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S/ s/ B. D# ~$ R z: a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民族并存的和谐社会,她海纳百川的胸襟一直是各国各地区移民的首选之地。她的本土人,也就是我们叫的印地安人也像其他民族一 样,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他们的后代和传递他们的特有文化。曾经读过相关信息,说政府有意花大力保护原住民的文化和语言,因为老一代的印地安人正在忧虑,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袭,本地土著文化已经濒临消失的境地。他们的孩子只会说英语,打游戏机等,几千年的捕鱼和打猎技能基本上要失传了。 - e- b) V. T4 ^ Y9 F % m* g+ g* P" K: l今天,从渥太华来了一些印第安的师生,我听Catherine说,他们是从北方来的,是这边教育局有意请来,让大城市的小孩多了解土著文化,也是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这点很像中国。两个看起来祖母级的女人指挥着这帮小孩。孩子们穿着传统服饰,女孩子是白色,男孩子是灰蓝色;头上也戴了一些装饰。说实话,衣服样式很不得体,感觉就是一大块布,随便挖几个洞,就披在身上了。当孩子们跳舞游戏时,还得不时地拉扯往下掉的衣服。& g/ J. v' a2 n& `* _
. T) J: Y: ^; Y
$ v5 Y, L* s2 e3 A2 s& b1 o: g. M" S& Q' a4 U+ r
音乐响起了,本校学生都自然地围出一个舞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出场,跳起了他们的传统舞蹈,我从没看过印第安的歌舞,这次算是开眼了,感觉似曾相识。他们的舞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常常看到的藏族舞,但又不可同日而语。同样是围成圆圈,甩着手,踏着脚,或手拉着手,或变换位子,但藏族舞的美感那是高出很多。无论是服饰还是舞姿,一点没有可比性。看着眼前这帮小孩偷工减料的动作,我猜他们就没有认真练过,兴许一心就想着玩电脑打游戏了。 & Q, ]5 t3 a+ p6 u! D! f
/ |! v+ {1 k+ U5 H
我是在一个多民族的环境中长大的。在那里,少数民族的不同文化和风情以及他们特有的服饰曾给我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尤其是他们那身漂亮的服装,为我的童年平添了五彩缤纷的颜色(这在灰色的70年代的中国是罕见的)……当时,我固执地认为,他们那些优美的歌舞一定是来自那身华美的衣裙。而我们汉人单调的服装就只能产生八个样板戏以及那些毫无美感的革命歌曲。 1 W+ t# ~* a& g
* o7 T ^0 j/ ^* X8 a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晚饭后,记得好像是藏历节吧。那时我才上学不久,我跟着家人去一个大广场参加当地的庆祝活动,其间有歌有舞。我是很喜欢看藏族舞蹈的,尤其是有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锅庄舞——这是群体舞,粗犷激扬。藏族人有事无事都喜欢围在一起跳,不过那晚因为是节日,人很多,大家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中间是燃烧着的雄雄篝火。那一圈直径可达几十米,上百个人一边跳一边唱,场面真是气吞河山!最让人看得惊心动魄的是跳着跳着就跳出野性了,男人们大碗大碗地猛灌烈性白酒,然后去追逐女人,喊声歌声响彻云霄……。 ; k( w: Z2 h+ W0 Z+ F" p6 {9 J' g0 K1 a
忽然见一男人猛地把一女人高高举起,足有两分钟之久,其余的人都欢呼鼓掌为这个猛男助威。再看那女人也不视弱,在空中不停地叫着抓男人的衣服和头发,直到她的同伴到了一起把这个男人按在地上,扒去衣服,可怜的他最后被扒得只剩一条短裤,顿时周围笑声叫声掌声一片。。。那时正是冬季。不过很快这个猛男翻了起来,一阵狂叫狂奔,女人们吓得四处逃串。男人走近篝火堆,端起边上的一大罐白酒,边喝边唱,这时一位当地政府请的歌唱家笑容满面地走向男人,并合着他的调子一起唱了起来,广场上的人几乎都跟着唱了起来,可想那气势:“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男人拉着女歌唱家的手一起舞蹈……大家也跟着他们舞蹈,并为他们喝彩……跳着跳着,男人忽地将歌唱家按到在地扯开衣领,把那没喝完的大半罐酒全部倒进了她的脖子里……此时男人对着天狂吼……歌声仍在继续,舞也仍在继续……这样狂野的镜头,在现在文明社会里是很难看到了。 7 u( [) ~ m7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