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2-2-1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12-2-15 15:05 编辑 ) E2 b$ s* w7 B/ e1 d( C5 Y7 C
: |$ H5 l; Y o《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
3 S) z1 |0 ^, C4 I* Z$ d$ _
, S6 z9 E) E" i) ~, p! p胡因梦的BLOG
) g% m* c& F4 M* S6 a; dhttp://blog.sina.com.cn/yinmeng2 T; ]' U6 E1 Q, C) e
( D* v0 v+ @- y) }, Y/ L自问自答% z2 d; ~! B# V" v3 B3 \0 H h
问:为什么写自传?4 V; l/ _) u2 s
答:为了整合自己,做一次彻底的揭露自疗,串连起细微的因因果果,假如能因此而利益读者更佳。
4 |" ~) Q6 i9 i0 w% @
8 c& n# Y2 h2 M4 E/ E问:为什么在46岁写传记?1 U! W( q9 l3 x6 M- u) n
2 l9 i, ?: U! S }$ L: P答:如果命运之说成立,我可能活到90岁,46岁就成了中途站,不妨做个阶级性的整理,如果命运之说被推翻,说不定一年半载之后我就走了,此时不写,有点辜负诡谲多变的一生。. S, y* g8 M9 J# u
2 Y) O3 Z! O* x1 x, R
3 z, d2 p- g! L M问:写自传的过程有什么发现?
F7 X1 I/ D( X$ `+ l. Z ]
5 Y! a3 ^- [" @: z5 I$ ^答:我发现这本书竟然也是个独立的有机体,它有自己的力量;它不全然受我的意志掌控。“我”曾企图将它导向媚俗,它却自动扳回到如实;“我”想炫耀自己逆俗的勇气,它又开始自省。这个角力的过程,是我始料未及的新发现,我因此而窥见有为与无为、虚构与真实、小说与传记之间的暖昧性。诚如米兰·昆德拉所言:认为自己比其作品更有洞察力的作家不如改行。
; S( `& S. \6 H, Y) q
4 A' s& ^1 m+ x4 g- E# n9 v3 }) Z) E: F3 H
! l2 P4 O( e* r1 D7 g9 P0 U5 O* `
问:写自传时有什么感触?0 w- d. v. N9 r% ?4 V q
3 G, P( h- V; _+ R% j
答:一个人自囚于不到30坪的斗室中,历经三个多月的时空穿梭,每天吃同样的东西,坐同样的位置,面对同样的场景,却涉入了40多年来的感官记忆、情绪记忆与思维记忆,感触可以称得上波澜起伏。其中最令我抗拒的是童年回忆里,父亲内心深处的哀伤。他心底的那个幼小无助的孤儿,曾经不可思议地勾动了我儿时的同理、同情与企图援助的渴望;那是我此生救赎欲望的源头,也是深化我生命经验的驱力,然而也是被我压抑得最严重的脆弱。能够和这个最脆弱的部分重新联结,是个惊人与感人的治疗经验。% }$ R) j1 M& T7 i, |' l* ?
& x/ O/ j- \0 W3 l( q初恋是另外一个我自认已经解除而实则不然的意识症结,我发现自己在忆写的过程中,仍然有强烈的美感、不舍与遗憾,但是这些强大的情绪能量一旦曝光,执着的力量就消散了;如同一个迷人的彩色泡沫球,在阳光下骤然破灭。0 E$ M' J( y7 z9 i
: X2 a6 o+ o2 J6 c% ^' i4 }' ?
- J5 m+ l" k& Y8 i问:写自传时身体有什么反应?
& P. r! a, d' D
4 g) e, J; c' h( x3 x& }答:一开始着手写作时,我察觉后颈喉轮的能量中枢是阻塞的;精神一旦集中,思维活动上了轨道之后,喉轮的气便顺着督脉往头顶运行。有时具体的时间地点资料不全,必须进行查讯,写作的流畅感因此而中断,或者心理上抗拒不愿意进入某种记忆时,我立刻意识到后颈的能量有卡住的现象。这是我头一次清楚地印证喉轮确实是掌管思维活动的中枢。威尔伯在《意识的光谱》这本书中,曾引用亚历山大罗文(Dr.Alexander Lowen)著作的《忧郁与身体》一书中的人体图;图中显示敌意、负面精神状态与退缩,都会引起后颈、颈项和肩部的肌肉紧张。后来我每天按时服用中药的葛根汤,情况改善不少。在气功养生法中,“运思”是普遍被采用的法门,例如“禅”本是梵文“禅那”的音译,指的就是运用思维的活动来进行修持,玄奘将其译为“静虑”——沉静地审慎思虑之意。这使我联想起克氏与大卫·博姆在《超越时空》中所谈到的,脑子必须经常加以锻炼,否则就有萎缩的可能。3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有什么身体的运动,但是整体来看,气血循环还算不差,食欲和消化都还正常,比起翻译《恩宠与勇气》时要强得多。我认为改善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累积了40多年的心声,终于一吐为快;第二,整合中西医理与药理的萧圣扬教授建议我改变饮食习惯,他的建议和嘉初仁波切的观察十分相似,他们都认为我的体质先天不良,不该一直吃素,应该补充红肉类的食物;于是我隔一两天吃一点此生从未碰过的羊肉,结果精气神确有改善,可见没有任何方程式是适合所有人的。我将萧教授对我的病理与药理分析报告放在此书的附录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0 e& X- r/ M% I: V
$ S9 h) [+ [/ M* e" P$ H$ r
@& s; C4 V+ P4 |9 r
问:有没有想补充的话?你到底属于什么教派?3 p) j* q; e6 _) i
3 G( F" Y& l* N& B, Z6 F. I! H- P
答:受限于传记的时空束缚,有许多整合的理念无法完整而细微地全盘厘清,只好放在未来的著作和有声出版中加以补述。我不属于任何教派,我只服膺于真理以及诚实面对自己的人。
3 V8 O9 J; m8 u& M# I& g2 s* M
8 z( S" L' W& r7 `5 R9 T# }- P ) h' d+ G9 p+ r
问:这本自传问市后你有什么期许?
$ |% g: I+ h6 J
7 V: K( I. p, V5 M2 x, H答:我觉得中国人迫切需要身心灵整合治疗的研究,我希望西方世界的整合学能结合东方古老的观察与验证,落实于本土,让饱受身心病苦的苍生获得救赎。这个研究计划,需要心中有宏观与宏愿的友人共襄盛举。( e9 L+ F9 N9 ^
$ n2 h: S! Z2 T: U( p' `5 R: y
% v2 a5 u8 }& C+ Y6 v" v0 Y——摘自《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
& z/ i% k- D0 j @& b1 @
0 p9 ?# h' {0 ^5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