互通。! ^7 R5 g7 U, W& y- T5 h) N" g
唐代狮纹带銙。8 \6 k. a" Q6 p! _
是整套带板中的一件。唐代的狮子还是比较写实的,威风凛凛,再往后就逐渐温顺起来,所以西方人看到清代瓷画中的狮子形象,会认为是一种狗。7 M5 c* s; P0 r9 v: S* S3 E$ I
% |% b% p1 T+ R- c
唐代龙形玉璧。
/ `# b' S# F: W" _5 o# ~  Y这件龙纹玉璧是此期龙纹玉器中的代表之作,玉质青白,晶莹光润。扁圆形,用浅浮雕和阴刻技法琢刻纹饰,一面浅浮雕团龙,其角、眼、发、嘴、须等用阴刻线琢成,满身饰斜格鳞纹,背鳍排列整齐,身有翼,腿弯曲处有毛,三爪,蛇形尾呈弯曲状,头尾间雕有火焰珠,另一面浅浮雕四朵如意形云纹,云头中间用阴线刻成扇状。
" N/ b$ \( `7 `8 [- c( G6 k唐代云龙纹葵口盘。
3 R9 x3 F) a5 |9 [  @这件白玉雕成的盘子,整体呈十二葵瓣状,浅平底。
9 l8 ~& w5 r; L  \  u0 G2 I# G  j* E( c0 a) W% e+ Y
胎薄质坚,半透明。雕琢精细。是唐代玉雕器皿极珍贵的标准器。
, g5 v1 J) B/ r% q, w2 p" c2 p( I  z# A3 C  a1 a* a; Z" \" k
明代团龙纹带饰。* I9 K4 h2 i, X, \$ h( n0 C+ H
这条玉质团龙镶嵌在铜鎏金带扣内。降龙造型,龙身以阴刻线作脊柱,腹甲细如绳索。通体光滑圆润。用以衬托的云纹细若草茎,已失去祥云托龙的神韵。此件可看出明代的玉雕龙纹,在形式上还有一种仿古的痕迹,形似宋而实为明。
( n; S! P4 @+ r9 Y; ]- D+ ~东汉蟠螭纹鸡心佩。
4 H2 V1 B( J6 O3 X3 c$ w和田玉材质,雕刻技艺明显不如西汉的孔武有力,雕工规整。, ?) r5 |( c4 ?
2 Q( [- i4 O2 z
西汉龙纹觽。5 d3 F- B% W7 k& i! Z" J* h
觽,上古时期是用来解开绳结的解绳器,后期变为装饰器,大多在组配的最下端成对出现。
2 x# H6 A% o" `' u! n' K6 z* u# m3 t+ r8 {, {
清代和田玉雕牺尊。3 Z; p) c' g% K
因为乾隆时期平定新疆地区,大量优质玉进贡到内地,一般玉质好,块头大的玉雕基本都是乾隆朝的,到了嘉庆朝,就停止了玉石的进贡。这件《牺尊》通体洁白无瑕,是模仿青铜牺尊样式而制造的。在康雍乾三朝,无论是书画还是陶瓷玉器都有一股摹古之风。) i- e* i* E0 u/ Y" a" X

' L! b  G  ]& F. K; Q) I/ C# K& _西汉蝉形琀。. v' C6 n6 K( X1 Y: ^4 ?
典型的汉八刀,个人认为是西汉的琀蝉,刀法和东汉的有明显区别。东汉墓里出土西汉的物品很正常。1 M9 [2 Z+ l0 Z# J! _5 P
2 o4 g2 m# D0 k( S$ \0 @
战国兽面纹带钩。
8 U( R  @+ u: D  _) a玉带钩的造型也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当时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把少数民族的习俗传入中原。
: u2 o5 R$ a0 s. J* T: t$ @5 J/ Q0 h1 N$ x2 U
这件玉带钩以浮雕手法,通过丰富的层次变化,雕琢饕餮纹饰,长而卷曲的粗眉和凸起的圆瞪双眼,以及狰狞而凶狠有力的两枚獠牙,显现出一种“狞厉的美”。整器雕工生动精细,分寸拿捏恰到好处。' ~" J5 h' h7 S# y$ u" K
0 ^! z7 G  i- Z" k1 s5 M, }
明代人物纹桃式杯。
' z3 {/ S, Y- K3 Z' i5 l在明代一些贴近普通人的需求与审美取向的题材的玉器数量也大幅增加。这只杯子是用青白玉雕琢而成的,在局部有花黑点及黄褐色沁斑。整个杯子是桃子形状,用镂雕的方式雕出了枝叶形的柄,并有部分枝叶绕于杯身。这样的杯子既好看又很实用。
1 s9 W9 p7 t8 E4 j) ?
8 k0 b6 W; M' P& h* V% _明代龙纹铊尾。/ \9 E  x9 x: G3 \% @# t: C% ]
明清的玉带板,上面琢刻的龙纹和唐代以前的龙纹已完全不同。唐宋以后的龙纹我们一般就叫成熟期的龙纹。玉器的选材一般都是采用和田玉。和田玉在汉代张骞通西域以后就成为中国古玉材质里面的主流,汉代以前还有很多的地方玉,但在汉代以后地方玉就相对较少。5 |. A7 Y( O. P# r- ]2 C' o9 W

