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4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章 交流密码:父母和孩子的对话
1 _2 b1 {, `2 ~' l$ S% B0 V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3 g6 m; s4 i! H1 s$ o! q: I孩子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心、烦恼、愤怒、失望或者伤心。) x- e" a3 Z) }( s2 q
# y/ J4 P) ^8 ?, P- D3 M2 [
- c" Y2 j. }" r- q+ e孩子的问题:隐藏的含义
8 b2 m# b O2 M6 g4 ?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 b8 M2 R# g, N4 J. i4 ~! L- q; O% H9 f3 L! f
十岁的安迪问他的爸爸:“在哈莱姆,有多少孩子被抛弃?”安迪的父亲是一个律师,他很高兴看到儿子对社会问题感兴趣,于是他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通长长的演说,然后又去查了数据。但是安迪还是不满意,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在纽约被抛弃的孩子有多少?美国呢?全世界呢?”
4 R" _) n7 q% ]! _" G; p! H$ D. o. l, M$ X& x3 [
最后,安迪的爸爸终于明白了,他的儿子并不是关心社会问题,他关心的是个人问题。安迪问这些问题并不是出于对被遗弃孩子的同情,而是担心自己被遗弃。他并不是想得到被遗弃孩子的数字,而是想得到确认他不会被遗弃。 # i% u0 s/ M6 d' k$ I0 \6 l% H/ X
/ J+ F. a" z( w6 s
于是,爸爸仔细考虑了一下安迪的担心,然后回答道:“你担心你的父母可能会像其他父母那样将你抛弃,我向你保证我们不会抛弃你,如果你再为此感到烦恼,告诉我,这样我才能帮你消除担心。”
4 l: a* B3 X' ~+ k3 o/ K; t( {& M; c0 X/ x
南希五岁时,第一次去幼儿园,她的妈妈陪着她,她看着墙上的画,大声问道:“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南希的妈妈感到很尴尬,她不满地看着女儿,赶紧告诉她:“把这些漂亮的画说成难看是很不友好的。”
" [2 m9 \9 x3 o l1 W3 ]% a) t0 Y( Y. Y/ B& a. w( d6 J/ M
一个明白南希问题含义的老师笑着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陋的画。”南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现在她已经得到了她隐藏的问题的答案:“如果一个女孩画画画得不好会怎么样呢?”
( K/ d8 _ }2 b; `* j' w# L, U+ a0 S9 Q4 e! T1 A7 B2 m% k- j
接下来,南希拿起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自以为是地问道:“谁弄坏了这辆消防车?”她的妈妈回答说:“谁弄坏了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这儿你谁都不认识。” 6 B$ t" N7 }8 i8 F5 w+ {
$ {9 R6 t, B- ^1 y" c3 X" A 事实上,南希并不是真的对那个名字感兴趣,她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老师给了一个适当的答复:“玩具就是拿来玩的,有时候它们会坏,就是这样。”
6 F* Z) u- {4 ^1 Z+ C
# s# s- g) L& Y" E8 K# T 南希看上去很满意。她面谈的技巧让她得到了必要的信息:这个大人很好,即使画画得难看,即使玩具弄坏了,她也不会马上生气,我不需要害怕,待在这里很安全。南希和她的妈妈挥手告别,走到老师身边,开始了她在幼儿园的第一天。
- a6 T$ D# C8 B1 V
# k1 `+ a: Y& ~ W6 B7 o' l# w4 j 卡罗尔,十二岁,是一个容易紧张、容易掉眼泪的女孩,她最喜欢的表姐在这里和她一起度过了一个暑假之后要回去了,但是,不幸的是,她的妈妈对卡罗尔的悲伤一点也不理解。 - o }3 r4 M9 B+ U. F2 M
0 T6 U0 f: O. ~$ d9 H# _. b6 l; L8 x
卡罗尔(眼里含着泪水):苏茜要走了,我又要独自一个人了。
2 o( `( F( k8 O/ [* P 妈妈:你会找到别的朋友的。
. j' X! T% s" G/ R( [* s, Q/ L 卡罗尔:我会很孤独。 0 F( ?( J' Z. D
