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福布斯杂志曾经对全球近100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情况做过一次调查,结论显示中国人均年阅读量仅为1.5本,排在第78位。而排名第一的日本,人均年阅读量高达12本,随后的美国也达到了10本。温家宝总理对此深感忧虑,甚至发出了“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的希望寄语。( g, Y' S4 V$ o/ _' U: h4 d. }
5 P/ J# ~0 g* C& Z, ` q
然而,果真是国人对读书提不起兴趣吗?非也!其实国人崇尚读书、喜欢读书的情节,上可追溯至孔老夫子的汗牛充栋,下可发掘出凿墙借光、雪地夜读的诸多民间典故。不论是因功名而读还是兴趣使然,国人的攻读精神都是确乎让人感动的。6 i0 x, Y8 c# f" N
' S" T- e" d# t& E, O- q. l+ X 古人读书,讲究一个借字。那时的书籍当属珍贵之物,寻常人家难以自购自读,于是便生出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借阅纪律。千年之后的今天,书籍虽然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所遵循的模式仍有自购自读之嫌。普通国民要想多读上几本好书,大多数人只能自掏腰包,全额买单。而要论起数量质量,恐怕还是让不少国人生出“买好书太贵,读好书太难”的感慨。( ?- X9 g+ H- G5 ^8 `
, O$ w2 z+ B, x. A7 `# Q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近日做了一期节目,讲的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经验。美国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力度很大,图书馆所有运行经费中,80%由政府直接补贴,其他20%则由政府直接任命的董事进行筹资和接受社会捐赠。这种经费运行模式,切断了公共图书馆暗藏的利益链,保证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为美国公民提供了大量的免费阅读机会。
9 z6 ?* E8 \7 P4 J1 t4 ^1 N9 a; t( _ 6 x/ \$ F7 ~: ~
而反观国内,除了大学中有这样的阅读机会外,较为固定、完全公益性的图书馆数量之少、分布之不均的状况让人不敢恭维。以2008年相关数据为例,全国公益性公共图书馆数量为2500余家,其中中西部地区仅有400余家,有近2000个县市仍未建立起地区级图书馆,8亿人享受不到公益图书馆带来的阅读便利。由此可见,国人的阅读精神并未消逝,欠缺的只是相应的政府投入与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不读书的民族失掉的是学习力与创造力,而一个无书可读的国家失掉的,却是整个国家的命运。
$ i2 K$ S3 {9 u"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