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9|回复: 5

中华157条历史典故,以史为镜,知兴替!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5-9-8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中华157条历史典故,以史为镜,知兴替!, g* _0 Y3 l$ m( f
- D. m% L; ~' I! I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 b1 c0 X5 _6 i/ k- [, V7 I+ D/ x" b! t2 ~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4 ]$ |! Z2 ~7 @0 k7 }  n
. z; a& q4 w0 g' y- @& \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3 z3 J6 u2 u/ c$ l, Y" A% @: w9 u
! V, M. T" d3 n3 q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 ?9 i+ z% R& P$ d7 h
$ q6 k% Z9 \, O- v, t: v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 K2 [( K# V2 s% C) i9 {' T3 U6 g' W& N/ c- M2 i2 M' G( ^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 \3 K5 I: O! G/ s9 k5 H& @+ M- f0 W; Q1 i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7 g* ]5 J' k& F: n3 W! F( a, |" u+ ^) o' Z+ t3 s' y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3 b7 c. ~! E4 `) l8 z. A

5 C4 k9 w, k! V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Z7 t! q7 x% O- i
$ w. A% I9 ~7 n1 p+ F: V, g( v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 E: B& o: g% ]8 J( W

# _+ K8 z7 ?7 I9 B0 n8 ]' e: q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粪,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9 \1 e" k! Q' U! v5 a0 U, B8 m: q; O6 t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 ~  y, L' [" Y4 |: B: F% k: Z. k' G' P. Z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C/ O6 ^+ e4 c* f2 S
. S, J9 ?2 F; `  i5 C0 W8 z# z" a# L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R, U& ]! z- ^* N" B
# Z6 m4 }8 a- J7 G$ H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8 ^% M% ?' |2 K# A) O4 ^. R

# v# ~, a# P# u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 J/ y! ~4 M0 t% s* }' B
% u0 K0 b  W+ _3 `- k
18、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携西施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 f! m+ V  `; k" t( L
2 _. w# v$ C4 i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4 T2 ?) U$ Z2 l' S/ i
  J" Q) x2 }" [1 t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 _6 X- A. p4 B5 k" J/ L$ H! h8 W
* _1 E7 M2 w: T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4 x9 P+ L+ h# r2 j* z% {% j
) X! G+ p4 h" n- J) w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p$ l( f0 c/ _- U* ^
, }% n  d, w6 \! }+ Y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 ?- l. O' \$ \3 s
. b9 h7 m( P0 N2 I7 I& R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mi)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7 g3 G  c7 ?4 S( g: S6 p- o  ]) ~2 b8 H, J) `5 H
25、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po)负荆请罪。
8 I* [& h1 j1 t+ l# s& O3 U9 q% b5 x9 ?: c  b$ h( o0 y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 @% N8 {3 f7 w/ C5 f! q: n3 a  G" t" o; g# r$ b% v* C1 C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2 `$ H9 J: T" h: p- |$ r  R' u. Q( a& n, p6 H8 [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e) b* K' M9 r/ h$ Y, l$ {) V

# {! v6 S% A; Z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 _7 ?7 A: ^+ T9 h% V
4 `0 Q: g; S5 s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ta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义军推翻。
  A. B: _. z6 Y% n* r
1 p( _5 f  m# N# f4 z. f1 F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2 v4 ^: X# A! Z3 G

, i+ P0 v6 v$ b1 [/ U" d% a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6 c! o3 S8 X. F# J" S9 H6 E

9 h4 n; W  R" x( R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掩护下得以逃脱。
3 {- ^. H, q# y# z. |$ ^! y5 `( L! k
3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l$ ~9 G! [9 W  o! a0 }  `
: H* i; o. V6 K, E* R4 p3 A& l3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 ^6 [+ f- k5 q& b4 w
8 B$ b( u+ f4 r4 K5 W+ ~  e4 R, Z36、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i)”。吕氏执政16年,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 g1 l( b. e9 X4 ], Y6 \6 F. T+ N
8 w5 e6 t; L/ @( h3 X1 d6 z0 ]$ e37、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C- O, f/ T: ^9 K+ N7 w8 a0 A+ `
  N3 L4 O. B9 n+ |  A$ N0 d38、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5 W0 x$ H9 e8 j8 F( w

, l5 G: _7 W% _# ^$ m+ O39、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1 w! Q; q3 l7 K5 K0 o* Y
4 ^7 y" w% r. P6 U8 \! w# ~
40、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 a2 \' q$ Y- Q
2 r1 T: V+ r( f, F& l41、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ang),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q8 H" L; _2 s) Z* S1 R6 X
8 i3 l8 d9 ?8 C0 K2 |8 I" }42、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改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皇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 t! a# ]; X$ }0 k# V4 ?

