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7|回复: 2

故事(1)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8-4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大部分是小时候读的 (其它是我编的)。人名和一些细节记不大清了,也懒得去google,大家将就吧。
/ m: L, Z% [- c, x# h: R1 ]+ n0 d8 w% c: S
1.楚王与晋战。楚国的兵大败,人马逃逸。就连楚王自己也坐着战车妈的妈我的姥姥地跑。车子颠簸,把楚王的一只鞋颠到了地上。楚王马上停下车,下去捡起来。手下的人就说了:“哎我说大王,咱国虽穷,一支鞋子还是买得起的。这么危难的关口,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去捡鞋?” 楚王语重心长地说:“我并不是舍不得一支鞋。你看,本来呢,来的时候,是好端端的一对儿,我是实在不忍心只看到一支回去。” 手下的人听了,都想:“我们大王对一双破鞋都这么怜爱,何况对人呢?而我们又怎么忍心丢掉受伤的和年老的战友呢?”于是,楚兵虽然败了,队伍也没有乱。" R  P* M5 ?) Y8 g" L/ H
8 Y8 h  w1 M8 \1 i5 w
2.从前有个商人很富有。而他的邻居是一个朝里的高官。这个商人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一片竹林,没事就自己赏玩。有一天邻居把他请到家里做客,宾主一起登上邻居家的高台乘凉。这个商人发现,高台上八面来风,确实很凉爽。但是只有一面,风吹不过来,那是因为自己家的竹林把风挡住了。当时邻居没有说什么,但商人看出来了。赶紧回家,吩咐人砍竹子。可转念想了想,马上又命令家人不要砍了。家人问为什么,他说:挡一面风,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如果我们砍掉竹子,说明我看穿了人家没有说出的心事。要知道搞政治的人最忌讳这个,说不定会有杀身之祸。所以不如装糊涂最好。
* H) V  O8 T8 q4 y8 u1 e. J  U! y7 ^- e, T3 E
3.顾荣在洛阳的时候,到别人家搓饭。他觉得旁边的下人在上菜时,不住地舔嘴唇,就把自己那份BBQ的肉给他吃了。别人就笑他老土。顾荣说:天天给人端这个肉,却一辈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味儿,也太说不过去了吧?!后来晋室南渡,每到危急的时候,常有一人帮助顾荣。问他是谁,他说:端肉的!5 r2 f& z2 O# f: s4 d3 G
6 P$ o6 r1 {, K. A8 n- ^& Y0 V: |" U
4。韩非子曾经讲过一个关于执法的故事:某位大王,睡觉时被子掉在了地上。当时管被子的小吏站那儿睡着了;管衣服的小吏怕大王感冒,就过去把被子给盖上了。大王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就把两个人都辱骂一顿。他这样解释:司被的失职,司衣的越职。
- i$ ]  k- V# J% ~% ]5 `曹操有一次也是这样。他曾告诫手下人:我睡觉时离我远点儿,撒癔症会杀人的。后来有一次,也是被子掉了,一个小吏就过来帮他盖上,曹操跳起来就把他杀了。然后说是做梦。手下人就再也不敢私自近曹操身了。当时杨修就说:魏公不在梦中,是你这倒霉蛋儿在梦中啊 。4 K' ]+ p6 H) G9 y# p
! R% B* G. ?, n1 D- i
5。曹操小的时候,和袁绍一起去偷东西。晚上摸到人家院子里,一下被人发现了。两个人没命地跑,跑进山里,藏在了枣树从中。追他们的人点起了火把,越来越近。曹操从树丛中爬出来了,可是袁绍爬不出来,也是他不敢爬,因为枣树全是刺。曹操骂他半天,袁绍就是 怕刺。于是曹操冲着追的人大喊:丫在这儿呢!那些人马上朝着这边跑来。袁绍一见,噌的就出来了,也忘了枣树的刺了。可以以这个故事,评价曹操与袁绍的胆识。9 R" A) k5 x0 O- j3 j

