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32|回复: 12

多伦多小学混合年级:像回到贫困山区?

[复制链接]
鲜花(47) 鸡蛋(1)
发表于 2008-10-23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加国无忧 51.CA 作者:米粒 + C0 k% G1 G, f

, _/ Y# @% U( N( \0 U- P6 d你以为混合年级上课只有在中国的贫困山区或者电影上才有吗?那么我告诉你,你错了,在多伦多就有很多这样的学校存在。' t6 S5 P* ?8 ]
! A: k  X; h3 @5 q+ l1 [" |$ c
最近,我的孩子被编入混合班学习,我这才注意到多伦多的小学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施行跨年级混合班教育。每年,总有些学校会生成一些由不同年级组成的混合班,通常是相邻年级的学生合并在同一教室由同一个老师施教。6 `8 S2 P" ]: e* G1 F) a0 E

4 \, W, Z( B8 p由TDSB网站上可知:按照省教育厅的指示,从幼稚园低班至小学三年级,学校必需把百分之九十的每班最高人数的目标控制在20人左右,最高不超过23人。四年级至八年级每班平均学生人数的目标是25人。
  X( ^: ]5 h- W7 Y, ~2 s4 x1 I1 B+ M3 {
从教育局网站的宣传来看,混合班似乎有利无害,只是他们在宣扬混合班的好处时底气欠缺,证据不足。试看一段从TDSB网上摘录的介绍:“几项研究表明在混合班的学生与在单一年级班的学生做得一样好。事实上,一些学生在语言和阅读上做得更好。”总之,一句话,就是混合班比单一年级班更好。) J, {$ j9 Z: ~7 O
$ ^: ?% y  D/ i7 K
众所周知,省政府对学校的拨款和教师的配制主要是根据学校的学生人数而决定,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最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和资金是每一个校长面临的难题之一。
3 ~8 M; S+ C0 r6 A1 i) p) w/ w' \5 Z5 h& M- p# a* w$ m& H
目前,教育厅限制了每个班级的最多学生数目,在师资有限的情况下,混合班成了势在必行的良策。问题是,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真的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吗?
/ I8 b. g( n5 x2 m- d% S6 Y4 {4 f1 K; @# ~
根据老师的解释,混合班的产生主要是配合班级的SIZE这么一个硬指标,至于谁升上去与高年级一起上课,谁留下来与低年级一同学习并不是以学习成绩和聪明程度为标准,老师是按照平衡的原则来考虑分班,譬如:男女比例,好生差生比例,活跃与安静学生的比例。
! `2 u0 U2 u8 m5 e; ?1 N# x: I: e% }  o9 O5 x) j* Q8 y7 t' d
我与本地的一些家长交流对于混合班的看法,包括本地的老师,她们都表示无可奈何,师资和学生人数使然,学生和家长只有服从并适应学校对于班级的调整和年级的混合。我与孩子所在学校(北约克区)的校长交换意见,她强调教育局关于班级人数的限制,对于我就混合教育的看法和意见置若罔闻。
) ^" d( L1 [/ n' _* ^3 E) A! B+ O( G* h( n2 B
以我在中国所受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五年,其间也就有一名非常优秀的同学跳了一级,我很难理解不同年级不同教材的二十个小学生如何能在同一课堂分享一个老师的教程?/ \0 }  {3 P: g) m
+ q6 F* t3 k' A* g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几种教育方案:! r2 c2 _1 z2 c3 ~
" X- E( Q9 ?9 j
