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2|回复: 2

[学书论画] 蔡文姬《述石室神授笔法》:“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9-2-8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蔡文姬《述石室神授笔法》:“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T9 c4 N2 A4 u" ~

1 j! d, G7 j8 Z0 Y# z( V! ?( `' A       写书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行笔书写的过程。行笔的快与慢,直接会影响道我们书写的效果。在古代书法理论中,专门把这种行笔的快慢速度称之为“迟速”。8 ~$ C9 m, M. v6 r8 A# i. F5 e
: ^) M9 q& b' M
实际上,在其他艺术领域中,比如音乐,也存在这样的“迟速”,习惯上称之为“节拍”或者“节奏”。这样快慢速度的互相搭配组合,不仅仅在艺术中存在,它在万事万物中都是存在的。比如人一生成长的速度是不同的,这种成长可以分为肉体的,心理的、智力的,青少年时期,肉体生长速度比较快,以后会缓慢发展,到最后快速的衰老;而人的心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智力发展也是经过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
& i1 [5 i+ G5 \# _0 i1 A) b! b& `% e5 H& h( O+ t5 |; d
万物皆有节奏,书法也不例外,书法的行笔迟速直接影响书写效果,所以,行笔的快慢也是我们研究书法用笔、钻研书法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规律性的东西,不能够随意违背它。影响行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笔法规律以及运笔规律。
$ E$ y5 |. O/ }, a& X. s# l% ]9 n; c% ?$ q! E
行笔迟速主要影响的方面就在于字的形制、神采。- v- u9 D& V, X9 s! V

/ n( K$ }, |# c东汉蔡邕著有诸多书法理论著作,对于书法的迟速问题做了很详细的讲解分析。而他的女儿蔡文姬在《述石室神授笔法》中说:“臣父造八分时,神授笔法,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 n) m4 X5 Z! R4 R- z8 L! N$ |# a4 \" s! I, y0 M- F. W( g( v
这里说的疾涩,实际上就是说书法的行笔快慢,但是这两者之间又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l' U# X' f6 Q

6 D' S0 D! Z: y; R7 A1 ? 疾涩并不仅仅是迟速、快慢这么简单的事情,它还有其它更加深层次的意义。清代刘熙载在《艺概 文概》中这样说道:- `7 N- K! O5 Y! f0 r
, S/ B* g( G, H. Y$ t" X$ X
古人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以迟速为疾涩而能疾涩者,无之! 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涩法与战掣同一机窍,第战掣有形,强效转至成病,不若涩之隐以神运耳。7 {; d, _+ }: e+ b. N( c) m) |: f
- R4 |0 ?. _2 Y
刘熙载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书法理论家,他熟知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著作,但是也熟知用笔作书之道。刘熙载一开始就点明了“迟速”和“疾涩”之间的区别。涩,不是说写的慢就是“涩”,疾,不是说写的快就是“疾”。他们之间的区别点就在于用笔的方式、笔锋的方向。5 d$ t% D( @# z# B7 F5 J+ O2 h
7 Q7 i8 D& s" u& g8 I4 F; I/ V
接下来刘熙载详细的论述了“疾涩”的方法,即每当我们要写书法的时候,就要想象这样一个场景:5 J3 \9 r: F4 k9 s9 f: Y+ ?

$ |+ O0 d4 K5 `8 f$ L就好像有一个物体在阻拦毛笔笔锋的运行一样,这个时候就要拼尽全力与这股力量相抗衡。这样的话,就算是你不想要涩笔行书,也自然而然的就涩笔行书了。
4 R7 O# v; S2 s8 S9 k6 j. R5 |: ?1 |7 l' x: I2 `( U7 _  ]9 q
实际上,这就是在利用毛笔、墨汁和纸张这三者的关系,营造一种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或者是因为墨汁的浓淡而产生,或者因为运笔的中锋而产生。
5 @( F$ C8 `% y8 a* b# ~6 T1 ^  B; R) u5 ^! L
因为有了这股阻力、有了这股摩擦力,所以看起来行笔的速度是人主观上想降就降下来了,但这是因为摩擦力、阻力而降下来的,不是人主观故意放慢速度的。主观故意放慢速度的“疾涩”,其效果只能是墨汁湮湿成一团而变为墨猪,臃肿不堪。5 x/ k5 a- ]5 Z7 K, j5 P. q' h( U

3 q# y3 p6 E: {3 o) D  l% O! x9 I具体来说,疾涩在书法书写中的实际运用是互相搭配,相辅相成的,并不是单一的都是用“疾”笔书写,或者说用“迟”笔书写。3 Y2 \# Y  E/ z& L

% m! ~) @% m  V2 T8 _东晋王羲之在《笔势论》中说:; q0 J' d$ D$ _: J% j

0 J2 o+ y- r4 Z6 I6 O$ e& M& Q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急?至如‘乌’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之脚急,斯乃取形势也。+ P- o5 [: d; n3 n- F; `

5 R2 \3 v! f& I2 h  u. b" @王羲之在《笔势论》中详细的举了一个例子——乌字的书写范例第一笔的“点”要写的“急”,而余下几笔“横”“竖”要写的慢一些, 而最后乌字的横折钩的“钩笔”要写的快。这实际上并不是王羲之一个人随随便便说要写得快就写的快,说写得慢就写得慢,是依据笔法形势而定夺的。: C6 c1 P$ D4 g6 Q4 x

# {3 C  ]5 |) Z! _( H/ Z所以,只有讲究运笔的节奏,掌握运笔的疾涩、迟速、快慢 ,才能使得中国书法更合乎法度要求,更符合法度规范,更适宜笔法形势。3 L' b3 X' \( `' G5 i$ S7 Y

; d8 L3 @4 l5 Z本文为松风阁书法日讲原创发布,未经授权转载、洗稿拼凑者,视为抄袭,朋友圈分享除外!6 Q+ q' {, {( K. Y  Q

3 P* E; o# _9 n/ M$ L+ s听说点击了“好看”的网友,写字都变得好看了呢!& [2 w  n6 k1 T( \+ Q* a3 f

- i+ |- o+ y7 h4 }' A链接:http://kuaibao.qq.com/newsDownLo ... ct=309&_dpcdn=1
6 ^5 r7 y4 Q0 l4 x
IMG_7828.JPG
IMG_7829.JPG
IMG_7830.JPG
IMG_7831.JPG
IMG_7832.JPG
IMG_7833.JPG
IMG_7834.JPG
IMG_7835.JPG
IMG_7836.JPG
鲜花(646) 鸡蛋(0)
发表于 2019-3-3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9-3-3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J0 s( Z7 J) ?" p1 r% y#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30 20:45 , Processed in 0.09803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