; i# |  W6 v4 J0 ]0 a6 y$ v0 w& D金代秋山鹿树纹炉鼎。
4 |* L! A9 ~9 f4 n) p7 v, q* v刻画了2只鹿正在悠闲的饮水、回顾张望的情景,表现狩猎前一瞬间的情景。而选材也是运用了玉黄色的表皮来表现秋天树叶发黄的情景,所以也是一种巧色玉。  
$ F7 {7 k. f5 D, V3 \, J/ k
! p, _8 q/ p8 r1 Z- @, j元代乌龟吐云玛瑙带饰。
7 I, V8 w! ^9 U; A( v! A! l. C9 [同样很吉祥的是这件黄褐色玉皮上凸雕了一只金龟,它口吐灵芝状祥云。在中国传统纹饰中,龟、灵芝都是长寿的象征。* r5 Y: `% r# {. M! o3 }9 ?. Z

& r) R# b$ i' I0 m清代和田玉雕渔翁。
6 T! g4 L  _% G% F( `( U+ b清代玉人以立体的佩件、摆件为多,题材以表现吉祥的居多,也有反映世俗风情的渔家乐等。清代人物身体比例与实际相比,亦为头大身短,但身体较明代稍长,体态匀称;发丝细密,条缕清晰;前额与鼻梁直线连接,五官竭力写真,除两耳较简单外,眉弓、颧骨、人中线、双唇、嘴角,甚至酒窝都一一加以表现,还往往刻画出面部的表情;衣纹疏密有致,起伏凹凸,富于立体感。% H" U5 V3 y( E' R" ~/ Q, r

1 [. C0 c( H- A5 z% Q明代兽面蕉叶纹耳杯。
) ?) P! b" N) _/ G: R& a8 H 宋代金石学的形成,兴起了一股仿制青铜器的热潮,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很多仿制青铜器的玉器。但风格不尽相同,明代浑厚刚劲,工艺比较粗犷,我们俗称为“粗大明”。清代制作得非常细腻,纹饰非常繁缛。: I& B# F; W; C2 ~6 P8 X
" g, y, q3 O& w8 \8 @* [
商代晚期嵌绿松石铜内戈。
: s3 q6 A7 }" J8 V+ i+ s/ {戈非实战兵器,是仪仗器,主要流行于夏、商时期。此戈内部(即柄部)由青铜制成,上嵌绿松石,规格较高,为王室之物。
  T( q1 h. I. u2 Y( p- {' M' o6 m& @. Z' g! Z& `7 `1 i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铜内上镶嵌有绿松石组成的饕餮纹兽面,因时代久远而有剥落。+ h5 [, f0 z# l8 k# U
% O5 v/ M$ A& l1 N3 {& I
清乾隆嵌宝八角盒。是一件具有西域风格的玉器,在玉器上镶嵌宝石这种做法在传统玉器上相当少见。在乾隆时期,有个地方叫痕都斯坦(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流行一种镶嵌宝石的玉器,传入中国后,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命令中国工匠大量的仿制。这件八角盘上用金丝镶嵌了轮廓,里面又镶嵌了红宝石和绿宝石,这是一种典型的伊斯兰风格。
9 _6 J  A/ n/ \9 t5 D; M
: F9 |0 w. J' o, S明代寿比南山簪子。; R! U( y; @1 s# h( H+ G6 W
古代除了男的要用成双的短发簪来固定发冠,女也需要用长发簪固定发髻。在当时平民只能用竹木的发簪,而上层的贵族就可以用象牙、金、玉等等。 明代玉簪一般为圆锥形,少数为方形簪首,此簪首就是少数的方形簪首,簪首立体镂雕双狮戏球,簪体呈细棒状,上面浮雕纹饰,并刻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语。
8 \. W2 S* h/ L1 \. }% c9 e
) u$ `3 o3 Z. L, I/ P9 u( U/ O清代凤凰平安尊。
4 n: q& X* J6 K7 B* n4 q用大块和田玉雕刻而成,凤凰驼了瓶子寓意凤翔天下,吉祥平安。代表了乾隆盛世的大气。
7 }" x; {, f% L/ ?3 ?) }7 R# k
" \3 E% M: E) D' p4 `/ B清乾隆三螭纹觚。
# i3 O% R6 Y; b/ C& K仿制青铜器造型,商周青铜器中的觚是作为实用的饮酒器,而在清代用玉制作后一般用于插花使用,称之为花觚。花觚当中浮雕了三只蟠螭,螭是龙的一种,传说龙生九子,是龙的九子之一。螭在汉代以后就和龙纹成为主要的装饰纹样之一,螭谐音喜,象征吉祥。' G: d9 R- K0 j
1 b$ `0 c- |5 C9 p( E
战国勾连纹韘。& W: I9 L& W  U0 K) T( z- A
韘(音射)指的是扳指的前身,最初是戴在大拇指上,古人射箭时用来勾弦的玉筒状物,为了保护大拇指不受伤害,是一件实用的工具。到了汉代以后就演变成了一种佩饰器,俗称鸡心佩,学名韘形玉佩,作为一种表示会射箭的象征器物。而到了清代,这种扳指就纯粹变成一种玩赏品,成为清代王公大臣上朝斗富的资本。# w/ c* T  Z% K% R8 i( ^) {

