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  鸡蛋( 0)
|
一家之言仅供同道参考) R: T. Y: P$ i
此章是老师92年教学时书中的一章,有极少部分删掉不利于发出.
# I7 ^! l" r0 K: ^+ v; V- r " \+ [& H6 \) U" @$ H
第二章 放松境界的效验4 }9 |0 X8 F% q @( U9 g
! A5 H3 N9 X; x- k$ ^8 [
% N- m9 u( p) ?2 C+ J! K" A 佛家讲,空而不空,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气功界讲,不追求,其观点相同,目标一致。其宗旨都是为了得道,得道后可成仙作佛。对于能否成仙作佛,我们暂且不论,就修功过程,只论得道之起步阶段的放松过程,就能使许多练功之人迷惑不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放松?究竟放松什么?有人讲是身体的外三线放松,即头、腹、四肢等。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全面的。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内三宝,精、气、神;外三宝眼、鼻、口相关的整体放松。如果三宝在练功时不得安宁,就谈不到放松,更谈不到入静。; W2 ]) w7 {& O( ` {
8 K9 A2 x! {) F6 \
有人练功时,意念观想不断以致在练功的整个过程中,由始至终都处于意念观想之中。试想,观想时必动内三宝之神,意念时必用眼睛来观察,眼睛又属外三宝之一,一旦眼睛看到景物,必透中请神便真伪,而神必随物而出 ,以观究竟。即如此,内外三宝,必处于不安定的状态,此等练法违背了最起码的放松原则,又何谈入静呢?再从医学的角度看问题,思虑过度必伤脾。脾主统血,统血机能一旦失调,心脏必受其累。五行学说讲的清楚心乃神之舍,当舍受侵害时,神能安否。
3 M' B' E+ i& d# y; N0 d) l
' G3 t2 i2 k9 X$ f+ k; W" q 我们反对无休止的意念,但是并不排除意念,后天简单良性的意念,是向松、静空发展之必然。对于静功,应提倡循序渐进的方法,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即向松体过度,向静、空方向转化。无为即是后天识神在气功状态里无所作为(入静状态),而无不为是指静极后,先天元神出现后之所为。这两者本质区别的重要分界线,是真正的放松。
/ ~& b I: ]! l# h' k% J e3 i, u, X4 Y8 | g4 N! b
: k+ s* [9 O5 K7 Y0 W. U: e 气功学所提及的,究竟是什么品物,可以说明的是,此气非呼吸之气,此气乃真境界里生成之品物,非无影之物也。此品物为阴中真阳,水中生成之气也。而口鼻呼吸之气,在气功里有它自己的定名,称之为“风”。真境界时,在火逼金行这个阶段,须有风助,古人叫它风吹火化之功。而呼吸之气在这个阶段里,必须上场助力,它以风的形式出现,火逼金行由于有此风的帮助,炼精化气才能得以完成。产药,采药,固药,炼药都离不开此风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呼吸之气在练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非遇明师传授呼吸之真法,无所成也。在此功前,呼吸之气均应顺其自然,掌握了呼吸真诀,道可成。如果胡乱运用呼吸之法,只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 T) A6 D- Q: q8 r
8 y: q* a1 }% Y# O 如上所述,炼精化气乃真境界里真阴真阳交媾之功夫。不知为何,有些练功人,竟在后天识神作用下,用口鼻呼吸之气,来炼精化气。我之同道,后天境界没有炼精化气这一说,此种练功法,非正常之法,总之它不是真法。
5 V0 {8 K2 [1 @- _; \! E2 t% n& O X9 S) v. h! r
练功初期,对于呼吸的运用,应顺其自然。因为只有顺其自然的呼吸,才能引出真人呼吸,如果以意领气不断,真人呼吸就不会出现。后天呼吸为风,意领风行与内,中气必不安,中气不安,脏气即不宁,如此下去,内脏就无法放松。此种练法,会使人受益于一时,但潜在的威胁将伴随着终生。因为内脏不得放松,所以求道不可成也。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市面流行功法,多数均采用以意领气的导引法(任何功法,都有其功理和发展史,对此我不妄加评说)。我劝功友们,最好以微意领气,点到为止,为向放松过渡,创造机会。7 Q6 D, M5 l: ^ N