* N8 b% N9 {. V8 J6。孔子刚刚从洛阳回来,他去拜见老子。给老子捎去一只烤鸭,老子说年老了嚼不动这个。孔子就拿回来了,坐在堂上,和老伴升官氏切吧切吧正在吃。儿子鲤一路小跑地进来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可了不得了我的老爷子,那个曾参呐,锄地把一棵苗除掉了,他老子上去就是 一个德合勒,翻过来又是一铁锨,把他打死了。孔子放下手中的鸭架子,悠悠地说:急什么呀你倒霉孩子,别急别急,不会死吧,可能只是休克。曾点的手是鼓瑟的,没那么大的劲儿。你先到东院儿尾生家去一趟,叫你二婶儿到他家东院儿再给借点儿醋来。然后你去曾参家,给他抹在伤口上,挺管用的,上 次伯牛得暗疮,就是这么治好的。孔鲤听了,屁颠儿屁颠儿走了。孔子又嘱咐他:完事赶紧回来,我好放心。说着又拿起鸭架子,转身问老伴儿:子夏那孩子眼睛怎么样了?要不也上点儿醋?你后半晌儿打牌时给他妈带个话儿,瞎么合眼的就别来上课了。赶明儿个让子贡给 他送份儿教材的拷贝。
5 E; i6 O; {3 Y8 u6 }# ^" _第二天是新学期的开始。孔子已经知道曾参没事了。他告诉守门的公西华:我说赤儿啊,一会儿曾参来了,把着门儿,先别让丫进来。曾参果然一瘸一拐地来了。公西华就把他拦住了。曾参觉得很委屈,昨天吧,挨顿揍;今天吧,又不让进教室。过了好久,孔子才把他叫进去,问他 :你知道为什么不让你进来吗?曾参说:不知道。孔子说:你这孩子缺条chromosome. 我问问你,所谓孝之道是什么?曾参支吾着回答:跪以砖。孔子骂道:废物点心呐你,那是教之道,不是孝之道。孝之道是:笤帚嘎达什么的受就受了,让他消消气嘛!要是拿板儿砖棒槌打你,你可不能受着,你得撒丫子。他一时之怒,气在头上,难免糊涂,难道你也糊涂吗?他一铁锨拍死你,他 老了谁养着?你说说,你这是孝吗?傻呀你。行了,回家想想去。曾参唯唯连声地走了。9 _# `# R3 d% n$ k# O" D2 k- X
过了一会儿,曾皙来了。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所以一言不发。孔子又语重心长地教育曾皙:孩子是你的,怎么能下那狠手。这么多年白跟着我了?西村儿那个老华家,人儿子也犯了错误,不小心用斧子把樱桃树给砍了,人家老爷子就没责备他。你想想,你还常说看不起西 村儿的人,人家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做到?曾皙低着头,嘟囔了一句:情况不一样吗!孔子一听就有点火了,有什么不一样?你那个破苗子值几个钱?比得了人家樱桃树? 樱桃好吃树难栽,小曲儿好唱口难开你没听说过?你不是说在济水里泡个澡然后唱着山歌儿回来吗?怎么把这个都忘啦?你倒是说说 ,又什么情况不同?曾皙也有点儿被孔子唠叨急了,抬起头,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老华家的孩子,丫当时手里还拿着斧子呢,他老子当然不敢打他!孔子听了,长叹一声:点,!球儿也, y/ q+ V0 S$ c7 ]8 \! ]4 s

  p! v/ ~0 _9 `5 x) n7。且说苏秦在燕国时,与易王的母亲,也就是文侯夫人有染。燕王知道这件事,没有怪罪苏秦,反而对他更好。苏秦心里没底儿啊,这万一哪天一翻脸,脑袋就得搬家,得想个脱身之计。于是就对燕王说:“我呆在燕国,不能使燕强大,但是如果我到齐国作奸细,我的作用会更大” 燕王说最没脾气了,说:“只要先生高兴,咱们怎么着都行啊”。 於是苏秦假装犯了点儿小错误,好像寻求庇护似的,来到齐国。
, f4 }$ N- d! S3 p齐国很重用苏秦。他在此期间也作了很多故意让齐国劳民伤财的事。比如说,齐宣王死了,他劝说湣王厚葬以表明孝心,实际目的呢就是想把齐国吃干花净。后来呢,由于苏秦地位一天比一天高,齐国的大夫们多与苏秦争宠,于是有人就雇了刺客,把苏秦刺杀了。苏秦临死前对齐王说:“我不行了,您得为我报仇。怎么报呢?臣死以后,您把我的尸体车裂示众,并贴出告示:苏秦为燕作乱於齐,杀之者赏千金,这样,肯定能抓住杀我的人。” 说完苏秦就死了。於是齐王就按照他说的去做。果不出所料,杀苏秦的人自己出来了,一共四个。齐王亲自召见了他们。 % C0 w' V( K0 A; c% Z$ w1 o
齐王:苏老二是你们谁杀的?
" ^0 g1 j0 v6 k2 n5 q四人:回大王,是我们四个一起杀的。 : E0 d) }% p' t1 l( I
齐王:哦,一起杀的? 8 ^5 g4 |7 G$ L+ [, J# o
四人:正是!
