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1|回复: 2

推荐:《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之序 作者:邵大箴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2-3-29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edmontonmaple 于 2012-3-29 22:45 编辑
7 L0 ~& O2 r7 n5 X; B# V9 K+ _4 g3 b& u( s) l: R- I; s7 \
推荐本书给大家:
/ u9 V5 i1 u0 b2 ^' t# O. s) d5 c
# V: ?* J2 \) U  \. Thttp://baby.sina.com.cn/yishu/5 ]5 U! h% F, Z! ^! ~( i& A+ T
《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作者:林菁菁
" u2 [/ |8 C( Q% b  v4 g2 O0 p1 U& c* m1 L2 m
对儿童的爱,对艺术的爱
, x$ ]9 M' d; ~$ J/ q% B# F& D5 F& J8 D3 Q5 ?
 2003年10月8日 17:01 《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
0 g! t" ]* i6 i$ w; t6 f( Y& a, L* y
  ――读《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 l" M$ @; v9 d& d$ k* [- R% h+ C
; c. E3 [4 y; s* _) c
  菁菁来电话,说她最近写了一本关于儿童画画的书,结合她最近几年“教”儿童,特别是教她可爱的两岁多的大儿子小其画画的体会,发表了一些自己对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看法,希望我看看。我拿到她送来的题为《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书稿的清样后,用了两个来小时,一口气读完了。阅读她写的那些文字,阅读小其和其他小朋友的画,还有她自己画的画,以及她对一些世界名画的分析,我感到精神及其轻松和满足。她在和儿童谈心,和读者谈心,和自己谈心,和画、和艺术谈心。因为是谈心,她状态十分放松、自由,娓娓道来,话题无所不在。一会儿兴致勃勃的分析儿童们的画,一会儿解答人们可能存在的各种疑问,一会儿自由发挥,海阔天空,古今中外。
: M. Y0 x' B: L- W2 R
  V7 d/ ?' C3 K2 {& U9 t. d  表面上看说的是儿童画,但实际上涉及到艺术教育以及如何培养现代人的艺术感觉和艺术判断力等一系列问题。菁菁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她对学院教育有“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她早就意识到她的爱自由的天性不能受学院规范的约束,她也早就摆脱了学院模式的羁绊,奔向自由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并获得艺术界与广大社会的承认。她个人长期创作实践的切身体会,她从大量艺术世界遗产中所获得的感悟,她的其他方面特别是文学方面的天赋,是她从事儿童绘画教育的坚实基础。我觉得在这些综合因素中,其中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她感情的天真与纯朴。天真和纯朴是做人的基础,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儿童打交道,和儿童画打交道,没有由这种天真、纯朴的感情所产生的对儿童的爱,对艺术的爱,任何事情是做不成的。
3 u" j& h% K9 s3 K" s0 ^/ o% H3 [' n+ `8 }# E
  在菁菁写的这本书中,关于儿童画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她的思想是新颖、活泼的,跳动着时代的节奏,而且很有深度。我特别欣赏她关于对孩子妈妈进行艺术教育的想法与做法,这一点是我在许多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文章中很少看到的。  I% }  A7 X+ n1 U1 ~9 y5 j/ a

) a& V  {+ i  ~2 k- }  我认为,少儿美术教育有三个根本。( m3 r1 x9 S, x4 p% A+ p+ M: h5 I4 R
. l% Q7 p' f) U" N0 w
  1.净土:它有自身的规律。要顺其自然,应该有一方净土,这个净土是理想化或理想主义的,但不是十全十美。2.天赋不同启发不同:一定要开发儿童的智性和天赋。所谓天赋每个儿童都有,有高有低,但重要的不是高低,而是每个人天赋表现领域不同,个性才是其核心。现在国内外都开始了一种有意义的尝试,那就是启发学生而不是教授学生。尤其是美术这种领域,对儿童而言就更应当重视感觉的培养,而不是造型或技巧。也不应该把这种极富个性和感觉的儿童美术用某种量化标准加以束缚。3.艺术的本质和人的本性:现在提倡人文精神,但其中最基本的是人性,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就是没有污染、不造作。所以儿童美术中最重要的是真,即体现本能和个性的方面。这也正是我们现在很多美术创作中所缺少的,取而代之的是功利,为某种目的而服务。& [7 L# _* j+ W
0 F5 ^! r4 n+ e# ^4 U7 y3 {+ ?
  这三点,在这本书里,都有体现。
# S$ \8 ~# l! y2 H9 A% |, o" `5 M0 ^& m( W
  林菁菁自己也画画,还是个有名的画家。/ w4 K% i9 q, U7 u$ I) P$ ]

