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o, v2 Z" J0 M/ ?7 R6 h7 `( Y . Y H& D& U* B& Y Y 佛陀在《三摩地王經》中講:“俱胝那由他刹土,所有無量諸供品,恒時以此供聖士,不及慈心之一分。”僅僅在心裏想拔除一切衆生的痛苦、給予一切衆生安樂,想爲了救度衆生發誓要成佛,僅僅心裏想了一下,也可以說是發願菩提心,這個功德、福德比供養諸佛還大,即使將整個三千大千世界裝滿各種珠寶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功德也無法企及。# F# I5 A7 Z0 R& M" j- Y1 K
8 d0 P% U' `# V: M n 現在很多人都在做一些形式上的善法,根本不去發菩提心。我們做供養、做布施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但若是沒有菩提心的攝持,都是有限的、有漏的,都只能得到世間暫時的一些利益而已,根本不能成爲解脫的因、成佛的因。若是發了菩提心,哪怕一刹那的善根,也是解脫的因,也是成佛的因。9 ~# s6 V, V! o7 M: {# |- _2 H
. L g4 }8 O7 w. I0 K4 t& [
也許有些人還不明白,“不可能吧?供養諸佛的功德、福德這麽大啊!”是大,但是若沒有菩提心的攝持,就不能成爲解脫的因、成佛的因。不是說其他善根沒有功德,但若是沒有菩提心的攝持,即使你積累的善根再多、再殊勝,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報,只能成爲世間福報的因,這還是有限的、有漏的,還是解決不了根本上的問題。) @! z9 V% c$ Z3 |' ]$ `0 r" @
! N) ` a& W3 N' {, ]
是否有菩提心的攝持,結果差距很大,這個差距是本質上的差距,就像石頭和黃金,石頭再多也比不了黃金。大家做供養、做布施、做忏悔、修忍辱,這都沒有錯,但是都要有菩提心的攝持,這一點很重要。我們每天上早晚課,每天聞法、修法,每天上供下施、忏悔、修禅定,有沒有菩提心的攝持?若是沒有菩提心的攝持,這些都是輪回的因,始終還是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