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作者:不祥
" `# A5 W9 k9 P- L$ }6 s0 {$ V5 i8 P/ T
希帕蒂娅(H.ypatia,约公元370-415)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女数学家,她一生为
! H* W7 t3 ?' p2 ]6 _% H数学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却遭到宗教的残酷杀8 K3 {: y, m1 n8 H8 ?
害。希帕蒂娅的死为数学史写下悲状的一页,同时,也在人类文明史上记录了宗教曾经6 b( j9 S, A- Z/ u. M. l; t9 `
是怎样蛮扼杀科学的罪恶。' }; F' m! l _( V( K: J
F) g4 E( X# i* j
聪慧好学的童年3 Z4 g( I7 m* `' L
" m; w! V4 G) e
公元370年,希帕蒂娅诞生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在分元前290年,亚历山大里
|' P9 A$ q9 h5 W- w9 l x* C亚城建起一座博学园。它里面有图书馆,藏书75万卷,当时东西方著名的典藉应有尽有。+ [, M' T; g0 H' P& @) X
在图书馆旁,还修建了一座研究院、一座画廊和一幢样式别致的雕塑大厅。研究院是古$ @6 G, n& T8 t6 N, _
希腊的最高学府之一,许多名流学者,如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330-275)、阿/ q3 X5 g! q0 Q
基米德(Archimedes,分元前287-212)等人都先后在这所学府里从事过教学和研究工
1 o: u$ E$ G; I+ { F4 ^3 X作。此外,博学园里还辟有幽静、美丽的植物园和供人游览欣赏的动物园。到公元前一
2 A7 m+ c0 H, `" p. T世纪,博学园成为古罗马帝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是古代人类文明的象征。
3 M3 O" c% v9 }( Y小希帕蒂娅的父亲西翁(Theon)是一位知名的学者、数学教授,就在博学园里的, M( J. c6 r7 Z: ~
研究院工作,后来荣任研究院院长。西翁非常爱怜小希帕蒂娅,对她要求严格,十分注1 X \0 n$ Y* D6 Y
意对女儿进行文化教育,他决心在女儿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知识的种子,把女儿培养成一
" `( B j9 Y4 d* ?# J个智慧超群的人才。希帕蒂娅生长在一个有着很高文化素养的家庭里,像一株得到阳光
T, a n3 c) r& H. c$ E$ P8 b雨露滋润的幼苗,很快地成长起来。
0 {+ S8 O& m, S) {' ^4 Y10岁的希帕蒂娅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数学理论解决
3 A* B% g( d, e实际问题。有一次,希帕蒂娅和父亲到博学园的林间草地去散步,西翁有意识地启发女
o6 N) ^, s( [儿怎样利用他们俩个人的影子来测量建筑物的高度,还说过两天我们去测量金字塔的高。
: U, ]" S9 ?2 n/ ]2 M两天很快就过去了,她仍然感到有些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案还没有" I2 s2 X1 l3 H# x9 H
想出来。
' J0 Z5 ]+ \. K) A0 o1 w当西翁和爱女希帕蒂娅骑着马向金字塔所在地进发时,父亲看见女儿骑在马上忧心( E( U" X8 \0 H. D
忡忡的样子,知道女儿测金字塔的办法还没有成熟,为解除女儿的沉重心情,西翁尽量
0 v3 Y o! X2 h: {! H( T找些别的话题来转移她的注意力,便滔滔不绝地讲述沙漠的风光、金字塔的传说……。. E" _3 _/ e; K# `7 w1 `
这样一路谈笑风生,不知学觉地来到了目的地。
+ J5 _0 z# [- ^这时,太阳西斜,天色已近黄昏,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小希帕蒂娅跳下) Y# l/ A1 @) }# z2 S
马背跟着父亲一前一后向金字塔走去。蓦地,希帕蒂娅回头看见自己的身影和父亲的身
: {& `8 w8 _/ G# F, U: G: F) L影重合在一起,发现太阳与他们俩头顶在一条直线上,立刻想起可以用前几天学过的相+ f8 I6 e5 i7 |8 p; j
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定理计算金字塔的高度。她把这突然想到的方法讲给父亲听,
H q! l2 Y8 k `老西翁听后欣慰地笑了。希帕蒂娅领会到这种办法是对的,高兴得朝着金字塔方向飞快- B# I5 I8 {3 O) A! a0 S
地跑去。
) j- o5 i, n& k( P q. B/ R童年时代的希帕蒂娅在父亲热心地指导下,悉心地学习数学或阅读经典,表现出聪
2 t: p" J+ w- J慧好学,进步很快,智力发育微露端仉,为日后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3 f' h" A3 u4 O4 }) h( u9 N( [8 _% e0 b3 V' ]
