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  鸡蛋( 0)
|
一个人拜菩萨,动机不能不纯正啊。
4 a. ^: [$ v0 O2 a& q: X5 q人是非常可怜的,很多人不懂,如果一个人拜佛的动机不纯,即使你在那里跪了半天,非但没有功德,还有贪欲的业障。6 B+ W' o7 M. Q: s0 H# n( v' t
一个人发心的大小也影响着功德。想有大愿力、大功德,跟观世音菩萨祈求说:“我求菩萨保佑所有的人身体都好。”9 x3 }3 `. E" s
师父问你,所有的人是不是包含着你啊?
. i4 d& B6 Y! U2 p你跟观世音菩萨说:我要让所有人的身体都好。第一,你是包含在里面的,第二,你让所有的人都好了,所有的人的功德都聚在你这里,因为是你在替别人求,你说是替你一个人祈求的功德大、能量大,还是替全世界众生祈求的功德大、能量大?这个就是发心的大小影响着你的功德的大小。很多人不懂啊,你们太需要师父的帮助和指导。" c: E$ @' Q9 O
" q/ e3 n/ }" k) @) _
要常拜佛,要拜出出离心,要常存出离心啊。 \. i) Z$ K F4 o' w0 `2 m
出离心是什么?) B' O4 u( r$ t% p" I* X: l$ R
就是要离开这个人间,不是叫你们的生命离开这个人间,而是叫你们的思维要离开这个人间。不开心了,思维上“啪”的一下子离开人间:我没有不开心啊,因为我是菩萨。对不对?
. L& C. s" V3 Z) D5 X8 g# p, r4 e) ^举个简单例子,你跟儿子下象棋,因为你已经在这个棋盘里面,如果你输了,你会产生不开心,出不来啊。那么出离心是什么呢?你突然之间想到:他是我的儿子啊,我输给自己的儿子,说明我儿子聪明、有智慧。这样你一下子就脱离了狭隘的思维,你不就是有出离心了吗?% g9 B; l& U1 I" A
我们在人间所有的想不通,用出离心突然之间想通了:我是以后要成佛的人啊,我在学菩萨,我为什么还要在人间斤斤计较呢?我为什么还要跟他过不去?我不是傻瓜吗?我是未来佛啊,我为什么要想不通?他想不通,他还要轮回,我为什么要对他不好呢?这样一想,你就想通了,出离了,离开了。" {+ N1 h6 A/ A) ?
/ }) Z' I" q/ M5 }+ @8 x拜佛能够让我们常存出离心,礼佛则可以去除庸俗的世间法。 x/ H+ q$ S5 h( S
经常学习观世音菩萨慈悲心,你可以离开庸俗的世间法。0 y3 I, ]; k9 v$ @+ `- e2 F/ |# F2 ]
世间法是什么?比方说,你对别人好,别人对你好;你对别人恶,大家都会对你恶。
" m' _" ~* v; e: Q' q: f6 {你用虚假的心,去对别人好,你可能会换取:今天他对你好,明天他也对你好,后天他还是对你好,对不对?大家都对你好,因为你是假心对别人好。) W, K( h/ c6 h, y+ P* Z
所以,你把人家都骗了,这样你非但没有脱离世间法,你反而还造业了。因为你对人家是假的,你让人家喜欢你,你让人家对你好,你不是真心让人家喜欢你,你这样做已经是犯罪了。大家听得懂吗?* w( O0 J. z* H3 l; C$ H( Y
举个例子,夫妻两个假来假去,假到最后老公有一天忍不住说了:“我早就知道你了,这么多年来你对我就是假的。”老婆说:“好了,你也别装了,你对我是假的,我还不知道?”好了,离婚了。如果你真心地对老婆好,哪怕你骂她,她都知道你是真心,这样的夫妻不容易散掉。所以,对人家要真心,对佛友要真情,对朋友要真意,这样才能脱离世间法。: `3 c z9 ?! _$ u: A
$ G4 H+ `1 S- Z: G学佛就是学做人,就是要脱离人间狭隘的思维。1 X) ~- t0 \" k, c. P% N3 y, ? q
我今天到观音堂来,我就是实实在在地拜观世音菩萨,就是实实在在地做人,我就是要锻炼自己,哪怕人家骂我,对我吐唾沫,我都会检查自己有没有把人做好,我被人家讲了,我觉得我应该更加地努力,我没有自己,我只有众生,这样你就拥有了自己,并且拥有了众生。% o6 m; n& X: ^" G3 m. k6 |