2 G8 ?0 y: F1 u. V0 P! F6 N43、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9 A' E! A2 N/ G/ h. R$ p. }4 R4 h% T: g. _" A
44、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9 {3 y, `8 ?& e9 D: i( [; t
9 t3 _8 B; O, d- m; J6 b45、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时光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 E4 [1 F+ S/ d( `/ z/ |- L7 _
( M1 K- s! e$ R# t9 e8 F46、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冀(ji)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20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2 d  G. }/ y) _) o( D
/ |! j& d: _5 C! T: J47、董卓专权: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一方。凉州军阀董卓以铲除宦官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骁(xiao)骑校尉曹操,联络冀州袁绍,聚集各州郡人马,选袁绍为盟主,进军洛阳。董卓得知,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城。
! P8 `* V( Z- y8 X* {- n# G3 r- Y3 ]& y; J
48、袁绍尽灭宦官: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大将军何进召前将军董卓进京协助诛灭宦官,反被宦官谋杀,袁绍、袁术引兵入宫,大杀宦官两千多人,宦官张让、段珪(gui)挟帝出逃,后被逼投水自尽。
+ n& {# b, Q( q$ r) U# I. [- U( z7 y
49、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专横当道,发展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义父子关系),使之反目,并挑唆吕布将董卓诛杀。
3 b3 I! W# ?) [  V# `$ j' o
- H  V- _: Y5 g8 N50、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定计诛董卓,执掌朝政,董卓部将郭汜(si)帅大军攻陷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杀,郭汜当政,国舅董承及部将杨奉护汉献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许昌为都,曹操自封大将军,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3 ]1 N" b3 _6 L+ p
; N* L  L6 m. [( v7 Y+ J! |# |
51、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先是大将颜良、文丑被暂降曹操的关羽所杀,形成了官渡对峙。袁绍谋士许攸(you)献计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弃袁投曹,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将袁绍击败,两年后袁绍忧愤而亡。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后曹操各个消灭袁绍残余,统一了北方。
0 S' |0 V* d. m8 M4 ~" h. p' K* g
$ H3 H, c$ {( n( D52、华佗:汉末注明医学家,外科技术尤为精湛,首次将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应用于外科手术。并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创编了“五禽戏”。9 _& k# c7 z* v, \9 v5 y

& J# {8 |: c6 ^5 V7 F53、三顾茅庐: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hui)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2 M  m$ S0 n2 }1 S. v3 x( P
; {& z3 E9 h7 A6 u54、赤壁之战: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预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子刘琮(cong)继位,向曹操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幸有赵云、张飞奋力拼杀得以脱险,退至江夏与刘琦汇合;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文,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曹,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五万赤壁下寨抗曹。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采用庞统之计将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干中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所放(曹操对关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 r0 @7 Z7 |( d
# o5 J* U' Z; ?5 m6 x55、孔明巧取荆襄: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后,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计,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刘备丧偶,周瑜生计,用孙权的妹妹向刘备招亲为由,欲将刘备骗到南徐,以换回荆州。刘备协同赵云如约而至,在诸葛亮三个锦囊的帮助下,带着妻子安全回到荆州,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4 k: p; w4 I7 {1 U$ ?- b: b- G5 m+ l  C& D5 y
56、建安七子:在曹操统治集团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an)、徐幹(gan)、阮瑀(yu)、应玚(yang)、刘桢(zhen)主导文坛发展。% f# [9 e; `1 C0 }
: W, a4 E8 Q# ^3 N, P& @: P
57、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洛阳病逝;十月,曹丕称帝,建魏,东汉灭亡。
/ n+ Y* y$ e$ e. {1 a, N
! p* R) E2 G' s1 U) D% Z58、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I0 a! ]/ j* r) {- y+ H

0 O/ M* K3 x) Z$ A59、关羽因大意失荆州,公元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出兵三峡,进攻东吴,在彝(yi)陵猇(xiao)亭被陆逊打败,于次年病逝。
5 T( {6 d# \5 R, H$ @9 Z% B& N. J1 z. b3 U
60、自蜀汉建兴5年起,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后主刘禅(shan),六次出兵北伐,史称“六出祁山”。在最后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终因心力交瘁(cui),病逝,年仅54岁。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万古流芳,他为蜀汉的巩固和发展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61、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e! M( E( {; f) C8 Y
* y" G% q4 l' T" K7 \* U
62、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杀曹爽、何晏(yan)等,司马氏至此专权魏国。
7 l% `% k( a- ]6 b
0 [1 f6 [* d. u7 N! b: g6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ao),曹丕之孙,公元260年,因司马昭权势日重,危及帝位,声称司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卫士、僮仆讨伐司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huan)为帝,即魏元帝,自己独揽大权。5 Q8 J/ `5 K' l/ V( O" _
) A9 @4 t0 D! Q$ ~- ?& T. U" A
64、三国归晋:司马昭立了魏元帝后举兵进攻蜀汉,蜀汉后主刘禅昏庸透顶,是扶不起来的天子,在奸佞(ning)宦官黄皓(hao)的唆使下负荆而降,刘备、诸葛亮千辛万苦开创的蜀汉政权从此灭亡。蜀汉灭亡不久,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为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公元279年,起兵灭吴,三国归晋,全国统一。7 X  C$ h: t( L) N5 _4 Z) }9 r; N

  x) o& g9 l& j& v65、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马衷即位,为晋惠帝,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贾后)阴险毒辣,先后除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wei),废太子(后毒杀),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囧(jiong)废除贾后,司马伦称帝,之后各诸侯为争夺皇位展开了厮杀,有: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ong)、长沙王司马乂(yi)、东海王司马越,加上被贾后所杀的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史上称“八王之乱”,持续16年,独剩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毒死晋惠帝,立司马炽(chi)为帝,即晋怀帝,西晋王朝从此衰落。1 r9 F3 P& \7 c0 k' B0 b( ?. e