才华横溢的学者8 ?+ y6 w) ^% I3 Q" I* S
" Z9 y& `% m7 I9 c
希帕蒂娅愉快的度过19岁生日,在父亲的帮助下,学识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年前,, q& i1 Y) P" R. @; R* |; Y, f
她认真地读完一些大数学家的著作,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的《论+ X! e& k: V h8 W3 h
球和圆柱》、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约公元前260-170)的《圆锥曲线论》。同时,
5 G7 x8 e# \5 S1 ?( g她又协助父亲修订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这部书成为现代版本《几何原本》的基础。1 c9 A: F6 r3 M: T! I
此外,她还接触发哲学、文学和天文学,扩大了知识领域。! F/ b' Q8 L7 C0 E+ K2 q; {
希帕蒂娅特别喜爱哲学,阅读了不少希腊哲学家的著作。西翁为了活跃女儿的思想,
- n* }' }. B' k7 t- K训练雄辩的能力,鼓励她参加各种学术辩论会。17岁的希帕蒂娅在博学园参加了由父亲' l; c- W4 Q4 c6 k l
主持的关于数学和哲学问题的讨论会。在会上,希帕蒂娅就芝诺(Zeno,约公元前496& n6 U K# u/ a& a. B- H
-430)悖论问题发表了演讲,她以深邃的思想、善辩的口才,引起参加讨论会人们的
O$ |2 P% T+ N5 B注意。父亲还经常教诲她要善于独立思考,每个人要珍惜自己思考的权力,即使思考错
/ k3 m1 ]% M% M# x, A. u了也比不思考强,以此激励女儿养成思考的习惯。希帕蒂娅由于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
7 B( R" @5 B8 ~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各种宗教著作提出了许多质疑。在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下,她分清了" g0 J% L3 S5 J$ D9 ~" @
虚妄的宗教信条和科学真理的界限,曾在日记中写道:“把迷信当作真理是一件十分可
[+ V* L( p) M7 u% C怕的事,人们必须维护真理而战胜迷信”。这标志着希帕蒂娅已经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
, b' s7 ]1 @0 C" v* G自然观,为她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 {2 i7 G F9 N1 @$ S5 g, c: o在公元389年,希帕蒂娅在强烈求知欲望的诱惑下,乘商船到希腊的雅典求学。在
" m% H: q+ n+ n+ j# p! t这里她成为受人景仰的数学家。雅典城许多名流、学者争相来到她的住所请教数学,或
- V8 m3 \' i( l$ {7 }$ Y者讨论哲学问题。
. S1 O6 m5 V" V) U; A希帕蒂娅在雅典留学期满又返回亚历山大里亚城,该城的行政长官聘请她到博学园* ? D9 q2 }. c9 z
任教,讲授数学和哲学。因为她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擅长修辞和雄辩,吸引了各国学4 r8 w+ s) D. \: T V( u7 E
生前来听课,成为举世注目的女学者。希帕蒂娅在研究院供职斯间,除授课之外,主要4 b" v4 L- W% [7 ?7 V+ @+ E3 z0 @
是从事科学研究,开始了创造发明的生涯。这段时间,希帕蒂娅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研
! \& K0 Q; }+ F: I究成果,更多的成就还是在数学领域。
. P# I& ^& z1 M3 ?' j在教学过程中,希帕蒂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丢番图(Dio-phantus,约公元246-
( Z2 _9 j+ e* P330)的代数学,撰写了一本颇有创见的教科书。书中对丢番图的《算术》作了评注,
^% O a$ Q% V S4 Z- {发展了一次方和二次方程的解法。她深入地研究了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论》、并对0 ^9 J! x- X$ X, e5 Z) X
此书作了详细的注释。圆锥曲线包括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和二次曲线,这些重要曲线,0 U5 u; k$ A- K8 w' n6 U' O5 c4 \0 F
直到17世纪才又重新引起一些著名数学家的重视和研究。除此之外,希帕蒂娅还写过天
8 i( Z, [- g7 s2 M$ e文学专著和一些数学论文,这些论著均被遗失。到15世纪末,在梵蒂岗图书馆发现希帕
R+ j) k8 y9 z8 s* L+ g1 Y" m" n0 \, y蒂娅原著的一些残页,这就成为研究她的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她的创造才能是多方面& u5 g. V: d1 l5 V8 C- ^, A9 m* ?
