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77|回复: 2

转贴:我看多伦多--女生,一路走好

[复制链接]
鲜花(8) 鸡蛋(0)
发表于 2004-12-14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在加拿大,女生找工作要比国内有优势,当然你要有找工作的资本,比如简单的英语交流。在国内,我始终认为比较看重年龄,外表及家庭情况等等,但是在加拿大要好很多,起码面试时不会问你的婚姻和家庭状况(这属于个人隐私,不必回答),只是重视你的资历和能力,这对于第一步入门就容易很多。当然有很多女生进入大公司后,没多久就怀孕,当然从理论上和实质上都不会有任何问题,生完孩子一样可以回来工作,但是如果这个公司因效益不好裁员时,就极有可能第一个裁的就是你。
7 R2 L8 M4 @5 u: \# ]
! C. s/ n: ^: }( V- k所以我认为女生在找工作方面,比男人要麻烦的多,因生活的需要产生的时间断口将是RESUME最大的障碍。但是女生的工作机会却是不差于的,而且延续性强。像是计算机方面,从我接触到的看,许多IT公司都喜欢招一些女生,因为女生比较稳定,不会经常跳槽,而且一般IT公司由于男性比较多,所以也愿意找女生进来调节一下气氛,当然女生可能在技术层面上不如男生,但是公司有时候不CARE这些,因为有的公司可以再培训,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像一些Office工作在加拿大更有优势,很多看上去五六十的人照样做前台,做文秘,很正常的说。当然,所有的女生工作好不好找,取决于你的能力,但最关键我认为是语言问题,特别是Office工作,其实进入西人公司并不是不可能,但是要英语好,像是技能上根本不是问题,从国内来的女生多少都玩Office遛的很,而这边的人却对Office不是很熟悉,因为人家都用正版嘛,有多少西人家庭都装正版的Office软件,大都只靠学校那点儿东西。所以这就是女生找Office工作的优势,我在学校里经常有西人打电话来问Office课程。
$ Q/ R3 X  D$ N) o) C4 F0 |+ {- S1 A0 z+ U
) H. ^' ~& V8 J; ~+ v: j) ^
, c7 \9 o" T/ `
但我想在加拿大,刚来的女生面临的压力要比国内的大好多,不只是指工作压力。在工作上,由于新来,语言交流有问题,而且又缺少本地加拿大的工作经验,难免找到工作需要时间。而且有很多女生最后不得不去工厂打工,最怕的是那种夜班。随之而来的的就会面临许多的生活压力。单身的,尽管花费少,但是太寂莫了,有苦又没处诉。夫妻的,本应该好很多,但却发现很多小两口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选择分手。情况有很多,但大部分是因为工作没着落而引起的纷争不断。有时候也想想,如果工作,生活在加国还是很简单的,但是没有工作的话,1:7的花费确实不一菲,但有时候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比如孩子带回国内,不舍得,放在这里自己照看,又少了收入,又没了前途,请父母来一年二年还好,日子久了,对于新移民来讲经济又是负担等等都是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引发去留的问题。其实后来才发现,缘于根本是自己的不独立,特别是已婚的,最容易麻痹自己,有时候会寄托老公找到专业工作就会有好的生活,但是万事都是变化的,或许老公找不到专业工作,或许有些其他的事情,女人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给自己一个未来,让自己看的见的未来。不管将来在加国发生什么事情,自己都可以坚强的面对,而工作就是最好的支持。当然,谁不想有工作,甚至好工作,有时候会经常抱怨,但是我想没找到工作总是有原因的,也许自己的技术有待提高,也许自己的经验不够丰富,也许是自己的简历不够吸引,也许是自己的求职准备不是很充分等等。只有当你站上一个新的台阶,你才会看见更多的阶梯,看见更美的风景,所有的烦恼也都将是一段往事而已。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多伦多--洗衣记   $ N' r" N/ R0 E* }% C
- q4 X* h( ]$ T2 ?! w( y
--------------------------------------------------------------------------------0 Y9 a( Y6 S/ p4 P) p$ M$ v; X
3 f/ j8 |. a% n. j" A, W3 S1 O
* V5 N9 C/ r7 @+ v6 W