2 T: i1 x0 L. Z1 f* t0 _1 `齐王:那我问问你们,杀苏老二者,赏千金。这千金你们四个怎么个分法儿呢?
1 [8 f3 \! l0 n5 |$ o+ P& A四人:每人二百五!
, g) [& T. n6 h9 B% \齐王:哈哈哈!(回头吩咐武士)来呀,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 `4 ~. W5 G$ k
从此,我们有了二百五这个词。
* W2 j( N* [. _" F6 p/ w
1 w. e2 R# J! a) G/ [  ?& J) Q3 J敲这个故事时,想起了另一个,也敲下来,白送的: : p6 s  J9 S$ a
韩国注意到了秦国的日渐强大会给自己造成威胁,就派了个水利工程师郑国,到秦国劝说秦王修渠,以消耗他们的国力。秦王发觉了韩国的用意,就要杀死郑国。 ' F$ K: K( a& ^. S% Z
郑国:大王啊,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 W  P8 c; \4 t( S
秦王: 但是科学可以被政治利用啊!
, H+ Z5 V4 V5 p, R+ U8 a; T郑国:这要看您怎么看待了。开始时臣虽然是用计,但是如果真的修渠,浪费秦一时的钱财人力,但可造福万世啊! + R5 p8 Y) j3 ^& d4 s& U1 v8 Y8 t
于是秦王就真的派他修渠,修成后,灌溉良田万亩,秦国逐渐富强,于是命名该渠为郑国渠。 ' s) `3 j2 C9 O4 [& j; p% ^! F% a

, \+ F5 ?% W- V0 X8。武则天作皇帝时,曾经下令天下断屠。也就是说在那期间不能杀生,诸如蚊子臭虫什么的抓住也不能打死,得放别人脑袋上去。这个故事呢,涉及到两个人,我记不得名字了,就叫甲和乙吧(谁知道,请补充)。
7 v6 O$ J4 E$ W这个甲呢,在断屠期间,老伴儿生了个胖小子。很高兴,怎么庆贺一下呢?就偷偷杀了只羊,然后请了几个最亲近的朋友,一起开了顿荤。要说这事也就过去了,可这几个朋友里面,偏偏有乙这个人。他呢,回家以后就写了一张奏折,偷偷呈给了武则天。第二天,早朝以后,武则天就把甲一个人留下了。
9 c/ l- T7 [/ {0 b' l- r6 i+ b武则天:(和颜悦色)嘻嘻,卿家呀,卿家呀,羊肉好吃吗? 7 B% G( w7 ^; F, o
甲:(马上跪下,战抖)万岁,臣知罪! 7 d' J3 E# F& }! L
武则天:知何罪呀?
1 l% h2 C* O$ {; ^. C# M甲:昨日家里的生孩子,臣等庆贺了一下。
& d* d3 c2 I8 w7 J+ s& k  w武则天:公子诞辰,也是人之常情。我不罪你。 4 k. U9 C/ S" `2 t: V5 W( e
甲:(迷惑。。。) % k6 p& `. [( R5 ?
武则天:(变脸)但你仍有一行罪,你可知?
+ Z% t( j$ o  s  W' w, P8 d甲:这个。。。 : P$ \  n1 [1 G; p/ B
武则天:(从怀里掏出乙的奏折)我要怪你的是:交友不择人。。。。 . a* p/ N3 d- M& W6 n9 R
我想,从此以后,这个甲对武后肯定死心塌地。
! @3 W+ Q3 o% ]2 ]+ I5 }/ p* @" m, s' h; E- L% M9 m/ j8 S
敲这个故事时,想起了另一个,也敲下来,白送的: % d7 c4 J" i5 O6 D/ Q; h$ V
先主刘备时,成都天旱。于是就下了一道令:禁私酿。大概是酿酒会浪费很多水。这个令很严,当时如果发现老百姓家有酿酒的工具,诸如烧瓶,酵母什么的,也会抓去坐牢。法正不是很同意这样执法。有一天,法正陪着先主在大街上溜达。大街上人很多,法正忽然告诉先主: $ f( ]9 c5 l! |- `9 f+ _
法正:陛下,臣觉得这些人都应该抓起来!
8 v5 ~: O' O, `+ M* f, z; D9 x刘备:为什么?他们犯什么罪了。 5 J& [6 R' A1 d7 h5 t
法正:他们罪可不小哇!淫乱! $ c  `' H4 }! n6 g0 F  ~
刘备:瞎掰呢吧你?这么多人,怎么可能都犯淫乱罪!
