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22-1-7 20:51 编辑
% y5 O0 j3 T. R# `
/ q1 o9 u: A) a" b6 Y- c“文笔荟萃,谈笑风生”——启功先生。
( Z! z$ N C- k8 v/ b+ u! G" U& p, c" \; M
启功先生的诙谐,若没有点知识面还真不明白。有一次,启功先生去看一位老朋友,这位朋友是个老教师,著名历史学家,两人之间经常开玩笑而不介意。不幸的是这位教授得了膀胱癌,只好接受切除手术,术后大家都去探望,都是说一些劝慰的话。" j1 H2 d( y. w! c4 P
' |* a% f: T" Y: N; {0 Z1975年 启功先生在小乘巷
( U9 @# u) l7 `其实,这种话说多了,病人反而不见得愿意听。启先生去探视的时候,见面反而说:“祝贺你啊,这下你更像太史公了。”历史上著名的太史公就是写《史记》的司马迁,曾经接受过宫刑。这位历史学家听完后不由得哈哈大笑。
9 I. O/ h6 E6 m! W# J7 ^9 M8 A) V6 L三 陪
% Y# I7 D# E& D c6 n7 d) ?
; ~1 E7 D1 T0 S: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某些领导附庸风雅,出行或参加一些活动喜带诗人、书画家作陪。或问先生曰:“此有说乎?”答曰:“有,此谓之‘三陪诗书画’。”问:“若以此五字做上联,请拟下联。”先生迅捷对之云:“一扫毒赌黄。”对仗工稳,问者惊讶之余,问:“作何解?”先生乃正襟曰:“此事久之亦可成瘾,一样危害个人及社会,我辈能不戒之!”
8 D; S% e+ P. A" k1 O$ K I9 Y, Q1 p& b
不 急
9 |* ^: H# R* q+ V5 x+ V在启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 h" Z" r. {: l( G/ [
K' @4 S- Q6 e/ K# G5 |
部长开飞机% Z, s: A, I0 \5 i
中国书协换届,启功先生推荐某先生出任。有人不解,问他:“某先生会写字吗?”启先生反问:“航空航天工业部的部长会开飞机吗?”, Y8 w$ c" s9 |* a* H/ S' v
! H' d& l: T( ]: t8 D% Z0 S' T胡 言
" f9 L" o/ H* y# K6 }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 I4 u, r# m; Q
! W: I& q/ a2 a0 P( U% T
不花钱也行
3 \- J7 X: k/ [& {! |9 d启先生与一个朋友到无锡游览,朋友用高价买了条丝绸内裤穿,并对先生说:“虽然很贵,但穿着真舒服,真轻便,穿上就跟没穿一样。”先生应声说:“我不花钱也能得到这样的效果。”
: Y# x2 O; T3 B% Z8 z; r$ t8 k) ~% w. B6 o- J6 L" B1 o
倾倒之印
( g) O { a5 b- K一次,启先生为别人题字后,照例落款、用章,不料钤印时颠倒了,旁观者无不惋惜,也不便请先生重写一幅,只好劝慰:“没关系,没关系。”先生笑而不答,又拈起笔在钤印旁补上一行小字:“小印颠倒,盖表对主人倾倒之意也。”于是举座重欢。
/ y! t7 G+ t+ z2 T1 q8 B% N
$ F) g! u2 a7 s2 W' j+ A挂上与扮上
! P! s* n; V L启先生曾云:书画家的水平究竟如何,最好的检验办法就是把他的作品“挂上”。这就好像检验一个京剧演员,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扮上”,他究竟够不够“角儿”,一扮上就看出来了;是不是书法家,一挂上也就看出来了。
N. Y, A# B O7 H
. |) q8 E Q1 U- h; g5 A( L妙解执笔法' ^7 k, q( g4 w& ?3 p3 T/ J
启先生讲课时,曾有人递条请教执笔法与书法优劣之关系。先生说:“以执笔法论断书法孰优孰劣,最难服人。譬如上街买包子,你只看包子质量,管那厨子是站着还是坐着捏,是五指捏还是四指捏的呢?那厨子出来说‘有时站着,有时坐着,我是用左手三个指头捏的褶’,你还买不买?左手三个指头捏褶的包子立马就不香了?咱们得先搞清楚是吃包子,还是吃手艺?四指还是五指握管,都各自有些道理,但最终看的是作品水平。” J" h$ Z' x S% x5 P9 W9 K8 N- X
; ]* S0 ?9 O# ?: u纸笔上下功夫) j" N7 X$ M: G# u
有人问“不择纸笔”与“是否定要用上等纸笔才能出好作品”的问题。启先生说:“上等纸笔可能会有一些帮助,但不绝对。历史上不少国宝级书画都不是用当时青镂麝璧玉楮龙盘(笔墨纸砚)写成的。在纸笔上下功夫,不如专注于自己的内外功,一是储学一是磨砺。没听说吊嗓子一定要到天坛吧?那戏班里练压腿,也没听说要用金砖吧?……功夫到了,要正式粉墨登场了,置办点行头,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登台砸了戏牌子,跟观众说‘在下唱得不好,行头是梅兰芳用过的’,管用吗?”