. n# Z, m6 z C3 t/ l& |8 p! S
练功之人首先要知晓,虚无是根本,忘我为条件。对于识神之八触现象,如不识丁,就会误入魔道。千百年来,皮毛之感觉,使人迷惑或满足;魔幻之景象,使人着相或追求;旁门小术,使人产生贪欲。求道之人,一但着象于此,就会背离大道。其根源,皆因不知晓忘我之前,还有放松过关之三要素,即人体三项放松法则。练功人如果在学功前全面了解了三项放松法则的真实内容,就不会出偏差,更不会走火入魔。/ r5 o! D# L( x8 m5 O
( s3 y8 H0 \( \0 a
三项放松法对于每一个练功人来说,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其具体内容是,躯体放松法,脏器放松法,神志放松法,具体含义我们逐一分解。4 z3 C, G) q4 A9 j
(一)躯体放松法 躯体所指,如骨骼,关节,间盘,韧带等。人体在二十岁以前的生理自然退化过程中,可能会在某些人骨骼或韧带方面留下疾病隐患。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工作时,由于外在的原因,造成了骨骼或韧带的伤病,由于伤病所致,某些部位的骨骼,韧带或附近的血管及神经经常处于痉挛状态,有的由于病情较轻,可能察觉不到,但在练功时,尤其是处在静功的状态,在气的作用下,患有上述疾病的人,绝大多数会不自觉的身体摆动起来。
) _1 P; L5 E( g+ o5 Z) j 颈部有病的,表现为头前后、左右摆动或转圈摆动。0 t$ S, h; u) Y5 Z8 p) C% t' {
胸部有病的,表现为身体前后蠕动状。4 S. m$ D" _9 o! `: h
腰部有病的,表现为腰部摆动,左右转体,向前向后摆动。/ c$ w7 u( `3 ]+ Z o) R* G) j
上肢下肢有病的,表现为手舞足蹈状态。
: S+ T$ Q, q. m/ ^+ C; u$ s 患有风寒症的,四肢外放凉气,手足冰冷。
) h% T1 e! m6 y. U, l# N 以上病症是在气的作用下,由痉挛症状向病情缓解方面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万不可错当功能态来追求,当病症得以缓解,痉挛部位即可解脱。体表发功现象,是在混元气的作用下治病解病的一种外在表现行为,对于没有上述病患的练功人来说,当然不会出现体表发功现象,且不可认为自己存在着什么缺陷。所以说,体表发功现象,是躯体放松前的一种外在表现而已。
' o* Q |4 ^$ ~, C2 W+ @ (二)脏器放松法 对于人来说,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内脏机能没有疾症,无非是或重或轻,或发或隐而已。那么疾病的起因从何而来呢,可分为三种情况:+ i* F8 O5 O7 r6 n# v. c
(1)先天固有形 人的生成,是由父母二十三对染色体所组成,在没有组成以前,父母的身体不一定是绝对健康的。也就是说二十三对染色体本身不是绝对健康的,可能带有父母不健康的因子。从人出生后到死亡前,说不好在某个年龄段上,父母遗留的病因便会表现出来。% ?9 t; j. b3 y' }$ B- ?4 @
(2)外来病因 人在生活中,由于七情六欲给人带来的伤害,从而形成的病因。, E/ N# q3 w+ [$ M- s3 e' y
(3)说不情的病因 用宗教的话讲,是业障造成的病因。
1 R% y6 ~$ D% _9 S8 ] 对于练功人来说,内脏各组织能否真正的放松下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练功人能否入静的先决条件,决不可等闲视之。# F' a0 B9 K$ d) @* l. D% m
人体分上中下三焦,在放松的过程中,不同的病因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下面逐一说明,以供参考。) C; ^+ s* | e( V- K( t3 l7 E/ F
: n, |: K+ P9 S O) {& f
上焦所指,心脏与肺呼吸系统。有心脏病或心脏病隐患的人,处于练功状态时,会出现闷痛或阵痛,从心理上可能会有兴奋现象;有肺呼吸系统病症或隐患的人,在其器官放松前,会有莫名其妙的忧郁感和和呼吸急促现象6 ]. i O- A" ]# G' [
- }" O7 ], F4 M D+ u 中焦所指,脾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消化系统的疾病