5 `' v+ }( a, X6 B宋代和田玉凤鸟形佩,和田玉玉质,有沁皮。
) V/ s" X3 [2 a4 R( m: t* \8 w8 P* _6 D
清代鹌鹑盖盒。这两个盒子是用洁白无瑕的玉料雕成了卧形鹌鹑式。身上琢长短不一的翎毛,身内掏空为空膛,翅下有一周子母式盒口,可开启,外侧巧借羽毛状呈锯齿形。鹌鹑是宫廷常用的图案和器物造型,寓平安之意。* S+ o9 c8 C% Q3 b- K1 v3 r

6 z! s& q# I% _" U清代缠枝花卉纹盖炉。, d8 y4 r& s5 Q( Q
盖炉也是相同用法,里面可以放入香料,或者放一些鲜花,让香气透过镂空散发出来,实用和装饰兼具。这件盖炉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造型新颖,制作精巧,纹饰细密,雕工精到。从镂空的缠枝莲花的器壁里,似乎有阵阵花香随风飘绕而来。/ I7 B7 X# M7 `; L
东汉四灵纹胜。
1 o5 y! L/ A* b, i9 T5 C在古代,方位、四时、节气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深入人心。其中“四灵”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有辟邪压胜,避除不详的意思。这件《四灵纹胜》中就刻有四灵,它们分别是玉器上中央上端雕的“朱雀”,下方龟蛇相交的“玄武”,外侧两边各琢刻的“青龙”和“白虎”。隔柱上还浅刻了“长宜子孙,延寿万年”篆书八字。0 R+ \$ F: r3 Z2 C
8 O: L3 g9 {8 r+ o
宋代鹿形佩。5 N4 q9 K5 e5 G3 W! S
鹿在古代很常见,它有很多吉祥的寓意,即鹿作“禄”解。如“指鹿为马”是强权的强词,“鹿死谁手”、“平原逐鹿”,都寓意于政治之争。鹿在古代还被视为神物,认为搜索鹿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那些长寿神就是骑着梅花鹿。
- R* S3 D/ E- `7 }- g9 v5 S) C6 X. R8 ^, }
商代晚期玉龙。
6 \/ u$ Z# b& K, H3 T8 l& u1 J% K璜形、匍匐形、圆雕形这些类型的玉龙是商代的创新形制。这件匍匐状的玉龙完全采用了圆雕的方式。上面为管钻套打而成的圆孔,多见于璜形、匍匐形玉龙上。0 Z# y) S" J2 T

- E/ i4 q+ S2 W6 L/ z* H% F刻划着双钩线,由于视觉上的误差,给人一种中间部分似是被两条阴线挤出来的错觉,所以双钩线又被称作“假阳线”或“双阴挤阳”。
: s, E# x8 N2 g石家河文化玉神人。( c1 \2 t0 ]8 n/ q2 |+ T
石家河文化出土玉人一般是人首的形状,没有全身人像,而这件神人尽管是传世的,但它非常完整,玉质也晶莹剔透,制造工艺非常高超。玉神人面部造型奇特,斜橄榄形眼,蒜头大鼻,阔嘴紧闭,表情庄严,头戴平顶冠,耳戴一对耳环,双手放在胸前,被认为是古代巫师正在做法、通神的形象。和三星堆文化有着神秘的内在联系,待考。) g2 W! C2 B4 T7 b9 u
7 ^* O7 f: i$ {
春秋晚期双首玉龙佩。
  E4 s; R9 ]4 H) U两首相望的玉龙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是完全对称的,看来在古代对称美已是深入人心了。7 h# m1 z" G2 |  g$ u

- j! T. Q$ A8 t& @5 C春秋晚期龙凤纹佩。
' x( q# Q; V: N" ] 精致的玉饰件,将龙纹和凤纹集于一体。 那一个个小圆孔是系线绳挂其它佩饰的。是春秋时期组佩中的一件。% p+ _0 H% ]0 X

