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来源:明报* O! O5 I2 c& i8 e1 L# g
Q4 ~( c# J# J" q: j- u* O- H联邦投资移民“一刀切”集体诉讼原告代表贾保宪(Bao Xian Jia)申请“书面训令”(Order of Mandamus)被驳回,控方律师力图用“魁北克配额不公”的理据攻下一城,在法官葛丽森(Mary Gleason)看来却根本不值一提。# b* a0 `, s/ D6 q1 _% W
" Y5 N: t7 X: Y- T$ r7 x' o3 e
$ m" B" u- n& t! ]& @葛丽森还认为积压如山的申请案例是由申请人数过多造成,而移民部长拥有一切的权利,用最有效的方式实施各项法例,其中包括取消申请案例。 2 ]4 L# G) `/ J+ k$ y+ e# H
% X6 [$ G7 o2 l4 t
3 `- q' y- J& ^, p; ]* J* d
! e. O2 \% B+ c. V6 j5 F$ {" z2 s此次集体诉讼包括贾保宪在内共有95名申请者,其中绝大多数为华裔。
^, o( a: W* ?4 t! b' S3 o- a- U7 T
) b+ W6 Q T! l t3 d% n) l% r6 c. H/ a$ \
原告代表律师莱希(Tim Leahy)表示,该案件的审理结果将影响到随后更多相同性质的诉讼结果,即共有约1,400名申请者都有很大的可能败诉。目前原告正在考虑上诉。 W: d7 O6 L5 D/ i
7 j! }1 |+ J9 t贾保宪申请“书面训令”,要求移民部重新审理其申请的理由,是移民部不合理的拖延了处理申请的时间,为此法官葛丽森在判决书中写道:“我决定申请人不符合申请‘书面训令’的条件,因为无法证明移民部长因为不合理的延长处理时间,而违背了对申请人的责任。”她续写道:“无论如何,为允许他们使用这个法律补救的方式申请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样做也不公平。”
& e$ u# [, `# M3 b- F2 a/ B8 V; A
( f9 B9 M% o, q: h3 g' V ?
& O. I+ o, g+ ^之所以做出上述决定,是因为葛丽森认定修正过的“移民及难民保护法”(IRPA)给予移民部长最大的权利来有效的实施该法令,以保证加拿大的移民符合国家需求,以及加速审理过程。 i6 g+ ^- Z$ L- D
+ n" ]- c: A$ I2 k6 m# @: e
1 n) _) n/ E4 O" J" A$ ]! J( _- y' O1 g6 S+ b& _6 p
1 ^6 T+ o. Q7 r! S5 k
她认为不能够因为申请人希望自己的申请应该得到怎样的处理过程,移民部长就要按照这个标准去受到惩罚。
, u2 a' v# n8 P
1 k0 X# ]6 a2 ^' I* f$ k/ a自2006年移民部将接收联邦投资移民的目标定为每年1,015人之后,每年接到的申请都超出这个目标,到了2010年已积压了成千上万个申请,国会做出决定要求移民部想办法处理积压问题。) ], p. B' q1 }* d
. |7 \$ _9 G: n葛丽森认为若同意移民部重新处理贾保宪的申请,则对在这些诉讼人之前申请的更多积压中的申请人不公平。
# J7 d& I# t: I3 f* i C' e% X4 e" b" _- J, ?8 w2 [0 O2 ?+ M# D) K0 W
而对于聆讯期间原告律师提出的“魁北克配额不公”的理据,她则指出魁北克投资移民项目,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项目,根本没有可比性。就算有可比性,她也不能接受移民配额应该按照各个省份的人口比例来分配的论据。 2 t1 ?4 o ~# A+ K
: e p( E. r. T' y" L* m* P6 @/ [+ D7 v& d4 t$ Y6 W- O" o; k
/ t5 A. Z& }1 ^% I6 Y
2 v3 B! D+ M$ |: Q. B) z, L$ U法官指不能与魁北克比较 ; y& J/ }% U( _3 Z
4 B p I: v+ i4 b8 D
此次集体诉讼得到了与此前技术移民“一刀切”案件相同的命运,后者曾引用加拿大自由宪章第7条和第15条赋予申请者的权利作为论据,同样在此次诉讼中再次遭到驳回,理由是非加拿大籍者在加拿大以外的任何活动中,不享有自由宪章赋予的权利。
- f8 ~2 J' C8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