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9|回复: 6

国学经典,精髓十句。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5-12-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国学经典,精髓十句。" l: p: _9 N4 b, j6 }/ S

2 _$ C, ?1 L6 z9 u
, Z: f& [" b) l▌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0 r- }& d- W# ?9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 P# [$ R0 f, Z3 u8 @: r8 F  O: k( D: ^$ Z$ S
▌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2 i% n( z# S  ?) q( B' ]0 q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7 V3 C5 h+ P3 a0 _5 H

% R5 O: z2 @4 D2 t1 j2 I▌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8 A, v1 Y- o$ B. f1 Q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 @* W5 {, d1 p5 _; _5 G% _
( s# k3 d# H  T$ u▌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3 Z! H# [% D! _0 G* M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 j% _+ a2 z, I; B0 z2 ^% P5 U; n4 N' U) a* H
▌厚积薄发,以柔克刚9 _) w- Q3 F2 a5 D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2 [0 S. u5 Z8 k6 t. I8 G6 J5 x/ Q
▌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v3 H$ X8 m, s2 R3 z8 u, |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四川大学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X- [/ W8 V. K. ^; r" V" Q4 ^# F, q
- B9 j  T7 [5 u! B
▌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 i0 p2 i) ?, D# k0 O# C3 T( D  g
毛泽东在《在中国XX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6 A; H" N4 C4 u( r5 O

5 _* a! W% I7 k4 q▌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y  g+ K9 L8 t4 |' f# [' e% Z
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 x; n  q4 \" b( e) u1 _! H
3 ~, z4 v( w1 I$ c# q; y( u5 i▌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8 U7 P3 Z; _# m: K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8 s; F4 X" |) A0 N7 z3 R1 j2 _1 G; S* \5 j
▌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M/ x, X5 x$ w, e3 U
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 I. u/ s: \: q. G$ f8 U) O) T7 b
0 C9 A* o+ K6 d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k3qKOZLO8DNYlkHe#rd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103) 鸡蛋(1)
发表于 2015-12-5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多学习。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势力 发表于 2015-12-5 10:49
- F, v3 q& c) Y0 Z) Q我要多学习。
7 ?6 \( j- _( l  ^- F% f* k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 {3 S4 n2 L3 _  m7 K) m: |, W4 k
你在竭尽全力,实践圣人之言。
鲜花(85) 鸡蛋(2)
发表于 2015-12-18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本帖最后由 easygoing 于 2015-12-18 18:11 编辑
% R& O' l. n2 t# C7 [. N2 [& v( h5 w$ x- A+ N, o
还有两句经典:4 h- Y1 h7 Z" L: X% I
# }9 X' c$ i  o; |0 x6 y8 D! L/ x
5 U2 `. C6 z( ?' {
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6 H6 P. A' F/ m& t) Q4 G) x1 W
7 [. ^! d! n2 j! D. d
窃钩者诛, 窃国者诸侯!
! W' s( j- j  B. B
3 u. u: w( o3 E& k4 q! X" E2 e5 F" g
5 z* Y* q/ p: K8 j8 d# w. I都是庄子说的。让孔儒们看了肝胆破裂。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5-12-18 18:58 编辑 + D6 y; X/ w8 t. t$ X
easygoing 发表于 2015-12-18 18:04* ^2 ~  y) }$ k2 }. d
还有两句经典:

; ]# h( w, u0 X; X
% ], X6 d1 |  K( ^《庄子·胠箧》
, L  E* j) l5 J+ G# I! w( Y5 r4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 I) p- l7 K: {' J8 b6 S% `
  D. T3 J" E" D8 n7 y* S       首先这句话,不是说圣人就是大盗。或者说,大盗是圣人带来的;想要灭绝大盗,必须先灭绝圣人。相反,事实上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了道德典范和理想主义者,反而会产生更多的大盗。
  u( _0 s1 N5 `) d: F1 g: m0 }  G
0 m8 b* p' Z# K7 H) T       这句话,通俗的理解(我的理解),应该是一种对“窃钩者诛,窃国者候”,“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一种事实的深刻地揭露。在这世界上,无所谓“圣人”,无所谓“大盗”。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窃国者侯,时势造之;大盗之所以为大盗,是因为窃钩者诛,同样是时势造之。有人做了圣人,必然会有人做了大盗。其实,这世上永远都存在圣人,也永远都灭不了大盗。* N% H. F1 L0 `# p
9 |  `- v% }* n* }. _! _$ \4 v5 w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钩:带钩。白话译为:那些偷了一个带钩的人,要受惩罚处死;而盗窃了一个国家的人,却做了诸侯。诸侯之家,有仁义之名,其实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圣知吗?)。由此可见,庄子外冷内热,愤世嫉俗的一面。
鲜花(85) 鸡蛋(2)
发表于 2015-12-19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asygoing 于 2015-12-19 02:07 编辑 ( g1 y5 t& |* i& M
齐山 发表于 2015-12-18 18:351 T- E" Y8 E" u
《庄子·胠箧》$ c% b% }! {; }9 J, p; H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 ...
' }9 l7 h" U% J9 r2 F

6 u. Z1 S2 J" J& Y1 E" R3 k那两句话反应出庄子的主张平等(万物齐一),  “反对不平等,反对礼教”的思想。 所谓的圣人代表着统治阶级,贵族剥削阶级的利益。 圣人不死,意思是只要这种不平等的礼教制度不被消灭,还继续存在,,就必然有大盗贼出现。  7 W- l! a% ?$ e" U9 s3 d, i4 e( }
  c* F# W- k8 y- d3 m) w% O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更是一针见血指出了以圣人为代表的名教制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6 a4 ?$ t2 ^- f. k( N
1 L: [! [% U8 b1 |
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有能力看出并敢于指出这种不平等制度内在本质的只有庄子。“无为无不为”,请问在揭露剥削不平等制度的本质方面有哪个比庄子为得更多?  陶用明只能算消极抵抗的一个。 ' R. Y$ F- y3 }' o, ?6 }' q/ q
" |9 s5 b9 w" _. {

" {( i: c" b: d, b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9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5-12-19 02:24 编辑 / p2 q. J, [" ^
easygoing 发表于 2015-12-19 01:56. x6 K9 C/ Z0 v) ?
那两句话反应出庄子的主张平等(万物齐一),  “反对不平等,反对礼教”的思想。 所谓的圣人代表着统 ...

+ R' T2 w+ Y2 {& A( f$ {3 Y9 g& v& [3 ]7 U2 u
老庄之学,谓之道家。2 C0 a/ {& C. S5 g
究研哲理,朴素唯物。! i5 H# }4 J" }- K
大盗窃国,层出不穷。
  \* \% [7 C, Y0 p) E8 ?+ p8 P突破藩篱,成而为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2 14:22 , Processed in 0.11036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