" h3 X4 V+ x0 ^7 }2 U) c) J% {( L; \5 u9 _
鸟 乎
3 T9 L4 _+ s" b; z$ l% f. v亲朋好友见到启先生总是关切地问:“您最近身体如何?”先生常回答:“鸟乎了。”“何谓鸟乎?”先生则笑眯眯地答道:“就是差一点就乌乎了!”
_9 V* C# I: d& C# G: e! Y
$ U. m% C$ D; [, s: f7 R! R不拨“自倒”3 y4 k& \0 T. K$ L
在北师大校园内,师生们尊称他为“博导”。博士生导师启功便笑着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
$ p9 K8 `9 |. X+ x% x4 c4 c; P
3 U o' T$ _* e% u) M- R3 }1 k+ J你冷我不冷
% ?. ]" ~/ B$ k西泠印社在赵老逝世后,公推启先生担任社长。某年印社举行例会,启先生与中国书协某位领导共同与会。会上启先生发言,自然屡屡提及“西泠(líng)”如何如何,不料那位书协领导却在一旁好心地为启先生“纠错”,小声说道:“是‘西冷(lěng)’呀。”殊不知是自己文化不够出糗。启功听后应声道:“你冷,我不冷。”
8 N9 y; |. {% q2 e1 V% j0 ^) p) G d" ^2 s q
就差公厕找我题字
: w( D0 A" y' @ J' K启先生书法声名鹊起、风靡全国后,到处都是他的题字,机关、学校、商店、风景名胜,随处可见。有些很小的单位也找先生题名,以壮声威,假冒的题字也随之而来。然先生尝言:“我最爱题的还是饭店、饭馆,总可以借机吃它一两顿。”又自叹道:“就差公厕没找我题字了。”0 h3 @6 R- R& D* s) q- f: A
8 _9 m, M2 N- `
发 酵- R/ r! k5 d' v G
早上八点半一位友人去启先生处,见先生坐在单人沙发上,正在吃早点。脚上没有穿袜子,脚腕显然有些肿,见友人进来,慢慢举起手招呼。友人问先生的脚,先生说:“发酵啦。”
9 p; o' Q; Y4 ~: I
; r3 T+ m( l \- s% j, a+ B+ ]痔疮与口疮" V* ^1 P6 I; b
某饭局,有人闲谈起治病的窍门,云:“有些外科肢体上的小病宜于将身体倒置,如腰疼者可以多倒行,又如长痔疮者可以每天倒立若干时间,则肛门附近的瘀血便可散开。”听至此处,启先生不紧不慢地笑云:“痔疮倒是散开了,该长口疮了。”一座为之喷饭。
) m# G; i. r1 G# X. b! Y" J7 |/ H8 ?1 `, O% O0 H+ d# ^4 E
看完请回
% Q' \" }& z) q- i2 @* l$ Q一位画商到启功先生家叩门拜访,想得到老人一件墨宝。但此商人誉甚不佳,启老久有耳闻,便走近廊前,打开灯后,隔着门问商人:“你来做什么?”商人说:“来看您。”启老贴近门窗,将身体不同方向一一展示给对方看,然后说:“看完了,请回吧!”画商有些尴尬,嗫嚅着说:“我给您带来一些礼物。”老人幽默地说:“你到公园看熊猫还用带礼品吗?”
