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 G% b. Z+ L1 v4 x, u2 |
; d$ [' J, p( R' z. Q3 ^ a: A3 e 62岁时,齐白石在案头水碗里,长期养着数只活虾。虾儿们的腾跃嬉戏,不单为老人增添了生活乐趣,也为艺术家激发创作灵感,但这时期,他笔下的虾还太重写真,形似而神不足。66岁,齐白石笔下的虾产生了一次飞跃。虾身有了质感,头、胸前端有了坚实感。腹部节与节若断若连,中部拱起,似乎能蠕动,虾的长臂钳也分出三节,最前端一节较粗,更显有力。虾的后腿由10只减为8只。正如:郑板桥有句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道明了中国艺术“简化的艺术”真谛。1 B& }$ I; u. i; W8 E( P( ]1 r
, t0 M; i/ h3 I: z3 s! @, D
68岁,齐白石的虾又一变:腹部小腿少到6只,虾眼由原来的两点变成两横笔,最关键是头、胸的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更显出白虾躯干的透明。至此,齐白石的虾画臻达形神兼有,栩栩如生!- n/ G- Z7 B1 n- H5 ~
) K. r/ b# ^" J! p3 Y5 G
艺术求索不可终止——70岁的齐白石又有意删除并不损害虾的真实性的腿,到他78岁时虾的后腿只有5只。到80岁以后,他的虾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精确的体态,富于弹力的透明体,在水中浮游的动态……艺术造形中讲求的“形、质、动”三要素都臻于完美的境界(见右图)。
2 d& i( E n4 {5 X1 X9 c' N: j- i& l( ^( J% E0 p1 `6 L; X
齐白石曾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还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再变色分深淡,此三变也”。齐白石画虾三变作为艺术给予人们留下的启示是多样的。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种不断探索勇于进取敢于否定自己的实践精神,这点意义,恐怕又不限于艺术领域吧。 (齐 薇)0 ^4 N) k2 F0 ]) @
- x- f, R( B$ {' t! A. K 齐白石简介:(1863~1957) 近日,《散珍集成——齐白石岭南特展》登陆广州荣和堂,19幅作品囊括了齐白石60多岁到90多岁各种风格、各种题材的创作,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皆有呈现。展览中仅有的两幅题材同为虾的作品,一幅是齐白石60多岁时所作,一幅则为其80多岁时所作,笔墨意趣大不相同,展现了齐白石在艺术创作上的日益精进。
. D" A5 T# p- p* c7 T" l
8 k) G& Y( k" z7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