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佛门之大道无言
法报化 体相用0 @: @% t' C0 F3 O3 ?
- q6 _* k, G1 r u
金刚经第五品的主要中心就是四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中提到的四句偈,究竟是那四句?这是千年来一个大问题,因为经文中间还有四句,最后的结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是四句。现在第五品首先碰到这四句偈,希望大家研究时要特别注意。现在再回到第
6 [: m6 D& p6 W8 l五品,佛说不应该以身相见如来。
" M9 m( [% U- X6 ^) O8 o4 G! C- \3 a3 d m& {8 x6 h: |
我们晓得在佛学里,成佛可以得到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因此有些庙子塑的佛像,同样的像三尊排列在一起,代表三身;这是说过去大陆上的大庙子。唐代以后,道教兴起,也同样仿照这个情形三清排列,就是上清、太清、玉清,也是三身,这是谈到宗教的情况。其实不论东方西方,一切宗教都有相当程度的互相模仿。
/ h0 V8 ?. f: A3 r3 t$ f( I9 I
0 x% E) N0 t( S5 H 现在我们晓得成佛有三身,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千百亿形像不同是化身。我们推开佛法的立场不谈,专从佛学的观念来看,法身就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借用现代的观念来说,就是一切的能源。报身是所谓的现象,法身是体,所谓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就是不要把现象当作本体。至于化身,是他的变化的作用。换句话说,法、报、化三身,拿哲学的观点来看它,就是体、相、用。宇宙间一切的事物,它本身都有体相用。譬如水是体、水泡了茶,茶是它的相;做了酒,这个酒也是相,不管是酒是茶是冰淇淋,那个水的本身性质是法身,是体;同样的一滴水,变化各种不同的现象,那是它; Q$ @# m0 U9 A1 M. t2 b
的用。在理论上,这是我们必须先要了解的法、报、化三身。
8 l" l9 }: F+ H# w% Y! W& B
* R: d3 E1 G: q" V; T 在佛法里讲,修持成功的人,禅宗所谓大彻大悟,也就是金刚经上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悟是悟的什么呢?是宇宙万有生命的本体,就是法身,也就是心经上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金刚经的开经偈所说:「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也是指法身而言。一念不生全体现,也是指的法身,法身是无相的。# a1 E5 a) t( w7 @! h
1 Q9 Q# z4 K. x K' g
至于圆满报身,就是修持方面。前面我们也提到佛有三十二种特殊的相,有八十种随于特殊相所生的随形好。这个就是说,凡是成就的人,得道的人,父母所生的他这个色身就转了,这是报身,也是肉身。为什么讲他是报身呢?一切众生所有的身体就是报身,一生过的非常舒服,样样好,享福一生,是他善报所得的报身。有人很痛苦,很艰难的过这一生,这是他过去生所种的不善之因,招致有这一生的这个报身。至于修道有所成就的人,这个报身就转了,道家一般的观念所讲却病延年,长生不老,就是报身转了。报身修道完全圆满时,整个的人脱胎换骨,就具备了一切神通。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所以说圆满报身非常难得。
8 o1 \2 g3 y# Q, I: |
`* n! A. C. U 一般道家所讲的修气、修脉,打通奇经八脉,与密宗所讲的修通三脉七轮等,多半侧重在修报身开始。一般所讲的止观、念佛、参禅,多半侧重在修法身上著手。至于报身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这个肉体以外,同时有另一个身存在的,就是化身的作用了。这是大致上法报化三身的情况。
3 H' r+ G% T9 P4 |# H& o; {9 j
/ ]8 B, Q9 U, G3 |$ h! v0 E3 d 普通一般学佛的人,在理论上所走的都是法身的路线,密教号称要三身成就,因为三身成就的人,学佛才算真正到家。三身成就另外一个名称,也叫做即身成就。这个里头两个字不同,即「生」成就,这一生成就、成功了,了了生死,这是即生成就,生命的生。要想即身成就啊,在理论上讲,几乎比这个即生成就还要难,需要所有的戒定慧,, A% N7 r0 f$ x
所有的修行,去转化父母所生的这个四大色身。要把色身完全转化了,才修到即身圆满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