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饮食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内分泌,使孩子身上出现了成人才出现的症状,比如儿童生“青春痘”,少年就脱发等等。而当中最严重的要属儿童性早熟。这可会影响孩子一生,最明显的是,孩子成年后明显比同龄孩子矮小。0 T2 o/ a; w) z$ u6 ^ 牛初乳、蜂王浆,儿童补不得 5 R0 p$ g% K$ K: A孩子“快高长大”是不少家长的心愿,但不当进补是儿童性早熟的最主要诱发因素。某些标榜能让孩子“长高长壮”的口服液,不少含有激素。孩子服用后,在五六岁时确实比同龄宝宝高大壮实。但等宝宝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 ; ?5 `% T. l8 n Z9 G还有牛初乳、蜂王浆、花粉制剂、鸡胚等补药也不要给孩子服用。现在市面上的牛初乳品牌繁多,价格高昂,纷纷标榜能够提高婴幼儿免疫力,很多心疼孩子的妈妈都选择购买给孩子服用,希望能够弥补孩子没能吃上母乳的遗憾。其实,牛初乳即是刚生完牛宝宝的牛妈妈头一周的乳汁,里面的促性腺素含量极高,对于青春期的孩子(6~8岁的女孩、7~10岁的男孩)而言,身体较为敏感,长期大量服用容易提早进入青春期。/ l3 t3 `6 f* S/ s" m* l% I
更别说像雪蛤、冬虫夏草、人参(包括西洋参等)这些成人世界里的“大补品”,对部分成人益补,但里面的促性腺素含量较高,儿童不宜。妈妈们也要注意,妥善存放避孕药物、丰乳美容产品等,这些产品含有激素,要避免孩子误服或接触。2 P8 x$ K8 v o- g 内脏汤、鸭脖子,美食含激素( g$ r: ~0 ]/ P8 |8 r6 s4 s
除此之外,日常的美食也是“催熟”陷阱。有些是早有共识的,如反季水果,冬季的草莓、西瓜、葡萄、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桃和橙等,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的,因此必须避免喂哺婴幼儿。很多孩子喜欢的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薯片等,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 ; h8 h# }$ G' @% e7 c" M家长们的烹饪方法也会影响孩子的激素分泌,把食用油经反复就加热使用后,高温使油氧化变性,危害也相当于油炸食品。梁立阳说,广东人喜欢吃老火靓汤,但如果煲汤时连动物的内脏一起煲的话,其中的甲状腺、性腺等含有激素的物质,会析出通过进餐进入人体。 C' s) c1 F# G5 Y% P$ F& |$ a7 v
此外,育儿专家提醒,鸡鸭鹅等禽肉中的“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因此,吃鸡鸭鹅的颈部,就成了“促性早熟”的高危行为。 7 I' t5 I' n: M" c0 k' o5 N9 z5 t# j$ b( s4 x* ^
d3 n: b1 W- u( O食新鲜、常运动,宝宝自然发育好5 O& [# Z/ ]$ a2 O3 O
看来孩子对食物的要求远没家长想象中复杂。生病了就看医师,无需自做主张瞎买补药。在日常的饮食中,只要提供新鲜的食物,让孩子饮食均衡,培养不挑选食的好习惯就足够了。5 o7 e. Y! b; f1 V
育儿专家说,如果女孩八岁前,男孩10岁前就出现了第二性征,建议立即上医院请医师处理。此外,轻度的性早熟(第二性征还不特别明显)可以采用中药如知柏地黄丸、大阴补丸及其他汤药治疗。# t \- s' m* }! p' z( Q- Q
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尤其要加强下肢锻炼,如跳绳、跳橡皮筋爬楼梯等,以促进骨骼软骨细胞分裂增殖,以利身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