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国画大师重阳节题材的绘画
: P1 P- F$ d G X* j! u1 g, V. _/ I/ Q: v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重九节”,按风俗说又常常被人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老人节”等。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聚会饮酒、赏菊、绘画、吟诗的日子。) G- L8 v3 v8 {+ o4 T
; V8 S4 [; g4 x6 K, R古往今来以重阳为题材的绘画流传下来的不少,绘画中的重阳节是什么样的呢?5 m; p% j; w+ g& k3 K
) C. O5 k+ Q; R! m0 Y重阳习俗之饮菊花酒:九月采菊酿酒香,来年开坛又重阳。畅饮何必陶隐士,难得佳节入醉乡。
: h$ ]& x1 \: I; W, {( s( n" |
% y! c( z; {0 Q中国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等单数定为阳数,九为阳之极。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九九重阳,故而叫“重阳”、“重九”,又称“重九节”。同时“九”和长久的“久”谐音,有了长久、长寿的意思,唐代时重阳节又被称为“老年节”、“老人节”。
I: V) A, O W/ Y g2 r7 H7 Q2 x3 n; L3 H0 T/ s# c! h
在传统的重阳节习俗中,包括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簪菊花、女儿归宁父母、射箭、放风筝、敬老等,其中,登高、赏菊等题材在绘画作品中尤为常见。6 w2 d4 |/ E: K/ w1 q$ Y
3 y9 j* L1 H4 O/ P/ T6 P; [' ~下面来看看艺术家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吧。
! P7 p. s# z/ |1 m; o$ @ Z: x9 F1 o( }4 F0 k
登 高
- r2 o' e9 C! l+ _0 i杜甫; k% `1 V3 ]: A# J8 L( p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k: ? |# w- N# R*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e0 \: x# B8 j: Q; ?+ ~( U; f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高。' M& ?% j: |# O( {8 m" b* n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 M" R2 [, O& c
( _" G$ d5 W% j/ ~' _# s+ R3 b【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而重阳登高也成为中国诗画中的一个永恒题材。
4 k% Q; c2 [; v/ Q8 H' K
! v J) i) w1 E: G: T: l张大千《重阳登高图》1 j7 K& X9 ]' b$ `" b% U
& Z5 x, B' u" u' r7 q例如张大千的《重阳登高图》就是以此为题材绘制而成,图中左侧山头有一位古装老人,正站立于一巨大盘石之上,登高望远,似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画面右侧,危崖直入云际。两山之间,是金碧辉煌的楼台、庙宇,掩映于古树长松之下。
% ?7 }0 \( _! L& y, J2 ]1 v! L
; k- q/ y" p1 f$ A# o8 C置身其间,顿觉天高地广,宇宙浩瀚,万千风物尽收眼底,表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重阳登高画面。这种登高望远,怀念亲友的情感在题诗和落款中有明确的记述:“书来为说济南事,苦忆关家兄弟贤,正是鹊华好秋色,明湖听曲更何年?”2 V! x9 U( d5 Z& d
! C7 Y8 L+ k2 K; t( U9 Q* v
# T' F0 o& W$ E4 D
北京风俗图谱——重阳登高
+ W% T$ V; J# r( L" h( c
2 t0 p5 }' j" Y4 k; [采桑子 重阳
) L* _# `& |) x: E8 W, d" n毛泽东) e! f( l6 z9 x* ~* h
2 ?5 a" n9 {5 L. \9 {% R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4 u3 h7 e( ]# G+ M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4 ~( K6 U' i) S; l; O( _; R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 o3 s, n+ S/ f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A$ f: W/ r$ i) ~9 v, |
$ X7 ]% B. R1 A# Q% ~【赏菊】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也极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画家们也常常以重阳赏菊为题材绘制作品。
; y$ ~! R2 q B, ?! B& M5 _/ n
1 E& Y. q5 Q- H! L. m4 O7 Z6 k( d ]在清廷画家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中,再现了宫廷嫔妃们九月主要活动就是重阳赏菊。
0 D2 ~# N" N7 M9 `
0 x$ u! z1 v5 d重阳菊花也成为画家们笔下的重要题材,例如清代张同曾的《菊花图》、李苦禅的《重阳佳节菊花开》等都是这一题材的绘画作品。) w# @: k. D% a& R- e9 }5 P
) h, y* Q# b; @% q4 W: G6 r" T c齐白石《延年益寿》
4 O5 j9 Y4 k2 z% F c8 L$ V; W- T' b% d9 U( G9 f0 x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之九月重阳赏菊& L0 Z( z4 r" `6 G2 G& G% S$ z
) p2 P0 v9 `, U' T( H
清代张同曾 《菊花图》% n. A0 Y. e( s! l$ \$ |. ?