, l& F9 G/ V* V4 F0 |66、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国号汉,十六国开始,公元316年汉军大举进攻西晋都城长安,晋愍帝赤上身,乘羊车出城请降,西晋灭亡。次年东海王司马越侄司马睿(rui)在南方建业正式称帝,为晋元帝,建立东晋王朝,任王导为宰相,共同执掌朝政,实为“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亦因不满“王马共天下”的局面,最终抑郁病死。
7 s1 }% K6 T( F# f" Q7 b4 V$ }7 L3 h. f- s- H9 i+ }. K. |
67、十六国:从刘渊的后汉开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上称为“十六国”,南方由东晋统治。十六国与东晋并立百余年。
" p; M1 o# h; ^, r, E- v! P$ |5 p' n& U
68、南北朝:公元420年,东晋将领刘裕登基,国号“宋”,统治南方,晋恭帝退位,东晋灭亡;次年刘裕毒杀晋恭帝,开了杀“禅让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灭掉北方的几个小国,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统天下,并立百余年,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叫“南北朝”时期。
  k3 K7 I  Q. b! n" u: C
; J* j% q# s3 |) S  J, {! @69、科学巨匠祖冲之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家和机械制造家。他所创制的《大明历》,确定一年为365.2428天(与现代科学确定的只差50秒),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祖冲之还和他的儿子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后人称之为“祖氏原理”。于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岁。
8 }9 w$ |! _  L  Z& x3 Z9 O
9 \$ i' U/ S4 y) i6 E1 \70、淝水之战:十六国时期,前秦苻(fu)坚讨伐东晋,其先锋部队被晋军击溃,秦晋两军夹淝水对阵。晋军要求秦军后撤,以便渡河一决胜负,在秦军撤退之际,秦军中有人疾呼:秦军败了,秦军大乱,晋军乘胜出击,大获全胜。侥幸逃脱者丢盔弃甲,连听到“风声鹤唳(li)”也以为是晋军到了。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k% _/ Q9 T6 d/ f4 k- }" L7 m
. S; U1 m  I! g
71、顾恺之:东晋时期绘画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国早期绘画理论家,代表作《洛神赋图》。
% a% K/ ^  B7 e) ~( C; M/ l0 P
. P+ [  b9 x" {72、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称帝,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杨坚登基后以“节俭”、“杀贪官污吏”稳定了政权,后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绩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公元587年,隋文帝举兵南下,消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 @+ m, m; Y! i2 n6 L8 O) u$ P8 \6 g' z, q7 ]) R  F
73、公元604年,杨坚次子杨广,弑父杀兄夺取皇位,是为隋炀(yang)帝,公元617年,晋阳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立代王侑(you)为帝。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于江都,五月李渊在长安废隋恭帝侑,称帝,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隋朝灭亡。! M4 Z. s) {- W  {
/ X. w1 T1 E, [. t$ u# U; v
74、决战玄武门:唐高祖李渊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长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齐王元吉。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惧怕李世民的势力,屡次设计谋杀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3 K5 W! u1 M' }  n* }2 }  F4 \
6 l8 N: w! H5 A$ w4 C$ i/ t; I! M75、房谋杜断:指唐太宗的两个得力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唐太宗视为自己的手臂、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与吐蕃(bo)王朝松赞干布和亲,为加强藏、汉两族的友好作出了贡献。
7 @6 \( z( ~5 d$ D* v) ]8 Y$ V+ j; N9 a7 e9 ?$ p) r
77、玄奘(zang)西游取正经:公元627年,陈玄奘孤身西行取经,历经大小110个国家,到达佛教圣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历时18年,带回佛经600余部,著《大唐西域记》。
6 s9 a; d8 u+ H3 ?9 ~9 ~$ ?& K; K5 @
78、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天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间“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灿烂,国力鼎盛,史称“贞观之治”。# y: W+ o6 X5 q2 l% w1 Q( L

( j, K, {7 V, O0 ^# A3 H79、女皇武则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废皇后王氏,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自此,武氏独揽内宫大权,660年,因高宗患风眩,目不能视,下诏委托武则天协理政事,武则天从参政步入执政;674年武则天与高宗同殿听政,共受朝拜,天下称“二圣”,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则天立三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自为皇太后临朝听政,次年,武后废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公元690年,武则天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下,登临大宝,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其掌理朝政的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 S! X# K; O* p6 ^3 d; r) {" R" U* ]( ^( C( i
80、请君入瓮(weng):武则天称帝,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除掉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国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现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办案严刑逼供、手段残忍,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后来有人告密周兴造反,来俊臣“请君入瓮”将其治罪,周兴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杀;索元礼因害人太多,民愤太大,被武则天处死;来俊臣预谋害当时势力强大的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发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则天处死。& d8 g; z1 x# s1 G, V

