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查厨宝三
3 Z$ ` u$ V. @1 R! Y2 | N
2 ?; s; D9 S9 @: v, l 做饭的意义
) t+ u* g e" Z+ A6 M
. x4 j- v3 c# u7 a& Y& E C9 S1 Y 在看过我的菜谱或者尝过我烧的菜之后,很多朋友都会问我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学做饭,这个问题虽然简单却不好回答。做饭对我来说意味着很多,不仅仅是吃这么简单。
* X, h+ f/ M3 T2 C2 s% r+ N5 a" _- v' H2 ]+ s
先说说我的童年吧,小时候每次过年的时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了。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我的姑姑姑父们烧得一手好菜,我这个小馋虫就会经常赖在厨房里偷吃刚刚做出来的美食。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那些美味仿佛就是姑姑姑父变的戏法,让我羡慕不已。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我培养出了对做饭的兴趣。. b# U, O* u% {' s' V$ r
" F$ z4 K: _0 n! o. N* A 逐渐长大后,因为爸妈工作忙的原因,我经常不得不自己解决我的晚餐问题。我是一个比较恋家的人,所以不常去下馆子,在家就一个人弄点水饺什么的吃。不过时间长了,总想换点花样自己做着吃。正好的回家的公家车上一直放着美食节目,我就边看边记下,回家实验着做。刚开始的时候经常失败,还把厨房弄得到处是油。为了不让爸妈发现,还得各种消灭"罪证“,很是狼狈。不过失败得多了便有了经验,随着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成就感便油然而生了。实话说那时候做饭更多的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
* i- C- }) t+ ?) h% P- F% U; j; V0 C3 w1 u0 _
要说真正开始研究和钻研厨艺,还得从自己2年半前来美国说起。学校的中国童鞋不少,和我一起来的也有10多个。临近过年了,大家都想一起吃个年夜饭搞个PARTY一起庆祝庆祝。当老师在课上询问谁能做饭的时候,我举起了手。就这样,我成为了那年春节年夜饭的总厨。那时的我水平还是稍显稚嫩,做了大概4,5个菜的样子,然后和大家一起包了包饺子。尽管当时水平不高还搞砸了一个咖喱牛肉,我还是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在学习厨艺的道路上,鼓励很重要。有的时候哪怕烧饭的人做得不好吃,但是作为食客的你还是应该表示赞许,这样他才会有继续烧下去的动力。
( p2 b% k: F) V* b u0 ]6 @2 }8 b' M2 b5 |
经过高中2年半的磨砺,我的厨艺已经获得了不小的长进,不过苦于高中宿舍不得开火,我只得使用电饭煲完成我的美食。到了大学,有了自己的厨房,终于可以放开束缚大展身手了。暑假中看的菜谱和美食博客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我很庆幸我遇到了一群同样喜爱中国美食的美国舍友们(我住套间,6个人一起的,3个卧室),于是我们每周三到四次一起聚在一起享受我烹饪的美食。每次我都会想放设法换着不同的菜做,一方面让我的舍友们换换口味,一方面也借机锻炼我的厨艺。现在,做饭已经成为了我学习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当我空余的时候,我高兴的时候我就会烧上一顿,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快乐,我的情感,我的美食。
! |, D ?0 f9 a0 F2 d3 S% u( Q$ U. f; q' R. b a5 h: V; R6 A
做饭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项技艺,更是我获得快乐的源泉。与吃自己做菜相比,我更喜欢看着别人吃我做的菜的时候的满足和愉悦感,因为每道菜中都包涵着我的热情和心意。从食材的挑选,烹饪,摆盘,每一个细节我都力求做到最好。我其实是个完美主义者,只有我品尝觉得过关了,我才会让我的菜上桌;如果菜凉了,我一定会坚持加热了之后再吃。我还有个习惯,我做菜的时候从来不会戴什么手套,因为我觉得带了手套是一种束缚,我的心意不能直接传达到食材中去,对食材的理解也会不足。我也喜换清洗食材的时候水流在自己双手和食材间跳动的感觉,那就好像一曲乐曲,而我就是这个乐曲的指挥家。 我从来不否认,烧饭这个东西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是我不同意没有天赋的人就一定烧不出美味的食物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和经验。有的时候,用心比厨艺本身更重要。除此之外,我的家庭也对我有一定的影响。我的爷爷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他曾是一名大厨,可惜我爸没有继承他的手艺,现在的我完成了爷爷手艺的传承。做饭对我来说也许是对我爷爷最好的慰藉吧。5 q8 [# R, K3 o" [' z
( P I/ a; V1 j' }) L9 A4 E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对于厨艺的理解我觉得最好的厨艺高低不在于它的稀缺或者说门槛。我不曾一次看到过博友介绍什么采用会员制几十万日元一位的寿司餐厅或者几千人民币一位的私家厨房,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吃得起吃得到的美食才是厨艺的根本。美食本没有贵贱之分,如果让我选择街边的臭豆腐还是饭店里烹饪的上千元的松茸,想必我还是会选择臭豆腐。用看似腐朽的食物做出美食才是我们中华美食的精髓之所在,用名贵食材做的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功夫罢了。我也很乐于分享我所有的烹饪经验,在我的菜谱里,没有秘方二字。我只是希望有喜欢厨艺的同学能和我一起切磋厨艺,教学相长。在我这里没有商业化的气息,有的只是最地道淳朴的厨艺。
; f, I3 L& p( g& }0 ^
+ v6 {$ C- Y- d9 \: ?* }0 p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留学的大环境,也促使我们这些留学生学会自己做饭。外面的东西贵而且滋味难以保证,让我们经常想起家乡的美食。如果自己动手,就可以免去这异乡之苦。此外,做饭也有社交意义:我很向往周末很多人聚到一起,每个人做几个菜,然后在一起交流这一周的酸甜苦辣。美味的食物、蒸腾的热气、多样的调料、频繁使用而整洁干净的厨房—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家的感觉?这个目标等我转去了总校之后就能实现,现在暂时不能实现,有些可惜。不过我每个月来总校举办的美食聚会还是很有家的感觉,我们是一个大家庭,WE ARE PENN STA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