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教會的組織]
4 R, v; A( F5 c8 A6 M/ y H
& K% x$ F& [1 S S 箴言二十九:18 “沒有異象,民就放肆。”
9 ^7 T( u1 G; b
5 E* X5 z9 {1 {3 k0 a* @同樣道理,教會沒有異象,也會放肆。有了異象,沒有行動,僅是空談,所以教會要把異象轉化為使命。為要落實使命,教會要有組織,不然就不能發揮它應有的功能。 6 J1 G7 V% N. K5 Y
+ k3 |: R; ^9 G# I! y+ b
8 u8 `$ ^/ f! _5 f: s& y$ [$ ^4 M! o[聖經的管理和領袖觀]4 e* l) r: K. n4 w! X% F3 |' W, ^
" V: @' m/ V" p$ e6 ]/ q( i
A. 在神權治理下的以色列,上帝揀選的領袖如摩西,只是一個僕人,他將一切大小事通通向上帝稟告。但這樣做,使得摩西勞累不堪。賜人智慧的上帝透過摩西的岳父葉忒羅,教導摩西管理的學問(出十八:13-26)﹔摩西揀選有才能的人,立他們為百姓的首領,小事他們處理,大事才呈到摩西那裡。
+ T( l* v% O$ c- J1 T& f8 H
* n3 q; r$ R3 ]0 v& \( A B. 君王統治下的以色列更不用說,有完善的組織和管理制度,但僕人式的領袖已被君王為主的治理取代。8 ~, u8 g$ I# N
2 I1 }# o1 r0 ~- V2 @1 a
C. 新以色列的教會又如何?主耶穌的教導有二:
8 o' p1 a2 p I9 z3 {2 d
- z1 U7 c' e! Q+ o+ W/ Z 一、太二十三:8-12 “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5 }$ Y8 K! v. E, M, x* p
1 } |2 i' L9 B$ m7 x 二、路二十二:25-27 “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
- f9 M- [, k9 ?( Z3 s' `* s
9 S# c- b5 I5 \ 換句話說,基督是教會至高的元首,教會的領袖皆僕人,是服事人的。因此,在教會中領袖所享有的權柄,并不是一種國家施政的權柄,而是服事的權柄(彼前五:1-4)。教會行政中的管理并不是轄制而是照管(彼前五:2,提前三:5)。“照管”(Episkopeo)含關懷、關照的意思。因此教會的管理方式是出於愛和關懷,不是轄制。
2 ?3 h: \( i: g( X3 G
; w2 C q! l3 [1 ] 正如君王統治下的以色列,初期教會也發展出一套執事和長老的管理制度﹔不同的是,僕人式的領袖并沒有被取代。
8 |% f$ W% D, i9 ^" r1 w ?' o$ [8 p
: S- W# j7 {6 n. C! h* Z( q+ A
[教會的行政體制(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Q# I" \) X. v) C* b1 W5 C0 ]
* l7 [( O* F$ |# o 一、監督制(Episcopalian Ststem )
* e8 X* Q; X% w$ V! a* H8 G9 C: c: f$ ~8 N2 P4 N
監督制的教會在行政結構上以會督為最高領袖。但在實際的行政上,卻分成三個明顯的牧制階層:會督(主教 bishop)、會長(牧師 priest)、會吏(deacon)。監督制認為教會的元首耶穌基督,已經把教會的管理權特別交托給監督,因為監督是使徒的繼承者。而教會的信徒并不享有參與教會管理的權柄。這樣的體制是英國國教或所謂聖公會的體制。
0 l& L" j' S4 x9 x* l% f
8 a& y" V! P" f& \ 二、羅馬天主教制(Roman Catholic System)
# |! e2 C1 W- R. [# U/ W4 A( c: ^; H$ Q4 T3 W/ v& L
嚴格來說,羅馬天主教制的體系是監督制,只不過它比監督制更徹底。這體制不但認為監督是使徒們的繼承者,更認為教皇本身是彼得的繼承者,是教會的最高領袖,有如彼得是眾使徒的領袖一般。教皇是教會的頭,是無誤的。作為基督的代表,教皇受予制定并管治一切教義、崇拜的規程,以及統治、管理教會的最高權威。
- `, i# r% l( N2 B
, b' k; W* \! x& w1 z( H; d 三、公理制(Congregational System )& |+ t& B6 O ~5 y8 h+ a$ D
" J* h* G! v# d O5 j2 l1 e+ N' E 這體制也稱為獨立體制,其行政權完全歸于當地教會的信徒。在這體制中,每一個地方教會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獨立的教會。教會管理的權力完全是教會會員的權力。教會本處職員所享有的權力乃是為了執行教會事工的權力,并且這些權力并不能超越教會會員所賦予之權力。教會與教會之間并不互相干預。區會與總會只不過是扮演咨詢、顧問的角色,是為了促進宣教、布道事工的合作而成立的。
- i4 t: W2 t( V% U, X1 R+ Z+ H: H+ F }3 T9 l
四、長老制(Presbyterian System)
$ q1 E4 v) P$ V. Q* Y9 j) p8 V! `. U9 ?. Y% Y! s# K( N! {
長老制乃是以長老為教會的管理體制,長老為教會行政領導者。長老制之會制為四級:堂會(session)、區會(presbytery)、大會(synod)、總會(general assembly)。在長老制中有長老與執事,而長老又分為教導長老(teaching elders)[牧師]與治理長老(ruling elders) 。
$ j p y$ x5 X
2 X# B$ t! n% J) Z
$ k1 C7 F2 d3 Y, [3 U
' P7 @7 [/ M4 N( A$ @ 4 o3 k/ s6 W& u6 E+ u& j
{2 |5 k0 M, c8 R6 H** 相關閱讀 : 教會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