一、一个教室的学生分成两个组,高年级一组,低年级一组,老师先给一组上课,另一组自由活动或者做作业,对于小学生而言,很难保证两组学生不互相影响,没有老师指导的那组学生能专心做自己的功课吗?而老师正在教授知识的那组学生能专心听讲而不受另一组学生的干扰吗?最重要的是,本来在单一年级教授的课程,现在老师只能用一半时间来讲授,这对混合班的学生公平合理吗?" |  F! m  J/ L$ F9 r
# L0 m  S# d$ x7 i1 g) k
二、老师就高不就低或者就低不就高,或者取其中间难度来教授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差别只表现在作业的难度稍微不同。这样施教的结果势必造成低年级学生赶不上趟的失落感和高年级学生落入低层次的自卑感。譬如: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今年与二年级的学生同班上课,感觉吃力;明年升入二年级,又与一年级的学生同室一堂,感觉自卑。
  F) P1 [, {) F5 }' F: O. p& e- Q
- X# K" M7 O! `6 i三、小学教育并不重在课本,也无多少考核制度,也就无所谓年级的差别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按照TDSB网上的中文解释:“加拿大的研究顯示,混合班的學生在學術上可以有相等的成績,並且也許會有更多情緒和社交發展的機會。”令人质疑的是,他们用的是“也许”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字眼来谈论学校教育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
% m! c$ |" a. Q2 B8 z& s+ y% O- u, d5 z3 Q% R# y# Q
带着对混合班教育的疑虑,我在网上搜索了一番,还真找到一位同胞的文章。不过,他/她是对这种教育体制持欣赏态度。现摘录一段描述:“我们所在的甘露市的小学大部分是复式班教学。老师在给四年级讲课的时候,五年级的同学可以看课外书,或画画,或织毛衣,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感觉很疑惑,那会浪费学生多少宝贵的学习时间。对这个问题,我专门询问了两个学校的校长和一些老师家长们。他们则认为学生自己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 p7 P/ H/ [# z! i- r  t- @5 e, A; ]; f- d- l
我真是不敢苟同这位同胞的观点,我们背井离乡,移民来到加拿大,抛弃以前的种种所有,不说全是为了孩子,起码大部分是为了下一代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和前途。孩子教育,小学是基础,如同建造房屋,根基最重要。加拿大的小学教育过于宽松,过于强调娱乐、社交、能力等等难以衡量品评的综合指标,缺乏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的督促检查,甚至没有一个规范化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年级应该掌握的知识量和级别,只在三年级和六年级分别有一个写作和数学方面的全省统考。
7 ^  c1 F, w" l3 a5 ~
. m# a1 L0 {' b2 r5 s& s" J! s* H+ g加拿大的教育体制是先松后紧,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根本没有压力,学生快乐,老师也轻松。加拿大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做乘法算式,很大部分同学仍然要查乘法口诀表,在这里是很正常普遍的现象,对于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家长却难以理解,要知道,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知识的记忆。如果对学过的东西都记不住,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如果离开了计算器和电脑就不知如何学习如何工作,这样的教育难道适应人类的发展吗?不少小学生升入中学或者高中后感觉学习吃力功课紧张,就是小学教育的放任自流造成的后果。7 D" N' c. k4 ]" S