( }8 C ?6 w2 v- h7 S# m6 ~" N' `# L5 l1 \( N# @
棺 材* `, M% p; }, [7 V
有一次,一个地产商准备好了笔墨纸砚,非让启先生给自己的楼盘题词,启先生脸一沉,道:“你准备好了笔,我就一定得写吗?那你准备好棺材,我还往里跳啊?”一句话,在场的人都乐了。8 V9 g$ e% b# w3 F, L* A4 J$ |
" I+ Y- V; S' q% [+ f% R) T, K给活着的人建纪念馆
4 P) x: u' x, H' {; S$ \一次,李苦禅的儿子对启先生说,他曾在济南街头碰到一位友人,这位友人拿出一幅李老的画,问他是真是伪。李苦禅的儿子说:“那是父亲李苦禅纪念馆建立时,我家捐给纪念馆的呀,怎么在外面给卖了呢?”于是,先生对他说:“时下流行给活着的人就建纪念馆、艺术馆,我可不要。给我设个厕所大小的屋子,倒让我捐出多少多少作品,明儿我还没死,这些作品全在外面卖了!”
9 q: Y1 |" u$ W+ [8 P6 r- q5 O' @
3 y4 B+ z, ^: y/ q& I2 h您姓阎吗?& [( A4 c) ?( f
有人来访,见到启先生就说:“您老精神真好,一定会长命百岁的。”先生立即反问道:“您姓阎吗?”问得来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先生又徐徐道来:“阎王爷才知道我能活多大,您怎么也知道?”说得来人与在座的都笑了起来。
! I0 G x7 H/ W& |7 i
# q- t4 f+ B1 D6 L2 L出与进9 M) R; r! x2 p" V! n! F: k1 Y
某客人来到启功先生家拜访,进家落座后,先生照例礼让茶水。客人见先生年迈,为免劳顿,便紧张地客气道:“您老别麻烦了,我出门不喝水的。”先生应声道:“你这不是‘进门’了吗?”客人顿感亲切。
: u( D, m6 J- H/ P6 H( S
+ v! G! m. g: A; a7 m& j" a7 o& o* T与吃肉无关' i: t2 G3 s d
启功先生有次去医院看病,护士拿着装有他血液的试管不停地摇晃,启功先生问:“你为什么摇晃?”答曰:“您的血太稠啦,不摇就会很快凝固,您要少吃肉啦!”恰巧,此时赵朴初先生也来诊病,赵老说:“吃了一辈子素,现在也是血脂高。”这下让启老抓住了“反击”的证据:“你看,我说一定和吃肉没什么关系嘛!”
) M5 }, r3 `" @% }0 x1 m' |; Q& a
3 Q$ J8 f V. k, c苦中取乐吟诗词
$ p: }! D% Z4 c8 j# _% U5 D8 F% x
3 D" v& j: g0 d2 j/ H启功先生患有美尼尔氏综合征,发作时眩晕、耳鸣、呕吐,但他却能在苦中取乐,戏作《沁园舂·美尼尔氏综合征》词一首:6 ~ m A; } t
“夜梦初回,地转天旋,两眼难睁。忽翻肠搅肚,连呕带泻;头沉向下,脚软飘空。耳里蝉嘶,渐如牛吼,最后悬锤撞大钟。真要命,似这般滋味,不易形容。明朝去找医生,服‘苯海拉明’、‘乘晕宁’。说脑中血管,老年硬化,发生阻碍,失去平衡。此症称为,美尼尔氏,不是寻常暑气蒸。稍可惜,现药无特效,且待公薨。”
" L2 y+ |* P- z% N* ^7 E0 {启功先生颈椎病发作时进行牵引治疗,本是一件令人十分痛苦之事,可先生却以一首《西江月》打趣:
5 Z1 Z; M$ m) t“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牢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O4 I! ^ L- B W% V
又一次,启功先生的晕病发作,医生给他输液治疗不见好转。他在感慨之下,吟了一首《渔家傲·就医》以“抒怀”:6 o. m+ F) V0 w0 T
“眩晕多年真可怕,千难苦况难描画。动脉老年多硬化,瓶高挂,扩张血管功能大。七日疗程滴液罢,毫升加倍齐输纳。瞎子点灯白费蜡,刚说话,眼球震颤头朝下。”8 v/ h H1 W9 ~' Y& x
a' Y) ^3 b! H; s0 j* w
自撰墓志铭
! G0 e3 v$ d/ e& m9 o$ C; G9 S在启功66岁风头正劲之时,他撰写了一篇《自撰墓志铭》,27年后,墓志铭最终“镌刻”在他的墓碑上。全文如下: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 p9 H# S% M7 D
3 A/ o$ @3 p' u6 n5 ]4 j; u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kJPPtTFwoEOSTZxaB4qbQ
* D. I7 V2 A) I5 q
4 |" O5 L0 e$ \) @6 [( Xhttps://toutiao.china.com/s_ayjr ... 20107/40834126.html8 _2 v( f+ r; o, T" k7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