# S5 J$ u4 f5 x) q5 p81、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
+ L9 R+ F4 D* X0 s# T" H* E
$ a& u) O  L$ q$ K4 ?3 @82、公元705年,武则天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张易之、张忠昌,唐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国号唐,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4 g& V% m; A( S. F! Q4 ]
+ v: E$ O- A5 }9 i7 s" d* m83、唐中宗复位后,让其妻韦后当权,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韦后,拥其父戴睿宗复位,两年后,睿宗传位给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辅佐下,吏治不紊、纲纪有条,再次出现了“天下大理”的中兴局面,史称“开元盛世”。后来被奸相李林甫(fu)、杨国忠(杨玉环的同族哥哥)破坏殆尽。+ ]$ Z- P  \6 g6 C

5 ^9 e& m7 l! f9 S% w* \3 ~. d  t4 `  \84、公元713年,高宗之女(武后生),太平公主谋反被玄宗赐死,其党羽及儿子们尽数被诛杀,同党窦怀贞被改姓“毒”,王晋改姓为“厉”,以作为惩罚。宦官高力士因诛逆有功被破格提升,官宦之盛从此开始。
# L+ j; b0 n* c; [, w% K, T5 Y: R
0 {9 `; R) `6 d! i; E85、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国,受唐皇帝接见,获赠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举国仿衣隋唐,遂成为和服基础。+ I' F9 o# Y+ {4 Z9 \

; H# u$ D) j+ M4 c8 ?: ]86、公元713年,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考中进士,在唐朝政府担任官职,唐玄宗赐名:晁(chao)恒。同期唐朝和尚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丰富的文化传到日本。两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终都客死他乡。
) _7 B6 e, M4 p2 t& _* \2 S: V# F' [
87、李白和杜甫是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继屈原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后人称为:“诗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公元744年,两位文学巨匠在洛阳相遇,成为历史佳话,闻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阳和月亮的相碰。
& z5 v9 ~' p, b) o) q* b: l# c
  u  Z; H1 k& c" o- B88、安史之乱:唐玄宗执政后期,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攻陷洛阳,安禄山自立为帝,号大燕皇帝,之后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不久安禄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此次叛变持续了8年,史称“安史之乱”,也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 ]3 H+ g" J1 I2 x% Q
& c+ _7 f1 F+ F: I! T) ?! N7 @89、杨贵妃,小字玉环,“姿色冠代”,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册为贵妃,深得宠爱。安禄山叛乱攻陷潼关,唐玄宗携杨贵妃逃离长安,至马嵬(wei)驿,将士杀奸相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卒年38岁。) U9 F+ W3 B6 z* _: w) _* l

8 `6 A1 w$ H/ h/ h90、唐代两位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后人并称“颜筋柳骨”来形容书法风格。3 w1 }' @+ `- [2 B5 i# v
$ B# `# S2 T; k1 `" |
91、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率众响应,公元880年黄巢义军攻克长安,唐僖宗南逃,黄巢称帝,改号大齐。公元884年,唐李克用、朱全忠击败黄巢义军,黄巢至狼虎谷自杀,起义失败,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 D. i& }' {' }6 T5 }4 z
" L& a6 `& p% D6 S9 `5 }8 M1 t* ]' c92、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官宦专权,朋党之争,以及农民起义,唐王朝已处风雨飘摇之中,于公元907年被朱全忠所灭,唐高祖李渊创立的大唐近300年(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基业退出历史舞台。
1 K4 M1 Y$ z% {" s8 Y1 ^' m
8 o+ V. n5 f4 \2 w8 p93、唐王朝灭亡以后的53年中(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国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后周“点检”(职位名称,相当于皇家部队司令)赵匡胤(yin)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拜呼万岁”,夺取周政权,即位皇帝,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建都开封。
9 g7 S5 Q( S; n( z
& `, K- Z4 f9 L. y94、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的兵权,不久用同样的方式罢免了各个藩镇的节度使,加强了中央集权。
; t& T) }. b! n( s9 I; S+ O3 |, P- g- A2 o6 h/ T  N9 x, M
95、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后,五代十国中留下来的有北方的北汉、南方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国。宋太祖用了13年的时间,把南方五国灭掉,又出兵北汉未果,不久病逝,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公元979年,亲帅军队攻至北汉都城太原,北汉国主刘继元投降,其手下名将杨业(杨继业)也随住归宋,北汉亡,五代十国割据时代结束。( R3 d, @. B; i& _

5 V1 s. c1 x8 M  n/ ?2 M96、南唐后主李煜(yu)是历史上有名的作家,其王国后的词写的很好,最著名的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 Z* j5 f6 O! |

