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在加拿大买房带价值入社区?(ZT) 7 Z, A- c ]2 _
. ?! b) g+ I Z0 z- g* c! H6 F--------------------------------------------------------------------------------3 v7 f. c8 q, Q( @- n5 g- S& ?
/ Y5 k3 Z3 F" q% e- e; j6 y在没有住进某一个社区前,每一个人都会关心:“这个区域环境好不好?”,“安不安全?”,“居民素质如何?”;但是有多少人住入社区後会反问自己:“我带给这个社区的是什么”? 3 U6 |4 ~) o' o
+ k$ a3 h* ^4 I4 r0 `* W一九九八年起中国的移民大量涌入,统计数据显示华人在加拿大的人数已经坐稳第三位,然而更值得反思的却是“华人的整体形象在第几位?”。 1 n& `0 p& l% d+ C9 k" ]
4 Q( r- O( J, d- z职业的关系,笔者协助许多新移民找住所。除了预算外,同胞通常会附带提出几个要求,第一:一定要在所谓的“名校区”,第二:房子要能“分租”,第三:我不要和“某某人种”住在一起。
1 [5 s0 M# m& i) I. W4 S6 N% k( K# f1 L2 {& H* w5 n) b9 j7 _
近年来“名校区”在华人圈中口耳相传,许多新移民认为不入“名校区”移民就是白移了,加上在某些地产经纪人同行推波助澜下,於是乎“名校区”几乎已全部 “黄化”,成为学生口中戏称的“中国城”。有的全班近百分之九十是同胞,有的则不堪负荷(超出满载百分之六十),只得要求新进学生暂读他校候补。最近同胞们更有转而向万锦市、密西沙加等地寻求“其他名校”的现象。 + a6 T; Z% }# v' Z4 t# d
) Y, Z5 |4 a7 b# D! T除了道听途说外,网上搜集资讯也是华人拿手的工夫,走火入魔者更有凭著一两次考试成绩就“自定名校”,投其所好的地产经纪也在个人网页上连线学校成绩,这种一试可以定终身的观念,彷佛回到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而只是错身於北美枫叶国里。 % `5 f8 H+ q# ]/ b) O9 Y
: p( V- ^& b7 s( C' L; ?. h1 _其实加拿大以居住地区决定学区,IQ九十和一百八十的都可进入同一学校,笔者不才,实在无法想像“名校”之何以形成,只知道人人头上一片天,行行出状元,更何况华人子弟本来就是天赋资质,学校的差别几兮!
9 S7 q2 }; O5 a) i$ t# u3 @
; A* K) F4 P. l; x$ G“分租”现象在华裔新移民社区早已由“风气”转为一种“运动”,购屋者看屋时第一个想的是这里可以加个厨房,那里可以改个厕所,每个地下室都恨不得一分为三,间间分门出入,彷佛只要住的房子可以分租,心中就买了保险。在进入某些社区时,只要看看停在车道上车辆的多寡,就知道该住户是否为分租运动的成员。 8 e5 M% {& _( d- K8 X
; K9 O6 J) y( t' |运动的结果是:同胞们自相竞争而将房价被抬高了,原本单一家庭的住家变为多户住宅,门口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庭院缺乏整理,地下室一分为数个厨房卫生间,结构都遭到破坏,洋人邻居看得目瞪口呆,唯一的办法就是“既然有此需求,就高价卖给你们,我搬到乡下去也”!这就是许多华裔新移民处心积虑想买一个“可分租房”区域的写照。 ) \/ p! k3 r- g7 N7 Y$ {4 k0 U
0 H1 _" ]1 s5 R* w2 S- h* [3 A
一件事情如果变成“运动”後通常都不会持久。不幸的事马上来了,统计数据显示大多伦多今年公寓的空屋率突然攀高,预估明年更会创下三十年来的高峰,因为房地产市场景气,许多租客都已购屋,房客自然流失。再则新移民法对技术移民严格把关,势必影响皮尔森机场“新货源”的到来,精明的读者可以算算房东成长的比率,就可以想见需要多少房客去填补这些近年来形成的“分租房间”,笔者数年前就开始苦口婆心地警示这个现象,如今恐真将不幸言中,如果房客来源不停流失,可分租房因为结构上已做了若干改变,有可能反而成为市场毒药,而“分租运动”产生的分租区,因为整体品质的下降,价格更是不会乐观。