; r9 t. t6 l$ ~3 `) Q
李苦禅 《重阳佳节菊花开》) C9 J- \8 C+ g+ ~! B+ K/ z
0 [4 f4 y- a8 J5 D9 y' O. D
在历代画家们的画菊作品里,很多题跋也会提到重阳节。: h$ X9 y2 J+ O3 W) `# N! R% w
% |5 V$ ~/ _+ G) {' K( @/ I t3 r) O
明代徐渭在他的花卉图卷中就题有:“忽报街头糕五色,西风重九菊花天”的句子。清代吴昌硕在一幅菊花图上也题诗曰:“荒岩寂寞无俗情,老菊独得秋气清,登高一笑作重九,挹赤城露餐落英。”2 v5 K- [( O5 f/ @& Y5 p& w
, Q# h6 X7 c; z; R同时,菊花也被人们称作延年益寿的花,有很多画菊花的中国画作品都题为“长寿”,齐白石有一幅作品就题为“延年益寿”,画的就是菊花。另外,齐白石93岁那一年,画了一张《重阳生日》给生于重阳的夏衍先生庆生,画面内容也是菊花。: T2 W# _6 E C' ~3 t% K p0 r
9 {8 j- q5 R% S" s
明代徐渭 《花卉图卷》
4 b+ e7 L; x$ e
8 d9 T1 {# x2 R8 E/ r清代吴昌硕 《菊花图》, s% _4 B( ?8 w" ]8 ~3 m
# E6 T' K9 g+ Q" V" F- a
齐白石《延年益寿》1 N! h5 S4 m8 G# c# W6 |& {
1 u% }" C$ Y! u! _ S+ D S
齐白石《重阳生日》7 u3 y7 C( g2 j9 n. H
- x3 D% U0 T4 f) `- Z
, [6 P. u( f' @. ]* V0 u; `7 H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9 d* Z% P7 A% c. H5 C _' x王 维
, ~$ G6 ?+ P$ ^* V! X& X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U: e* T5 C$ C( f4 W2 b- d# C0 W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O3 Y+ w' C% z6 ^9 \" Q
% K; x. r5 T9 E1 {& N& B1 E# @6 U6 h! n% ~# g ~
【聚会饮酒】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聚会饮酒,赏菊、绘画、吟诗的日子。出现了大量吟咏重阳节的诗词,以及以重阳节为题材的绘画。其中最广为人传颂的千古名句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Z4 N: U4 R/ b
' ~/ R9 c' M, M1 @$ L2 {9 T2 J, }
清初画家石涛也以此诗为引创作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图》一画。画中,两们友人席地而坐,面对着窗外的园子,远处的高山,喝着酒拉着家常,回忆着远方兄弟。
/ J8 R" p) l- s' p: H6 Y6 \
. f* v1 o. c# L, X1 q& P/ A清代石涛 《<忆山东兄弟>诗意图》4 Q3 T0 s3 Z4 `8 S2 I. e7 d' o
2 F; y0 j- s' ^2 @$ t$ _4 v# Z
: y7 x' o5 M7 [8 O《 醉花荫 》: d6 ^6 V S2 i- A4 ~+ I
李清照8 Z( h" u4 j3 L, H! i2 c/ \0 Q! `
8 X+ K) W5 U; n. v0 }% _' U' I; n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6 n3 z( I# Q" F) L5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C1 d0 C8 D* U7 `) m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I+ Z8 Y2 b P& B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k. Y# D V( }; M( G' c
! |' k5 M5 l0 X. d0 \+ F
4 b4 N2 i* @9 s【吃重阳糕】除了饮酒、赏菊、登高外,吃重阳糕也是重阳节的一大习俗。因“糕”与“高”字同音,也是步步登高的意思。
8 ?! C. K e. l; b( M" t; B7 O
0 A& s- @3 N. i' c W2 }: U到了宋朝,人们过重阳节时,除了要互相馈送重阳糕外,对于重阳糕的装扮也多有讲究。据《梦梁录》卷5《九月》记载,重阳节人们把米粉用糖水和匀,做成米糕,上笼蒸熟,出笼后,在顶上插一面小旗帜,端着给邻居家送过去。/ i5 i2 L- p S4 t
0 q. U9 w2 A& Q6 v: Q- [ a, W( Q为什么要插旗?不是为了好吃,只是为了好看。当然,除插旗外,重阳糕还有别的装扮,南宋三大将领之一的张俊重阳节送给宋高宗的糕点就是把它们扎成假山和盆景的样子。
; `2 Z0 @: }: P1 x( J7 k0 G6 |6 f% g y9 [) ^9 \8 s4 _" C
+ U+ D) D4 {6 z
到明代,九月重阳节这一天,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0 X, x* z1 W' c: ]0 q7 Z# u/ t& e4 A: `; v; s) {0 @, W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B2 L% p/ |) G5 j N1 d, g& c
1 j% H2 J- m" M% @: E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5 s+ X& g$ \- E- P2 D: j
/ P, l4 M/ r+ D W6 \+ a% [# C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O2H-5PljuequbODn4ME4A
2 p, I5 @8 O- D- j5 N [4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