9 ?+ H7 S& G" I7 H) N. X( H% p,那么在脾胃放松前,会出现打隔,放屁,胃脏上下蠕动或胸闷等现象,情绪表现为思虑不定,突这突那,或突发奇想,或陷入沉思,久久不得自解。
1 W: t4 C! c; J! H5 _
; d0 B# P8 ^9 ` 下焦所指,肾脏肝脏。肾脏有疾病或过虚时,在练功放松前,会出现腰酸腰痛的感觉,情绪会出现无所知的恐惧状;肝脏有病患时周身有燥热和心烦意乱等现象。' i" d& \8 [! K* W
5 R4 d2 ^+ C1 k0 E s1 L
以上列举了人体内脏在气功状态下,内脏由疾病状向放松转化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如果我们熟知这些现象的具体含义以后,就没有必要为此而大惊小怪了,更没有必要为暂时的静不下来而反恼。因为种种现象表明,体内疾病正在向外释放,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对此我们应该心里平静,顺其自然。
; k: V: l% {/ A3 H
9 ]6 E' n+ y& y 同时,还有一个焦点须说清楚。即通过色、声、味、触等方法来诱导练功者入静的情绪和兴趣,使之成为催化练功者入静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外在某些条件固然可以吸引,训练练功者的注意力,但也埋下了不良的种子,迷恋色相,追求浓郁芳香,长期欣悦音乐,向往小法咒语,都会给自身带来伤害。/ Y+ }' }+ d1 E t
/ s C' [' ]: A (三)神志放松法 神志疾病不同于神经系统疾病,它除来自先天以外,还有因受七情六欲所困,而不能自拔。对外在物品看的过重,过于相信天命,疑虑心过重,大惊小怪等等,上述神志方面的疾病,往往由于外在的表现不十分明显,所以不易被人察觉。
) Y2 h# y8 l0 _" ]) f
6 g+ w- Q( o2 U1 f1 F3 P1 V' f4 { 神志受过伤害的人,在练功初期一般很难入静,因此很多人采取了强迫自己入静的方法,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些人有一个特点很相同,就是在练功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幻视幻听幻知等现象,有些人因此而出现了某些功能,而被人大肆吹捧,但人们可以发现,当功能出现以后,他(她)们的身体往往差于出功能之前。佛家讲,五眼六神通,少了漏劲通,不能成佛,只为灵鬼转劫而已。虽然少数人有特异功能现象出现,但大多数神志有疾病的人确站在了出偏的边缘,有的是在练功初期因自学,或因受了错误的引导,或因不必要的悟性所致。练气功一般是不会出现偏差的,更不会走火入魔,但这些必须是在正确的方法指引下进行。! n+ L6 c* ]/ r
7 `' |- R1 T; N" v" C0 i: A7 ^$ X9 U 综上所述,无为之前是人的整体放松,在放松的过程中又存在着八触现象,而着相于八触现象就不会有人的整体放松,不能放松,无为岂不成了空谈。
" W& G$ \+ O, ~; N* a * K, ~& q& e' E1 v1 u
有人提倡个人悟,究竟悟什么,谁也说不清。科研人员开动脑筋,刻苦钻研是悟,练功在健身强体阶段悟什么,悟感觉,悟自思自解,结果越悟越真,越悟越要追求,反而越是静不下来。
. y% P( o% |: x& [ g' t% ^2 v% G3 j7 t
绝大多数练功人并没有把放松看得很重要,其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放松在练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特别应该着重指出的是,由于练功人放松概念的误解,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1 |$ b* h' f' J8 t _, u% y& ?0 N. n( [- G- q L
识神意念导引不断,久而久之,必伤生死窍中真阳,而气聚则生,气散则亡。所指之气,就是对生死窍中真阳而言。而观想或口诀不断,久而久之,必伤火中真阴-“金液”。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真阴真阳对于练功人来说,只可护而不能伤,更不可散。不妨看一看人死之前散阴散阳的症状,先流口水后排尿,一但如此魂即跑掉。4 I7 F# x+ b" x; k" X5 S% w6 i
4 k) X2 N: B' w/ s5 P 正确的练功的方法是生成新的骨髓,补其不足部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治疗一些现代医学毫无办法医治的疾病,还可以使健康长寿成为现实,更主要的还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功能。