9 ]& R  V9 F0 ~9 g' k如今,混合班又在小学校里堂而皇之地施行,似乎向人们证明:小学教育各年级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本来就不指望学生在小学阶段一步一个台阶地打好坚实的基础,而只是培养他们的种种“能力”。
5 [. X# F8 N1 \1 ~/ o. |
; K  f- f) ?( v$ X/ f' N7 M  k班级人数的多少与年级水平的差异,孰轻孰重?教育厅的官员和学校校长已经用行动作出回答。
& `- Z2 H& e' @7 b7 B* C+ r+ Z9 I9 v) u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贫困地区,因为师资匮乏,才会出现一个老师教导不同年级甚至一所学校只有一个教师的情况,没想到如今在多伦多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也出现不同年级混合教育的状况。带着不解的疑问,我打电话给多伦多教育局,请教他们:混合班在大多伦多小学校的比例是多少?电话打了三、四个,耗费半个多小时,被内线七转八绕,没有一个人可以回答我的问题,他们只是泛泛地告诉我,混合班是正常现象,按照学生的人数,每年混合班产生的数量会有变化。最后,总机接线员索性把我转给留言机。
$ w* w# N2 u. Q# ~3 K" y4 n$ E% w* B" E! @& t& P2 O
我还能做些什么?我微弱的呼吁又有什么效果和作用?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3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换学校吧,如果你不喜欢。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3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埃城有的小学,也有混班现象。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3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我女儿也曾经在混合班里,老师和教室不够用的结果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1-12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光多伦多有,别的城市也都有这种混班, 没 办法,但效果真的不好。高低年级互相影响。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9-1-31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好像就不少吧。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3-23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看了楼主的文章,一年前我也有同感:感觉加拿大的教师师资不足,没有固定的课本,基础教育无法考核等等。两年前我女儿在Montreal读小学,学的东西很少,每天的作业只有5分钟的量。于是我决定让孩子回国接受国内的传统教育,打下中文基础。我原计划让孩子在国内读完小学,然后回来读中学。我选择的城市是上海,托朋友找了个比较好的小学。(”好“的概念:主科成绩均排名第一第二,尤其是数学最强。)但一年下来,我感受到:孩子不快乐。每天的作业写到晚上9点还写不完,写完作业要家长批改,老师看了家长的签字后,基本就不批改作业了。我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因为她在加拿大上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是我教她的。到了上海,数学感觉有些吃力。结果上学没几个月,女儿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批评了一通:你这数学是怎么学的?这么简单都不会?再这样下去要降级的!女儿回家委屈得哭了很久。我也很难受。孩子不明白:我没做错什么,为什么老师要批评我?从此,女儿看见数学老师就怕,写数学作业也总提心吊胆的。我开始怀疑:这就是所谓的好老师?好的教学?看着孩子每天学得那么疲惫,我非常自责:是我把孩子带回来的。我的选择对吗?+ E9 g+ [9 A; V7 K7 \

