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浅谈 基督教 与 “爱”zt
4 w* {. I" ^7 ?2 T 记得是在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时候(也许是相关的评论?年代久远,记不真切了),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 U* B' O. l1 }9 Z9 x
2 I O# \8 T7 e, d: V 他并没有爱上谁,他只是爱上了“爱情”本身。
3 a9 N+ X5 y& m9 J" a z% e/ p3 j( _/ Z. O9 m m
这话很深刻。很多人恋爱的时候爱得死去活来,可是结婚之后几年,原先生死相依的“爱情”就不见了,夫妻之间打闹不断,离婚率持续走高。很多年轻人真的只是爱上了“爱情”本身而不是爱上了他们恋爱的对象。9 B' X( r* ]# F# l$ v
1 Q9 Y" c* j: Z# i0 O$ h
有人信基督教可能是家庭的原因,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些北美的华人信基督教可能是想要借此融入所谓的“主流社会”。也有人信基督教是为了占些便宜,又或者有困难的时候好有人相帮。不过,也有不少人信基督教则是为了一个“爱”字:很多文学作品有意无意地把基督教的信仰塑造成为充满“爱”的信仰。其实,我认为:
: x8 y( F& Z8 j4 u; ~( Y+ N8 M, C& F3 ^; O8 q8 x- T. Y( S7 J
这一类基督教徒并没有爱上耶稣,他们只是爱上了“爱”本身!
) g1 O |* G, f" j3 m" U/ F* D/ M. O. x$ U4 Q
“爱”是一种崇高的情感。人人都有“爱”和“被爱”的需求,而且这是一种可以说是 fundamental 的需求。但是当人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无法满足自己的这种需求的时候,人的大脑,就会很奇妙地创造出一些虚无缥缈的对象来“爱”或者“被爱”。
0 J- m4 T6 W% U N4 N
1 `6 i3 I7 a* w4 ~( ^, W5 O4 B 我过去有一位同窗,姑且称他为文公子。这位文公子,平心而论,长相顶多算是中等偏下,并且个子特矮。很奇妙的是,这位文公子真真切切地觉得他是大多数女同学们心中的白马王子。文公子经常对大家说的话就是:某某小姐今天和他说话的时候对他暗示了爱慕之意,可是他实在拿不定主意该接受谁的“爱情”。有一天,文公子看起来很烦恼的样子,我就问他为什么烦恼,他回答说,他今天在和燕小姐聊天的时候被萍小姐看见了,萍小姐于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于是文公子就很忧愁,问我他是不是应该找萍小姐解释一下云云。我当时就想,人哪,真是奇妙得很,当“爱”和“被爱”的需求的不到满足的时候,竟然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编织出种种爱情故事,并把自己置身其中成为主角,以满足对“爱”和“被爱”的需求(以下简称为“爱”的需求)。3 {7 ?% B B: v0 _5 N; L6 L
, s$ ^1 I. G- @9 x 更加有趣的是,当人们通过这种自我暗示满足了对“爱”的需求后,别人就很难通过摆事实(证据)讲道理(逻辑)的方法让他们从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中醒过来。他们喜欢重新解释这些逻辑和证据,以证明他们的“白日半梦”(因为时半梦半醒,且称之为“白日半梦”)是真实的。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同学的一位朋友在外交部工作,去了一趟北朝鲜。据他讲,那时候的被朝鲜人民过的日子很苦,每年金日成的生日,政府会给每人发半斤肉,称为“慈父肉”;而金正日生日的时候,政府会给每人发豆腐。但是,绝大多数的北朝鲜人民真心实意地觉得金家父子对他们的恩德比天高,比海深!很多人一提起“金将军”三个字,立刻就会热泪盈眶。你要是敢跟他们说“金将军”的坏话,他们跟你急!其实想想我们中国人民也好不到哪里去,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很多很多人真心实意地为了毛主席愿意上刀山下火海。当有人问起为什么那么多人为了他们的信仰(基督教也好,法.X.功也好,或者别的什么信仰也好)愿意牺牲生命的时候,我们不妨想想文化大革命以及北朝鲜的事儿:有人愿意为了自己的信仰牺牲生命这种事一点也不稀奇,更不能因此说明那种信仰是“真理”。
9 x9 e8 b( q1 y4 x4 R4 w2 j# s( E; l( [4 j- L' r9 V
基督教所贩卖的,正是一种廉价的虚妄的“爱”以满足一些人对“爱”的需求。为什么说基督教贩卖的“爱”是廉价的呢?我们先看一下一句让基督教徒们“热泪盈眶”的经文:
( @0 f3 _9 V" d i% H- h. d
. ]2 D0 Z0 R7 {; `4 E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 X* ~ x, k' @9 F0 O* _1 R/ e9 p7 p: D3 v- k5 J* ^% O
原来,按照基督教的信仰,世人都是罪大恶极的,我们眼里再善良的人在上帝眼里都是罪大恶极该下地狱的。但是呢,据说“神爱世人”,让他的“独生子”耶稣(据说也就是上帝自己)在十字架上“死”了一回,于是乎,凡是信耶稣的人,他们的罪就由耶稣顶了,耶稣在十字架上受的苦抵消了所有信耶稣的人的罪。不过,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耶稣所谓的“死”(即耶稣为世人所作的“牺牲”)实在是廉价可笑。按照基督教的信仰,耶稣是“神”,是全知全能的,他在上十字架上之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会复活,三天以后什么事儿也没有!知道自己会复活的“死”能叫“死”吗?或者说,知道自己会复活的“死”有什么可怕的?
