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哪儿也没去。就搁家欣赏着这高希希版的新《三国》了,虽然仅仅看了六集。但是看得咱家(学董卓)是一肚子的气。爬到网上一看,不仅咱家生气了,广大三国迷们也都是气得不得了。 * B% z$ T* Z9 @7 L( d4 { & Z+ l) U- k u+ e 其实,大家都在气新《三国》和老《三国演义》的诸多不同。其实,这原本是没什么好气的。因为新《三国》就叫《三国》,人家不叫《三国演义》也不叫《三国志》。并且高希希给这部电视剧的定位是“大型史诗历史剧”。什么是史诗历史剧呢?就是采用大量虚构的手法,刻画英雄人物。因此,新《三国》和老《三国演义》本来就不能放一块儿比。北京天气但是,我们不比,人家导演和演员们却硬要比。在各大卫视开播前的宣传中和各大媒体的采访中,主创人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大谈他们和老《三国演义》相比怎样怎样。好吧,既然你们愿意比,那就别怪我挑刺儿。6 ~, v9 u' ?# A `/ A4 Z
4 a5 X2 v" w' A' { 在我看过的六集中,我觉得新版《三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不伦不类”。从人物刻画到语言运用再到情节和场面描写,新版《三国》都是雷人不断。实不相瞒,在这六集当中,我认真从头看到尾的大概只有两集,其余的几集有时去上厕所了,有时是睡着了,还有时是静音了在那玩手机。但是,无论我去做什么了,我电视都一直在开着。所以这本身并不影响某卫视的收视率。闲话就不扯了,我就谈谈我对新《三国》的几点感受吧。 4 d! w& z, t" s8 ^0 i: b5 F3 s : ]; y7 u/ D9 r 一、语言真雷人 , V9 Q- D Y+ {" X1 x 1 e& X( x/ n1 A. d ? 从陈宫到董卓再到曹操,新《三国》的人物说过的那些话简直是能把人雷死。首先登场的是陈宫先生,公台登场简直给我雷的半死,他那句“我本宫”简直是让我哭笑不得。要不你就说“我陈宫怎样怎样”,要不你就说“本宫怎样怎样”什么叫“我本宫”呢?这是小学生都可以看得出来的语病。陈宫下去了,董卓又来接着雷观众了。董卓一出场就是“咱家这,咱家那”。敢情董卓率领的不是西凉军而是东北军?也不能说是东北军,应该说是“鞍山军”或者是“沈阳军”,因为据咱对方言的了解,“咱”这个词用得最广泛的就是沈阳和鞍山。(后来我一查,演董卓这小子还真是沈阳的)。董卓没下去呢,曹操又接着雷大伙儿了,“袁绍这个王八蛋”,北京天气曹操这句话简直就是穿越时空,原来汉朝开始“王八蛋”这个词就流行了?再者说,曹操好歹也是一方英雄,也是有点文化的,他不是张飞,也没有哥们你塑造的那么粗鲁。最可笑的是董卓那句,“我有李傕、郭汜”李傕中傕字的读音(应读jue被读成que),董卓就算再没文化,他也应该知道自己部下叫啥名字吧。! B h+ t# B4 F.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