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539)  鸡蛋( 0)
|
先不说虎妈的育儿观念如何,她的书至少激起了大家对东西方教育理念不同的讨论和撞击。另外不少人接着反对虎妈也红了。
$ b9 j' v* i2 n7 k8 ]5 w2 v3 @$ q/ g) p
这里又出来一个熊猫爸爸。
/ a0 b! e4 ?. H1 o) H* _5 Q, m Q! w2 u; D5 I& }9 p
这里是英文原版连接:4 _, m$ R7 K5 x5 S' a3 L' k2 e
http://blogs.wsj.com/ideas-marke ... mom-meet-panda-dad/
8 A# E3 N. s! f% }0 r8 ~' ]. Q# G1 F& B+ i; @7 [' r
这里是中文翻译(转自文学城):) Z+ X' N4 U9 ^3 S) ~" ?6 u/ h
! B# F f6 Z4 o熊猫爸爸挑战虎妈:爸爸们都上哪儿去了?(组图) 华尔街日报
, R8 n/ N6 F+ r, _" N4 n" j+ l3 [
% e! Y- r' [4 L) u2 b7 f/ W我注意到围绕“虎妈”的争论正闹得沸沸扬扬,对此,我感到越来越困惑的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直没有被人提出过:爸爸们都上哪儿去了?* d# q3 D' C% l. G) q5 p9 v) a4 Z
% y- k+ Q! ]7 ]) p+ k8 J/ R我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几年来一直肩负着主要的养育职责,这是因为我妻子工作繁忙,而我则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就正确的育儿方式而言,我不能完全认同母亲们的观点,不管是不是虎妈。
% l7 o. [3 Q( \
3 L; Y4 i2 Q, L2 ~当我的孩子们分别是2岁、4岁和7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五口从新泽西郊区搬到了北京。+ ~ A# S1 P7 R3 j% Y0 k
`. Y( _. r& g- B2 `+ c! u" t$ D8 X* I9 X3 l
8 p- l, T# v" g2 @( \+ _# i在中国度过的三年半时间使我对“虎妈”蔡美儿(Amy Chua)的观点产生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见解。蔡美儿声称,她的育儿方式不仅是最好的,而且还是中国式的。+ h! R$ S ~0 b$ ~/ [
5 w) x0 G. u- j
在我们到达北京后的最初几周,我们参加了孩子就读的英文学校举办的一场才艺表演。我们注意到中国孩子纷纷登台演奏萧邦练习曲和贝多芬交响曲,而来自西方的孩子则悠然自得地走上台,兴高采烈地拍动双臂演唱ABC之类的儿歌。这足以使任何人停下来思考我们的育儿方式。, T+ B+ v- _& a7 c3 J4 `
, g: x/ u2 q. K; R( l
但是,在中国的生活经历还使我认识到,虽然这里的一些人将中国式教育视作金科玉律,但已有许多人对这种体制提出质疑,指出这种教育方式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这正是中国目前非常需要的两样东西。另外,在亲眼目睹了实例后,我对这种“虎妈式”的强迫教育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我的目标是:将孩子培养成独立、能干、自信的成年人。如果你的目标和我一样,那么“虎妈式”教育绝对不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方法。, p! v7 j' P: C: {2 _5 m
i4 ~0 m _- ~1 v) F( [
你可以叫我熊猫爸爸;我很满足于这种亲切可爱但有时也不怕显露威仪的父亲形象。尽管自我们的长子于13年前出生以来我就承担了照顾孩子的主要职责,但我也常常有工作要做,有时候需要通过制定越来越复杂的家庭计划表来同时应对各种时间紧迫的任务。这样一来,有控制的混乱就成为我们家庭生活的主旋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运行方式,尽管它使一些朋友和亲戚感到不可思议,也曾使心理脆弱的保姆夺门而逃。
( v5 F5 M5 |" y8 b
0 F% L! e0 p5 ]) R这对我们的孩子也很有裨益,使他们有机会承担责任,变得独立自主,可以看到他们的父母在各自追求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生涯的同时又互相渗透到对方的生活中。这样就能使他们早早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有控制的混乱世界,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驾驭它,而不是等待事情变得完美。
9 A" c7 y' `9 _. X7 q! C. _1 |0 r4 F6 h7 _* m; m4 K' u2 x
这基本上是一种男性的视角。笼统地归纳起来说,妈妈们总是更注重细节并喜欢下达指令,爸爸们常常不太在意表面的混乱,更能适应这种混乱,而且更容易用总揽全域的眼光看问题。如果我妻子和我调换位置,生活肯定会变得更有序。但是,她在我这种育儿方式面前让步了,因为我才是负责日常事务的那个人。她能够做到这一点对于我们俩保持一种牢固增进的关系至关重要;而且在如何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你不能开倒车。# C0 n6 ]" g9 n5 a. P