, l' e0 l# c! N) |9 M9 Y' |4 C
) f4 V) V" b! x: o5 s 有基督教徒辩解说,耶稣就算没真死,但他在十字架上受的苦却是千真万确的。也罢,就算耶稣在十字架上受了些苦,(据说最大的苦是和“父神”分离了三天)。耶稣是什么人物?按照基督教的信仰,耶稣是“神”,全知全能不说,还是“自有永有”的。那么三天的时间相对于他“自有永有”的生命来说算得了什么呢?如果说耶稣为世人作出了牺牲的话,这个牺牲有多大呢?简单地说,耶稣为世人“受苦”(如果他者的受苦了的话)的时间相对于他“自有永有”的生命来说,还不及我们为我们所爱的人受零点零一秒的罪。又有基督教徒辩解说,“神的爱,即使在神为寡薄,在我们也为丰厚”。很好!如果“神”的“爱”在神为寡薄,那么怎么能说“神爱世人”呢?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一论点:假如有一个乞丐张三快要饿死了,比尔盖兹看见张三很可怜,动了怜悯之心,施舍了张三五美元使得张三可以上麦当劳吃一顿。五美元在比尔盖兹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在张三来说却是救命的。张三自然应该对比尔盖兹的施舍感激涕零;但是,张三可以因此认为比尔盖兹很爱张三吗?或者说,比尔盖兹施舍了张三五美元能说明比尔盖兹很爱张三吗?“神爱世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笑话!
- {6 b \1 _ ^1 _- E4 b m# m9 {5 |' C) a% S2 T! R o! }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为什么基督教贩卖的“爱”是廉价的和虚妄的。在这“信仰家园”上,我们探讨过圣经和现代科学的矛盾,也探讨过圣经里面的自相矛盾。因此,我们就不再重复那些论证了。不过,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基督教的传教士们很喜欢把上帝和人的关系比喻为父子关系。基督教徒们说,只有听话的儿子们(信耶稣就是听话了)才可以享受“天父”安排的好日子。但是,对不听话的孩子们,一般的父亲难道管教几天就放弃了吗?大多数为人父母的,对不听话的孩子尚且能耐心地反反复复地教育孩子;那位上帝如果真的象父亲爱孩子那样“爱”世人,为什么不再派耶稣下凡,再来管教管教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们”?只要耶稣再行点“神迹”,如今的电视上一播放,还不立马全球轰动?还有谁会不信?如果耶稣太忙,哪位教徒要是真能象耶稣吹嘘的那样,“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只要能验证,原先不信的人们还能不信吗?看看耶稣吹牛的时候多潇洒啊:
% s5 \4 p3 l3 v* U
/ c5 v! U) Y& J6 m& A- B! D 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 v2 V' k* q j
你从这边挪到那边、他也必挪去。8 h6 k6 \! B; K2 I" O9 X0 Q
! v9 X4 ]& K2 B
很多基督教徒们的信心都是很大的。哪位基督教徒要是真能对一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而那山又真的挪窝了的话,谁还会不信啊?“神爱世人”,怎么爱的?总不能用一个接一个的“牛皮”来爱吧?所以,我们说基督教贩卖的“爱”是廉价的,更是虚妄的。, U# k3 @5 C5 v" O* W" l
8 b3 A" A/ i; l4 @/ s( Z 揭露基督教的真相,也许是一件残忍的事。因为有很多人的心灵太脆弱了,如果没有基督教这个“精神鸦片”的麻醉,他们就必须自己面对现实的痛苦。但是,我相信这种痛苦是暂时的。因为大多数现实的痛苦都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改变自己的心态来化解。如果哪位愿意基督教徒愿意醒过来,回归现实,我们信仰家园的朋友们愿意尽我们的努力和你一起学习快乐。7 a" [' _1 c3 C/ a
+ I6 C# ~1 A2 z) n: K. Q 醒过来吧!人不需要耶稣这个“精神鸦片”也可以快乐地活着。我做得到,你们也能做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