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8)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scuba1995 于 2012-4-12 16:11 编辑 8 V# g, u: N5 \0 d2 C2 H
1 d( k/ f4 X: A# r" E9 R( k! c
这个坛子里没有人夸大过美国车或者德国车的安全性,的确有人,包括我,对日系车所谓的靠吸能和结构设计保证安全性而过分减轻材料的实际安全效果表示过质疑。我至今保留这种观点。2 e( r, L8 ]4 Z: @3 {* j, x( W
我的观点是8 p. {% W5 u- {" g
1汽车实际安全性并不能完全通过碰撞试验来体现。实验只能体现特定条件下的安全性能,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 f9 P3 }: x0 P, n4 C- Q
2由于技术发展和市场原因,目前大部分制造商的技术水平和材料使用水平都非常接近,各种车辆都使用类似的技术和工艺,因此同级别车里的安全性实际上没有太大差距,基本上实际安全性还是和重量成线性关系。如果相同尺寸的车,相同重量的时候意味着使用了相近数量的材料,在相近的技术和工艺的条件下,安全性的确是类似的,在此基础上,更重的车增加的安全性一定更多。所以,比如同样重量的车,日系、美系、德系安全性差别并不大,而不同尺寸的车,往往德系的车比日系的重,安全性也更好,这种安全性是有代价的,更高的油耗,更高的成本。 E: o0 p/ M0 H `0 \6 ^
3 任何小型车辆在剧烈碰撞事故中都会严重损坏,但不同的事故之间不具有可比性。仅仅通过事故后的照片而忽视事故发生时的角度,速度,运动等因素判断某种车的安全性是不准确的。
/ R2 T i' o. `0 \9 D& A, n( G# p3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