, J6 ?4 { R% M3 b! t' x' B' G# s# [5 _* ~# c1 L; L3 J, u
错误的练功方法是过早地消耗骨髓,而骨髓过早地被消耗,周身气血必然加快运行。从治病的角度来看,由于见效快,能给人带来莫大的欢喜,但从长远观点来看问题,由于骨髓过早地被消耗,往往使人不能完寿,而过早地结束生命。
( J) {0 X0 D, [4 l4 R1 U4 Y: `8 ?$ F' s3 y# \2 W# D( ?) ~
有人追求速成法,此乃拔苗助长的现象。对此应当理解,人处于识神思维时,只见耳闻目睹之表面现象,却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而正确的方法应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 T; P8 g6 A- w9 u1 B* f2 |! M: H7 H& A% ^
不妨我们回过头来看,历代练功界,都有一些人,在他们的功能最强的时候,从外观看,又给人一种非常强壮的感觉。但是,却不知是什么原因突然死亡,这种现象成了练功界的一个疑团,实质上这是长期练功失误所致。其原因乃不明真法,导致阴阳逆转行为发生。近年来,这种现象在各地发生比较多,因此,应当引起练功人的警觉。不明真法,轻则走火,重则有性命危险,练功人千万不可轻视放松在练功过程中的重要性,此言决非危言耸听。
, y. F2 T4 F t' \6 v, k7 w( x. ^. A1 d
自然界本来就没有什么奇迹,只是还存在着没有被人们认识的事物。人们通过努力发现了未知事物,即被看成了是奇迹,而发现事物的人,更被看成了是圣人。一些人就去叩拜他,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些人不知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战胜困难,而是求其偶象或求助他人之力来摆脱困难,这是愚蠢人的行为。 i- I+ g& P8 @, D1 B+ M
- a1 Q" C, O/ j. u. o: Q( g& r 利用某种假象来愚弄他人的人,是不道德之人。但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不是出于内心之恶念,而是以误传误,把错误的事情当作正确的来传与他人。在求道的路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积德,一是损德,而没有中间路可走。传正法者积德,反之则反是。
8 X, B2 z* \/ J& C4 B9 M0 g! f: C& ]# m- ?( T
从放松到混沌状态有一个过渡的过程, 能否了解这一过程的全部内容对于练功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决不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或当作口号喊来喊去。一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所作所为,随时都可能为自己埋下疾病的隐患,可能是躯体方面,也可能是脏器方面,更可怕的是心里方面。因为七情六淫随时都包围着我们,那么从放松到混沌状态的这个阶段里,或发或隐的各种疾病,便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势表现出来,或发功或蹦跳,或哭或笑或喊叫,或浮想连篇,或以为神鬼到,或以为自己溶化在天体,或以为特异功能出现。如果不了解以上多种表现形式本质的真实内容,而是过于相信自己的所谓悟性,不但不能医治好现有的疾病,可能还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8 R* V; _+ j# x5 ?3 l, O1 z8 Y
4 M& a5 ]+ g, s: v( K$ J T" D 前文述及,从起步开始,由于诸多内因或外因的干扰,练功人很难做到入静,所以在此时候,应顺其自然。由于采用自然而然的练功方法,练功时就不会产生追求的念头,加之对所要生成之景物有所了解,必然能产生出排除干扰的内在因素。但是在入静到来以前,练功人还要面对着三大关口,一是知真法,二是痛苦关,三是贪欲关(当练功进入先天高层次境界后,还有淫色关挡道)。三关象三只拦路虎,挡在练功人的面前,那么如何踢开拦路虎呢,我看首先应了解三关的具体内容,做到知己知彼。对于三关的具体内容,请看如下分解:
+ a/ l: G7 x: R' ]' h# z1 U 2 D* w7 D2 |6 T! [" Z% Z1 K w' X, w, E
(一)知真法 什么是真法,什么不是真法,对此练功人必须知道的清清楚楚。不妨首先用佛家和道家的经验,来分析成仙做佛的境界。当真阴真阳交媾时,须经风吹火化,然后生成真种子,即为得道之初时。当大周天结束后,指粪球停转时,即进入真理境界之后,人就具备了五眼六神通,此时当绝谷,即永远不食人间烟火,同时绝色欲,这是得道之中期。当悟道关结束时,即当得天书,而后归一,此时当绝气,就是不呼吸自然界之气之意,此时方可升入西方极乐世界做佛,这才是古今成大道之顺序。凡人想得道,须经各个关口,由于每个关口都有诸魔挡道(即内心之魔),所以需经明师指点,然后方可成功。佛祖如此,诸仙即如此。
' Y0 G0 ]* o! N% d! O( Q7 }; s
- P, o# e+ H* @- y6 F3 g 有人讲,自己即是活佛,可生活中的他还在食人间烟火;有人说自己的道行高于佛,可他还在争名夺利,再看他们的所传之法,还停留在识神之触觉层次,连一点点真法的味道都没有。此种佛究竟是什么层次的佛呢?对于这么简单的问题,却有人坚信不疑,并为其呐喊。* X9 u7 ^0 _* p- x; J
# a! Y1 m% n3 d+ f' m5 k
不妨我们从练功的角度来为“德”进行顺序排列,因为德高道即高。行道起点,“德”为零,行真法并传真法为积德,学魔法并传魔法为负德,即自身之德出现了负数。出现负德之人,即使以后知道真法,并走上了修真之路,也必须摆平负德,而后方可成功。所以说,在学道初期,首先应看准方向,然后方可行路。
! @8 }+ \2 w& n! O+ m3 c F/ f6 Y3 q/ [
修真之法,并不难知,修正之路,也不难行。难就难在,真假未分时。1 K- [0 y7 Z5 {- q6 A
' J0 w7 R& ]2 e& y% M8 _1 W (二)对于痛苦来说,绝大多数人对此望而却步,所以有人就打出了迎合人们心里的所谓高级功法,并为此而大力宣传,说什么舒舒服服就能医治好您的任何疾病,并且能开发出您本身固有的特异功能,很多人对此坚信不疑,并且积极参加,但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其结果确令他们很失望,气功界的这种反常现象,足以给历史留下一个令人怪异的笑柄。造成这样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对痛苦的恐惧心里。二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贪性。9 i0 R/ \% Y% O* @4 V
1 n8 H( k B4 J, y1 | 痛苦与享受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怕痛苦而乐于享受是人们固有的心理。但是在气功领域里,这两种情况却能给人带来两种皆然不同的结果。
5 q3 w$ k1 y: r' j$ j. M0 H/ J: ]( U" ]1 l: m+ m
首先我们分析痛苦的含义究竟意谓着什么,为了说的使您明白,我们将分以下三点,作主客观的分析,希望能使您满意。
: Z: O/ F( f) J% u ~* t
$ [; {0 }( }! R+ o) T 首先分析动功与静功的功理,人经过一天的劳动,不论是从心里上,还是内脏器官乃至韧带关节都比较紧张,所以需要放松一下,最好的放松办法是于戌、亥时练动功。因为戌、亥时为纯阴时,而动功因动之以力属阳,这叫阴时练阳。次之因动功能加快周身气血运行,使人能近快地摆脱疲劳感,舒舒服服的进入睡眠状态。但动功有一个缺陷,由于它受功理与练功时间所限,它不具备生成新鲜骨髓的条件,所以只能谈强身健体。
9 S. s2 U0 v6 Q$ R+ H- A& k$ F
7 X* `7 e0 L, o% ^6 R 痛苦关治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但是痛苦的过程却存在着两种,请看逐下分析:
. l8 h( X G* \: [' i" R: L 人一但患上疾病,尤其是内伤科疾病,一般是很难治愈的。随着询医问药的次数增多,病情一般都会得到缓解,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病情也会出现反复,每出现一次反复,病情就会加重一分,久而久之,病人只好接受痛苦的折磨,这是第一重痛苦的情况。+ d# y$ v# L/ ?/ D; L! w0 J