: o0 y* T! r% ?( i# i- K5 v4 A西汉云气纹谷纹玉剑首。% n' V7 U5 w& G% D+ }% U
和田玉材质。玉具剑由4件玉饰物组成,一个是在柄的首部,呈扁圆形,称之为剑首。$ L" U3 ^" ^  ~- A% g& F
6 m/ r$ A+ A' H  J* r
饕餮纹玉剑格。. Z6 d/ [9 i7 h, r
和田玉材质。在剑柄和剑身之间的菱形饰玉叫剑格,起到格挡对方兵器,保护手部的作用。# Y  n' e/ J. ^

9 H; ]7 J9 v# t4 C0 [/ L西汉勾连谷纹玉剑璏。! a7 j) i* p- t
和田玉材质。 在剑鞘的上部有一件长方形突出的饰玉,称之为剑璏(音卫)。用于固定剑鞘。
: s: b7 n+ j8 X, @& o$ X% R1 p  j0 h6 B: H1 ^
西汉螭纹剑珌。+ G/ f, D% S, N
和田玉材质,该玉器受沁钙化呈鸡骨白。在剑鞘下端的一个梯形饰玉,被称为剑珌(音必),有了这四件玉器装饰的剑就是玉具剑。在汉代玉具剑只有王侯可用,非帝王赏赐不得佩戴,否则以忤逆罪论处。) T  [' @* Q/ m2 X
2 b  v* A1 m; S9 b7 B0 C
金代葡萄巧色叶带板。
6 d' B* p0 x$ [! M# F葡萄叶用和田玉籽料的原皮巧雕出来,亮丽活泼。
3 _* z& C# H5 r* R) h- {. P* X
2 Q0 k$ f6 K6 q 战国双龙首璜。2 S+ t( m1 S9 }, _7 C; i
玉璜、玉环都是组佩里重要的组件之一。玉璜是一种扁平扇形器,类似璧环的一段。玉璜大多为圆周的三分之一,极少数为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 M$ J9 s. N" c0 i& p- P$ r5 u1 W5 J
5 k) [( d; X/ T; c. H# C
此璜玉色晶莹润白,琢工精致。龙首分张,身饰谷纹,谷粒匀称饱满。璜顶穿有一孔,龙首及中部均有单面双穿,以系组佩带。: k" z6 d. b3 N/ g
. F. l: C$ C: L$ A" d+ Q
汉代朱雀踏虎衔环玉卮。: P( v$ S' s% _9 {* X4 ~* i
现收藏于安徽省巢湖市博物馆,1997年出土于巢湖北山头汉墓。) f  Q/ G7 |9 x( C3 p
朱雀衔环矗立于两高足杯之间的兽背上,通体错金。朱雀展翅翘尾,神采飞扬,喙部衔一能自由转动的白玉环。兽匍匐,四足分踏在两高足杯底座上。朱雀的颈、腹与两杯的表面嵌有圆形和心形绿松石十三颗,色彩斑斓。出土时两杯内尚存朱红色痕迹,是西汉诸侯王下葬时铺设的朱砂。6 _) \) H1 O" X1 ?

8 J' r0 b# y/ t雀喙部衔绞丝纹活环,朱雀宽脸、厚唇、突目、直鼻、竖冠卷耳内撇,朱雀神态安详、远视前方,似在沉思。螭虎作侧首伏卧状,怒目突珠,张口露齿,伸头,似在怒吼,细长弓背,绞索纹卷尾竖起,前足下一长卷翅。卮身下部两侧饰浮雕凤鸟纹。一侧为环形扳手,浮雕体上下卷翅的直立侧身熊盘于扳手上。卮体遍饰T形卷云纹和勾连卷云纹,二纹之间由一条宽凹槽为界。卮底背面中心饰细网格纹、单阴线刻和多阴线深刻组成的三朵卷云纹,边沿饰均等的三组三角纹和菱形纹。6 K  J+ S' S) W- m

" h8 w+ _$ E* Z) L1 @4 y- d6 ~雕刻工艺,可谓是集此前玉雕工艺之大成,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在手法上使用了透雕、高浮雕、浅浮雕、镂雕、平雕、阴线雕刻等多种技法。且纹饰复杂、线条流畅,层次突出,立体感强,其中的朱雀喙部及其活环的巧妙装饰,更增添了器物的生机与动感,无论是纹饰的设计组合、工艺的精雕细刻,还是构图的生动传神或艺术夸张都将汉代雕技推到了极致,堪称中国玉雕史之绝唱,令人叹为观止。
% z7 m9 w+ ^2 Y4 ?9 I
' u3 |/ V4 N. j! u7 X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v2eh27oUdoIcX4kd#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27 19:02 , Processed in 0.13002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