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04)  鸡蛋( 37)
|
0 ]8 @$ Q! ~0 n/ s5 f
基督教产生的时代,是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生产力大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开始形成的时代。保罗毅然投身于这场火热的新文化运动中,他以犀利的眼光,选中了耶稣这个品牌。
8 t3 ]% j8 V8 m$ S+ N; V% l6 u2 L2 X1 ~2 j' a% k
保罗与耶稣素末谋面。耶稣是一个地处偏远地区的一个跳大神的,这正符合保罗这个国际营销员的要求。你想啊,如果耶稣出现在大城市,最多在某个酒吧变变魔术混口饭吃。可是谎言越大越有人信,尤其是小地方来的,没人知道他的底细。
) ^" j& \( m9 o) E9 D) N1 V% j- b% c% J, _8 Q6 [
所以保罗一合计,推出耶稣最安全。可是他有个障碍,耶稣有十二个追随者,这些人大嘴一张,很容易露出马脚。于是乎,他决定发起宣传攻势。不辞辛苦,他三次出行进行品牌宣传,每次行程数千公里。果然,当局上了当,对这些追随者大肆捕杀。这些追随者本来在耶稣在世时就与耶稣关系比较紧张,大家普遍审美疲劳,对走村窜巷到处化缘本来心存不满。耶稣一死,这群人作鸟兽散,该打渔的打渔,该种地的种地。可保罗这么一忽悠,聚光灯忽然又跑到这些人身上。看官可知,那个时代的人很讲"连坐"的。一个人犯了罪,为不连累其他人,只好主动受死。不会像本。拉登一样东躲西藏。
! N, ~6 Z7 C& a( I+ r
# d) M: z; E5 b3 c# _/ i4 w# i 所以没多久,这些追随者就被消灭迨尽了。保罗不愧为"托儿"的祖师爷。他每到一处,察颜观色,根据地方需要,哪些话可讲,哪些话不能讲,心里先掂量一番。哪些人能得罪,哪些人得罪不起,他先摸了底。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保罗心里有底了。
* d& p K, u% u: B* W3 ^$ N; r/ D- `+ b" G0 i* _) z1 ?* _: ^' ?
如果你去掉那些似是而非的迷魂汤,圣经只讲了三件事:钱,婚姻,劳动。我们称之为:钱教,婚教和劳教。9 |1 F/ v+ T/ S( d
$ d3 |( u7 E8 e( @" e3 i( H* ? 认为圣经是讲爱的,那完全是误会。中东人普遍贪财,这一习惯后来传入了印度。所以圣经里用了最多的篇幅谈到钱。总结出一句话:钱虽然在你的口袋里,但最终还是我的。我们看到,标榜圣经立国的西方国家,完全是这一原则的翻版。只不过今天的上帝成了银行。你只要一跟银行打交道,你的东西就是它的了。房子,看看你的房子是谁的?3 S {2 q7 l9 W0 i2 v4 U
' ^/ @. e, X9 T' E$ j+ K) B 第二个被整合进去的教是婚教。保罗虽未结过婚,但对婚姻有无限的遐想。在那个农业为主的社会环境下,大家都爱听这个。婚姻象个大避孕套,把男人紧紧地套在里面,造反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y( ~+ @6 i+ p
9 A0 h/ _" u" r, ~" V5 C
第三个被整合进去的,是劳教。这点保罗做得很好。他家是织渔网出身,保罗虽远游,但也是劳动的。他以身作责,号召奴隶们象他一样劳动,不要反抗。; W, i+ E1 X+ \9 R5 k
, s, E6 X) |' ?. I2 J5 r8 b
统治者迅速发现了保罗这个维稳大杀器。数钱,结婚,干活,这三大件一上,再不驯服的男人也得乖乖地被拴住。造反,革命,没人感兴趣。
, D1 [+ }! @. c! b$ K- u- I
/ k& N; }7 @& L7 g! c: m4 g2 z* n 但保罗不甘心就此老去。为了"国际托爷"这个神圣称号,他主动送死,为人生化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z0 F% e$ {) B
f/ f( Q! m, A0 X; a1 Q7 b 近二千年过去了,人们还在视保罗为偶像,并膜拜他亲手打造的品牌一一耶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