: J0 h; t: v8 D/ i& q- H" G# I  t97、杨业,又名杨继业,随北汉后主归宋后,被宋太宗任命为大将,在抗辽战争中屡立战功,被称“杨无敌”,后在征辽战役中,在陈家口不幸被俘,誓不投降,绝食而亡。之后杨继业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战争中屡立战功,成为抗辽名将。后人将其祖孙三代的抗辽事迹演绎为“杨家将”世代流传。
" C* \) d/ d  Y- s* ~6 v
. G' g' w5 w+ g" V98、北宋王小波起义:川蜀地区王小波、李顺因不堪官府的压榨剥削,聚众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农民义军,后被官军镇压。: d) `' w; f! X/ r( l; ], J
' i$ {9 E3 l, ?/ p. I, H! O+ R
99、寇准抗辽:寇准是北宋名相,宋太宗时期入朝任职,因刚正不阿被贬;宋真宗即位后,再次被启用任宰相。对北宋抗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公元1004年,契丹大举南下攻宋,兵至澶州,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挫败契丹前锋,双方议和,订立“澶州之盟”。
! C2 w9 `$ Q  j0 P3 P: e/ s+ Z
. ^1 c- u& f+ _) J% ~8 X& g' ~& k100、范仲淹:北宋时期伟大的改革思想家,宋仁宗时期任职,公元1043年开始改革,终因反对派势力强大,改革失败,历时1年4个月,史称“庆历新法”,范仲淹被贬至邓州后,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 l( Z9 G# ~# J+ i: W! [$ g5 I. W
- n( \. Y5 j+ x  \) F8 R) U6 s101、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宋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给宋仁宗,名为《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主张变法,未被仁宗采纳;宋神宗即位,任参知政事开始变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守旧派执政,新法全部被废除。王安石一生著述颇多,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 y# q- z) b4 X/ v" k- a
5 J8 H  A5 u( Q/ U102、公元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103、公元1088年,沈括,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光辉巨著,至今享誉海内外。
! x( c) I* G, F# U/ X- q( f9 J& B2 t! p
104、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是为金太祖。
9 \& e2 Q3 o' j- D' r
5 V' p- P0 n5 F* }105、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南京)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
3 b- e' g# o% m8 n6 v" G' s* ^4 t9 g
106、岳飞:南宋著名将领。公元1126开始抗金卫国的戎马生涯,公元1140年金人背盟,大举南侵,岳飞、韩世忠、张俊等率领宋军奋起抵抗,在郾(yan)城之战中,岳飞破金兀术“拐子马”,大败金军,在岳飞乘胜追击,收复失地之时,被宋廷召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 c" B+ h8 Y& D7 v" a! Q3 Q, T. N; \# Q: e/ g
107、卖国贼秦桧:秦桧,北宋时期的大臣,在北宋沦陷时被金兵俘虏,因其奴颜婢膝,得到金太祖的重用,并在宋金交战之际,连同其妻王氏派往南宋做了内奸。秦桧在南宋任宰相期间,卖国求荣、陷害忠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抗金英雄岳飞杀害,一起被害的还有岳云、张宪等忠良,造成了一起人神共怒的千古冤狱,而秦桧及其妻王氏也是遗臭万年。8 m7 Z# u8 r" ~- ~- R( P$ ], V

: Z$ m, ?- i+ ?% r( k3 d% @% T108、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辽及北宋时期,蒙古国各部落为争夺领域展开了长期、激烈的部落战争,乞颜部落可汗,铁木真力量逐渐强大,并陆续消灭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被推为大汗,即成吉思汗。
) v6 u" }% D: c5 R$ W. k, y; F7 x2 d6 C, k, i4 r
109、公元1271年,蒙古国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是为元世祖,次年迁都大兴府(今北京市)。随后,大举南下攻宋。公元1279年,元朝统一了中国,南宋宣告灭亡。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誓死不降,终被处死,卒年47岁。“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其爱国精神的真实写照,其被俘后许多慷慨悲壮、凌云壮志的爱国诗篇,最著名的一篇是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
  U* W. l# y% R5 x5 n& N
2 L0 ^2 y& ]  ~8 Y110、元世祖时,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入华,17年后回国,写下《马可波罗游记》,将东方文化传入欧洲,引起轰动,激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西班牙人哥伦布正是想来富庶的东方,而误入美洲,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欧美航线。- r7 K8 R- U$ S, j
9 w  }3 h) D- j5 ^% U7 W5 F( z
111、元世祖死后,其孙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贪赃枉法日益严重,贪官污吏数不胜数,冤案层出不穷,一些文人采用当时流行的杂剧形式揭露对社会的不满,于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元曲诞生了,其中关汉卿所著《窦娥冤》是最为鲜明的代表,广受民众喜爱。
6 N; \1 \+ |* F) P- q1 W' q9 O4 a& n  p2 {: T3 Z& K3 o2 f( B0 }
112、朱元璋:元朝末年,元顺帝即位后,荒淫残暴,民不聊生,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并割地称王,自立国号。其中有一支由朱元璋领导的部队,实力发展迅速,朱元璋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南方势力,于1368年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明将徐达率军直捣元大都(北京),元顺帝逃往塞外,统治中国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
2 l/ `" f9 ^5 E
2 |7 m/ Y6 V' g6 }4 g3 R113、刘基:字伯温。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功臣,为朱元璋制定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的战略方针。功成名就后主动辞职,告老还乡。后被其政敌胡惟庸迫害。刘基是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代表作《郁离子》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a0 h1 s' _. g2 I& S
: f, C8 D5 \/ O) W3 m& \
114、胡蓝之狱:明太祖建国后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被封为公爵、刘基被封为伯爵,汤和等被封为侯爵。有些功臣仗着自己的功劳,横行不法,结党专权,更甚至威胁到朱元璋的君权。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发谋反之机,诛杀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此后明太祖以“胡党”为由,杀戮了不少无辜功臣,其中,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全家共70多人被诛杀;公元1393年,凉国公蓝玉被告谋反,全家被杀,并株连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时人称之为“蓝狱”,这两次大狱持续了14年之久,后人合称为“胡蓝之狱”。后来又设置了“锦衣卫”特务机构,负责监察大臣的活动。; t& Z4 h2 O) p5 Q7 Q8 n