大家听得懂吗?你们来到观音堂,假门假事是没有用的。你们看看社会上那些人在饭桌上吃饭应酬的时候,称兄道弟、呼三唤四的,你怎么样,我怎么样,讲得好得不得了,吃完饭,全忘了,有什么用?全是浪费时间。很多人见面的时候喜欢说:“好久不见了,我以后一定来看你。”等着吧,什么时候他会来看你啊?2 }7 i/ m I |! v7 e( _
z' }" E- L6 X0 N* Q
要懂得离开庸俗的世间法。师父这里有一个弟子,只要看见师父的房门开着,看见观音堂里的人多,他就拼命地做事情,又搬花瓶,又倒垃圾,等师父不在的时候,或者师父看不见的时候,他就坐在那里不动了。其实,你们做功德用不着做给师父看,因为菩萨都看得见的。想想看,师父又不是你们的领导,功德自存,不是给别人看的,你们要懂得这些道理。
" T. N: s$ S; l
$ S1 ^. X" u; ?% t! o% n% b为名闻利养而亲近佛、拜佛,那是得不到好处的。
0 C, X. K# x7 y3 ?名闻利养是什么?就是说,为了有利益的事情而去亲近佛、有求于佛,他就得不到他想得到的东西。很多人来拜佛,不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吗?工作找到了,拜佛就结束了,这不就是为了名闻利养吗?& v+ z8 m" O# V" m1 K
菩萨会喜欢这种人吗?求安乐、消灾延寿,都是求人间的福报。
; Z! J7 Z* `5 q4 J8 x4 K: Y0 Q. l/ ^! t0 I
安乐,人实际上也不应该求,是暂时得到的,消灾延寿也不应该求,为什么?因为你该有的灾,你是消不掉的,因为你该有的寿,你是延不长的。假如你延寿到一百五十岁,你就变成人精了,只剩下皮包骨头,有什么用呢?就算你活两百岁也是没有用的。
$ `* V- I Z9 ? O0 k; F5 i2 K: a师父讲得越来越深了,你们跟着师父学佛学法,所以连人间的法都不要去求啊。我求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以后是你的吗?现在的孩子不孝顺,把父母打死的有多少啊?养出的孩子不孝顺,最后把爸爸妈妈活活气死,这种事情还少吗?" b2 E7 V c% H- F
3 T9 ?8 h0 _1 { 要懂得,学佛人应该怎样来把握好自己祈求的尺度。+ n+ x( e' C* L1 }( l
我求安乐是为了弘扬佛法,我要延寿消灾,我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佛法,那么你就是在修出世法。你们在座的年纪大的人,从现在开始,在观世音菩萨面前要真心祈求,不能说:“观世音菩萨,你让我延寿吧。”! M8 c1 p' e! K0 E9 A
境界高的人,不求自己,只求众生,学佛人的心态、动机一定要正,邪的东西才不能上你的身,所以,心正魔就不会上身。
7 |+ s$ |, c) p3 e% R9 @: y1 P: A% f过去师父有一个弟子,他在单位里把帐算错了,好了,有一天被发现了,他就求菩萨保佑,不要让他怎么样,虽然事情过去了,但是在他的心中留有一个伤疤,实际上,他求的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不被追究责任,但是在他的意识当中,还有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他一定还会受报的。+ d+ B; [( T9 [/ H9 ^1 {* A' y1 N
你们都听不懂师父的意思,要明白,只有不种这个因,你就永远没有这个果;你只要种了这个因,你想让果长得慢一点,但是它还是会长出来的,你想把果挖掉是根本不可能的,果是消不掉的。
% K8 e0 p6 N4 @; E% a
3 t1 A* k, Y- j' ~. B%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