妈妈:你会好起来的。
: A" f( w& Q z6 T 卡罗尔:哦,妈妈!(啜泣)
3 Y; e( i' [* R: E( D! p 妈妈:你都已经十二岁了,还这么爱哭。
! ^, d% I9 m4 g' n1 m z9 A+ n& r v, M# }" [
卡罗尔狠狠地瞪了她妈妈一眼,然后就跑回自己的房间里,关上了门。这件事本来应该有一个更愉快的结局。孩子的感受必须认真对待,即使情况本身并不严重。在卡罗尔妈妈的眼里,暑假结束后的一次分离可能是太小的一件事,不值得掉眼泪,但是她的反应不应该没有同情心。卡罗尔的妈妈可以对自己说:“卡罗尔很难受,我应该尽力帮助她,让她知道我明白是什么让她伤心。我该如何做呢?把她的感觉再向她说出来。”因此,她说下面的任一句话都行: 0 Y1 F: h" s7 t1 u/ w- ?4 r
+ X1 k/ d9 D0 ~ “没有苏茜会很孤单的。” 6 X2 s3 a p4 ~2 R) {7 ^3 F
“你已经开始想她了。” ' z+ L* V1 B3 w, ?- J! O4 R
“当你们习惯在一起的时候,分开是很痛苦的。” * w& R8 ?9 r) y4 B
“没有苏茜在,这房子对你来说大概看上去空荡荡的。” 2 p$ o x, R( T9 L# Q. `4 R
7 I L2 u' B1 q1 o" _
这样的回答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亲密之感。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
# o5 p( t$ D& J0 O7 Q# t
* }0 O3 x5 c5 T3 M9 }6 G: e) [ 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4 r% A3 ^% p, @1 D7 H8 S& H
1 Y8 L" [; [ l! W$ @; V 七岁的艾丽丝打算下午和她的朋友李一起玩,但是,她突然想起来,这个下午她所在的女童子军小队有活动,她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 y- n1 Y- Q( x+ |7 L2 t
: o: C( q0 ~* ]' p ^1 f 妈妈:哦,你很失望吧,你很想今天下午和李一起玩。
; `( O. [' N( ^7 |" b* P 艾丽丝:是的,为什么童子军不能在另一天活动呢? 9 V/ @2 p# Z4 _
3 I" W# a, l; Q9 Y3 f
艾丽丝止住了眼泪,她给李打电话,约了其他时间,然后去换衣服,准备去参加童子军活动。# m9 j( t3 b2 n7 s
$ \5 S8 l6 |) z) U) [5 x$ @ 艾丽丝的妈妈对女儿的失望的理解和同情,帮助艾丽丝处理了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冲突和失望。她同情并理解艾丽丝的感觉,真实地反应了艾丽丝的愿望,她并没有轻视这件事情,她没有说:“这有什么好激动的!你可以改天和李玩,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 M6 C% H t# F" x v9 h5 I
8 X0 X3 |6 z* q' V 她更是避免了这样的陈词滥调:“唔,你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她既没有谴责,也没有责备:“你明知道星期三是童子军活动日,怎么还打算跟朋友玩呢?”
' _6 r' a) y) q6 a3 J& O }8 z5 q" _' D
下面一段简短的对话说明了爸爸是如何消除儿子的怒气的,他只是简单地承认了儿子的情绪和抱怨。 ) o# v0 {6 n S; ]6 w/ g
* d0 a# ?' m) B8 L6 \5 c- n 大卫的父亲上夜班,当妈妈在白天上班时,父亲就照料家里。一天,当父亲购物以后回到家时,发现八岁的儿子怒气冲冲的。
5 s+ E* [; n5 i6 d) ~. E/ Y S: }* P& _7 S5 o0 q% ]: m" ~
父亲:我看到一个生气的男孩。事实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生气的男孩。
5 f8 y' N- \; @% d2 y6 {! I 大卫:我很生气,事实上,我非常生气。 / w- g3 k6 r; b. a9 i \$ A
父亲:为什么? # }& ~. I6 `5 \1 I
大卫(非常小声):我想你,我从学校回家后,你从来都不在家里。
; \: b1 N, ~. \& {7 Q4 T6 }2 q. k 父亲: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现在我知道了,你希望从学校回家后我在家里。
9 e/ U/ C) _) y ! W! P; q: a) k
大卫拥抱了一下父亲,然后出去玩了。大卫的父亲知道如何改变儿子的情绪,他并没有说明自己不在家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我要去买东西,如果我不买食物,你吃什么呢?”他也没有问:“你为什么生气?”他采取的做法是承认儿子的情绪和抱怨。
