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李学江0 x: w% H$ Z6 G6 q! Y
+ A2 \% Z6 }/ T$ q( o, S y x加拿大总理办本周一确认,总理哈珀将不出席即将于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理由是,总理需要留在国内参加11月11日的阵亡仪式纪念日仪式活动,向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拿大死难者志哀。加拿大《环球邮报》10月28日的报道说,哈珀为阵亡将士纪念日,而跳过北京APEC峰会,可以将近来加中关系因网络入侵和拘捕间谍嫌犯的紧张关系边缘化。
* M( ^/ |. G8 s) `$ W6 u! M+ V
& o. N7 \4 ~& `, v, S7 y# ` d h3 y+ n: p
3 @. c/ X5 |# [" T( D! u前加拿大外交部东北亚司司长,现中国学院院长侯秉东(GORDON HOULDEN)则向本记者分析说,他认为,一个主要背景是因为上周加拿大发生了恐怖分子袭击联邦议会的事件,这可是加拿大的政治心脏,此事让加拿大举国震动,总理多可能为此而需要留在国内。 & @3 C2 G, o: d" J! e3 b
; ]8 W4 Y4 y) N过去的一周对加拿大来说,确是非同寻常的一周,三天内发生了两起袭击事件,导致两名军人死亡,一名军人和一名警察受伤,两个袭击者被当场击毙。也许,这一周将成为一个拐点,加拿大将从此失去往昔享有的和平与宁静。继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国之后,加拿大或已成为恐怖袭击的另一个目标。
4 S, X+ O, }1 F7 Y7 P0 z0 {
- P+ ~- v& T, d7 E. t两起事件让加拿大举国震惊。第一起事件令人震惊之处在于,袭击者没有使用传统武器,如枪支弹药或是人体炸弹,而是驾驶汽车撞击了军人。第二起事件的令人震惊之处在于,枪手袭击的地点选在了加拿大的政治心脏--联邦议会大厦,而此时加拿大总理和议员们正在里面举行党团会议。
! H3 v) a& M! q& d2 `0 Z' }" [. P: M
- a8 @0 X1 M1 y
7 K+ h: I2 K! m$ h人们不能不注意到,两名袭击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出生并成长于加拿大本国的中东裔人;都来自一向以反对对军事干预外国事务的法语区魁北克省;他们都在不久之前皈依伊斯兰教,都有着要前往中东参加圣战的愿望;前者因此被加拿大警方列入“90名高危旅行者”名单之中,并被没收了护照,而后者的护照申办则被拒绝;两人也都有犯罪前科,被警方监视、传讯或拘留过,但又都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
! T" R4 H, A( A# H+ X% Z7 s5 C. e* O; O$ L, C1 s
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有数十万来自中东地区的移民和难民,但几十年来他们在加拿大都能与各族人民相安无事,和睦相处。人们不能不问的是:他们中的一些青年人为何于近年来变得如此激进,甚至走向极端与生养他们的本国为敌? 7 B' {: Y6 @) w) \6 n& I y
/ X( P5 m/ p! x. |# I& ]% ] M5 u' L, t3 ]" c1 S8 z ~$ D8 j" ?
" Q& G3 }, l8 J* |5 x/ L
其实,在众多肇因中,一个难以忽略的原因是,他们受到恐怖组织宣传的影响,不满本国政府跟随美国对中东地区进行军事打击。10月27日,加拿大皇家骑警总监保尔森在参议院听证时披露了袭击议会的枪手在行动前的部分录相内容。保尔森说,“他(枪手)特意表明了他的行动的出发点与加拿大对外政策,以及与他的宗教信仰有关。”
4 I# C1 G& X2 n5 {
, G& n# n* }3 ~) l
7 v3 O& a! O$ l+ G; c1 d( h
1 X! W! V$ ]0 [; m/ N1 t9 c+ O4 [/ ?# h
人们注意到,在奥巴马宣布对“伊斯兰国”施行空中打击之后,在哈珀总理的要求下,加拿大联邦议会于本月初通过了授权本国政府参与美国空中打击行动的决议;加拿大国防部随即宣布将派出6架CF-18 大黄蜂战机,两架侦察机,一架空中加油机和约600名地勤与军事顾问前往中东参加空袭行动。 $ p8 o, j2 \; C1 k0 {
& w9 O8 R: K" _! k% x" o$ `" E m
4 w$ g0 r$ o Q0 ]# Q1 j z8 ?. S$ ?