; i' l+ [! t! @$ l( K8 |1 H我本人也在教育行业工作,我先生也在加拿大读的教育,我们很欣赏北美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启发式教育。我们开始关注:到底什么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没错:国内的基础教育是非常扎实,尤其是数学的教育。但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我发现:国内的素质教育比北美差得不是一年两年。有一次,女儿写语文作文,写不出,老师干脆让她编!我很惊讶:做为老师,居然可以如此轻松的说出这样的话。什么是诚实,什么是启发式教育根本顾不上了。国内的教学水平衡量标准再简单不过:全市统一考试。只要学生的平均成绩好,老师就有奖金。如此一来:老师关心的只有学习成绩,学生能否答对题。其他一概都是次要的,而老师出口伤人已经成为习惯,小孩子的自尊心有谁真正关心过?但是,我们做家长的知道:孩子在童年的时候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期,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期,素质教育更重要。孩子学会做人比学会加减乘除从某种程度上更重要,因为,日后她要走的路还长啊。不懂得如何做人,没有自信心,日后如何立足于社会?我开始感到有些危机了。! T0 J! T6 V& C( d( t# i5 N/ D+ Y! E

3 q1 B2 a) F/ U6 r# @一年后,孩子读完小学二年级,我毅然决定带孩子回到加拿大,很庆幸:我先生在爱城找到了工作,我们也可以在这个城市定居下来。孩子在这边开始上小学三年级。我真得很担心:孩子在国内的英文肯定跟不上这边的教学,上海的小学二年级的英文才刚开始。孩子上课听不懂怎么办?结果一个月下来,孩子非常开心,从来没抱怨过。学期中,学校发成绩单,我们发现她很多课目是没有成绩的,有的考试成绩基本是零分,只有老师的评语。但老师的评语非常好。我们也跟老师沟通过:老师评价孩子很努力,虽然她的英文还不够小学三年级的水平,但她非常聪明,非常努力,老师鼓励她,上课不懂得就大胆地问。我和孩子听了都非常开心,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尤其对孩子自尊心的爱护,让我很感动。半年后,学校再次发成绩单:女儿各科成绩都是B以上,有两门课还得了A。尤其是英文,老师的评语是:她的英语阅读水平已经达到了三年级的标准。我终于松了口气。回顾这半年来孩子的学习,我发现了很多国内教学中缺乏的:性格的教育,科学的教学等等。尤其对于科学的教学,内容远比国内学得要深,考试的内容也不轻松。当然,数学的教学是慢了些。但混班制倒让我女儿有机会学到了四年级的数学,她的数学在班里成了最好的。回到加拿大,她倒最喜欢学数学了。真是有意思:在国内,数学让女儿没了自信,在加拿大数学让女儿找回了自信。我真是不知该如何评价国内的基础教学了。/ `( c3 `4 a. i+ U$ V8 r# K. ^1 _
' i7 V0 C0 F+ q% F( h
但我很清楚,选择回到加拿大,我选对了。因为我已经错了一次。经过了一年多的折腾,今天再讨论:基础教育,国内的好,还是北美的好?要看你重视哪一点:如果你非常重视孩子的数学水平,当然选择国内;如果你像我一样,更看重孩子的性格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外知识的丰富,北美要比国内好。当然,孩子在这边上学快乐多了。我始终认为: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快乐的学习环境对她们来讲非常重要,有了开放的,舒服的环境,她们可以像海绵一样迅速的吸收各种知识,想拦都拦不住。相反,如果她们不喜欢,死记硬背虽然也可以记住知识,但她们课外的时候绝不愿意再看书本,再学点东西,都学恶心了。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外要提到的还有:我女儿特别喜欢她的老师,有一次在超市碰上她们老师,她居然兴奋地跑过去抱住了她。相反,在国内她看到数学老师远远地就绕开了。我想,这也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吧。- e) G* _- I8 X; f/ X4 c7 V' I# d) z
! Z/ G$ I- k- [4 y6 `3 l
当然,北美师资不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也是因为北美对老师的评估标准非常严格,门槛很高:没有本科的教育学背景,很难拿到教师资格证。不像在国内:什么专业都可以去考个教师资格证。我倒觉得:教师,教书育人,不是普通的职业,十年树木,百年数人,为师者,宁缺毋滥。反观目前国内的大学生就业难,企业反而缺乏人才。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高等教育是有些问题,但造就合格的人才不是一日之功。多少高中毕业生进了大学开始疯狂地玩,为什么?是学生们都错了?不是,是他们压抑太久了。在考试的压力下,他们早已失去了童年。我在国内的一所学校任教,奇怪的发现国内的很多高中生:他们没有好奇心,什么是社会责任感不关心,上大学是为了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通通不关心。好像只要有人给他们发工资,可以养活自己就足够了。当然也有好的,少!你不能说他们不好,但我看到最多的是:I don't care.这就有些不太对劲。当然,教育是个很大的话题,在此我不做过多的评论,只是将自己看到的和经历的一二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3-23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灵 于 2008-10-23 12:06 发表
' E) D4 N" [0 a  A1 r* L我女儿也曾经在混合班里,老师和教室不够用的结果
. Z/ u" j/ A0 c8 R4 \, C
偶还以为是学生少的原因呢。老师少是老师找就业机会的好机会,教室少是家长要求教育当局增加教育经费、新添校舍的好机会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9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8 w4 `1 N$ ^5 @2 x! @/ T( N- l) W; K6 v# G2 L
2 ^" @# t# S- X  [

; i- O& v4 R, g  X+ d2 C5 [3 q
* ]8 R; ]7 k& G/ t! _: A1 M5 |
& q) b2 v$ ?* Y5 o$ m9 }& Z8 i==========================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7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至少一个班人少吧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7-27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9-9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8# katherineluan 0 Y9 V; F& I/ a, @+ b% \8 \( y
# G$ W" H% ?' r' |% x' U
你说得真好.6 x5 ^7 y; T  ]( x6 u6 r. @# _
' W7 A6 E8 ~1 B3 E% ?/ k7 m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2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21 10:54 , Processed in 0.145828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