+ B, l5 a. \) h) [ J
6 ?: z: j0 X; p* h$ K 大多数父母试图说服孩子,想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抱怨很不公平,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们意识不到这种做法没有用,这样做只会导致争论和气愤。 + s/ K4 J& N6 J
, a; ~- x9 `: W" D- D; N 一天, 十二岁的海伦从学校回到家,很心烦的样子。
4 ], r4 x/ f' B: @2 u: J, ]: u' a4 q% K D3 d+ {1 P* s% ]
海伦:我知道你会很失望的,我的考试只得了B,我知道得A对你很重要。 , P- Q+ x) W' d& v* O3 L; T
妈妈:但是我真的不介意,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对你的成绩一点也不失望,我觉得B也挺好的。
8 C2 |1 K2 v1 _- s5 L 海伦:那么为什么每次我考不到A时你总要冲我大叫呢? & a% L6 q- M) o. ^
妈妈:我什么时候冲你叫过啊?是你自己觉得失望,于是迁怒于我。7 R: Q5 L Z! z- ^6 R7 |
9 h$ {: \: i2 x
海伦哭了起来,跑出了房间。尽管海伦的妈妈知道,女儿不但不承认自己的失望,反而转过头来责备妈妈,但是,指出这一点并且和女儿争论并不能使女儿心里更好受些。如果海伦的妈妈承认女儿的感受,那结果会好得多,她可以这么说:“你希望我不要太看重你的分数,你希望能够自己决定什么分数对自己是好的,我明白。”
8 _0 d1 n$ P- M. e/ I5 \
# [ o& j4 l- @- L/ c4 a5 H; o 不仅是孩子,哪怕是陌生人,也会感激我们对他们的困境所表现出来的同情。格拉夫顿女士说她不喜欢去她工作的银行:“里面通常都很拥挤,经理的行为使你感到,好像他在那儿待着就是帮了我大忙似的。每次我到他那儿去的时候都会很紧张。”一个星期五,她不得不拿着一张支票去让经理签字,当她听着他和其他人说话的态度时,她开始变得心烦焦急,但是随后她决定设身处地地为他想一想,然后她通过表达出来并承认他的感受表示了她对他的理解:“又是一个艰难的星期五!每个人都要求你的注意,现在甚至还不到中午。我真不知道你要怎么熬过这一天。”经理的脸上马上放光了,她第一次看到他的笑容。“哦,是的,我总是很忙,每个人都要求先处理他们的事情。你要我做什么?”他不仅签了支票,还和她一起到出纳员那里,好让事情办得更快一点。 9 |5 G- a/ c$ D7 B5 \! j
3 s4 Z4 m: ?8 U
9 q) G0 H3 K0 I8 h, \+ n% T- A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
7 N: \9 m( \! Z9 o; ~ 当孩子说起或询问一件事情时,最好的反应通常是不要针对事件本身,而是要针对事情暗示的联系。
! S5 i4 ~. e( F7 B5 s/ l& u- i6 a H" r# T
六岁的弗洛拉抱怨说,最近她收到的礼物比哥哥的少,她的妈妈并没有否认她的抱怨,也没有对弗洛拉解释说哥哥年长,应该收到更多的礼物,她也没有保证纠正这个错误。她知道,孩子真正关心的是他们和父母关系的深度,而不是礼物的大小和数量。弗洛拉的妈妈说:“你担心我爱你是不是跟爱他那样多?”她没有再多说一句话,而是紧紧拥抱了弗洛拉,弗洛拉惊喜地笑了。这就是这段谈话的结束,而它原本可能会变成一段无休止的争论。 ( p x5 W" b! y2 h" A
. l5 ]5 v5 Y5 J0 h% Q5 i+ ~: r 许多孩子的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他们对放心的渴望。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证我们对他们永久不变的爱。
. E7 _( {) K8 c' ~, Q/ ?. j
. U- S' o5 f) e* @ 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情本身回应他,而是要就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应,这样通常比较有效。七岁的格洛里亚回家时心情很不好。她告诉父亲,她的朋友多丽是如何从人行道被推到积满雨水的沟里去的。她的父亲没有追问事件详细的情形,也没有威胁说要惩罚冒犯多丽的人,他就女儿的感受回答了她,他说:“这件事一定让你很不舒服,你当时一定对做这件事的男孩子很生气,现在你还在生他们的气呢。”
: X6 S; q$ E# {1 f