D+ w, ~9 a o6 P
只有在两个人的基本价值观相同而且分歧很小的情况下,这种育儿方法才能奏效。她不会容忍我将孩子贬为垃圾或者把他们锁在琴凳上;我们都认为这是一种野蛮的行为,而且会适得其反。. T3 o% ^) d% g/ c9 o
$ Q& j7 v I4 Z5 B
在我们这种方式下被抚养长大的孩子更有可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我们家就像一所州立大学,在这儿,你能获得很好的教育,但凡事必须亲力亲为。一个典型的夜晚是这样度过的:其中一个孩子有个大专案要做,另一个要排练学校的戏剧,而第三个孩子要练习足球;妈妈工作到很晚,因为一场全球性的危机正在酝酿中,但是,当戏剧演出开幕时,她将返回家中坐在观众席上;而我在努力帮助每个人的同时还要接听一些有关稿件的电话,在孩子们上床睡觉后,我必须将稿子连夜赶写出来。, ~3 ~& e* F) |) J; o. Q* w
& z' L: j5 F; ^, Z这并不是蔡美儿所描绘的超级有序的家庭,但是,孩子们一直在学着为自己的家庭功课、玩耍时间和其他所有的事情承担责任。这么做能使他们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产生一种由衷的自豪感。他们的成功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证明他们的父母是成功的。那种认为孩子的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反映了自身价值的看法纯粹是自恋,醒醒吧。# v# h3 k2 G. h7 j
$ p& y9 R' ]2 b, R) x7 t: y
在北京的一个住宅社区居住时,我发现西方和非洲的孩子可以走街串巷,自由地结伴玩耍,而他们的中国朋友则可怜巴巴地望着窗外,长时间地在屋里练习小提琴、钢琴和写字。当他们完成练习后,就会拿起电子游戏机来给自己放松。这看起来是一种悲惨寂寞的成长方式,我决不会让我的孩子这样长大。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一种中国教育方式。我看到有很多孩子冲破了这种陈规旧习。) x' c j: p: o4 [' {! d! h2 W' P
( J7 k! A2 o: ]( C2 R
如果只是粗略地看一眼蔡女士所讨论的这个话题就断定我们的育儿方式太过松懈,这似乎也很荒谬。对于任何曾在郊区足球队踢球或者听说过纽约的父母为18个月大的孩子做幼稚园面试准备的人来说,这种观点的肤浅性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蔡美儿的书能够使这些人认为自己一直以来都不够努力,那真是只有天晓得了。(身居美国中上层社会的蔡美儿认为,由于没有进取心,某些第三代亚裔美国人变得跟郊区足球队的队员一样软弱和只知享受权利。在足球队里,每个孩子都被称作是最有价值的球员。); \6 J1 p7 P' H- C5 Y0 d# P7 t. h5 V$ l
1 A" P8 E1 P: w5 F; b8 c% G- z5 |
传统的中国式教育要求孩子追求完美,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长期以来人们要么爬上社会的顶层享受荣华富贵,要么沦落至社会的底层艰难度日,处于这两个阶层之间的人很少。在当代美国出现这种呼声是源于这样一种感觉:我们的国家正在被按照类似的方式划分阶层,而且很快就要被中国所赶超。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就加入他们。
, V7 v& j, g+ w& N2 r+ H A; C
# D% }' ]% n1 i0 S! B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冲动,但却是错误的。强迫一个孩子长期屈服于你的意愿要么会使他(她)成为俯首贴耳、凡事没有主见的孩子,要么会导致长期的反叛和顶撞。禁止孩子到朋友家去玩并在那儿过夜会进一步加剧危险的孤立感,使他们无法获得一辈子都需要用到的社交和互动能力。这些正是一个孩子为长成一个机能正常的成年人所需磨练的技巧,远比能够弹奏钢琴重要。孩子需要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而不是更少。
1 ]6 m$ r: b9 {7 U
5 \; R- K, a: j除了可以省下请保姆的钱外,在朋友家借宿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在任何地方、任何床上枕着任何一个枕头睡觉。这不是一种该被嘲讽的能力。实际上,这是每个人在养育孩子时都应该现实地设定的三个目标之一,这三个目标是:让他们在成年时不存在睡觉、吃饭和两性关系方面的障碍。做到这这些你就可算是称职的父母,为他们提供了茁壮成长所需要的基础。
+ Y/ r" ~4 c9 o# P& _3 s1 V7 W# L# d7 k) v- l
抛开那种你能为孩子选择朋友、兴趣和音乐激情的狂妄想法吧!相反,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强烈自我意识、高能力、非神经质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们会感谢你的。这个社会也会。
, X4 J- V/ h4 V3 N; _# @4 c% E8 t! V6 N$ \' ]
Alan Pau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