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者:潘达8 t i4 j9 i4 e% N$ c! ~; N2 N. \
2 P, g1 v3 j! z& O. Z) ~% A最近有朋友在朋友圈贴了这样一条新闻,说澳大利亚最大的一家婴幼儿食品企业贝米拉专门在自己的产品包装上注明“我们的产品不含有任何来自中国的原料”。看看新闻下的回复,很多人又一次开始吐糟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臭到外国去了”、“外国人都害怕吃中国食物”。
& D. U! v. [; A1 f" i7 D最近的新闻总是要有反转,这条也不例外,没过几天就有“打脸”的报道指出,这张图早在2013年就在网上传开了,但这么说的原因不是外国人有多害怕中国产的食物,而是针对华人的营销手段——在贝拉米公司的官网网站上,该公司就专门解释了为什么产品包装袋上会有那句话:“由于我们的产品产自澳大利亚并且拥有有机食品的认证,很多来自中国的父母也非常青睐我们的产品。, r q2 Z! ]: I6 l' W
# `4 R' }4 N. ]. Q" C) W& J( X其中,他们最看重的就是我们的产品是不是‘100%产自澳洲’。因此,我们才没有在产品中使用任何来自中国的原料。”: G& H ~- J# {5 O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爱吃,对吃看得特别重,也难怪澳洲企业会打“非中国产”的主意,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恐慌营销。毕竟中国这个市场虽然大,但是竞争也很激烈,能打压掉一个竞争对手,自然不会放任对方发展。去年澳洲就有谣言说中国和智利产的蓝莓有甲肝病毒,导致进口公司不得不放弃这部分业务,完全退出市场。
5 o# b+ U1 s2 u# V! Y* D但是话又说回来,西方食品也不一定绝对安全,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标准上,也让人挺纠结的,其中有些规定甚至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譬如美国就有规定,每100克巧克力里允许含有60块虫类残骸或是一根老鼠毛,剩下的更为可怕,每100克番茄汁里可以有10颗果蝇卵或一条幼虫;英国的生菜汁里一定有绞碎的田鼠……
. e/ Z7 U- S2 p9 j7 p( `. B4 L天然食物难免有些天然的瑕疵,眼不见也就忍过去了,毕竟老人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大不了在心里多念叨几遍虫子也算是高蛋白……2 E# j- @% u0 ?5 `0 F4 R" ~
但“人工添加物”则是另外一回事。
" Q5 J$ p/ ]/ b N9 O最近加拿大和美国的6家非营利组织检测了从加拿大各大零售超市内抽取的192个食品罐头,结果发现67%的罐子都含有BPA,另外一项调查则认为加拿大86%的罐头里都有BPA。, d) v) @; [& q( z4 e
BP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塑料的制作和定型,也称作双酚A。BPA可以发挥雌激素的作用,因此在2010年,加拿大将它列为有毒物质,并禁止用在婴儿奶瓶上,还有研究认为它会引发癌症。
' i$ I$ M# o8 g! j可反应最快的全球最大罐头汤生产商金宝汤(Campbell Soup Co.)也只是在本周表示,明年他们才能全面推出不含BPA的产品。9 R% N9 ?+ m% A7 S
另一个新闻也有点惊人,今年7月开始,美国佛蒙特州(Vermont)将实施转基因生物(GMO)的强制标示,成为美国第一个实施转基因生物强制标示的州。/ P+ J7 x& O( X0 k8 t5 [
不可否认,转基因解决了食物不足的问题、减少了种植的难度、降低了食品的成本,但是人们仍然会对转基因食物有着或多或少的疑虑,而加拿大和美国一样,在几家大公司的利益驱使下,没有要求转基因食物必须明确注明,换句话说,消费者没有选择的权利。
3 G( h; W* J- A不过回头看看美国农业部2013年的统计数据,美国97%的甜菜、93%的大豆和90%作为动物饲料的玉米都属于转基因作物。如果再算上使用油、糖、玉米糖浆和豆粉的加工食品,我们其实在知与不知之间,被塞了一肚子的转基因食物了。
1 B) e6 N `2 p' O6 w4 Y: l/ G$ O H) _! `9 ^, U
/ D# T3 v- W4 H. L( M& Z& R
无论BPA是否有安全使用剂量,还是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如何,对民众的科普教育是一回事,但消费者的选择权应该是另一回事。
! X6 b7 Q, {8 V$ z-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