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63)  鸡蛋( 1)
|
前些日子,有幸和几位上海的朋友切磋麻艺,基本上学会了上海麻将的玩法。细细一品味,尤其是和上学时常玩的哈尔滨打法比较,感触颇深,作文一篇。如果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对的,还请哈尔滨和上海的朋友多多指正。, E) B6 c4 |/ P; T$ r0 k
9 ]4 G% t/ N( k$ z2 F7 ]: c
那个时候(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的打法,说到底一个字,快。哈尔滨人的工作效率不敢恭维,可是市民的性格却都是干脆麻利。在麻将桌上,就体现出来了。由以下列举事实,可以略见一斑:2 B# t( ^1 {# F# g2 l) b9 l) i1 S
+ r9 ~% b u. l- V) H
哈尔滨人打麻将,很少有在那里深思熟虑的,从抓牌到打牌,时间是以0.1秒为单位的。 N- U5 e7 x" X
8 b: @7 U$ h( R" J3 k( c4 o( n, z上海人打麻将,共144张牌;沈阳人打麻将,136张牌;哈尔滨人打麻将,只有112张牌。他们的一副牌,不要青发、白板、东南西北,更没有春夏秋冬、财神、聚宝盆、猫、耗子什么的。只有四张红中,属于废牌,抓了就打。当然这四张红中还是不能少,要不然就没法码牌了。
9 S0 Q6 ~& c. B4 ]& D8 f6 [% `
" M+ Q# Y8 ^ ^7 g" H8 x- w: k别的地区人们打麻将,抓牌时一次抓4张。哈尔滨人一次抓6张,大大减少了抓牌耗费的时间;$ N9 R$ X# o& ~
8 V% D0 f% |! J( o6 [有些地区的穷和不能缺门,而在哈尔滨,缺一门照样和。
3 W- h+ g c, Y2 e" L/ N2 s! u( F3 T4 M4 O7 S, x- G# ^$ G
哈尔滨人打麻将,扣听吃三家,大大提高了上听的速度;扣听不点炮,使得扣听的一家或几家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抓了就打,直到有人和牌或流局。% p0 E; o. L# p9 {. c
[ ^& z& G" n3 h0 i- W/ m( g
哈尔滨人打麻将,抓牌剩的最后一张底,叫做“宝牌”,扣听的人可以翻开来看,抓到了就和牌,而且和的点数还翻几番(具体几番我记不住了,请哈尔滨的朋友补充)。+ P Z) P/ J# O2 g' e$ t/ K
. ~7 V7 a1 \9 a E% @2 [朋友们都看得出来,哈尔滨的打法,在“快”上面做足了文章。同样是东北,沈阳人打一圈麻将的时间,哈尔滨可以打将近三圈。这种快自然也就体现在输赢上。如果不封顶,一宿输赢是极为可观的。最近这些年,哈尔滨的经济不景气,打麻将也变了味道,渐渐从一种娱乐演变成为一种功利性极强的生财之道。当然了,有人生财就有人破财。在麻将桌上,不太容易有win-win的情况发生。君不见有多少市民因为麻将赌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 S, R+ H* k8 y. r3 Y: e
' z/ t2 c7 E7 \# p/ M9 O说到上海麻将,比起哈尔滨的打法,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文明。
" z d) L$ j/ U. G
9 E( A" o! @+ X+ _" `. Y" F上海人打麻将,斯斯文文,没有火药味。麻将就是一种娱乐,没有太多的功利在里面。和牌、点炮、自摸,都没有象哈尔滨人那种大起大落的心情,有的只是平和、宁静。上海和北方各地打法最大的差别,我觉得就在于如果有人点炮,只与和牌的点炮的两家有关系,另外两家并无损失。相对来说,上海的打法有很多和牌的牌型,每一种的点数大不相同。在上海人的牌桌上,不瘟不火,你可以细细地考虑牌局,没有人因为你思考的时间长而催促你。这样慢慢悠悠,一天下来,赢的可能还够饭钱。当然,由于毕竟和上海朋友打牌的时间短,并没有领会到里面很多的精髓,在此就不敢多写,以免贻笑大方。
; X! q3 M. \. f% U. e; T/ c$ b6 h# o4 F3 \4 C
在埃德蒙顿,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如果能够融合各地打法的优点,形成固定的埃德蒙顿或阿尔伯塔打法,自然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如果这不能成为现实,而让我在哈尔滨打法和上海打法中只选其一,我会毫不犹豫地选上海打法。
, l: ^: g" L: X1 \/ S4 z# Z( q7 Z; n' t1 A6 m P1 q" ?. r
最后想起一个和本文并不很相干的事情,但忍不住写在这里:沈阳人打麻将,每当有人和牌,另外的三家里有听的,往往把自己的牌放倒给大家看,有的人还在剩下的牌中乱翻一气,找到了那张牌,就show给其他的人看,说明自己是里和牌是多么多么地接近。这种做法,我个人认为,只是体现了一种虚荣和不肯面对现实的心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