! O. p$ P) U K& ~, d& \1 T 对这些话,格洛里亚深有感触地回答说:“是的!”当她的父亲说:“你担心他们也会这么对你吗?”格洛里亚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让他们试试!我会把他们一起拖下水,那一定会溅起水花呢!”她想像着那幅画面,然后大笑起来。这段谈话以开心结束,它原本可能会成为一场应该如何帮助多丽自卫的、毫无用处的、冗长的说教。 1 {$ B. n' Y* K4 S
, h8 n3 l& X! R& i" Z2 Y 当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师,或者生活时,最好顺着他的语气回应他,而不要先试图查明事件的真相。 7 S4 a# j' b, V: r# ?. }' Y2 t j
0 ^ u( H( q* ]0 v, a- F
十岁的哈罗德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抱怨。* T6 [3 N* q* G% S
D1 |+ r$ ~9 J* N" _0 H) C a 哈罗德:多么痛苦的生活啊!老师说我是骗子,只是因为我告诉她我忘了家庭作业,她冲我嚷嚷,她确实在嚷!她说她要给你写条子。 ( a! ]2 v5 y. r a* b
妈妈:你今天很倒霉。
}- C8 [0 I: c% m1 K; V4 `; y 哈罗德:确实是的。
5 O' f8 D4 z' S) v: ~ 妈妈:在全班同学面前被叫做骗子一定让你尴尬极了。 + U O+ e- c0 f) x7 P
哈罗德:确实很尴尬。
. k6 m: L7 _- t, j; u8 ]9 y5 z7 V( a2 C 妈妈:我打赌你心里一定骂了她几句!
4 j8 \5 f2 ?/ B2 o 哈罗德:是的!你怎么知道?
9 u, ~* x3 m- w, p9 Z' }" | 妈妈:当有人伤害了我们时,我们通常都会这么做。 , c1 g# H3 k/ c* _: B4 L
哈罗德:我感觉轻松多了。
8 V# y1 E( O/ o. F: n0 |" I/ Q2 A7 ^# |; ^
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
' `: L! n3 ]" \% N& w: u7 I3 t) V- P' r! J& g( f' Q
当孩子对自身做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他,而要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
3 s' u* Q5 n3 Y7 I
% `0 Q; K C6 R! U- Q 一个孩子这样说:“我的算术不好。”如果你告诉他:“是的,你对数字的反应很糟糕。”这样说是没多大帮助的,驳斥他的观点也没有用,或者给他一些肤浅的意见,如“如果你再用功一点,会好一些的”也没有用,这些轻率的好意只会伤害他的自尊,这种直接的教训只会降低他的自信。 1 O) ?+ C: [; U4 x) W# }* \3 i4 M
" N+ h) p. v! g0 J
你可以用诚挚和理解来回答他说的“我的算术不好”,下面任何一句回答都行:
) ?9 U' V+ A0 z0 f" ?$ g$ f' l" n5 g2 l, l
“算术是一门很难的课程。” . _6 x+ M/ t6 Y( X
“有些题目很难解答。” ( z; |* ~+ m v5 [) X" [8 {
“老师的批评不会让算术变得容易些。”
' u. P4 \/ P% E/ }# _; h “算术让人觉得自己很愚蠢。”
4 P3 j4 `4 O" k “我敢断定你一定希望快点下课。”
, u( L4 k, V; T3 S “下课时,你会感觉安心的。”
# u" }2 i) y4 l c “考试时一定特别难熬。”
9 l+ E8 ]* i# z4 _3 |4 ~. Y “你一定很担心不及格。” , }- B; }, M9 e9 S/ o1 }& [9 G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怎么想。” 3 A: t, @) b8 f! E) n3 y& I! t" ?! }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对你失望。” ) ^$ d; b9 \; {6 ]
“我们知道有些课目是很难的。”
, x! P8 b8 K, l5 K0 h( F. d “我们相信你会尽力的。”
2 Q; c$ E0 A( Y4 A5 T
& \5 Y# E# v. j) N# N% w" w 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说,当她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回家,她父亲用如此理解的态度跟她说话时,她几乎要晕倒,她在心里说,我一定要对得起父亲对我的信任。
% p7 P U% t0 @
( p( p4 Q) F; y3 `) y, S0 I 只要时间一长,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听到自己的女儿或儿子宣称:“我很笨。”父母当然知道他不笨,于是他们开始说服他,让他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就像下面这位父亲做得一样: 1 i# w% ?0 X% S" y* q/ d
