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余若扬: p- j7 a( d: K1 W
人们一向总认为多伦多是个包容而繁荣的城市,拥有操着100多种语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大家和平共处生活在北美这个大城市当中。由于政府实施高税的福利政策,使得穷人们获得相当丰富的资源,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因此,在不同版本的世界最适合居住城市的调查中,多市经常是排在比较前列的地方,让市民们产生了一些沾沾自喜的情绪。但本市一份权威的报告却发现,这个城市的美好图景正处在改变之中,长期而言,值得担忧。
* }/ e+ R7 y. x2 \. K1 S) r" @
& h8 [% `5 e2 K& T( j+ O5 B3 B该报告出自多伦多社区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多年来出版一份“社区脉冲”调查,向城市报告种种关键和重要的信息。今年的报告则包含了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其中的关键是:从1970年到2005年之间,本市的中产阶层出现了急剧的萎缩,收入在平均数上下20%的社会人口,从当年的66%,锐减到29%,根据这一趋势,到2025年,中产阶层还将进一步下降到20%。 ) j6 x, i0 s. Y" f
[$ z0 O* @% k0 b B9 d$ L
中产缩小,是贫富扩大的信号。同期,收入超过40%的人数,比当年增加了一倍,从7%跃升至15%;而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数40%的人数,也从1970年的1%,猛增到15%。最高收入的家庭年收入是16.7万元,而最低收入家庭的年入则为1.58万元。这个贫富差距是加拿大最宽广的,因此,这个移民汇聚的城市整体而言,收入不高。2006年,本市家庭收入中位数是5.12万元,明显低于全国中位数的5.83万元,和安省的6.22万元。
- T6 t. ?4 o4 @, b: @9 G! U- A' ~& W$ x' V
近年来有多项调查证明了贫困对健康的冲击,上述报告也有这方面的联系。本市市民如果都能在健康保护方面达到最高收入团体的水准,那么每年本市就可减少1100名市民的死亡,减少1000名少女怀孕,以及减少3万个烟民。而且专家们认为,中产阶层的萎缩,通常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现状,由于中产减少、贫富扩大,社会对立和冲突也将增强。
: E( q. g4 _$ M6 q' d* T' q( t& G5 G' s4 e) N' H7 v( ?5 P; E! t
和上述情形相匹配的是今年以来使用食物救济库的人数也在增加,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在这些使用者当中,三分之一的家庭至少有一人仍在工作,35%有孩子,22%持有大专院校的文凭。在多伦多,半数工人的时薪不到20元,也许这是为何今年夏天市府员工罢工引起了那么多市民的愤怒。市府收拾垃圾的工人时薪超过25元。
1 v" i. k4 \4 W+ @! k+ c5 K# E, G2 A4 m0 F8 p; y0 ^
在多市13个有色人种集中、新移民集中和家庭收入不足的社区里,其贫困率超过了加国平均,空气污染来源集结,而且糖尿病患者人数比例也是最高。据说这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缺乏足够的运动和康乐场所而造成。
$ G1 D- m9 F* L7 k* K7 P3 d7 M
' \' r, g6 v6 l4 J贫困化的后果还不仅如此。半数多伦多公校6年级以下的孩子们出身于低收入家庭;而25%的公校系统中从幼儿园到6年级的孩子,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以外的体育和娱乐活动。放学后下午3点到6点之间,没钱人家的孩子,只能放生,他们走上不良道路的可能性比有钱人家孩子大得多。
& q0 R& X' k! I* s# @( S, n2 W l. O& ^% V8 q8 r3 S2 g
多伦多城市的发展趋势,给未来的市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现任市长苗大伟当政以来,对贫困社区是关注有加的。但其主持运行市府则十分昂贵也是事实,市府的预算6年中增加了20亿元,从67亿元猛增到87亿元,使得市府经济拮据,许多事情都无法进行。 ) t+ e6 }& R: r+ Q2 ]" c
+ d8 U! v2 @* C! [# x. r5 p
目前已经知道的是明年的预算将面临4亿元的缺口。由于省府严重“歉收”,因此以往多年对多伦多市的临时财政支援无疑将取消,也许缩减服务是唯一的选择。这种经济形势对缩小贫富差带来重重困难。苗大伟激流勇退,使得明年的选举出现重大变数。接着本来有问鼎市长宝座极大可能的斯密瑟曼又因“网络健康门”(eHealth)而机会渺茫。未来的市长大战势必充满悬念。但不管何人上台,新的市长能否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背景下逆转中产萎缩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是每一位候选人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