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不能说是未尽的事业,至少也是未尽的生意。0 m# z4 N1 K' s+ }$ b
. N1 e1 c9 y2 p7 |
花旗(C)首席执行官潘伟迪(Vikram Pandit)周二突然辞职,宣告了这家曾经的世界最大金融服务公司五年混乱时代的结束。潘伟迪留下的,是一个比他接手之初健康得多的机构,但是同时也是一家没有了任何明确个性的公司。
n' P* Q5 m; @4 E0 g* C, i! q
& m) d( ^) ^0 N9 j Y' j( v 对于这一切,我们有着太多的疑问,但是其中有两个,显然会是大家最为重视的:潘伟迪到底做到了什么?这家银行会向何处去?
, T& [4 V) o5 k$ N, s$ t) L! N5 O& W" @; E; |, n
潘伟迪接手时,花旗已经是步履蹒跚,而现在,该行的情况明显要好得多。规模变小了,运营风险也降低了。1 y6 m6 u) s5 ]
9 T" U5 l" k4 ^: } 可是,潘伟迪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变化而得到充分的赞誉,当然,事实上他也没有权利去要求这赞誉。他的任内获得了450亿美元的纳税人救援资金,以及超过2000亿美元的联邦担保,这些都是他们的储户们所难以想象的奢侈品。更加不必说,包括他的对冲基金出售所得在内,潘伟迪自己的腰包里还塞进了总计2亿6100万美元。- n2 b' k* }9 q9 e
g$ n4 g- I! u* u7 w/ R" B o
潘伟迪曾经为摩根士丹利(MS)效力二十年,后来创建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那个夏天,他来到了花旗。潘伟迪的基金Old Lane由他在花旗的前任普林斯(Charles Prince)拍板收购。短短六个月后,花旗就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普林斯被放逐,花旗在鲁宾(Robert Rubin)带领下开始了戏剧性十足的“寻枪”行动。
9 I9 L$ Y; |, T' M7 f# b" m0 y o& ~/ ~4 M2 a
在接近2007年年底时,他们没有大张旗鼓,就定下了潘伟迪这个人选。当时,人们认为,花旗是在得不到赛恩(John Thain)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7 Y8 c$ { t1 R# `* ]
+ U+ E& }. \. d* e4 L9 F 赛恩出身高盛,当时正在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NYX)的首席执行官。在他掌控之下,曾经麻烦不断的交易所实现了现代化,公开上市,迎来了复兴。赛恩被公认为华尔街的修补专家,而潘伟迪却被视为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_9 O4 D' b' K7 O6 {0 h
- i7 h6 j6 c; r1 {6 j 不过,后来的进行证明,潘伟迪很可能就是出现在合适时机的合适人选。他的信贷背景,以及他的聪敏都非常适合资产负债表去杠杆化的任务。他迅速开始确定,花旗应该保留哪些资产,出售哪些资产——哪怕是廉价出售。+ f; F# z8 `/ f& |6 z. v3 ^
D6 x: }( R. E g, ?/ @. E( ]; w
他做出决定,将麻烦最大的资产隔离开来,创建了所谓好银行(花旗)和坏银行(花旗控股),这种做法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保护核心机构和划分不良遗产的好方法。
6 ]7 o5 |8 q5 H! a& ]- t( U
* K) Z- p; ?% r" i6 e& c7 q 这确实是个重要的步骤,但要完成这任务,前提是必须得到政府的帮助。现在花旗还远远说不上完成了任务。今年早些时候,当同行们纷纷开始再度派发股息时(在金融危机期间,这是禁止的),花旗却是个明显的例外。在潘伟迪任期的大多数时间当中,他们的股票的表现都不及竞争对手们。
( c4 l! _ \. i1 u& Z3 e( F+ j" j1 ^$ Q/ w9 C. `0 X
哪怕是花旗最近的这份财报,尽管并没有受到观察家的批评,但还是明显提供了麻烦的线索。他们宣布,花旗控股还有1710亿美元资产,相当于总资产负债表的大约9%。目前,花旗的股价仍然只是潘伟迪履新时的十分之一左右。" g* b# T" X% t3 H
; b" }% |; T( u* l 说到花旗未来的走向,目前已经有迹象显示,潘伟迪在突然去职之前,曾经就银行复兴的速度问题与董事会发生过冲突。似乎,董事会是对最近的一些磕磕绊绊难以放心。! w+ Z; O6 _% l) a/ u8 J
. |* L( q) R6 L7 e 比如说,就他们正出售给摩根士丹利的美邦券商业务部门的价值,花旗先是进行了高估,后来又不得不减记。还有派发股息未果,以及股东们在银行年会上就薪酬问题施加了压力等等。
! {, } S9 i6 q Z$ T$ y/ B
( f/ ?, s! T R 如果真是如此,则董事会对新首席执行官考伯特(Michael Corbat)寄予了哪些期望也就不难判断了。, w7 H; c$ K. ^$ k [
# |" M* F. X: }& r) P) }" T2 L4 ^ 潘伟迪被迫离去,意味着董事会对股价和利润增长情况感到不满。不过,这同样意味着花旗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独特的色彩。长期以来,业内人士就揶揄说,花旗只不过是威尔(Sandy Weill)搜罗到一起的一堆企业的大杂烩。花旗内部从来就没有过统一的企业文化,也没有过真正的融合。无论是潘伟迪还是考伯特都没有立即对这样的说法做出评论。
3 E2 H3 n+ P4 ]1 H" h7 ?0 m2 @
: H# C3 R( X+ z3 j" ~8 i 过去一年,潘伟迪试图让花旗重新回到原点:一家保守的,但是业务多样的,强大的机构。这样的做法是否有效难以断言,他自己是否有推行计划必需的领导力一样难以断言。# z1 |4 B+ M+ ]" [
* b6 l; b b: H. `( f( c$ S b
花旗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金融服务公司,近十三年的时间当中一直试图将事情理顺。他们的目标一直都是建立一家能够提供所有服务的全球银行。威尔未能达到这一目标,普林斯也没有,现在潘伟迪也可以加入壮志未酬的名单了。/ r8 r# l1 g; t5 [, L4 ?
( i( g, E, M5 k( | U: c% u 现在,大家又该指望考伯特了。(子衿)
3 y1 v1 Z2 |9 T! J! m& q4 h ~) d- F" _! v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