' P. u4 u4 c( j: n$ C. h! K 查尔斯:我很笨。
: R- j) i h, I: Z6 z( b# K ] 父亲:你不笨。
6 i+ w, @& z8 w) K9 p4 b* e 查尔斯:我就是很笨。 4 x2 b- Y# b2 ?1 S
父亲:你不笨。记得你在夏令营时多聪明吗?辅导员认为你是最聪明的人之一。
0 b+ ], R5 ~; d$ i! O 查尔斯: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 ; ?+ t+ @* ~& n
父亲:他告诉我的。 k4 C+ s# F2 f
查尔斯:是么,那么他为什么总是说我笨? 4 M* M& y+ @8 a1 y
父亲:他只是在开玩笑。
/ d, Z& d6 a5 \% D. k7 U 查尔斯:我是很笨,我知道,看看我在学校的分数。 , E) N7 V/ r) Q- |. }
父亲:你只是需要更用功一点。 & W" s5 a1 \, `4 L0 k( p1 O
查尔斯:我已经用功多了,但是还是一点用都没有。我没长脑子。
0 k& g$ r P2 c, x8 E/ C 父亲:你很聪明,我知道。
6 S- _+ B# ?) [8 k' _$ ] 查尔斯:我很笨,我知道。
C1 O Q6 I) x/ k* Z. | 父亲(大声地):你不笨! 7 B4 ^% ~! ~; ?) v
查尔斯:我就是笨! ) X9 F+ q6 G; e
父亲:你不笨!笨蛋!
8 Y( V9 e; S# u! ?& Z
* g! D4 H6 e* |" Y: Z. O 如果一个孩子说自己很笨,或者很丑,或者很坏时,我们无法说出一些话或做一些事能让他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一个人对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通常无法直接改变。就像一个孩子对他父亲说的那样:“爸爸,我知道你是对我好,但是我还没蠢到把你的话当真的程度。”
$ g7 B, D% }: t/ _8 K9 b1 F" @, ?6 t$ ?
当孩子表达了对自己消极、否定的看法时,我们的否定和反对对他没什么帮助,他们会更坚定地确信自己的看法,我们能给予的最大帮助是告诉他,我们不仅理解他的感受,还理解他的特别的暗示。例如:
( C7 M5 O+ o: {0 t1 c5 K3 [' R" i0 f8 p
伊凡:我很笨。
2 O U! V6 |/ T8 A! B 父亲(认真地):你真的那么觉得么?你不觉得你很聪明?
" x) M7 ?# J6 j2 T1 r! y 伊凡:不觉得。 ; J0 L! U/ r. K
父亲:那么你心里一定很难过? ; o! t. L w/ h% U1 `
伊凡:嗯。
4 ~- q2 |. @9 c4 q1 u
% W. c2 M9 I, ]5 W5 W: F; {5 m, y 父亲:在学校里,你一定非常担心时间,担心不及格,担心分数低。当老师叫你回答问题时,你一定很慌乱,甚至即使知道答案,你也无法正确说出来,你怕你的话听起来很愚蠢……老师会批评你……同学会笑话你。所以,很多时候,你宁愿什么也不说。我想你大概记得你说了什么而大家笑话你的情景,这让你觉得自己很愚蠢,同时也觉得受到了伤害,很生气。(这时,孩子可能会告诉你一些他的经历。) * n- l( S$ `3 l$ z$ w
3 z6 Q: b0 U, @9 C z 父亲:看,儿子!在我眼里,你是优秀的,只是你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 W$ V$ P* c! C0 j
! e7 u; D3 R, z) ?' E. j6 [
这段对话可能并不会使孩子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可能会在他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无能。他可能会在心里想:如果爸爸理解我,认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可能我并不是那么没用。这段谈话产生的亲密可能会让儿子要努力地无愧于父亲对他的信任,最终,他会逐渐发现自己身上的许多优点。: p! T" j) \( o5 A
6 t" @1 t2 n- H9 T6 L. i 当孩子说“我总是运气不好”时,争论和解释都无法改变他的想法。我们每举出一个好运的例子,他都会提出两件不幸的事来反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他看到我们非常理解他有这种想法的感受: % t# @6 o7 l, F9 w2 u% Z
: d N; `* ]/ Y3 E. N. i( y 安娜贝尔:我的运气总是不好。
+ a" o* c. V7 |$ [, D# l 妈妈:你真的那么想?