9 {* o4 N9 K; O2 r" q7 n$ k F9 j; C% @
华裔新移民还有一件事不落人後,就是公然歧视某些种族。“我不要和某某人种住在一起”:这是我从事地产工作经常接到同胞的购屋附带条件之一。没错,或许某些洋人也有种族歧视,但他们多数都是放在心里的,同胞们却是勇敢的直接口头讲出来,而且完全不知道这是违法,不相信您可随便找个新移民聊天的网站上去,就会发现"那一区不好,某某人种比较多"等句子是公然而且经常地出现,甚至有些出现在从事专业服务项目有执照的同胞口中。所幸这是中文网,否则将引起轩然大波,专业人士口无遮拦者也有可能丧失执照。 ) z, A! F' e7 @8 x7 S
8 \# z P' N( `# Y5 z! s
我真的觉得一个人值不值得被尊重,应该取决於个人品格、态度、学识、为人…等等,没有人愿意被人歧视,也没有人有资格只因为人种就歧视他人,这就谈到了本文的主题:“带价值入社区”(Bring Your value To Community) 3 n+ i7 T+ R. y
/ c* _2 a7 s5 q
这里的“价值”指的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医生、律师…我认为或多或少有一些价值;如果你是一个极为热心公益的人,守望相助、济弱扶贫,我觉得价值不低,因为每一个社区都需要这样的住户才有动力;或者特别喜欢装饰房屋者,无论屋外屋内均精工打理,让经过社区的人眼睛一亮,那你也肯定是提高社区价值的一员,纵然一个每次经过你屋前都带著和蔼笑容的老太太,都会带给社区愉悦因而提升总体价值。总而言之要因为你的特质或态度让人喜欢与之为邻,那么就符合 “带价值入社区”的标准了。 6 E5 s4 \5 G: N$ k
4 t/ b) W0 T q" H$ F反之什么是社区价值杀手?想想那些日子还没到就把垃圾放在门口的家伙、还有那一户汽车音响开得震天响的芳邻、隔壁杂草丛生从来不打理的讨厌鬼、自家前人行道的雪任其堆积的仁兄,对面那乱停车的分租户,无论这些人是何人种,请问我们愿与之为邻吗?
8 @/ n& L) B: P5 J/ i3 U5 Y" F. p. y$ s& m$ h/ [- @# D
在购屋选区域时大部分人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除了屋内精挑细选,屋外的花草没修饰的我们会挑剔、邻居是做什么的也想问个明白,但是极少人会反问自己:“当我住进这个社区後,是会增加或是减低它的价值?”。许多购屋的朋友在看屋时会说:“这里住进来後要修,这个地毯整个要换掉!”,但是在搬家半年後想法却不一样了:“自己人住嘛,以後再说!”。
3 S- I1 ^+ u2 m! F' ?$ `. n
% Q9 V8 I- e: T不妨做一个最基本的检视:客观地回想现在你住的房屋是比原来屋况更佳还是更差,如果现在的屋况和原来屋况对调,我是否依然愿意买这个房屋? # R+ i3 n, j, d+ v5 G! u H& C
. ]) c0 f* G# ?: }$ \5 D1 K
给自己找找理由是人之常情:圣诞节是洋人的事我跟著挂灯干嘛,我家虽然租了三户人家,他们可也没碍著别人,我从前都住公寓,这花花草草哪会弄,邻居们看不惯可能是歧视咱们…。 9 Z7 z* P0 n7 n
# Q& B5 E' ~/ j+ e x% U0 S
我常想移民生活要快乐,移来的应不只是身体,重要的是要把“心”移来。“到罗马做罗马人做的事”,唯有尝试体会不同的文化才有可能融入,就算不能完全融入起码也要学会尊重,否则注定当一个不快乐的移民族。看看我们的小朋友多快乐,只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异”只有“同”。
! x, \4 i8 L1 Y' p) Z2 r7 l* _
当我们心中多些“同”少些“异”时,移民生活变得愉快多了!汉堡薯条不也挺可口嘛;万圣节发发糖果其乐融融;虽然从来没有捻花惹草过,但我虚心地和隔壁老加拿大人学学园艺总成吧;社区里管他黑红黄白,礼多人不怪,到处打招呼坏不了事;虽说洋文还不太好,义务活动出出体力我跑第一。久而久之,不但你已与社区融为一体,社区也自然会因为有你而为荣,管你是哪个种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