) U4 w9 M) @* n& k1 G1 N115、靖难之役:明太祖开国后,将自己的子孙加封为王,镇守边疆。藩王权力很大,最受器重的是燕王朱棣。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帝位,是为惠帝,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为保护自己的皇权,决定削藩,各藩王先后被革去兵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北平起兵,其部队称为“靖难军”,此次内战史称“靖难之变”。三年后,燕军攻陷京都,建文帝失踪(传说是建文帝自粪宫中),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成为明代第三个皇帝。% x% j( ^% L% ~

6 O7 I. B0 A/ N2 d  I116、空前绝后“诛十族”:朱棣入京即帝位后,立即诛杀建文帝的臣子、宫人、内官无数,并令建文帝的臣子方孝孺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孺誓死不从,被朱棣诛杀九族亲眷,外加学生,“十族”共873人。朱棣诛杀建文帝的家眷及臣子共一万多人,惨绝人寰。清初史家谷应泰叹曰:“嗟(jie)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强汉之律,不过五宗……世谓天道好还,而人命至重,遂可灭绝至此乎!”
0 P$ L, E) m6 `2 G# R0 ~% a5 \) f* o5 N* ?  Z5 ^9 w2 z
117、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派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从公元1405年至1431年将近30年里,郑和七次出海,前后到过印度洋沿海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 I, t' d  r9 T  Q- T
1 K6 J% U: r0 r
118、土木之变:公元1449年瓦刺太师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亲征,兵败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在群臣的簇拥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史称景帝。景帝力主抗战,任命于谦负责指挥保卫北京,并取得了胜利,赶走了侵略军。“北京保卫战”在明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 z- J" [+ N0 x$ F& o( Y4 |1 J  G/ }  k9 U, F9 [* P" Y3 i
119、夺门之变:于谦赶走了瓦刺军,明英宗被放回后宣布退位,被代宗软禁起来,1457年,明代宗病重,大臣徐有贞、宦官曹吉祥拥太上皇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于谦等人不久被杀害。) _0 F% p& |! ?* a9 F! F
3 Z+ J$ u" J, M7 W, z4 D
120、庚戌之变:明世宗沉迷道教,大学士严嵩(song)应善于起草祭神文书而被重用,官至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公元1550年,鞑靼(da)部落俺答兵犯大同,兵临北京城下,严嵩闭城不战,俺答部队在城外烧杀抢夺,历史上称此为“庚戌之变”。
) u( d2 E# o# Y% F
3 T. B/ o4 d( j5 \' A121、明中严嵩、严世蕃父子恃宠专权,独揽国政,排斥异己,残害忠良。公元1565年,世宗降旨:将严嵩削职为民,将严世蕃西市斩首。严嵩父子倒台。0 D+ I" p5 N0 [4 _
9 b# T2 ^& I6 a+ D' R
122、公元1581年,明神宗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大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把一切征税项目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征收。1582年,张居正病死,十年的改革成果付之东流。
2 Y2 ~5 Q6 U4 J. w: Y1 q* l- p0 C$ R( z9 e) U+ {- g
123、公元1565年,名将戚继光、俞大猷(you)等在兴化大破倭寇,斩杀敌众2000人,肃清倭乱,救还被挟持百姓3000多人,史称“兴化大捷”。+ ^. L" i" F& j- [" e' |( p/ u" D+ w
& p1 j9 ?% \( H! s$ b4 w/ K
124、明代名医李时珍著《本草纲目》52卷,载药物千余种,验方万余条,是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此书在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6 _6 M2 J( `% K# O& D6 C
( _* H  b& r' x0 d
125、公元1579年,西班牙传教士利玛窦将鼻烟带入广东省,从此,中国的吸烟人口大增,并一直延续至今。4 M$ l9 F% j: y; I3 x! q