3 A4 H% ~6 E8 y4 J2 {宝瓶酷儿
( A% P  ]4 @$ E6 A; R
2 w5 X7 X, j9 e2 v& x+ f8 N) k" ~: ?. A

' B( N7 L% K. [5 L& w1 E看过“六人行”的话,应该记得瑞秋和罗斯的第一次DATE就是一起去洗衣服呢,里面的场景在北美随处可见。住在公寓的话,都是使用公共洗衣机,原则上讲是不准在自行租用的公寓里使用私人的洗衣机。在马路边也可以经常看到有洗衣店,摆着一排排的洗衣机使用。公用的洗衣机容量很大,可以洗很多很多。通常你要备二个25分,一个1元的硬币,使用很简单,把不同的硬币放在洗衣机上规定的槽里,然后选择你要使用的水(热水或是冷水)即可。一般20几分钟,由于是自动的,你就不用管它,到时回来收衣服就行了。同时也有烘干机,价格同洗衣一样,但时间要久,一般1.5个小时,我用了几次烘干机,都是没烘干,潮潮的,所以后来干脆我洗完后就直接带回家凉了。
4 o* E( b4 r# u1 ^' K3 F& h: C$ l3 i0 Y& F
我不喜欢大家共用一个洗衣机的感觉,特别听说有些人把拖把头或是袜子都拿到公用洗衣机洗,想想就感觉恶心,而且有些衣服因为怕串色,根本不能一起洗,而分开洗,又很浪费钱,所以后来只有大件,外穿的衣服送到洗衣房洗我,其他的都在家里洗。其实在家里洗,也不方便,因为卫生间没有专门下水的槽,如果洗东西弄在地上水都不好处理,所以有时候干脆就坐在浴缸里,坐着洗衣服,但很累的说,而且弄的两脚凉凉的。所以到后来就有了买洗衣机的想法。 7 A- |0 N4 L; r

! v# {4 ]/ H( T4 W4 `
2 T) W6 S  |' [3 X  b
' O+ y2 W6 I; h8 p因为公寓是不让用私人洗衣机,所以不能买大的(大的搬家也不方便),所以就买了个海尔洗衣机(国货,还是家乡产,其实就是海尔小小神童)。我在大商店里没看到有海尔洗衣机,所以是通过网上查到的一个海尔洗衣机的代理点,价格是340CAD,如果送货的话还收20元送货费,地点在DOWNTOWN附近。我租的是一个主人房,有半个卫生间(不带浴缸的那种),但摆个洗衣机不成问题,但房东说有可能会查,所以一般在晚上八点以后我都不用。有了洗衣机真是方便的多,一次洗个二三件,还不怕串色,而且可以勤洗。所以这个钱是一定不能省的,在网上论坛二手买卖里有时候也不难看到有卖二手洗衣机的,价格就要便宜好多。
; x( b. p- X- d' d' B9 I2 ]0 {0 Y8 z+ D. m4 t& @4 z! ?: D. Q
- Q) g  ?/ @2 Y7 `7 a

6 ]. B4 m: Z5 [8 w$ v7 q7 B* _* E如果你住的是HOUSE,洗衣服就要看房东怎么样了,如果不幸碰上穷房东,洗衣服就有很多限制,但如果住的是CONDO就好多了,因为CONDO和APARTMENT都是不用再交水、电费的,所以你怎么用都可以。衣服洗完后很少挂在凉台上,所以通常是挂在家里,这里的挂衣架一般在11-20元左右,便宜的质量太差,老晃,贵的质量要好些。
  o% j% d; M# d, W9 B6 ~
0 n' d  e# l/ w7 U/ ]% z3 s: j4 R( G# Z- G

3 _1 m* Q5 D- O我很高兴不用把有用的时间放在洗衣服上,感觉放松和解脱了好多,而且也方便了好多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多伦多和同乡、同事、同学吃饭   $ C" {: L3 e. C4 [+ G
# j+ \2 z8 F. _* {0 P
--------------------------------------------------------------------------------
+ ?* P: \6 Y9 V4 t4 M" W ( G8 B7 t* T1 W3 x9 k4 K$ O5 p" P

7 o/ V$ x* X! J) q' o
# _) z$ t/ K' F7 ~. J* X  Q- |, c无论是同乡也好,同事同学也好,在中国的时候一起吃饭,应该是件很平常也没有什么不同的事情。要么公款, 要么朋友中有签字权的买单, 要么怎么怎么, 总之吃得不少,自己掏腰包的不多。 4 N$ ^5 Z: _3 v4 b& \

6 t% S% f5 X- Q9 A/ ?2 X4 V0 g如今在多伦多,吃的次数少了,丰盛程度低了,酒几乎见不到了,反而次次见血,每每到肉,也算是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吧。
& |) y" Y1 g. `+ m. W- V$ V" Y5 y4 ]" g' u
早就听说过AA制, 也实践过几次,但是用在同根同俗的同乡身上,总是那么屡试不爽。所以同乡之间的聚会,一般来讲还和在中国差不多,这顿饭谁买单,在大家启程前基本上已经有了共识,如果都快要吃完了还没有达成默契,那么一场买单争夺战在所难免,好在多伦多的本土老外们早已经中国化了,所以就不见外了。 ( ]" ~" l' ~; I) j  X: e

3 j. C  A# ]. E6 F不过结局也绝对不会是各掏各的,那样的话估计就没有下次的聚会了。而落败者总会以一句:“下次我请!”为大家铺土艘桓雒篮玫你裤剑迷诖蠹宜疾换崾逞裕?不久的将来总会有一次同样的饭局来了断这笔欠账,总之一个也不能少,同乡之宜也在这样的游戏中蔓延着。 & c$ t4 y% |7 ]