的,曾设计过观天仪、流体比重计和压力测试器等仪器。6 L5 h& V9 H0 ]2 I/ ^0 W( ?
希帕蒂娅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主动上门求婚的哲学家、贵族子弟,都被她一一谢0 M1 n# l( J; O' t+ b- x( `
绝了。她想人的一生要为社会做出贡献,现在正是埋头钻研学问的黄金时代,不能沉溺
6 Y2 n6 X1 f; g4 J. f6 m在爱情之中,应该把爱情献给真理。因此,希帕蒂娅对每一个求婚者能意味深长地说:4 c" z2 F: _# G+ t. U4 ]
“我只愿嫁给一个——他的名字叫真理”。
) e# ~9 i- H' K% Y& M公元前30年,古罗马帝国侵占了埃及,亚历山大里亚从此落入罗马贵族之手。古罗
- A/ K1 V0 Z0 x& z! G }# {马帝国的皇帝凯撒为了加强在这块土地上的统治,利用宗教作为精神统治的工具。当时
: l( t- Z& Z4 j已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迅速地在这里传播开来。到公元392年,罗马皇帝
8 R9 E% b8 W6 u& P7 e提奥多西下令拆毁希腊神庙,禁止老百姓信奉异教,由此基督教在社会上逐渐取得统治
- X8 I4 C2 u! d# N! @地位。+ W0 G! T" z- r
希帕蒂娅反对迷信,不信奉基督教。她自从雅典返回家乡之后,更加笃信理性是真
' S: `, F2 }' [2 n) [6 |7 g) o6 x知的唯一源泉。她在研究院里讲课,就宣传科学的理性主义,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虚伪,0 {: ?7 ~; {5 q, F2 F+ m" x6 }
在基督教徒中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基督教廷十分恐慌,视她的哲学和数学为“异
: ]+ ?3 C- t% ?1 v$ \教邪说”。然而,一些正直的学者和社会人士却称赞希帕蒂娅的才华和品格,甚至和她
1 p/ v4 ?8 B( J4 r" q! p) r! t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亚历山在里亚城的行政长官奥伦茨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经常来* C1 A2 O; p( S& J3 K
访希帕蒂娅,征询她对各种事务的处理意见。
3 ^) N# n1 t9 h6 Z8 ?' F- K0 s公元412年,披着宗教外衣的阴谋家西里尔(Cyril,公元376-444)当上了亚历山2 I0 G5 n; \" i/ J2 `
大里亚督教的大主教,他极力推行反对“异教邪说”的计划。西里尔上台后不久,就施9 m( O3 b/ S. b
用各种诡计,篡夺了地方长官奥化茨的一部分权力,并借用这些权力迫害“异己分子”。* O" y$ k& K/ P' y, q
西里尔夺权的野心越来越大,深感奥伦茨,这就引起了他与奥伦茨之间的矛盾。阴险毒, h S }) h' P9 K' W$ d0 a
辣的西里尔深知希帕蒂娅在宣传“异教邪说”,而且她与奥伦茨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深厚& m( t" ~$ z: y( b: w; ]" M
的友谊,便决定先除掉希帕蒂娅。于是,西里尔到外散布谣言,说希帕蒂娅是解决主教
% k0 L/ Y( I7 U9 X2 k与行政长官之间矛盾的障碍,应该对她进行惩罚。希帕蒂娅听到谣言之后,预感到这是8 r; M1 `$ g3 r