2 d) V: A/ P; w" ]$ q% B) Y5 t5 E法正:他们还没做,但是他们都有工具呀! # g/ x4 p  A+ B/ [
刘备:(看了法正半天)孝直,兄弟真哏儿。。。 0 I' c# l7 d& P, N' \8 ]
第二天,先主就放松了禁私酿的法律。
7 Z! l2 F& G  l6 S4 Y) S2 N! W) l. J9 F/ S1 N! d  c
9. 当年范蠡在勾践灭吴以后,觉得勾践只能公患难,不能同享福,就打起行李卷,带着西施,架船泛五湖去了。后来呢,他做起生意,发了大财,改名叫陶朱公,成了历代商人的祖先。
5 G# J3 f0 Y1 h3 S) k5 A8 |9 q且说这个陶朱公,膝下三子。第二个儿子继承了父业,到楚国去做生意。可巧赶上楚国严打,尤其是对投机倒把的犯罪行为。这老二就被抓起来了,而且判了死刑,被暂时压在大牢里。陶朱公听说以后,就对老大和老三说:“老二有难了,我准备派老三到楚国去一趟。钱咱们有的是,到那儿看看谁掌权,把他放倒就行了。”
/ y2 i$ D0 k1 J2 t& [老大听了,很不高兴,说:“这种事应该长子出面,为什么要老三去?“ 陶朱公说:“老三去保险,你去,恐怕很难把老二救回来,而且我也担心你!“ 老大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就坚持要去,最后弄到寻死觅活的。陶朱公无奈,就答应了。于是准备了很多金银珠宝,让老大带着。老大走了以后,陶朱公很是担心,就和西施念叨:“唉,恐怕他们两个都回不来了!”
: _3 m6 V; w" n2 F" y6 }老大来到郢都,拜见了太史令庄周,讲明来意,并将礼物送给他。庄周连夜进宫见楚王,对楚王说:“臣夜观天象,朝中应该大赫。” 楚王最信庄周的话了,第二天就贴出告示:大赫天下,所有牢中的罪犯都将无罪释放。老大听到这个消息,觉得是因为幸运赶上了大赫,而并不是庄周之力,就又来到庄周的家里,将礼物要了回去。庄周火了,心想:“丫这不是涮我呢吗?!“ 马上去见楚王,告诉楚王天象又变了,应行刑。第二天,所有准释放的罪犯都被处置了,其中包括陶朱公家的老三。老大痛不欲生,觉得也没脸回家,就自杀了。
& ~; Q* A. G5 w( G; l陶朱公听说以后,悲痛之余,向别人讲了自己当初的担忧:“长子出生时,家境还很贫寒,整个童时期,亲眼目睹了创业的艰辛,所以对钱看得很重;幼子从小丰衣足食,看钱如粪土,所以不会留恋钱的得失。“
; d& _$ _1 T+ D- T3 N您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2 p# n+ R9 E$ |9 z' ]1 A0 j
6 x" n% r5 n) J! v& R10. 刘伶好酒。曾经在圣诞之夜,赶着一辆鹿车,满载着美酒,边走边喝。让一个小童作助手,手里拿着一把铁锹,吩咐他:死了,就地把我埋了。后来苏轼曾经说过:礼教之中自有乐处,何必如此!这也是对他的行为的一种否定。不过苏轼生活在太平盛世,似乎没有切身体谅刘伶时代的社会现实。
* Q. `- a; k+ ?. o且说有这么一天,刘伶脱光了衣服,又在屋里痛饮。外面来了一个儒生,进来劝说刘伶:这样不好的啦!哪像个读书人?真是斯文扫地。刘伶说:我露父母形体,我以天地为屋宇,以屋宇为衣服,先生您闲着没事,跑到我裤子里干什么?
- }+ Z& L+ i! z0 C" I3 d+ O7 {( t( B, L3 H
11.秦桧当国的时候,有个士人假冒了他的一封推荐信,到扬州太守那里求官。太守发现了他是假的,就把他抓住押去见秦桧. 秦桧见了,就真的封了他官。有人就问他为什么。秦桧说:“有胆敢假冒我的书信的,必非常人。如果不以一官束之,这样的能人就北走胡,南走越了。”5 U2 i/ f; v  h: H4 V2 M' @- h# h
) u4 ^) x( ]# t7 Q$ }
[ 本帖最后由 胖墩 于 2008-8-5 00:07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8-5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野正史、乡间野史,呵,呵——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9-8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后很有启发!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5 15:20 , Processed in 0.12154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