7 I, G1 D7 V4 l ^. }3 R 安娜贝尔:是的。 1 q" ^; b7 p; I9 |' S& |
妈妈:所以当你参加一个比赛的时候,你心里会想:我不会赢的,我没有那个运气。
% k6 @" W8 V! l. m3 K0 O7 v 安娜贝尔:是的,我就是那么想的。
2 T6 P; V8 E& i) ]6 a, B 妈妈:在学校里,如果你知道答案,你会想,今天老师不会叫我回答问题的。 - c9 G: \3 B: f, \$ Z+ |& L
女儿:是的。
6 l1 E, F9 e; s( K/ w 妈妈:我想你可以告诉我更多的例子。 " b% p+ [2 u6 u/ O9 O2 M
安娜贝尔:当然,就像……(孩子举了一些例子。) 6 w* l1 P: T4 c" H8 l" p0 V4 o
妈妈:你对运气的想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如果发生了你认为运气不好的事情,或者运气好的事情,来告诉我,我们可以讨论讨论。
9 i. d- _) Y. o) v$ Z- J d; o1 u+ l) J0 c* |- V* @: \
这样的谈话可能不会改变孩子相信自己运气不好的想法,但是,她可能会觉得有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2 o5 P, G$ P b3 d7 d6 K- k9 Q
! @2 ?8 F* g9 X0 a9 A* @, G, h b- X
; A% k( y$ Z2 |4 I4 y* |
混乱的感受,混乱的信息! F) J3 H; n6 ?- A
孩子爱我们,同时也怨恨我们。他们对于父母、老师以及任何可以管教他们的人都有两种态度。父母发现要接受这种又爱又恨的矛盾感情很困难,他们自己不喜欢这样,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有这种想法。他们认为对人又爱又恨在情感上天生就是错误的,特别是对家人而言。7 \3 }8 W L" ^
1 E9 ?& A5 \+ d9 |" E) a, r6 U 我们可以学着接受我们自己内心以及孩子心中的这种矛盾情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孩子应该知道这样的感情是正常的、自然的。通过承认孩子的这种矛盾情感,并表达出来,可以减少孩子的内疚和焦虑。 1 K% J9 j& O2 ]" {6 S3 H8 b
/ n5 e5 Z! {+ d6 r
“你似乎对老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你既喜欢她,又讨厌她。” 6 ?: h# P# {3 T: e: ~4 _* c
“你似乎对你哥哥有两种情感,一方面你敬爱他,另一方面又讨厌他。”
4 ^& C0 v# J' f* O9 M& \6 n “对这件事你有两种想法:你既想去参加夏令营,又想待在家里。”
+ D6 Y! X2 t6 U0 D( a/ r' x
H1 z5 E @% b- C 对孩子的矛盾情感保持平静的、不批评的态度对孩子有好处,因为这样做传达给他们一种信息:即使是这样混合的情感也是能够被理解的。就像一个孩子说的:“如果我的这些混乱的情绪能够被理解,那么它们就不是那么混乱的。”另一方面,下面的话是毫无帮助的:“孩子,你的思路很混乱!你一会儿喜欢你的朋友,一会儿又讨厌他。下定决心,如果你有决心的话。” + z! s9 N5 C) s1 J* w" q
% j6 B' }9 d5 H! j+ u 对人类本性更高深的考察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有爱就会有恨,有尊重就会有嫉妒,有奉献就会有对抗,有成功就会有担忧。需要睿智才能意识到这些感觉都是真实的:不管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既积极又消极的矛盾心情。 + K8 C2 s* I: o
* T- |% a6 m9 Q6 D$ b" J" d 要内心接受这样的概念并不容易,我们儿时的教育和成年之后的教育都倾向于从相反的一面教导我们。我们被教导说消极的情绪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那么想,我们应该为那样的想法感到羞愧。而新的方法认为只能针对具体的事实下判断,不能对那些想像中的“不好的”、“好的”事实妄加评论。只有行为才能受到谴责或表扬,而感受不能、也不应受此对待。对感觉下判断,或者对幻想横加指责,不但妨碍个人自由,也会对精神上的健康造成伤害。 9 ?' J \+ q" ?2 J& S* t' b
