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一)模仿0 M! d8 n4 F. @# M6 ^. ?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等等。9 L5 G: q* T0 e3 Q* R, Y7 R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k7 }) y* j$ h) F8 N
一位父亲在谈到女儿的不良习惯时,检讨说:“女儿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做作业时,一会儿找削笔刀,一会儿喝饮料,一会又看动画片……。再三催促下写完的作业,字迹潦草错误很多,实在令我们头痛,也不得不令我们反省。我想,坏习惯养成是有原因的,弄清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女儿的情况不能说与我们无关,杂乱的屋子、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她的的注意力,是导致她形成上述坏习惯的主要原因。”
) ~5 A8 G1 z! }# c( b8 x' p(二)重复
9 b6 O, e, c l. ]3 R% L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
+ o. o: g6 c- t0 @+ `( a&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U2 z. {) k( e: Y1 ]
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1 i/ }9 x$ b& C& y B4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1 x% R; e) E; ?7 M5 o" k
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哪怕是挖鼻孔这样的小毛病,在初起的时候也要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
3 z- y# o& Z& x" U* E( L$ b" s3 a& N(三)纵容/ V! ~4 ^' c! @" }+ f7 o( B
还记得临刑前咬掉妈妈乳头的那个盗窃犯的故事吗?他之所以成为江洋大盗并最终被判处极刑,与小时侯母亲对他的纵容是有直接关系的。试想,当他第一次偷人家东西的时候,母亲及时予以制止而不是采取赞许和鼓励的态度,他也许会有另一种人生。# e/ c( w, Z9 Y! P; A! f9 c; h
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形成的。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父母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U/ p% D# G w, r6 a7 T1 D. p- Q
" W9 T% M/ o! i% F ?8 }- T7 _2 q" Q6 @1 v2 h/ B
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4 q8 W& o1 A, o/ T# E- K
后天环境和后天教育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父母了解了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从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做起,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并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加以预防,就能极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5 y" \8 [( W' S: u1 b0 {( T# S$ ?
远离坏习惯,养成终生受用的好习惯,家庭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孩子也就比较容易走向成功。这不正是我们做家长的都希望看到的事实吗? |
|