& l* k) K# w/ b* n# i; g3 h$ F126、公元1592年,大明朝廷向朝鲜派兵,援助属国朝鲜抵抗日本向大陆的军事扩张,这是中朝人民的第一次合作抗击日本的侵略。
+ l1 j1 z) l( m  j5 f8 e; ]( y. n: X3 U* }+ Z+ S0 d- E& t
127、收复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入台湾,开始对台湾的殖民统治。1662年2月,郑成功率军赶走荷兰殖民者,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其后,郑成功的子孙统治了台湾20多年,直至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设立台湾省,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永留史册。
- O8 Z5 v# d" Z2 k! |
: |: {5 _+ A$ A  v  x! ?$ O' m128、东林党人:在现在的无锡有个东林小学,是原来明朝末年东林党人讲学的地方—东林书院,东林学院过去贴着一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所写。明末清官顾宪成罢官至无锡,修复筹建了东林书院,得到了对当局不满的士大夫、官僚、知识分子和商人的支持,形成了社会舆论的中心,反对他们的人称之为“东林党”。后遭到当朝阉党魏忠贤的迫害,东林党领袖先后被逮捕迫害,有“前六君子”和“后六君子”。明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惩治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东林党人得以昭雪,并一度入阁。4 z- ]# J: Y. R: a% |! B3 B3 _

8 R! ?$ U. N( J* c$ ]129、徐光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他与西班牙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对我国近代数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著《农政全书》可谓当时我国农学中的百科全书;他还使用望远镜观测天象,是我国提出“银河是由无数星星组成”的第一人,不愧为“我国17世纪杰出的科学家”。
6 Z* s( G. S* G8 f1 t9 c
7 Q+ C7 {- }% g) b3 s8 a130、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后来改国号为清),努尔哈赤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清太祖”。1626年名将袁崇焕在辽东打败后金,努尔哈赤战死,史称“宁远之战”,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即位,即为“清太宗”。0 x8 b: S; E' K( i6 C  u# U
; q( l& g: U7 z: o
131、闯王李自成:公元1627年陕北白水县王二揭揭竿起事,各地纷纷响应,李自成、张献忠也加入了起事的队伍。1636年李自成被推为“闯王”,1644年初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3月,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树下,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推翻,5月,原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占领北京,李自成退出北京,在转辗河南、山西、陕西一带,1645年被地方武装击毙,年39岁。
5 ]) G1 ~+ Z5 \. m- q1 Y5 y: Z$ o# _. D" |2 f+ t8 y
132、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同时,南明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抗清政权先后建立。5月,拥立福王朱由崧(song)为皇帝,在南京建立政权。1645年,清兵挥军南下,至扬州遭到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扬州陷落,史可法英勇就义,清兵在扬州城疯狂屠杀十日,数十万人丧生,此为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大屠杀。5月,清兵攻陷南京,弘光政权覆灭,福王被俘,次年被杀。南京失陷后,又有鲁王、唐王建立政权抗清,于1646年先后被灭。公元1664年,清兵入关20年,终于平定了大陆。
8 p- j2 k+ o6 W1 X% E6 X' k) l8 f
( D: ?) t/ w# t( Q3 L0 g/ e133、三藩之乱:清兵入关后,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将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清廷平定南方后,暂由吴三桂等人镇守,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镇守桂林。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诏削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乱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才真正在大陆完成了统一。* {6 l6 ?4 g+ |" p4 t' T+ z: l; i) I

* ?% p. G; n) q5 ?134、1683年,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大军进攻台湾,郑氏伤亡惨重,郑氏大臣投降大清,至此全国统一。" L$ K7 I2 G: F/ `1 @
1 `7 D$ g- D3 u  z( n3 H5 x
135、雅克萨的胜利:明朝末年,沙皇俄国向黑龙江地区大举进犯,占领了黑龙江北岸的雅克萨城,清政权进关以后,派兵收复了雅克萨,公元1689年,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签署了《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两国边界。
& S$ m- r4 Q/ r+ f' e; f; j
0 `) a* S) g. W$ P136、清朝文字狱:自清军入关至清朝灭亡,文字狱与大清相始终,前清尤甚,肇于顺治,渐于康熙,烈于雍正、乾隆,清朝文字狱成为阻碍中华文明发展的一大桎(zhi)梏(gu)。
  P5 F4 t' \5 o* ~
; ?9 C5 e" E' Z8 _& f137、曹雪芹与《红楼梦》:康熙下江南的时候,经常住在一个织造官曹玺家中,曹玺的妻子孙氏是康熙小时候的奶母,因受到康熙的眷顾,且织造又是个赚钱的差使,因此曹家成了一个豪门,雍正即位后,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了曹家,雍正将曹氏抄家革职,曹家没落。曹玺有一子,名曹霑(zhan),字雪芹,立誓将自身经历写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石头记》,就是后来的《红楼梦》,写至第八十回,因儿子夭折,含恨而终;另一个文学家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完整的小说。《红楼梦》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7 V3 i4 g* o: v1 {
8 D; X$ m% K  {3 N
138、纪晓岚与《四库全书》:乾隆年间,由学者纪昀(纪晓岚)为总纂官,合同戴震、姚鼐(nai)用了十年的工夫,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分经、史、子、集四部,为后人研究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纪晓岚,“铁嘴”一张,外号,纪大烟袋。
3 i+ j7 ^$ H- _9 N
" y5 X* ^& E" p" L1 `139、《明史》:是一部记述明代历史的清代官修纪传体史书,编著耗时95年,是我国历史上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官修史书。8 N, ~1 I% O/ V
6 m5 I- z0 _' H+ V2 ^. n
140、圆明园: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圆明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建成,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离宫别院规模最大的一座,后为英法联军损毁。6 F; A, |: U8 k+ G3 v" |