s1 ^+ ^7 q( U7 N# R/ ?% v 人的各内脏器官,基本都与脊柱连接,而脊柱又是骨髓所住之所,人体血液来自于骨髓的化生,所以有骨髓为血液之源一说。人过中年后,一般骨髓衰少,在练功时,当然是指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之时,新的骨髓将逐渐生成,当新的骨髓生成后,人体血液循环必定得到加强,当患病部位血液循环加快时,疾病将被逐渐地稀释掉,这种除病去疾的效果,目前医学是无法完成的,但是在气的作用下,却能完成这种有效的治病过程。. E5 Z0 N; {, F7 F
* Z4 s9 q4 R: @ 在骨髓初生至数满的这个时间内,练功人会伴有痛苦的感觉,但这种暂短的痛苦,给人带来的是健康长寿,还有精力充沛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 s: U8 r; `# I' o" c# B! Z$ V: i8 h: Y6 L( k
以上两种痛苦的结果是不相同的,前者打针吃药不痛苦,但病发后痛苦,最终痛苦伴随者死亡。后者是生时痛苦,病愈后幸福,痛苦之后带来的是欢喜。! D6 m8 F" j3 b M+ F0 U0 j8 }
4 q+ ^3 Z2 H' d) V5 T. A, e L. F
那么您将选择那一种痛苦呢?回答定是后者。但是,选择后者要付出代价,那就是要具有勇气,敢于将自己的病魔施舍出去的勇气。
1 I/ f' P' q: O- ]/ O/ e5 R8 m1 K" h5 ? ~ \- A0 y
(三)贪欲关 每个活着的人或大或小地都存在着贪欲性,要想去掉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贪欲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人还需要活着,为了维护生命的延续,就必需依靠其它物品,唱高调是没用的。这里必须说清楚的是,修道境界所谈到的贪欲与人们生活中所讲的贪欲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概念,但道理是一致的,这里我们抛开生活琐事,只讲修道途中的一个魔境“贪欲性”。
- D1 {0 N) S8 @( [
3 R/ m* q# O2 E' |6 f+ m9 o+ d4 b 修道的准则是,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讲,不贪,不求,忘我,无我,让后天识神无所做为,在这种状态下,激发先天元神出现,以看清事物的本质面目,而有所作为。与道相反的修练体系,人们称之为魔界,而魔界的修练准则是习法术,念咒语,观想求偶像等等。总之,即是让修练者的识神意念永不得休闲,由于不知大道,即使顺而进入无为状态,而后又进入顽空里面,从迷途走向迷途,此种修练法,先天元神永远也无法复苏。( j: c' M! H" s5 j' N
* u( X1 F6 X% w" P" a
历史上主动习法术、咒语的人历来很少,除非怀有深仇大恨的人,才习练法术、咒语。而今正好相反,主动追求法术、咒语的人非常多,而某些本不健康的法术堂而皇之地走上了舞台公开表演,这就成了激发一些人贪欲之心越来越大的催化剂,而更多人对此也不知所以然。有的人将法术、咒语当做入静的一种办法来加以传授,岂不知,此种办法将引导练功人走向迷途。只有佛性才能导致人们觉悟,而佛性的基本条件是无我,忘我,不贪不求,消除欲望。: v, c( e* Y+ t. d, e6 A4 w P
6 c: o0 J2 I5 O. ~& U& v 对于识神境界里的色,声,香,味,触,法及贪心,欲望等,只要你信以为真,这些就会成为得道路上的拌绊脚石,如果不肯舍去自身的诸魔,美好的未来只会化成泡影。( \% j0 T, b% L
7 S+ V$ y- M! y3 P) A8 c; d! p# Z 心无所求,心无所想,一切都不牵挂,一切都不去追求,这才是练功应该具有的风格,也是得道之必然条件。当然这里是指对处在练功环境时的条件要求,非是指生活当中必需如此,万不可被条条框框所套住。
1 ?: L6 R) d; h
) ^7 r$ V: ~: G: \, D6 ~& g p* X 当骨髓升至数满后,就进入了一种特殊境界,此时,头脑非常清晰,一点杂念都起不来,但是身躯却在识神感知中消失,只是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此时才是真正的放松效验。
5 c! ]' l4 M& T- k5 U# d
0 l$ M, z; s' x5 k 修炼至此,因后天所患的诸病根可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时又意识着混沌即将到来,所以此时修炼者须耐心等待,那么由放松境界过渡到混沌境界的总体效验是什么呢?请看下文混沌境界的效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