" _5 r6 P3 R( `# r& o. g7 e- d% P  我觉得林菁菁的画有修养。画画这种事,三分技巧,七分修养。当然,认真说来,技巧也是属于修养的范畴,不过那是画内功夫,七分的画外功夫也很重要。画家最好懂得点诗,懂得点音乐,懂得点心理学。不是成为那些领域的专家,而是要有所涉猎。林菁菁的画很文气,有韵味,感觉到她有诗和音乐的修养,所以不仅能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得到真切的美感。) u7 P" P( H  D! y" v6 ]

, n; Q* D" u# f8 `, ?" A% U  我觉得林菁菁画画很真诚。真诚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根本。惟其真诚,不矫揉造作,观众才能与作者交流对话。倾听其心声,引起感情似的共鸣。
- C8 }( c: s& f* R) T& T
8 x' {9 ^% c. N2 X  我觉得林菁菁的艺术感觉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创造是感觉的一种有尺度的把握。林菁菁的感觉敏锐,还具有女性特有的柔和与细腻,这突出表现在色与线的运用上和意境的营造上。色的和谐、对比与统一,线的表达的微妙。画面肌理层次所造成的差异性与同一性……这些绘书语言林菁菁运用的很自如,似乎全不费力气。这既得意于她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也和她天赋有关。我觉得,只有后天的勤奋与先天的素质集于一身,方能造就好的艺术家。% k9 h0 u( [; G$ u( s' t0 |/ J

, B8 T) d: H- R8 ~  所以,由菁菁来写这本书,很好。# e# n# l& T4 l! Q, X* M9 ^

$ C3 V1 R: U7 Y9 {6 X  菁菁的这本书会使许多人感兴趣,有了孩子或将要有孩子的妈妈们,做儿童美术教育的老师们,研究儿童心理学、行为学的人们,艺术家们也会开卷有益,从她的言谈中得到一些有关艺术是什么和怎样做艺术的启发。她在书中所提倡的观点,正好和教育部、美协主办的"少儿美术教育工程"的宗旨,不谋而合。$ R7 T0 Z' `4 ], E+ ]
& G3 H# N; \3 i# E! ]  d* ~4 e
  菁菁说,她心中对儿童画的热情之火焰是由她儿子小其点燃的,现在她的第二个孩子也有十个多月,她周围还有不少小朋友在跟她学画。她说她会像以前一样投入这项事业,实践、试验,探索、总结,不过她会更有经验,她也会有的体会。相信在这本书之后,她会有第二本、第三本问世,把她的心得和大家分享。我们期待着。  F* c% h. g8 y+ x( }) S
8 P8 v8 B0 p8 A) a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6 g( V( L: W! u0 p

# W0 Y, X) ~/ i  著名美术批评家4 K/ @# S! B+ Z! _: d. _; q
: G1 r% D8 k' T" [3 w( B
  《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邵大箴' d+ \8 B8 K' R9 Y: {" l
; t2 ?  G6 s" m+ w' m
  2003年7月20日于北京
# E8 }7 R: O9 [- E: C
鲜花(219) 鸡蛋(0)
发表于 2012-3-29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edmontonchina.cn/foru ... &extra=page%3D14 E! D8 g; M: Y

6 s5 |# G7 ?# v1 S部分图片介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8 16:59 , Processed in 0.22015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