0 v- P, a& P/ A6 ]; c141、白莲教:公元1796年乾隆帝禅位于十五子顒琰,是为嘉庆帝,自为太上皇。同年,川陕鄂等省发起白莲教,历时九年,被清廷镇压。# c: T/ Z, Y; J* T- x: f/ D
! b, x, Q1 o$ Z4 ?# [3 C8 G9 s5 M3 E
142、公元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严厉禁烟,责令英商缴烟,共缴获200多万斤,在虎门烧毁。次年英国以此为由发动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 o9 i: w. q2 n1 M
3 n5 r1 A5 [/ L; A+ j# b143、公元1842年,中英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开放广州、上海通商,协定海关税则,割让香港。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9 z+ j4 o3 Z! ~- s" P
# c* k, [+ y# i$ p& l$ _, z144、公元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规章》,在香港公布实行,又签订了《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
, j! d  w9 C; V. x; w: v% X/ K
# J  y& v- E& Z4 }145、公元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美国、法国获得了同英国同样的权力。
; U6 `) e' V4 l) B! L1 i4 `% G" F* }% X! U7 I7 Z) e
146、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林金田村起事,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太平天国祸乱了当时中国最富庶的东南地区,大量社会财富化为乌有,人口锐减。1856年,太平天国内讧,北王韦昌辉杀死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2万余人,天平天国渐趋败亡,1864年洪秀全死亡,清军攻入南京,太平天国败亡。* C3 e& E: Y/ l% `+ h

! i) v1 l* E: L% |* H; p147、公元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由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法、美、俄也出兵加入。1858年,清廷与俄签订《瑷珲条约》,俄割占大片领土;同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清廷又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其自由传教等;1860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河北承德),英法联军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然后抢劫了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几处属园中的文物,并放火第二次大焚烧。同年清廷分别与英、法、俄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内容为割让大片土地,赔偿大量财物等。
, Y; M4 u$ m, V5 f# P- O0 n: P7 \' G2 D8 S
148、公元1861年,清政府命曾国藩统辖江苏等四省军务,洋务运动(1861-1894)开始,创办军事工业、实业,编练陆海军,设西式学堂。% k1 \: L% t# i; J0 z9 t: M1 {

9 G% v- L6 u1 V* H0 r8 b149、公元1883年,中法战争(1883-1885)爆发,黑旗军在越南打败法国,击毙法将李维业,取得纸桥大捷。两年后签订《越南条约》,法国占领越南。
6 o7 Z, [  ^1 k/ u8 X
$ N& I' x+ w/ S* J150、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爆发,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p1 X) |' q3 N% y+ R
0 b1 |4 `) Y# P# D0 m151、公元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强行租占胶州湾。同年,沙俄大举侵入旅顺,强占旅顺和大连。( Y# u; n3 S+ d

% I  T; S  j) C9 y  B, x9 }152、公元1898年,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奏章,下诏定国事,施行戊戌变法,百日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新政被彻底推翻,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维新人士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只维持一百日的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N- A* j, W8 `5 x+ j7 l: g

# q1 B# E) M; R) c153、1899年,义和团拳乱爆发于山东,最终导致慈禧太后向列强11国宣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 d' D6 o( G4 @. _7 D; p8 t, n
7 T4 e0 j( \' Q154、公元1901年,清代表李鸿章与11国(英、法、日、俄、德、美、意、奥、。西、比、荷)公使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e. G' a7 I* ^( P4 N; b
0 B8 X# h! F8 J155、1905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x2 V( y7 e2 X0 {

7 ^+ \( k7 Z! w" ~156、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领新军工程第八营首先发难,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次日攻占武昌城,武昌起义胜利。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宣告成立,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中华民国”。
' o+ b/ b; j  F
8 `! ?$ O( r" B8 Q# `3 a157、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先后有14省和上海、重庆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返国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的灭亡和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专制帝制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现代共和国的诞生。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按照约定正式去职,由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 J& Z# K% J( ]# q) l7 r/ ~# g
2 {  y# d! u- d& H/ Y( {5 @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2zZlVGQRR2nBp0Pd#rd
大型搬家
鲜花(430) 鸡蛋(0)
发表于 2015-9-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简史,好!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mable 发表于 2015-9-8 23:25
$ n, W& s# k  W4 K7 Z中国简史,好!

& [; k0 M' D+ [& Z- L6 v, n$ _8 o明镜高悬!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15-9-10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中国历史,一目了然。很好。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提夫 发表于 2015-9-10 21:542 J* u! y3 t& O: }5 n9 V4 `
中国历史,一目了然。很好。
- o( M& D" f2 @  o- Y
继往开来!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提夫 发表于 2015-9-10 21:54* C: y! o% F( e
中国历史,一目了然。很好。
3 u) ]2 f) @0 {" y* K6 t" H" p
继往开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9 23:59 , Processed in 0.12870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