不祥之兆,但并没有在压力面前屈服,而是继续去研究院授课,传播科学思想。4 {7 @2 o- P* M' A/ A! {4 a+ H& o
公元415年3月的一天,希帕蒂娅坐着马车去研究院讲课。当马车行至一个教堂的门
3 @# u4 ?1 f$ @$ U6 A* h* k口,事前由西里尔策划好的一群暴徒,迎面赶来拦截马车,把希帕蒂娅从马车上拉下来,$ g5 v/ e. u; t7 J3 }( |
拖进教堂。一群教徒在牧师的指挥下,施行了惨无人道的暴行。首先把她的衣服剥光, [9 T) \& l x* j0 G
一根一根地拔掉她的头发,然后用锋利的蚝壳把她身上的肌肉一片一片地割下来。最后,
2 l% B9 Q. q3 m! j, L4 l. |7 a$ c把还在颤动的肉体投进熊熊的烈火之中。一位才华超众、贡献卓著的女数学家就这样遭7 E3 b0 I5 b" T E3 a8 k( Q
到宗教的野蛮、残忍、无情的杀害,悲壮地离开了人间。希帕蒂娅的死讯传到奥伦茨那) T7 O& U/ F% K( @( G- n9 k% u
里,他悲愤万分,一面惩罚了拦车杀人的凶手,一面写报告给罗马教廷,要求调查,惩; A0 P6 ]. c" E
办策划者。由于罗马教廷要维护基督教的威严,就把调查的事情一再拖延。这时西里尔
. _! f- j0 m6 f的气焰更加甚嚣尘上,千方百计地阻止调查。奥伦茨发现势头不对,被迫离开了亚历山
9 s8 w4 t$ c3 F: z" f( k3 a6 A) i& U大里亚,流亡国外。后来,罗马教廷为了掩人耳目,制造谎言,由罗马大主教宣布说:! | Y: F/ k3 k7 \; Y7 W n
“此案查无实据,据传希帕蒂娅在雅典,并没有发生任何悲剧”。一桩骇人听闻的惨杀
1 i, I" p& D" o* ?9 ?- R, P案,就这样消声匿迹了。3 s$ M% l& g, {" S( W0 h
女数学家希帕蒂娅之死,能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宗教神学是科学大
9 z: y+ {$ k/ G& ?7 T3 }! y( K( i$ H敌。因为神学的本质是唯心论,它主张精神第一,上帝万能,既不尊重客观事实,也不& B% Y1 q9 O, y. i8 C' ?: O/ n0 f, H
接受实践的检验。而科学却恰恰相反,它是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 W, H5 e4 {, s5 j) ]0 E. Y
律,是不容许存在半点虚伪和谎言的,它毫不掩饰地揭露宗教神学的反动本质。科学上: O: [8 F* o) U- D O" e2 @3 D
的每一个发现,都是对宗教迷信的一次打击。因引,宗教神学必然要疯狂地反对科学。
2 V+ u {7 ~; t# G: J其次,科学家必须具有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宗教神学一旦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科学
$ K* l6 V# Y2 C8 n% j9 D6 I就会受到严重的摧残。希帕蒂娅由于冲破了神学的禁锢,追求科学的睦理,教廷便向她) N5 R. C: `# j) G/ u
伸出魔爪。希帕蒂娅在残酷的迫害面前不屈服、不妥协,最终为维护真理献出了宝贵的
! u1 T+ r3 M: G# H生命。宗教的火刑场虽然焚烧了科学家的躯体,但不能泯灭科学真理的光辉,科学发展3 P, V+ v6 x0 P& \; d
到今天,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正在不断地造福于人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