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又迎来了寒冷的冬季,而冬天正是降雪的集中期,于是也又到了考验驾驶员操控技巧和爱车常识的时候了。说到冰雪地面行车其实驾驶技术仅是一个方面,而整车的性能和轮胎的选择也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冬季轮胎的选用以及使用。 4 ?; }; L" }4 V2 N
' I1 X5 T9 a% r4 L8 { ■轮胎的分类) _+ M, Z+ a( @* }; c9 B
" r1 l; }3 A- E 通常,汽车厂家在车辆出厂时给车辆装配的均是All Season(全天候)的汽车轮胎,这种轮胎应付一般常见的路况在正常驾驶的情况下都没问题,所以四季皆宜。但性能其实是折中了夏季胎和冬季胎的特性,所以要想得到出色的驾驶效果还要使用专门的轮胎对口使用。 5 ]: z; ]+ o: n6 P. y ]0 l+ Z" H
比如专门开发的“雪地胎”有很深的胎纹,但也只有在低温、冰雪路面的时候才能表现出附着力佳的优势,热天在水泥路面上的效果就差多了。5 k: H9 [7 C! n A2 S! D
$ X9 A$ v' h& q. f! g8 n$ k# ]) i 一些四轮驱动的越野汽车在出厂时多配备的是Mud Terrain越野胎(简称MT胎,是泥泞地专用胎)。MT越野胎的胎纹很深,且胎纹间的排水沟很宽,这使得轮胎的实际接地面很小,能咬住冰雪或泥泞的路面,所以性能有颇佳的表现,但在水泥公路上行驶时不能有效过滤路面噪音和振动。 # X' ]2 w: e6 X. `5 A7 s. ^3 W+ Z+ t: Q C- M% }
还有一些扁平宽面、较宽的轮胎更适合竞技用,这种轮胎在转弯时的稳定性不错,干地制动时的抓地性也很好,但日常驾驶时的舒适性就稍差了,且在强力冲击下(如经常上台阶、停车时挤到轮胎)容易鼓包,价格较高也是不适合日常使用的重要原因。 # E2 {( w6 I; H* A0 e% b: D T7 P5 Z- k# u% H% A! a2 f3 T" f
■冬季用胎- H; |' P4 ?$ D) l0 J/ h
+ @% w ?3 g: e! |' j L6 h
大多数人认为爆胎只是夏季才会出现的问题,其实不然,冬天如果对轮胎使用不当一样会有爆胎的危险。一般冬季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车辆行驶在路上遇到外界异物的撞击或被割破,形成爆胎;另一种则是轮胎亏气发生的爆胎,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现在的家庭轿车在出厂时装备的基本都是子午线轮胎,其气密层和外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内胎,所以在意外扎胎时轮胎内部的气体不会一下子漏光,而是慢撒气。但当气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胎面两边的变形就会加大,胎纹发生过度磨损,胎体最终会因无法抵挡过度的压力而扭曲变形,最后就导致了爆胎。 ) |- ?1 y7 J& d ) K8 K4 U! G Z/ J# T I 所以,无论什么季节都不能忽视对轮胎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轮胎是否有扎钉、被割伤、气门嘴橡胶老化、开裂等现象,发现后及时进行修补或者更换,防止亏气行驶;由于北方的冬季多伴有冰雪,所以在有冰雪覆盖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尽量避免轧到钉子、玻璃、干枯的硬树枝等凸出的异物。频繁的上下马路牙子,也是导致轮胎非正常损坏的诱因。 ; y+ V9 R1 J% T! w5 ]- S" e; v+ R/ E3 ~# w7 J" k
另外,由于各厂商对车辆前、后轮胎的充气压力标准不一,因此用户应按照使用说明上的规定给轮胎进行充气。胎压的测量必须在轮胎常温的状态下测量,热胎状态下测试出的结果是有误差的。 - n: F1 k ~* C" [; i4 |' { 6 A7 D2 h" i$ L ~. { 对于后轮驱动的车辆,大部分驾驶者的印象是操控性好,但如果在冰雪地面上行驶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由于后驱车不像前驱车一样,有发动机、变速箱等机械装备压着,所以后轮驱动的车在冰雪地上的附着性能相对较差,加上转弯时后轮本来就有和前轮对抗的特性,所以后驱车比前驱车更容易在冰雪路面打滑、甩尾。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更换冬季冰雪路面的专用轮胎;二是在后备箱里多放些东西,以加大后轮负重,这对改善轮胎的附着性有些帮助,不过也会多费些油。 7 q; i- t2 P3 Q3 e5 D- q+ J" M 6 T |4 d; `5 j ■读懂轮胎标识 ; {9 H$ j5 N3 { r2 {$ e7 j) N& P; d+ d+ U
以配备了P185/60R14H的捷达轿车为例∶P指轮胎是为Passenger Car(乘人轿车)所设计;185指轮胎的胎宽为185mm;60指轮胎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为60%;R指该轮胎为子午线胎(子午线胎是相对于斜交胎而言,现在普遍是子午线胎);14指与轮胎相配的轮的直径,这个尺寸的单位为英寸;H表示该轮胎可承受极速为21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