( I/ o+ f# W/ j, _# b: S同事的话,当然大家移民的时间长短不一,不过大多还是认同AA制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好像能够一起吃饭的机会并不多,中午时间短自不用说, 下午一到下班的时间,有忙着赶路的,有急着回家的,除非提前N个月约好今天有活动, 否则的话基本上是上演不了这场东西方文化的遭遇战。
+ a+ M8 m/ S  c# m) O0 t! R3 m
+ H. a/ y/ t3 E/ I好在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和同事在一起共进晚餐,如果以前没有共进晚餐的经历,这个时候就要在请客和AA之间徘徊一下了,别人想不想我不知道, 总之自己是考虑了这个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太不浪漫,尽管同事中有数不尽的大美女,应该花时间去增进一下友谊,尽管有太多的不应该, 我还是考虑了这个让人扫兴的问题。曲终人散的时候到了, 东西文化的激战时刻也就到了,既然都是中国人,自然会有同事说:我卖单。当然我会说:那怎么可以。不是客气,那是真心话来着,但也没想过要自报奋勇来承担请客的重任,总担心大家一致通过可就下不了台了。
) }8 ^3 L) W7 Z& P& @/ R/ M0 G
& Z, J7 P( Y% q9 c5 s于是出现了就地分赃的场面, 账单拿来, 数学好的把账单除以人数,小数无论多少都往上入,每个人多掏一些权当小费了,那种哗啦啦亮出银子,收钱的找犊的忙作一团的场面,也别有一番趣味儿。 . ]2 g+ G4 c: T( N2 s" _& G+ J0 n8 q
: M2 z# |! u) ^# x
同学之间就简单多了,期末考试结束了, 教授提议聚一聚,年轻好热闹的同学们自然乐此不疲。吃饭的形式自是差不了多少,只不过绝对不会有人对付账的问题有任何的疑问,即使教授自掏腰包,也是理所当然。
* g) ~0 E0 W* h/ F6 k$ k) [0 l
# ?8 U! a4 Q2 H; t" o大家齐齐坐下,服务生就像教授上第一节课一样,逐个问你的名字,然后今天你所有的个人消费就记在你的名下了。没有了这个问题的困扰, 该聊天的聊天,该撒欢的撒欢,酒足饭饱每个人会收到自己的账单,如果这个时候谁站出来说他卖单, 大家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疑问。
7 i6 s3 J. P" \  q& B, y7 Z# `& ~$ l
从同乡,到同事,再到同学,实现了从请客到AA制的过渡。如果说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表面上而言,最大的区别就是:请客的话,地主的热情应该表现在,不是每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剩的多少不一定,但一点不剩可能显得主人不大够意思。而AA制每个人自掏腰包,量力而行,桌子上也绝对不会出现剩下一大桌子菜的场面。 - S4 z2 ?& I9 a

0 x) G* J: J$ l0 \- F$ I这一点对于我们资源相对紧张的中国来说,是值得引进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是大多是公务应酬,或者是公款吃喝,考虑这些就有点精神病的嫌疑了。
3 z) ?2 Z( i4 v& f) s9 ~
, q" Q9 c# k( ?AA制。一般人认为这是文化的不同,而实则是对私有财产的尊重。16~17世纪时的荷兰和威尼斯,是海上商品贸易和早期资本主义的发迹之所。终日奔波的意大利、荷兰商人们已经衍生出聚时交流信息,散时各付资费的习俗来。因为商人的流动性很强,一个人请别人的客,被请的人说不定这辈子再也碰不到了,为了大家都不吃亏,彼此分摊便是最好的选择了。这种习俗,因其浑然天成、最大化地保护私有产权而由“公共知识”演变成了“交往规则”,请客过程不再有任何产权界定的含混性。 ) F; K) }2 y& t6 X/ N' e) P
. \& F  Y' D  E0 L2 o9 `. A
从这一点上来讲,说明中国人传统上或者是历史上,应该是活动范围比较小,或者历来由于各种政策的限制,百姓居所户口相对稳定,流动性比较小,所以朋友熟人圈子也就稳定,吃了这顿绝对跑不了下一顿,不存在一辈子就见一次面的可能性,再加上“行侠仗义”之类的褒贬之词的烘托感染, 你要发明出个“AA制”,至少你的老爸老妈就要把你踹出去。
" k. o( Z# q  l% C: _6 y  @
# ^! ^' w5 m9 W/ A, Y在多伦多是各种文化交汇的地方,如果谁告诉你他经常出席各种宴会,不用羡慕, 他是自掏腰包去的。君不见各种协会社团的庆祝宴也好,欢迎宴会也好,启事广告的最下方,都会注明餐券的价钱。所以,有人请你赴宴, 到时候又让你掏腰包,千万不要怪人家, 是你自己入乡不随俗。
大型搬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8 03:05 , Processed in 0.16501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