8 _9 l' ?+ \: e 情感是遗传的一部分。鱼儿会游泳,鸟儿会飞翔,人会感知。我们有时开心,有时不开心,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刻:我们感到愤怒、恐惧、悲伤、开心、贪婪、内疚、渴望、不屑、喜悦、厌恶。尽管我们无法随意地选择这些情绪,但是,倘若我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何时以及如何表达出来,这是问题的关键。许多人被教育得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当他们感到憎恨时,被告知说那只是不喜欢而已;当他们感到害怕时,又被告诉说没什么好害怕的;当他们感到痛苦时,教育建议他们要微笑着勇敢面对。我们中的许多人被劝诫在不开心的时候要强作欢颜。 - l( R+ J- S( s% ^1 m: e4 e7 f
/ _; N2 O- L$ R; C7 Z0 e4 T
在以上的这些矫饰中我们真正该做什么呢?说实话。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孩子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对孩子来说,知道他怎么想,远比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要重要。当他确确实实知道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他的内心就不太可能觉得“一团糟”。 , P1 ~% V" d' T0 q5 R
1 u/ {. {' q, {$ w$ |/ L4 m( t! E
3 i# S$ |: K" \2 H- g- B$ y/ q+ ]2 N
映射情感
+ Z9 E" t. J- V$ w) u D2 ~% H0 Y2 | 孩子看着镜子中自己的影像,从而得知自己长什么样;通过听到映射到他们身上的感觉,从而了解自己的情感。镜子的功能就是反射影像本来的样子,既不谄媚,也不挑剔。我们不希望镜子告诉我们:“你看上去糟糕透了。你双眼充血,脸颊肿胀,总之,你乱糟糟的。你最好收拾一下自己。”在这样的魔镜面前露几次面,我们大概会把它当成瘟疫一样避之不及了。对着一面镜子,我们需要的是影像,不是说教。我们可能不喜欢所看到的影像,但是我们还是宁愿自己决定下一步的化妆措施。
- {4 l6 p& E" ^3 |8 Y# M; [8 F( T" W& z3 ^. t; h, k* r: q0 V
情感的镜子功能与普通镜子类似,就是要把情感原原本本地映射出来,不变形。
O9 l& O( r; [+ {0 L
/ K8 g; _3 {/ @3 Z# \; D6 u “你看上去很生气。” . k. V$ |2 y# r. X
“听起来你非常恨他。”
3 _4 E: U" o) s' P* L% V “看起来你好像很讨厌整件事情。”
: s5 G0 y: j# p4 d% g& r4 O B
5 g0 Z. I. y9 O 对于有上述情绪的孩子,这样的话是最有帮助的。它们清晰地显示了他或她的情绪。透明清晰的影像,不管是在穿衣镜里,还是在情感的镜子里,都能够提供机会让本人自发地修饰和改变。5 F% h3 @ h1 A: `3 t
' k5 E- V9 B5 S5 _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曾经感到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在这样情绪激动的时刻,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聆听和理解更让人觉得安慰的了。对我们成年人是这样,对孩子也是这样。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去给予孩子慰藉,帮助他们康复。+ Y/ N3 t9 |( o9 l
. A. m# _; G" g* i 当我们的孩子感到苦恼、害怕、困惑或者痛苦时,我们很自然地会匆匆给出评价和意见,通常会明白无误地说出来——即使不是故意的——“你太迟钝了,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在孩子原先的痛楚之上又增加了新的伤害。
& }0 ^7 h4 K0 R
$ i# E t: o) M3 D* B! ~& k 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时间和同情,理解他们,我们就向孩子传达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你对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明白你的感受。”在这个重要信息背后是一种保证:“一旦你平静下来,你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1 e' t t6 U) e; q4 A, C
1 x( p. I; M$ A! s, m* y[ 本帖最后由 lililili 于 2006-11-4 16:1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