0 x2 N# P5 i$ _/ p M/ M2 V3 C6架战机于上周一,即10月20日飞抵科威特基地,即将在美国协调下对“伊斯兰国”展开轰炸。就在战机起飞这一天,在蒙特利尔南部一处军营外的商场停车场发生了恐怖分子驾车撞向军人的事件。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仅仅是偶然的巧合么? 5 B( x. L5 w5 l
+ u. D/ v/ K, I, X' u- \8 m6 K1 Q4 L有人注意到,一位名叫阿布·哈利德·卡纳迪(Abu Khalid Al-Kanadi的圣战分子,在加拿大政府宣布参与美国的打击行动后在推特上宣称,“我要表达的信息很明确,加拿大对伊斯兰国发动攻击,那么在加拿大的穆斯林就要报复反击。”他的账号随即遭查封,但袭击发生后,另一名恐怖分子又在推特上称,“加拿大派遣军队到穆斯林的土地上杀害我们的人,你还指望穆斯林不报复反击么?”其实,早在9月末,就“伊斯兰国”的头目号召穆斯林对参与空袭的西方国家,包括加拿大进行报复。
! {( i4 _ s& G% A! Q& i$ ]& p& _4 r |
加拿大并非没有人意识到追随美国出兵将召来风险,加前安全情报局官员迈克·朱诺·卡苏亚就表示,“当加拿大圣战分子阿布·乌萨马(Abu Usamah)告知我们加拿大已经被‘伊斯兰国’列为恐怖主义袭击目标时,这些威胁就应该被高度重视。这些威胁可不是说着玩的,我们不再是什么‘好人’了,我们是‘同盟’的一部分。 5 C3 C3 p2 R% {" V* o) N7 n
2 J7 [. ?" o1 A ^5 m8 B% |% {
) R) r2 S& c8 c# R$ {, R3 K7 i9 S" t5 c% y1 M4 u: _
W. ]- f% N2 ^- W我们必须承认,我们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美国《赫芬顿邮报》在日前发的一篇述评的标题就是“加拿大遭恐袭是因和美国关系太好?”。文章指出,“恐怖分子袭击加拿大的原因非常清晰……最重要的是,加拿大一直是美国对抗叙利亚和伊拉克‘伊斯兰国’极端武装的坚定盟友。”
) f$ N; n0 b, k% `; d- y4 S7 t# M: {5 R& V D9 A
美国国务院宣布,国务卿克里于今天访问加拿大以示慰勉,他表示要与这个北方盟友坚定地团结在一起,打击恐怖主义。这似也从侧面表明,加拿大遭到恐袭确与加拿大支持美国在中东军事行动有一定关联,因此美国给予加拿大盟友以安抚、同情和支持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值得指出的是,当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当时加拿大总理克里蒂安拒绝参与,这曾让布什政府大为不满,但却也为加拿大国家赢得了和平维护者的良好形象。
4 U4 {2 x" d/ j; _6 ~, }3 H6 T9 p- [! T! r5 ?! c
但自加保守党政府于2006年上台执政后,便开始改变了前政府的“国际维和国”与“人道援助国”的较为中立的立场,开始在一系列国际争端与冲突中,高扬战旗,明确选边站,不再甘当斡旋者。这在乌克兰事变和在中东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 N% O* \) g: v. _5 h
" n1 [4 x( s- v9 F9 f0 b
加拿大近年来一直无条件地支持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的一切政策和行动:一直坚决谴责并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及申请联合国观察国席位,并在以色列轰炸加沙造成大量妇幼伤亡受到国际社会一致批评时,仍一味为其伤害无辜平民争辩,称以色列“完全有权捍卫自已”;加外长和总理还先后亲临以色列,以示支持。偏离过去一碗水端平的中立立场,而不分青红皀白的偏袒一方,在加国内引发阿拉伯移民和穆斯林团体的强烈不满,并在加大学校园中引发了批评浪潮。
* M/ n7 h# S% r2 A: }7 H7 S& K$ r T; \8 h. h. f( l
其实,加拿大在利比亚问题上同样引人瞩目,在北约空袭利比亚,推翻卡扎非的军事行动中,是一位加拿大将军出任北约空袭的最高指挥官,这场北约无人伤亡的胜利让加拿大政府和军队颇感自豪。但对战后利比亚的乱局,加拿大舆论和政府却是视若无睹,不再提及。据此间媒体披露,此次袭击议会大厦的枪手的父亲就曾在2011年前往利比亚,参与了反政府活动,但他似乎并没有因此受到加拿大政府的责罚。 8 ~) A o# m. V9 S0 n& s. E$ C
7 [5 {8 T/ e7 l. D. c' `! n4 ~
) y- n1 S# R0 p$ D- d: S6 A$ B. {: I
尽管袭击事件令这个一向平静的国度震惊不已,全国展开了一场如何防范此类独狼式恐怖袭击的大讨论。不过,加拿大舆论和保守党政府似并无意检讨本国追随美国,对外军事干预的政策,哈珀总理在袭击发生当晚即表示:对加拿大保安人员和政府机构的袭击,从性质上说,就是对加拿大国家、加拿大值价观和加拿大自由民主社会的攻击;但加拿大是不会被吓倒的,而只会更加坚定加拿大同盟友一起反对恐怖组织的决心与努力。
! b" q; F9 N0 E% k: W" K' d,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